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成本会计确认分析

时间:2022-08-22 09:47:00

导语:碳成本会计确认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碳成本会计确认分析

摘要:随着化石燃料的消耗量日益增大,以及全球进入低碳经济发展时代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心环境保护问题,温室气体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诸如雾霾等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企业作为最大的碳排放主体其行为也越来越受到法律制约。由于碳排放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在确认上存在较大难度。本文将从碳成本的涵义出发,简要分析了分析碳成本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如何确认,以及确认原则分类等。

关键词:碳成本;碳排放成本;低碳经济

一、碳成本的相关定义

(一)环境成本。广义的环境成本是指企业在资源获取,加工,销售产品,废品处理等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和损失,以及化石燃料燃烧排出的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代价。目前比较权威的观点是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会议(1998)在《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中对环境成本做出了如下定义: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措施的成本。(二)碳排放成本。针对目前碳排放成本的定义,国内学者主要有以下观点:宁宇新,廖春如认为,所谓碳排放成本是建立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包括生产、制造、物流、使用和废气而产生的有关碳排放代价及由此而产生的补偿等方面的内容。桑军朝做出如下定义:碳排放成本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为节能减排、低碳生产而发生的支出。(三)碳成本。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概念指出,碳成本是指每单位排放进入空气的碳超过可接受水平对环境造成的损害。本文认为狭义的碳成本定义在很大程度上接近于碳排放成本,但是碳成本的涵义比碳排放成本要更涵盖更多方面,而碳排放成本核算仅限于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或企业为节能减排而产生的费用。

二、碳排放成本的确认与计量

(一)碳排放成本流程的确认。与传统成本概念类似,在企业中,如果该企业的交易或事项与碳排放有关,或者有碳排放有关的交易或事项引起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即可确认为碳排放成本。其次能否确认为碳排放成本还应当遵循两类确认原则,一类为理论确认原则;第二类为实务上的确认原则,即应当划分为资本性支出还是收益性支出,并执行权责发生制的确认原则。(二)碳排放成本的计量。有学者曾将碳排放成本形象的形容为碳黑箱这是因为碳成本所独有的无形性以及不确定性导致的,在这方面无论国内外都无权威性的研究与著作。为了将曾经作为外部成本的碳排放成本逐渐的变为内部成本,Ratnatunga和Balachandran两位教授提出了一种做法:在传统的成本会计中,通常包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原材料等,如何将碳排放成本从这些传统成本当中分离出来是这种方法主要研究的重点。据两位教授进一步的研究显示,除了碳排放成本,还应当将碳排放权交易,碳固会计与企业的经营战略决策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高效的碳排放交易的管理系统。

三、碳排放成本的分类

(一)按不同空间范围划分的碳排放成本。对于不同范围的碳排放成本,按照企业是否应当承担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内部碳排放成本与外部碳排放成本。属于企业应当承担的、经过明确的计量的就属于内部碳排放成本,外部成本就是那些企业无法进行准确计量、未能由企业承担的碳排放成本。(二)按不同的时间范围划分。按照对碳排放成本的会计处理与实际发生时间的时间差,可将其分为三类:过去碳排放成本、当期碳排放成本以及未来碳排放成本。过去碳排放成本是指当前会计期间造成的费用是用于补偿以前会计期间企业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损失。当期碳排放成本是指在当前会计期间内发生的费用是用于清理当期碳排放造成的对环境的污染。未来碳排放成本是指会计期间内发生的与碳排放有关的费用是用于对未来的环境污染个损失进行补偿的资金准备。(三)按不同功能划分。对于与碳排放相关的支出的功能,可以将碳排放成本分为三类:弥补已经发生的损失、维护当前现状以及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状况。弥补过去的损失也可将其称为弥补成本,该成本是指企业支付的费用是为了弥补以前的损失的支出。维护当前现状是指为了维持现状而不至于恶化的目的而支付的一种成本。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状况是用于将来碳排放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所发生的费用。

四、研究建议

(一)政府加强引导,完善法规。政府作为宏观政策的制定者应当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碳交易市场秩序并据此逐步建立完善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不断更新碳排放交易市场相关制度提高运作效率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碳排放交易市场当中。制定出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详细规定披露内容,并将其作为一条法规强制执行。(二)企业加大技术投入,节能减排。企业作为政府制定的政策的最终执行者,自身也应当努力完善披露模式,加大对节能减排方面的科技投入并积极推动碳成本核算研究。根据自身企业所在的地方政策、地域特点因地制宜的研发出适合自己的企业的碳成本管理方法。定期组织人员去发达或经验丰富的国家学习先进技术与经营增进友好往来。

参考文献:

[1]宁宇新,廖春如.低碳时代的碳成本及其管理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11):98-99.

[2]梅怡,章道云,熊青.环境成本界定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2011,(05):61-63.

[3]桑军朝.低碳会计理论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208.

[4]林万祥,肖序.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与计量研究[J].财会月刊,2002,(06):14-16.

[5]王立彦.环境成本核算与环境会计体系[J].经济科学,1998,(06):53-63.

作者:牟佑家 单位:西安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