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工作思考6篇
时间:2022-08-10 10:01:08
导语: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工作思考6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能直接创造财富的机关部门以及下属社会组织,其主要的职责是履行行政职能和管理社会等,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并创造社会福利,与普通盈利企业的运营和管理存在较大差异。政府会计主要作用是如实反映单位资金的收支,为社会整体创造财富,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在政府会计中占据着首要地位。其中,财务管理是对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运作和监督,而管理会计则是对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加工和利用,并为内部管理人的决策提供建议,这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良性运营。《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文件出台,明确规定政府会计实行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双会计信息系统,在吸收现代企业会计核算观念的同时反映了政府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它意味着我国财政制度改革的深化,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力度。但就现状看来,行政事业单位效率不高、管理僵硬等问题仍然存在,有必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二、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管理问题
(1)不重视财务管理的应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属于公共管理部门,虽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按照一定的收费标准提供产品或者服务,但其主要的管理活动并不直接创造财富,管理目标主要是社会效益最大化,并且由于收入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并不需要考虑成本效益问题,而以预算任务为重、不重视单位收支盈亏。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而言,他们是财务资金的核算者,会计工作仅仅意味着记账、报账、核算。会计核算的目的也主要是对资金用途的恰当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而并没有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率、社会效益和使用风险等方面,这些都可能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效率低下。同时,我国政府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这种方法虽然符合政府部门运作的模式,但很明显会造成许多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等不能应用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中。
(2)不重视管理会计的应用。管理会计可以利用基础数据预测单位的未来发展,对会计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并为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其目标主要是社会效益最大化。因此,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并不需要创造收入,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作效果很难用量化指标进行评价,而其基础的会计信息提供的信息非常有限,导致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对于管理会计的运用主要体现在预算管理上。目前,虽然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了预算管理制度,但是执行力度不够,常常出现预算权威性不够、预算执行后评价不及时等等问题。同时,现行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大多建立在一般企业经营管理基础上,而行政事业单位的核算对象、核算方法以及核算目标等与之相比存在很大差异,因此管理会计方法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的运用范围仍旧有限。
(3)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为财务管理工作带来良好的工作环境,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提供制度保障以及风险管控,但我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指导规范起步比较晚,造成其规章制度都相对落后,不能满足社会公众对于政府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环节权威性不强,单位财务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和重视都不够,这些问题都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指导公众实际和防范内部管理风险的作用还十分有限。第一,经费支出不能完全按照预算执行。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不够严谨细化,预算对于经费支出的控制力不够;第二,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管控不够。
三、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工作的建议
(1)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当前,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政府财务管理工作改革。2015年颁布的政府会计基本准则中增加的财务会计系统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建立核算系统,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准确反映运行收入和运行成本,建立盈亏观念,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市场化经营观念。建立内部财务管理理念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财务规范,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加强预算管理,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将关注重点由是否完成预算任务转移到预算监督和预算结果评价上,对政府资金管理运作进行评价,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二,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认识,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政府会计准则,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鼓励相关人员运用财务管理方法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管理和资源管理能力。
(2)重视管理会计工作。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因此为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做到合理决策。管理会计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决策挖掘充分的信息并提出有效的建议,因此要重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会计工作。第一,加强预算约束力,认真严肃地执行预算工作,对预算执行和控制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价机制,保证对预算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第二,提高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积极鼓励内部管理人员利用管理会计方法对单位内部的财务信息进行处理;第三,加大管理会计培训投入,培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会计优秀人才,及时总结单位内部管理会计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国内和国外管理会计方面先进的经验和方法,结合政府会计的特殊实际,增强管理会计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指导作用。
(3)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工作实施的基础,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建立了良好的管理环境,减少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错误概率。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健全专项资金管控程序,专项资金由熟悉项目的专业人员管理,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专门设立审批人员,规范专项资金的报销、管理、拨付等过程,确保专项资金支出的合理性和真实性;第二,建立政府资金的监控和风险预警制度,对资金的流向进行监控,避免虚构或者不必要的资金使用,同时强调对于资金的使用风险进行分析,培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人员的风险判断能力,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对资金流动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快速应对。近年来,我国对于政府会计的改革不断加强,提倡建立坚实的财政管理基础,但由于我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指导起步比较晚,相关的制度规范不健全,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存在效率不高、人员管理松散、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工作比较落后,因此必须利用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进行指导,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更好地提升社会公众福祉。
作者:王惟 单位:成都市武侯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参考文献:
1.蒋莉.管理会计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应用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5(12).
2.苏阳.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品牌,2015(12).
第二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社会服务需求也越来越高,这意味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给公众提供更多、更人性化的公共产品。并且随着我国对公共财政体制的深化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市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将财务作为核心的传统会计工作弊端逐渐暴露,已不能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营需求。所以我国急需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利用预算管理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协调处理日常工作,有效满足大众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2014年,我国财政部门针对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了具体的指导方针,深入贯彻实施会计强国战略,旨在公平可持续的环境下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直接影响着公共服务的质量以及纳税人的利益,不仅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内部管理的信息资源,而且还能对其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有效监督。
一、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的必要性
1.解除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受托责任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受托责任是由我国社会民主制度的性质决定的,这种受托并不是起源于我们经常理解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就目前来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受托工作有着很明显的缺陷,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委托链较长,由此会引发一系列的委托问题,比如委托人与人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相关部门工作分配不明确、委托人与人之间利益关注点不一致等等,这些问题也是导致纠纷出现的重要原因。监督机制是解决委托问题最有力的方法,也是解决行政事业单位有关工作人员不作为等问题的主要手段。保证信息的相关性与完整性是实行监督机制的前提必要条件,除了这一前提,其他方式都很难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行为的观察监督。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受托责任工作非常繁琐杂乱,我们必须要有足够多的相关信息去解除这一公共受托责任。公共管理事业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一直在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公共受托责任解除的关键在于政府要提供相关的信息,并且行政事业单位还应接受总体评估。虽然组织内部管理是管理会计服务的重点,但是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也可以为组织外部利益带来一定的便利服务。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能够使大众综合了解政府的多元化行为及最后的行为结果,当政府行为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对其进行弥补。因此,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能够使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更加细致化、共享化,从而逐渐解除政府所承担的公共受托责任。
2.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策效率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一直在深化改革政府管理机构和体制。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深入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组织结构,构建科学的决策运行体系,在发挥党核心作用的基础上,协调推进各项改革。这也促使着行政事业单位对组织结构进行改革,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职能能够在新时期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应用。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就意味着必须要转变相关的信息,并且信息评估和激励绩效方式也应随着组织结构的优化进行相应的转变。决策效率慢的问题始终贯穿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中,而这一问题的出现,正是由于缺乏健全高效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所导致的。收集有价值的信息是提高行政决策和有效管理的主要方法,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构建管理会计体系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
3.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
现代公共预算具有着控制取向的功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和政策以更好地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加快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制度建设步伐,比如2012年11月财政部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等。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与管理会计系统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内部控制系统为管理会计系统提供了相关重要信息作为决策依据,确保预算标准的准确性与决策的科学性;而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又需要通过管理会计系统进行反馈,相关人员根据这个反馈明确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在后期的工作中能够更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并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及时的对工作人员的业绩进行考核,这样也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用最小的行政成本来发挥行政事业单位最大的管理作用,进一步提高支出效益。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利用相关的会计信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
二、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
1.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的总体思路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具体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决定了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系统是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而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最终的目标就是为管理决策提供相应的信息。构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必须将预算管理作为主线,其核心为资金的管理控制。预算管理系统将行政事业单位中所有的工作内容都链接起来,并且利用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来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运营实施。因此,预算管理系统为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必须要正确处理内部控制系统与预算管理系统之间的关系。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的总体思路是:在预算管理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将预算管理的职能与行政单位的业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有效衔接,并且为了实现对风险的监管控制,加强对资金的管控,必须将内部控制体系与预算管理系统有力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对信息产生、传递、反馈的全部过程就是信息运动的全过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将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信息运动全过程准确的反映给有关工作人员,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的基本要素就已经全部实现。通过对这些基本要素的整合、管理以及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就可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情况、资金使用运行情况进行科学透明的掌握和评估,进而通过这些有效信息的提供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策效率。
2.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的基本内容
预测系统是构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体系中实现决策的重要前提。行政事业单位依据过去和现在的实际经济情况,通过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等各种科学的预测手段,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运算,科学地评估未来某经济活动出现问题的概率以及发展导向,在制定行动决策规划和编制预算时将这一评估结果作为决策前提,有效实现对风险的管理控制。趋势预测法和因果预测法是预测系统中最常用的定量分析法,以线性回归的方式使决策管理人员能够清晰明确事件的未来趋势。管理决策系统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提供有效的信息以帮助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是建立这一系统的最终目的所在。公共服务的多元化以及公共管理的多样化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决策的复杂性,与企业管理决策相对单一的目标不同,政事业单位管理决策需要兼顾各方的利益,力求使用最少的行政管理资源达到最优化的管理结果。在管理决策系统中,行政事业单位管理部门要采用调查分析法、经济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等不同的决策分析方法来实现不同的目标。全面预算系统在行政事业单位体系中行使着预算管理和资金管控职责,编制全面预算必须要依据确定的目标。预算管理的职能与行政单位的业务活动链接起来就构建了全面预算系统,预算管理与资金管控分别是全面预算系统的主线和基本核心,全面预算系统实现了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在决策执行的前期阶段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策提供理论上的建议,在决策执行的中后期阶段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策提供财政上的支持。预算管控系统将行政事业单位中的所有业务有效连接,统一进行监察预算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运行过程中出现偏差的时候能够及时对其进行纠正,科学合理地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运行轨迹。行政事业单位运用现代化的方法收集日常经济活动的相关信息,将各部门所要承担的经济责任明确标注,并且在经济活动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和状况时及时通过预算管控系统反馈给各有关部门,让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纠正。一般来讲,这些预算管控的方法包括归口管理、分权管理、责权利相结合等。业绩评价系统是调动各部门工作积极性的主要措施。在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运行过程中,应综合评估财政预算、控制情况以及具体财政支出实际运用情况,通过责任会计的方式,定期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预计考核评估。业绩评价和业绩激励构成了整个业绩评价系统,将业绩评价和业绩激励与业绩策划、控制的结果相结合,通过一定的评价模式和激励机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相关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奖励和表扬执行力强的部门机构,并且要对执行力较差的有关部门进行批评教育,在竞争的氛围中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的工作热情,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和员工的工作效率。责任会计是新型的会计管理形式,也是以往各种会计管理制度的总结和发展。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构成了公共部门预算支出,行政事业单位通常采用定额管理办法来实现对基本支出的预算管控,因此,项目支出管控就成为了公共部门预算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完善责任会计制度可以将项目支出的相关信息准确反馈,以便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对项目支出的监管控制。责任会计将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工作的重心,建立完善的责任会计制度实现了责任核算、责任控制、责任考核、分配制度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结合,为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和实施项目库管理提供经济活动的运行轨迹。内部报告系统综合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所有信息。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报告反映了单位资金活动和经费收支执行情况,将内部报告系统嵌入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中,通过所构建的平台将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运行中的相关信息准确反映给各有关部门,并运用管理会计理念对其进行整合,最终以书面的形式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决策者提供有效并集成化的理财决策信息,以便管理部门利用掌握的资料科学、客观的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与决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报告体系可以从预算管理的角度来构建,内部报告系统有机融合了会计业务活动,避免了项目进行过程中出现信息孤岛的情况,拓展了管理会计工作的服务范围,会计职能由会计核算向理财管理和决策的转变可谓是会计工作的一大进步。通过对内部报告所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人员可以客观地掌握单位各种经济活动的管理信息情况,并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管理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从而有效提高公共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要以预测管理系统作为前提,并且将提供决策管理信息作为最终的目标,对资金的管理控制是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核心所在。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既解除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受托责任,又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策效率,从而有效提升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
作者:王俊斯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
第三篇: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理论分析
一、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理论分析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辅相成
管理会计相对于财务会计而言是“算活账”的“经营型会计”,它能够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提供预测决策和控制考核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决策与规划会计”与“执行会计”这两种会计子系统构成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前者以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为企业预测前景、规划未来服务,后者将责任会计置于核心之处,注重对运营活动的进程和效果进行评价与控制。这两部分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内部管理者使用,不向社会公开发表。因此,管理会计不需要固定的工作程序,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单位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工作流程,这种灵活性是财务会计这样“算呆账”的“报账型会计”所缺少的。同时,管理会计也离不开财务会计通过严格执行一道道工序处理得出的各种会计信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既有所联系,又有所区别,二者结合使得会计部门的功能更加完备。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切入点是会计部门,但仅凭传统的财务会计功能早已不能满足当代事业单位管理的需要,因此必须紧密结合管理会计,借助二者之间的共性与互补性发挥最大效益完善财务工作。
2.成本中心与单位管理层次相吻合
管理会计中的责任中心是指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并承担相应经济责任的内部单位,基本特征是权责利相统一。通常按照责任对象的特点和责任范围的大小,企业内部的责任中心可以划分为成本(费用)中心、收入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四类,其中成本中心应用最广,任何对成本费用负责的单位都可以成为成本中心,比如企业内部各个分厂、车间、部门、工段、班组乃至个人。可以说,只要有成本支出的地方,就可以建立成本中心。而大多数事业单位是知识密集型单位,人力资本对单位的生存、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事业单位提供的大多是无形的服务,因此单位内部的管理层次相对较少,但有时为了适应管理的需要,责任中心也要相应地建立到班组甚至于个人。四种责任中心里,成本中心与事业单位的管理层次正好相适应,对于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事业单位应用管理会计的主要问题
1.管理会计的应用阻力较大
首先,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制度约束不够严格、有效,远远滞后于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和实践。随着管理会计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管理,基于管理具有相通性这一认识,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就有一些国家尝试将管理会计引入公共部门管理之中,并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在全世界范围推广。然而,我国的管理会计却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发展,虽然几十年间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日渐兴盛,但其中大多数还是来自于对西方管理会计的模仿和单纯的理论推导,没有形成健全的理论体系。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管理会计还在宣传和研究的过程之中,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用只能说刚起步,阻碍了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充分发挥作用。其次,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过于僵化,限制条件过多,导致普遍缺乏应用管理会计的理念。一方面,企业与事业单位相比之下,前者具有灵活的自主经营决策权,而后者拘泥于严格的规章制度,阻碍了管理会计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事业单位都是由国家出资设立的,逐渐形成了“国家办事业、管事业、养事业”的统包局面,使得事业单位一直生活在财政包揽项目的庇护之下,致使单位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不高。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我国事业单位仍在努力调整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与市场经济规律不相适应的管理模式不仅加重财政负担,而且不利于实现成本的最佳绩效,严重制约了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
2.缺乏具备高职业素养的管理会计人才
管理会计的应用要求相关人员除了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之外,还要熟悉单位所在行业、产业的相关知识和政策,而且要了解法律、市场、模型计量、风险控制、互联网、金融等相关内容,具有战略思维、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快速的判断力,在善于控制风险的同时把握市场机遇,从组织发展战略高度来分析和处理问题。然而,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人员在知识储备以及职业道德等职业素养方面均相对落后,高职业素养管理会计人才十分匮乏,具备战略管理素质的高级管理会计人才更是凤毛麟角。首先,虽然管理会计同财务会计一样都是会计的一个分支,但其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不管从各地高校的课程设置还是从单位的用人标准来看,管理会计受到的重视程度不高,建立管理会计制度的积极性不高,使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普及程度不高。其次,由于事业单位还未完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完全转型,一些老龄会计员工被传统计划经济的思想束缚,对于管理会计的理论及运用意识淡薄,从而削弱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再次,由于很多事业单位都存在着超编和编外用人现象,难以留住有限的人才持续效力。而现有的会计人才结构也亟待调整,有些事业单位缺少年轻的会计人员带来多元化思想,很难在管理会计实践中有所创新与突破。
三、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应用的具体启示
1.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总结典型案例
为了避免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我国应当积极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完善理论研究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和归纳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逐渐向事业单位进行推广和应用,使管理会计立足于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实际上,管理会计应用于事业单位的典型案例较多,对这些案例进行整理归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汲取其中的经验教训并加以运用,由此带动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用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对管理会计案例研究的重视、强化和推广,有助于事业单位逐步顺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使事业单位逐渐适应自身转变运营机制的客观需求。
2.营造良好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
健全的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能够给管理会计提供发展的平台,因此要想深化管理会计的推广和应用,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改革是至关重要的前提。首先,要转移财政支持的重心,不再以单位中的个体决定经费的拨款方式及数额,由“养单位”、“养人”转变为“养事业”、“养项目”,以事业发展的支出确定核拨人员的经费总额,从而保证单位能够对有限的财政支持进行最佳规划:例如,对于单位的基本建设项目和基础性、公共性服务就可采用专项拨款方式。其次,取消事业单位与政府部门的行政隶属关系,实行事业法人治理结构,合理划分政府与事业单位职责,并且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进行资源重组,调整结构布局。再次,不应再用管理行政机关的模式来管理事业单位,不再以直接管理为主,推行间接管理,政府部门由原来的主管搞项目审批、管人管钱管物转向宏观调控监督服务。
3.强化事业单位财会制度建设
首先,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虽然数十年来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随着事业单位改革,收付实现制对新体制的不协调性逐渐浮出水面。如今,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市场经济活动,财务活动呈现多元化,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基础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发展要求。事业单位没有能完整地反映自身资产负债以及财力资源情况的会计报表,导致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信息来源具有滞后性,给管理会计的应用带来消极影响。这种现状间接导致事业单位不能准确捕捉有价值的财务信息,加剧了单位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不对称。因此,我国应当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合理引入权责发生制。其次,我国应当全面建立适合事业单位各自岗位特点的绩效评价制度,探索适合不同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特点的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完善能够充分体现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在职能部门人员的考核中推行平衡计分卡,将管理人员(包括财务人员)的年度工作计划以财务、非财务指标等嵌入考核的各项条款中,通过量化评价使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绩效水平显著提高,也有利于事业单位建设具有高综合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再次,完善预算控制体系同样不容忽视。制定科学的预算标准和评价指标,不仅可以推动管理会计的发展,还对事业单位的战略管理具有一定程度的意义。同时,事业单位尝试设置专门的工作岗位,保障本单位预算控制制度和执行情况的按时监督和检查。
作者:刘雪晶 秦鸣玉 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第四篇:如何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用
现代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分别为企业单位的相关利益者和内部管理者提供服务。管理会计应用到事业单位中后,相关资料的整理、对比及分析应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形成的处理结果,供管理者决策时参考,以保证决策的准确性。不过,由于事业单位的经营不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在应用管理会计时,与普通的企业存在很大的差别,还需要深入的研究其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方法,从而充分的发挥管理会计应用的效果,实现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
一、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应用的意义
1.实现单位治理的现代化
国家在治理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支柱和基础为财政,因此,事业单位在治理的过程中,关键在于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对于管理会计来说,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都应参与其中,以相关的信息为依据,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评价,从而使事业单位的决策工作、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等良好的开展,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保证事业单位良好的发展。由此可见,管理会计全面的应用到事业单位中后,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能力可显著提升,进而推动单位治理能力的提高,并逐渐向着现代化治理的方向发展。
2.更好的落实国家战略部署
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来说,多为记账类会计,未能充分的挖掘会计信息所具备的作用。管理会计应用到事业单位后,服务于单位的内部管理,提升单位各项决策重要性,促进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管理会计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整理与分析,促使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国家战略部署需要良好的落实,而应用管理会计后,国家战略部署将会得到进一步的落实,促使事业单位科学的应用财政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3.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014年1月1日起,全面的实施财政部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在该规范的指导下,事业单位开始加强单位的内部控制,但受到事业单位性质的影响,内部控制的效果比较差,但在应用管理会计后,事业单位内岗位分离、预算控制、会计控制、收支管理、采购管理等相关部分的职责变得更加的清晰和明确,进而提升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效果。
二、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应用时存在的制约因素
1.制度上的制约
事业单位为非营利性组织,属于政府职能部分,经营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对于各项资金使用后的利润情况,财政并不需要其提供,因此,事业单位所承担的经济责任比较少,受此影响,单位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工作时,成本效益观念、成本核算及控制意识都比较差。同时,事业单位财政部门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为记账、算账及保障,国家信息需求的满足为主要考虑因素,基本不考虑利益相关者信息需求的满足,从而导致在应用管理会计时,动力并不充足,制约了其应用效果的发挥。
2.观念上的制约
最初,我国引入管理会计后,主要在企业中应用,服务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因此,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与企业的体制更为适应,而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差别,在应用管理会计时,无法直接套用企业的成功经验,滞后的观念导致管理会计的应用受到非常大的制约。
三、管理会计的方法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应用
1.管理会计方法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应用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管理方式,1995年《预算法》及《预算法实施条例》施行以来,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制度体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现行预算管理制度也暴露出一些不符合公共财政制度和现代国家治理要求的问题。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则印发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新修订后的《预算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预算管理改革,一场政府的自我革命,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成了首当其要。具体来说,就是所有财政收支全部纳入政府预算,接受人大审查监督。在这样的体系下,类似于各级政府的小金库以及三公消费中语焉不详的其他支出将被压缩生存的空间。对于执行政府预算的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无疑是有对准了病灶的着眼点。作为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来说,运用专门的方法,编制本单位的预算是一项主要的工作任务。按其出发点的特征不同,编制预算的方法有增量预算法与零基预算法;固定预算法与弹性预算法;定期预算法与滚动预算法;项目预算法和作业基础预算法。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不同的单位。目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程序一般是二上二下,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事业单位应改革预算编制方法,彻底摈弃基数法全面推行零基预算,根据实际需要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避免了把过去的不合的开支项目和开支额度,延续到下一个会计期间,从而使预算更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2.管理会计方法在预算分析中的应用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全员全过程管理方式,不仅要加强编制预算与预算执行管理方面工作,还应加强预算分析的应用。通过管理会计的差异分析、对比分析、对标分析、结构分析、多维分析、因素分析、排名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资产、负债的构成及资产使用情况;分析收入、支出及经费使用情况。通过分析,及时了解掌握各项支出是否符合进度要求,是否按规定的用途和标准使用,支出结构是否合理,以便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保证经费的合理开支,资产的有效使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提高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应用效果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在应用管理会计时,为了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应转变观念,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单位管理层应对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设充分重视,全面的负责管理会计工作,加强对对于单位管理会计应用的监督,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促使单位内部的相关部门认真的落实和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管理会计应用的效果,保证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此外,还应对单位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并加强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系,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以便于会计信息失真时,清楚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避免责任不清问题的存在,提升内部会计管理的效果。
2.切实做好管理会计的培训工作
高素质的管理会计队伍的提升其在事业单位应用效果的重要保证。当管理会计人员具备比较高的素质水平及业务能力时,工作的效率也会显著的提升。因此,事业单位在应用管理会计的过程中,应该切实的做好管理会计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的方式,促使管理会计的业务技能及综合素质有效的提升,事业单位在举办培训时,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内容以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为主,促使管理会计自身的知识体系及时的更新,并对国内外管理会计的新的发展趋势有效掌握,从而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良好的应对各种问题,提升管理会计工作的效果,并提升工作效率。
3.强化外部监督管理会计工作的力度
监督是管理会计应用时作用充分发挥的有效保证,除了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之外,还需要充分的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通过监督力度的强化,切实的提升管理会计应用的效果。外部监督管理部门在实施监督的过程中,应依照相应的保准与规范检查和审计管理会计的工作过程,以保证管理会计工作的质量。监督与检查的过程中,如发现存在问题,需仔细的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解决问题,保证工作质量,避免因问题的存在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不过,如果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存在违法、违规现象,比如账外账、挪用资金等,需要依照相关的法律规定处理管理会计,情节严重时,应由法律机关进行处理。
4.促进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信息化发展
会计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会计的主要发展趋势,事业单位在应用管理会计的过程中,也应该进行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并促进建设的良好发展。事业单位将先进的会计信息化管理设备引入到财务部门中,并组织管理会计接受会计信息化的教育,提升管理会计的信息化能力,并提高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水平。需要注意的时,事业单位在进行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会计管理模式应与单位性质相符合,以便于真正的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事业单位在应用管理会计的过程中,应加强对管理会计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转变应用观念,提高应用的效果,充分的发挥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提高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水平,实现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
作者:许迪辉 单位: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工商学院
第五篇: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的现状及问题
(一)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不明显
管理会计重在从财务角度对会计主体进行管理,更深程度地参与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是管理会计应用的目的。行政事业单位本身的公益性和资金的财政约束性,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受到较多的行政管理约束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在单位管理层面,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依据,主要还是以国家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要求和相关内部管理制度的要求为准,而单位本身主动进行优化管理的内在动力不足,没有形成较强的管理会计实施环境。在管理的技术层面,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对风险识别、评估、防范的意识和能力都有待提高,风险管理体系还未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参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以及战略发展管理的程度不高,这些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和技术未得到有效的应用,难以形成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有效经验。一方面形成了管理会计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作用不明显的局面,另一方面也限制了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范围和程度。
(二)混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
清楚地认识管理会计的作用和管理会计的内容,是准确应用管理会计的关键。行政事业单位因管理会计应用的范围和程度都不高,导致大部分单位并不能清楚地区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功能。有些单位简单地将财务会计等同于管理会计,以财务会计对资金和资产管控保全功能,作为管理会计的功能作用。有些单位的财务人员也会将财务会计的管理内容直接认定为管理会计功能,导致单位管理者也无法清楚了解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关系。这样不仅降低了管理会计的管理作用,也妨碍了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应用。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二者也是存在联系的,也正是因为这种理论渊源上的联系导致了二者的混淆。管理会计是以财务会计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数据的总结归纳和加工提炼,形成对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管理和战略决策支持的意见。所以,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有效地实施管理会计,需要把握住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利用好二者的渊源关系,有针对性的加以利用。
(三)管理会计手段和方法应用不足
管理会计促进了会计理论的发展,使得会计管理从幕后走到台前,更深地参与到了单位的管理和发展中,而这种能力是一种自发的主动性能力,需要相应手段和方法的配合。当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活动主要是依据预算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政策法规内容,管理手段相对单一,对现代财务管理方法和资金管理思路的应用不足。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过分依赖当下政策环境提供的管理工具,如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及其管理规定。而以此进行手段改良的工作进展缓慢,如形成跨年度的预算资金调配方案等。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会从不定期的国家审计工作中获得指导意见,对会计管理方法进行完善,如强化定期固定资产的盘点,降低固定资产损失的风险等。而这种被动式的改进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手段和方法的快速更新。由于国家审计的低频性,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手段发展也相对缓慢。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手段和方法落后,也直接影响管理会计活动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开展。
(四)实施管理会计的能力不足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的环境并不理想,而实施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对行政事业单位基础会计知识研究的比较透,核算技术掌握的很扎实,但是从风险管理角度和战略发展角度等方面进行总结预测的能力却明显不足,仍然需要加强对宏观经济走向的把握和对跨年度资金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在具体技术层面还存在建设短板。对管理数据的整理和收集工作还不能满足管理会计的需要,对数据处理的智能化建设还相对滞后。依靠人工来汇总和处理数据,不仅速度慢,还容易参杂人为因素,导致管理会计分析报告不准确,形成战略决策和风险控制对策的失败,无法有效发挥其对行政事业单位战略发展的决策支持作用。
二、加强管理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结合度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管理会计的活动和管理作用
推动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积极营造良好的实施环境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一是国家对预算管理和财务报告制度政策要进行适度的调整和完善。在预算管理方面推动预算单位进行跨年度的预算管理安排,实现预算的综合统筹管理。在财务报告制度中,推进综合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由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综合管理。这样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要求变化了,管理会计活动也会随之加强,形成一个外部政策环境推动的作用力。二是行政事业单位要提高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尤其是对强化单位战略发展和风险控制的管理能力以及通过优化管理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质量等方面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各种风险与日俱增,在风险数量和风险危害强度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风险管理工作效果不佳可能会增大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和运营风险。所以,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利用管理会计来控制单位面临的风险,来保证单位的正常运营。外部环境的有力推动与内部环境的积极培育,利用内外结合的方法可以推动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应用,增加管理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的结合度。
(二)妥善处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管理会计是财务会计与管理学相结合的一个跨学科综合型的学科,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准确把握二者的关系并善加利用,将有利于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要准确把握管理会计的功能和内容,如明确预算控制、行政运行成本分析控制、债务风险评估和管理等这些管理会计内容与财务会计管控内容的区别。其次,有效建立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数据共享机制,必须坚持管理会计以财务数据为基础的观点,在尊重历史数据的前提下,进行管理会计的管理对策研究。最后,在组织架构和组织规则方面,提供必要的保证,保证管理会计的顺利实施。财务核算人员要积极同管理会计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在提取会计数据以及索要相关数据报表过程中,能够提供必要的方便和及时的工作配合,使得管理会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另外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如果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由一个人来担任,虽然可以减少工作交叉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必须要能准确把握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以实现管理会计的目标,防止混淆工作内容而影响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发挥作用。
(三)激发行政事业单位丰富管理会计手段和技术的内生动力
除了要给行政事业单位营造一个适合管理会计发展的有利环境之外,还需要激发出行政事业单位丰富管理会计手段和技术的内生动力,这将会加深管理会计的应用程度,发挥其更大的管理潜力。在现有的体制机制下,政府应给予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更大的自主管理权,通过绩效考评的方式,激发其加强管理的动力,逐步摆脱被动式完善管理手段和方法的困境,加快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能力建设,管理会计的手段和技术自然能获得丰富的机会。因此,需要国家在体制机制方面,在强化领导责任的同时,给予更大的运营管理自主权。在不违反负面清单内容的前提下,发挥出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管理绩效来提高管理质量。这样,不仅实现了管理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结合,还能因地制宜地创造出管理方法和手段,防止照本宣科的机械化模仿,实现管理效果的提升。另外,适度增加国家审计和纪委巡视工作,也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促使管理会计作用得到加强。
(四)提升实施管理会计的能力
能力建设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非常重要。在软件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由于未在实施管理会计方面积累足够的经验,因此,人才和经验的缺乏也是相当严重的。“补短板”工作就应该从人才培养入手,不仅需要有意识地培养能够实施管理会计的人才,还要在管理经验方面,积极向经验成熟的企业获取实施经验。必要时利用专家的专业诊断和建议,设置适合本单位的管理会计制度和技术,以补齐在能力和经验上的短板。在硬件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单位的信息化建设。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内容相对简单,过多地依赖人工对财务和管理数据的提取整理和加工,降低了管理数据的效率和效果。所以,适度建立一套数据库和高效的数据处理软件,既能够保证数据处理的准确性,降低数据加工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也将极大地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结束语
就目前情况而言,行政事业单位还未全面利用管理会计参与运营管理。管理会计的管理作用及其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发展积极影响,还需要通过进一步加强管理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结合度来实现。所以,国家以及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从制度层面和单位层面不断改善目前管理会计应用的内部外环境,逐渐增加管理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结合度,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地发展。
作者:李欣辉 单位:甘肃省公路管理局财务资产管理处
第六篇: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探讨
一、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
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单位管理信息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管理会计是单位的“内部会计”,为单位的管理者和经营者提供不可或缺的经济信息与资料。近几年,我国企业越发重视管理会计所发挥的不可或缺的作用,管理者已经开始用战略性眼光、全局观点和看法开展管理会计活动,管理会计制度建设也日趋完善。我国的宏观经济效益在管理会计的促动下也有所增长。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其本身属于非营利组织,运营不以营利为目的,资金来源于公共财政资金。事业单位的运行是通过向社会提供服务,以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从而又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但是,在这种资源配置机制下,事业单位成本效益观念不够明确,因而管理会计在单位中的应用程度不甚理想,发挥作用的时间不长。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也在不断进行,管理会计将会根据需要不断发展,以更重要的角色出现在单位内部管理当中。而事业单位本身的特殊性,造成管理会计未得到广泛的运用和进一步发展,制约了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构建和方法的具体应用。因此,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完整严密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正是目前事业单位应用管理会计所需要的。它有利于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决策和有效管理,从而更深一步的推动事业单位改革。所以,构建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对形成管理会计体系、指导管理会计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二、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
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构建应当基于我国国情,并对管理会计目标、原则、内容及方法等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形成能够指导实践、用于实践的理论指引。
1.管理会计目标
任何一门学科都应当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管理会计目标作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之一,对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构建起到导向作用。在美国会计学协会出版的《基本会计理论》中指出,管理会计的目标是为企业的管理者服务,旨在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科学的、合理的经济目标,且为了实现预定的经济目标而进行合理的决策。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目标明显不同于企业。它更加侧重于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同时兼顾内部管理需要以及其他需要。管理会计的目标是引导事业单位管理会计行为的航标,是事业单位管理会计运行的动力及标准。
2.管理会计原则
会计原则是会计实务应遵循的规范和标准,它是对会计工作过程及其所应遵循规范的高度概括,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指导作用。因此,管理会计的原则是用来指导管理会计的具体实务,它既是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指导管理会计实务的规范。对于事业单位而言,由其不以营利为目的,开展运营活动耗费的资金不具有垫支性的性质,这决定其采用消耗成本相对较低的收付实现制原则。但是,作为受经济体制改革影响也在不断改革的事业单位,收付实现制逐渐地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因此,实行权责发生制将会是适应我国国情的更科学有效的会计原则。这可以为事业单位管理会计提供更充分的信息支持,指导事业单位更好地进行业绩评价、管理决策、内部控制等活动,使管理会计体系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事业单位能够更加长远的发展。
3.管理会计内容
在明确了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目标以及原则后,其主要内容也可以确定,应当以绩效预算管理为核心。简单而言,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当借鉴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并结合我国事业单位管理的特点,以预算管理的基本内容为基础,将预算管理与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过程相联系,并将以资金管控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结合到预算会计系统,同时与预算系统衔接起来,以达到全面反映事业单位履行职责的情况以及财政资源使用及其结果的情况,为事业单位管理部门提供管理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
(1)预算管理。预算是一种资源分配,它以数量化的方式来表明管理工作标准,详细地描述了为实现计划目标而要进行的工作标准。事业单位是非营利组织,旨在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向社会提供生产性或劳务性服务,其性质以及资金来源和支出渠道决定了其管理的特殊性。作为事业单位管理目标的具体化,预算管理不仅是规划与决策工作的全面综合,还是控制与执行工作的展开。通过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在预算期内的收入和支出就有了明确的标准。因此,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结合宏观经济影响因素,采用恰当的预测手段和技术方法,对未来事业单位内外部环境可能发生的事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科学的估计预测,获取充分完善准确的数据信息,为有效制定未来规划和编制预算提供保障。通过编制全面预算,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过程与管理会计的预算管理职能相联系,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着重控制预算执行的整个过程,支持并反馈事业单位制定的决策和战略。通过对预算目标的细化,确定各个部门的经济责任,事业单位各部门和政府管理的各环节能够在完成业务目标过程中实现协调与配合,从源头上提高预算绩效。
(2)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的落实情况依赖于预算过程的全面考虑和细节控制程度,而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则是重中之重。在现行管理体制下,事业单位的成本意识淡薄。而在经济体制不断改革中,事业单位也必然要经历改革,因此也必然会经历成本管理的转变。在事业单位成本控制中,企业管理中普遍应用的标准成本法可以作为借鉴。事业单位以过去制定的目标和编制的预算为基础,审核或检查预算的执行进度是否与计划相符,对各项支出成本严格加以把控,找出不足之处加以纠正并明确各部门应承担的职责,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为了实现有效的控制,通过预算的执行情况,对出现的差异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监督相关部门采取措施,以保证预算按计划合理有效地进行,从而还可以进一步实现有效地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以及效果。
(3)业绩评价。尽管我国事业单位一直在业绩评价方面不断地进行探索,基本建立了一套考核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缺乏各方面的沟通及科学的评价方法等。事业单位应当根据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的相关数据资料,应用责任会计的方法,对各部门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与评价,采取合理的评价方式和激励手段,以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强化事业单位领导和员工的业绩行为。选择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方法是顺利进行事业单位业绩评价的高效保障。随着经济发展进入了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事业单位正在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传统的业绩评价方法已不能满足事业单位的需要。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引入新型的业绩评价方法,将平衡计分卡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理念引入到本单位的业绩评价当中。它能够从财务、公众、内部运行、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将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向单位内部各层次的人员传递战略每一步骤中他们各自的目标和任务,从而帮助事业单位达成一致目标,提高社会公众的满意度。
(4)内部报告。管理会计是对内会计,主要为内部管理者提供信息服务。由于管理会计信息最终将综合地体现在内部报告上,所以必须将内部报告系统加入到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当中。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各部门的业务活动特点、责任分工等相关因素,获取信息、加工处理分析以及生成可用于内部决策、控制、评价及沟通等方面的各种报表及附注说明的信息,进而作为对本阶段的总结和未来编制预算的依据,方便本单位更好地预测决策、进行预算管理、实施控制和业绩评价,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
4.管理会计方法
管理会计方法是实现其目标、履行其职能的手段。现行的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主要以各部门为单位,逐一进行分析,针对其特点加以规划,对事业单位的各项事务进行统筹。但是划分成不同的部分也使事业单位的完整性被破坏。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化需要先进的科学的管理会计方法,使得事业单位管理与大环境的经济政治等因素充分融合,通过提供管理信息来预测经济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事业单位的管理活动。这决定了事业单位在选择管理会计方法时必须满足灵活性及多样性的特点,比如预测学中的各种预测方法,运筹学中的线性规划法、各种决策方法,营销管理学(市场学)中的订价决策方法,以及各种数学知识等。灵活多样的方法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只有将它们科学的融合,才能使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体系更加完善,使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实务运行得更加顺利。基于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现状,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实施并非能够一蹴而就。但是,我国事业单位一定要更加重视管理会计,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所能发挥的巨大价值,提高管理会计的地位,从构建到不断完善,从而形成适合国情,符合我国国情的特色管理会计体系。
作者:秦鸣玉 杨荻 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 上一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管理会计探讨
- 下一篇:《管理会计》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及改革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