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审计策略研究

时间:2022-12-16 11:07:24

导语: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审计策略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审计策略研究

一、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审计的理论意义

1.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内涵

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是指在法律意义上相互独立的商业伙伴之间,跨越组织边界,以某种正式的机制来系统披露成本信息。开簿成本授予买方访问供应商产品/服务的各成本要素的详细信息,包括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还经常给买家提供关于如何降低成本的建议。成本信息披露既可以是供应商向购买方的单方面披露,也可以是双方的同时披露;信息披露的程度既可以是完全开簿,也可以是部分开簿。“开簿”是一种意图的表达,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证明合同关系中的合作伙伴的承诺和信心,并分享收入和支出的信息。开簿成本会计的关键要素包括设定目标价、定义实际成本、成本记录、审计开簿成本信息、报告、挣值分析并提出改善实际成本的途径。

2.组织间开簿成本审计的理论意义

(1)具有审核/审计权的开簿成本是利润分享合约的一个必要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于双方之间的利润分成,成本数据必须是透明的谈判。如果成本数据不对称,采用的成本信息不真实,就不可能达成合理的利润分成比例。数据不准确可以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文书的错误,二是有目的的数据操作。共享成本会计信息的审计/审核作为一种机制,可以核实信息的准确性。因此,具有审核/审计权的开簿成本会计的规定要求成为利润分享合约必须的条件。因此,具有相关审核/审查权的开簿成本会计是利润分享的一个必要条件。(2)对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实施监控为了确保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有效性以及提供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必须对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实施不断的监控,包括对组织间实施开簿会计的运作流程进行定期检查,即执行组织间开簿会计的审计,审计开簿原则的遵守性,因此,对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实施审计是必要的。认为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成功实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双方存在相互信任的文化和开放的沟通。第二,会计系统必须满足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执行过程的要求。此外,必须对会计记录实施更多的参与评审与审计监控。(3)每个参与企业行使其开簿审计保护自己的利益开簿成本会计指的是一个结构化的管理和成本信息的共享,通常会保护机密的信息。从理论上讲,成本信息共享改善了信息获取的及时性,但同时也存在信息共享的风险。每一个参与企业存在共同的利益,也存在个人利益。在开簿会计中的每个参与企业有必要行使其开簿审计的权利以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4)减少组织间开簿失败的风险,改善现有的开簿系统和开簿规则实施组织间开簿审计,特别是立项审计,可以对参与各方是否适合开簿实施审计、开簿成本收益实施审计,提供组织间开簿的可行性审计建议,这样可以减少组织间开簿失败的风险。另外,实施开簿审计,可以识别任何问题,可以发现任何领域问题,可以协助进行必要的改进。一个独立的审计确保准确的反馈,也可以为决议提供支持。审计者可以使用开簿会计技术指引评价合约风险和机会。⑸保证成本信息的真实性,提高开簿安排的有效性.为了保障开簿成本的有效性,会计信息应完整、透明、准确、及时和可获取。信息可获取意味着符合合同条款、条件、规定,并符合预期的当事人需要提供的信息。该合同也应该定义向特定的个人提供会计信息,并采取安全措施来保护机密或任何敏感的信息。开簿成本不应该意味着无限制或不受控制的访问敏感项目成本数据,除了特别允许的合同。某些管理工资信息、奖金信息、股票补偿、许可费用和管理成本信息可能被视为保密的,不需要一个开簿成本安排。因此,如有一个强大的审计跟踪,客户可以依靠合同规定执行不允许成本。另外,为了保障信息的真实性,一个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对开簿成本会计持续评估。评估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参与方是否支付正确并符合组织间治理的要求;二是是否提供了有用的成本会计信息。因此,审计现有的系统能验证成本信息的真实性,提高开簿安排的有效性。

二、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审计策略

目前,国内外对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但是对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审计的专门研究还是空白。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审计的文献零散分散在一些文献当中。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审计策略主要有三种,包括独立审计策略、联合审计策略以及第三方审计策略。

1.独立审计策略

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独立审计策略是指组织间开簿方向被开簿方实施的审计。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各个参与方都是独立的主体,每个企业都要保护自己的利益。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每个企业都应该有行使其开簿审计的权利,以保护自己的利益。独立审计策略可以保护开簿方的利益,但是具体组织实施,每个参与企业都相互审计不仅耗时,而且每个企业自从自己的立场去审计可以保证单个开簿主体利益的最大化,但不一定实现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利益的最大化。

2.联合审计策略

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联合审计是指参与各方联合组成审计团队对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实施进行联合审计。联合审计不仅可以对开簿各方实施审计,还可以站在组织间开簿会计利益的最大化角度实施审计,不仅可以保证开簿成本会计各方利益的实现,也可以保证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利益最大化的实现。联合审计相当于联合审计团队对参与开簿各方实施的内部审计,联合审计有助于效率遵守合作原则。因此,确保开簿安排的实现和开簿成本会计各种合作安排框架的操作,组织间联合开发一个联合审计策略,将有助于提高组织间审计效率并保障组织间合作原则的遵守。

3.第三方审计策略

第三方审计策略是指由独立的第三方对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实施审计。针对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第三方审计主体包括两种情况:其一,即由国家审计机关所实施的审计,即政府审计。其二,社会审计,又称民间审计或独立审计,它是指由信息系统审计师组成的非政府组织接受委托,独立、公正地对开簿系统进行有偿的审计服务。在对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中,由于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与其他的财务类审计不同,它不仅要求有一定的审计知识,同时还需要对开簿成本会计信息系统技术层面有比较多的了解。

三、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审计内容研究

按照组织间开簿实施的程序,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审计的内容包括: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立项审计、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实施过程审计、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终结审计以及项目结束后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效用评价审计。

1.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立项审计

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立项审计的关键点是对组织间开簿的可行性进行审计。主要目的是确定组织间是否适合实施组织间开簿,减少开簿失败的风险。审计的内容包括:参与开簿企业的适合性审计、实施的风险审计、实施成本—收益审计、实施的效用审计。

2.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实施过程审计

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实施过程审计是指对组织间开簿实施过程实施跟踪审计,包括组织间实施开簿成本会计的实施进度审计、实施过程的管理审计、实施过程的协作审计、实施过程的成本费用审计等。

3.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终结审计

鉴于持续的监控,可在开簿成本会计实施整个项目终结后实施项目终结审计。项目终结审计的目的是一是协调项目的实际成本。二是考察合同遵守性。终结性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开簿成本会计是否妥善解决管理会计问题的能力;②参与者是否实现节约成本的建议;③组织间开簿成本的实施文件或进程审计。④会计信息交换控制审计。会计信息交换控制的目的是要求所有的会计信息交换均遵循既定政策,并且经过适当的授权。会计信息交换控制的测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授权控制的测试。二是存取资料控制的测试。三是审计脉络控制的测试。

4.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有效性审计

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有效性审计是指企业开簿项目实施结束后,以对其产生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而进行的审计。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有效性审计的内容包括:①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效用审计。是指组织间开簿会计的实施是否实行预期效用的目标审计。②组织间节约成本绩效审计。组织间开簿会计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实施跨组织成本管理,通过组织间的成本管理,降低成本。因此,审计组织间降低成本的情况构成组织间开簿会计的有效性审计的内容之一。③对系统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实时性进行审计。为了保证开簿会计实施的有效性,系统提供成本信息必须准确、及时、实时。

四、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审计程序

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有其自身实施的目的。实施组织间开簿成本审计需要审计者具备一定的商业管理和会计技能,并且要正确开展开簿成本会计审计,才能达到其审计目的。正确开展开簿成本会计审计,一般要按照一定的审计流程进行。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审计流程一般包括以下:①了解行业项目;②了解合约;③解析什么是实际成本;④了解会计方法;⑤执行一种系统的方法来工作。为了有效开展开簿审计,建议的审计程序如下:

1.了解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项目的基本情况

为了对项目进行审计,首先必须了解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参与方、参与方的基本情况、项目的实施计划、项目的实施目的等等。

2.成本的定义并解析什么是实际成本

为了组织间实现成本信息共享并实现成本节约以及分享,必须对成本进行定义。成本的适当定义必须包含在合同中,如果不是它必须是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协议的主要内容。重要的区分总部经营开支以确保实际成本不存在重叠。成本的定义,应分别是由资源标识的费用,如人员,设备,机器,材料和其他费用。困难的是养老保险及财务费用以及他们如何分配给各个项目,了解合约方的成本体系和程序。这一阶段要注意对一些典型事项进行审计。一般这一环节审计的典型事项包括:项目代码编号体系如何、网站成本记录如何、实例工作如何,熟悉合约双方的赞成、反对的观点,访问网站看成本核算系统的实际工作情况。另外还要解析什么是实际成本。开簿成本会计的目的是共享成本会计获取降低供应链各环节成本以降低产品总成本的策略。从单个企业,企业一般采用制造成本法计算产品的成本。产品成本取决于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以及公司生产和销售产品必须分配的间接费用。但从供应链角度,供应链中的成本计算缺乏透明度导致公司知道购进价格和内部成本,而不是供应商的成本。从客户的角度来看,价格隐藏了材料供应商经营的产品实际成本。其结果是,作为多层次网络中的主要合约人只知道最终产品的成本内容的一部分。Kulmala(2002)对芬兰设备制造行业的案例研究表明,供应商的成本信息与客户期望间存在巨大差异,企业很少知道每个产品的全部成本、准确的客户盈利信息和利润流向信息。因此,实行网络的终端产品成本的计算变得十分困难。公司为了降低产品的总成本,揭示价格背后的实际成本问题成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因此,这里的实际成本应是供应链各环节发生的实际成本以及供应链网络终端产品的实际总成本。

3.了解合约方的成本会计方法

成本会计方法对成本的计算影响较大。因此,审计人员要对合约方的成本会计方法有所了解。审计的典型事项包括:折扣如何计入有关供应商和分包商、供应商和分包商如何执行合理的分配协议、应付费用如何处理、公司间收费如何管理。

4.制定审计计划,达成审计策略

审计计划是审计人员实施审计的工作安排,审计人员在对项目的基本情况、适当的成本定义以及合约方的成本会计方法有所了解后,就可以制定审计计划,商讨审计策略并达成一致。同意的一个审计策略其中应涉及两个主要因素:①确保既定程序正常遵守;②确保会计程序在各个参与企业能正确应用。这时设计一个审计计划表列出审计的内容、负责审计人员、审计时间、要求提供什么信息、打算问什么问题。在审计过程中的一些内容需要保持随机。

5.执行审计

审计计划制定完成并达成一致意见后,就可以执行系统的审计工作。设计的重点是执行实际成本的审核、成本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审计。

6.出具审计报告

该报告的目的是告知既定程序已经到位,正在有效实施。报告内容包括:基本情况介绍、审计基本原理、参与人、合同关键条款、管理结构和程序、主要人员、存档系统、作业成本结构、制订预算和财务报告的程序、开簿会计程序审查(包括会计系统、网站和各参与企业基于程序之前的系统输入、会计程序系统输入,包括劳动,机器和材料、网站费用、总部经营开支)、现有程序调整以遵守合同情况、实际成本审核报告(检查程序是否得到遵守、审计检查的结果)

作者:邓金娥 单位: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