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研究论文10篇

时间:2022-09-01 10:42:17

导语: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研究论文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经营性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探讨

企业资源计划(简称ERP)是由国外计算机技术咨询和评估企业所率先提出的,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撑之上构建的供应链式的管理思维。ERP是当代企业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主要是以管理会计为重点,集合当下的信息进行企业管理的方式。ERP系统中财务管理非常重要,是整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也有着显著的应用作用。

一、ERP在经营性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中的应用

1.ERP在会计核算当中的应用

财务会计管理当中会计核算的地位非常重要,对于整个会计工作的资金运作有显著的影响[1]。会计核算主要是指将会计主体已经完成或者发生过后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性的核算,其主要由多币制、固定资产、现金、应收付账,以及总账等多个部分构成[2]。有效的会计核算是任何企业保障经济流畅性的前提条件。对此,在会计核算当中合理的应用ERP系统能够确保会计工作的质量,从而强化企业的资金流畅性。ERP在会计核算当中的应用,会计核算的构成,以及会计核算的模块构成是一比一的,也就是由应收付账款、总账、工资核算、成本核算、现金管理,以及固定资产核算等模块构成。在会计核算的模块当中,应收付账和总账是由一个集成性的模块构成。

2.ERP在财务管理当中的应用

财务管理是一个企业在相应的目标之下,关于资产的配比,资产的流通、企业经营当中的资金流通,以及利润的分配等进行的统一性管理[3]。财务管理需要在会计核算相关数据的建立基础之上,实行的更深层次分析,进而实行的与资金相关的预测、管理及控制等。财务管理是ERP的重点,是以财务分析、财务策划及财务规划等多个模块构成。在财务管理时合理应用ERP,能够实现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有机结合,将ERP贯穿于整个财务会计管理,从而提升会计工作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提升ERP在财会会计管理当中应用质量的策略

1.强化对ERP系统的重视度

借助ERP,能够促使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能够符合市场的环境,促使财务会计管理人员能够更加及时掌握市场当中的第一财务咨询,给相关的决策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资料和数据,从而保障决策的合理性、正确性[4]。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强化内部的控制效率,融合整个参与团队的能力与资源,从而优化相关的工作效率,以及资源与数据的应用效率。在经营性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当中,管理人员应当重视ERP系统的应用,不断建设、完善ERP系统的建设,保障ERP系统一直保持充足的可靠性、高效性。

2.提高相关人员的从业技能

当前,在经营性事业单位当中,财务管理人员的个人工作素质并不相同,有许多的从业人员年龄较高,其适应全新财务管理模式的能力比较弱。对此,就需要强化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引导从业人员不断完善自身对财务工作的认识,提升自身学习能力的同时,不断优化经营性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完成质量。与此同时,需要分别对实际的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针对ERP系统进行全面性、详细的培训。需要对ERP应用时涉及到各类型人员实行ERP功能模块的应用训练。除此之外,财务管理人员在应用ERP系统时,需要尽量多的与经验丰富的老资历员工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心得,并组织整个部门进行定时的总结,以各种方式保障ERP系统在经营性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中的高质量、高效率应用。

3.强化行业的自律型,保障信息的安全、准确和真实

上述已经描述了财务会计管理是ERP系统的重要构成环节,假设在这一个模块在发生任何类型的故障时,整个财务会计管理系统的瘫痪是无法避免的,最终会导致整个事业单位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对此,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优化。一方面,需要从规章制度层面上约束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另一方面可以从ERP系统本身进行优化。例如,在应用ERP系统时,将每一个环节当中都可以将数据直接输入到系统当中,在数据经过收集、录入之后传输到财务部门,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校队和考核,进而获得相应的ERP系统使用记录和结论。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限制数据的访问、修改,以及录入等级进行优化管理,在等级不足时无法进行访问、修改和录入,从而实现有效的风险防控。

三、总结

综上所述,ERP在经营性事业单位当中的应用有着显著的实际效果,能够促使财务会计管理得到前瞻性、及时性的发展。借助ERP能够促使财务会计管理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将各个单位、部门,以及团体构建成为一个融合性的系统,极大程度地优化财务会计管理的经济预测和分析效果,从而促使经营性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得以有效的优化和完善。

作者:王静玉 单位:南阳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周美辰,李雪梅,高灿.ERP在经营性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12,(18):169~170.

[2]银燕.科学事业单位引入ERP管理信息系统的探讨与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6,(4):218~220.

[3]王洪艳,阮麒麟.浅议ERP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以鼓楼收费处医院为例[J].经营者:学术版,2013,10,(12):106~107.

第二篇:财务会计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影响

财务会计对事业单位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近几年在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变化下,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较大变化,丰富了事业单位经济行为,增加了事业单位财务难度。虽然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已经实施了很长时间,但是从实际应用状况来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以保证事业单位的稳定建设。

1财务会计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产生的作用

1.1确定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制度,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对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还可以完善事业单位监督和保护意识。经过分析发现,实施事业单位财务控制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管理事业单位财务,可以利用管理机制约束内部行为,同时还可以保证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的进展,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所以事业单位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发展的主要支撑体系,能够促进事业单位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保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具有重要作用,让事业单位人员形成保护意识,保证内控监督工作的进展。

1.2财务会计强化了内控意识

事业单位内控工作主要进行财务会计管理,必须建立一些制度和监督机制,促进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进展。经过对事业单位实际发展状况的调查发现,很多事业单位的内控意识都比较薄弱,进行内控工作的方式非常落后,不能适应时展,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建设。随着财务会计的建立,促进了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的开展,加强了财务监督,强化内控意识,构建完善的机制,从而保证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进展。

1.3提高了事业单位的内控水平

事业单位实施的内控对我国财政资金状况具有直接影响。只有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的重视,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才能保证国家资金使用的安全,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对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财务会计也更好地满足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强化了事业单位的监督和检查,从本质上解决了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提高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以促进事业单位的长期建设和发展。

2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1财务会计缺少相关的业务流程控制制度

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都没有建立完善的会计业务流程,内部制度不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缺少经济业务授权制度、权利分配关系不明确等方面。除此之外,很多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和岗位设置都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当企业规模较小,缺少管理人员时,就会出现出纳、资产管理以及会计等职务都由一人担当,而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执行力度不强、权利分配不完善、内部业务流程较紊乱等方面的问题,给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进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2.2监督职能弱化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都没有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不能监督事业单位各项行为,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一些单位虽然建立了内审制度,但是内审部门职能落实不到位,工作职能依然存在较大异议。从事业单位实际状况来看,很多内审人员通常都直接由内部领导人员胜任,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导致事业单位内审监督工作出现了较多问题,无法发挥内审人员的作用,严重时将造成国家资产的流失。

2.3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事业单位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人员的要求较高,要求内部控制人员不仅具有较强的实践精神,还要在专业素质方面达到要求。但是由于实际工作中对内控人员需求量较大,很多事业就降低了人员要求,导致现有人员与事业单位需求相背离,增加了事业单位内控工作难度,最后降低了事业单位内部工作效率,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除此之外,一些事业单位的专业内控人员较少,很多员工都缺乏实践经验,进行工作时,态度不端正,缺乏思想认识,忽视法律法规,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给事业内控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难度,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2.4事业单位内部内控意识较肤浅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还不能清楚认识并理解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一些人员认为实施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只是一种形式,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财务人员对财务制度漠不关心,不能从思想上认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工作中随意性较大,导致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偏低,工作效率较低下,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不能发挥内部会计制度作用,影响了事业单位工作的进展。

3提高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会计控制的措施

3.1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控制度

事业单位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根据事业单位实际运行状况,合理分配人员职务,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可以建立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能,实施定期轮流岗位职责,定期对人员进行考核,提高人员的思想认识。同时建立健全授权审批制度,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要求财务人员掌握审批工作流程和方式,保证财务人员进行内部经济业务审批时有法可依,防止滥用职权问题出现。另外,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程序,构建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增强资金活动的控制和监督,可以实施财务管理和全面预算控制,保证资金活动等得到全面控制,必要时还要建立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推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

3.2实施职务、岗位分离制度

事业单位应该对不同职务分配不同人员,要求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形成一种阴性的约束力,提高事业单位实施效果。例如可以将付款、审核和记账等由不同的人员进行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让人员相互监督,提高工作效果。同时实施轮流山岗制度,要求工作人员进行轮流工作,加强工作力度,促进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实施。如果事业单位耗费在预算之内,可以由相关人员签字后再完成相关工作,工作结束后根据相关凭证由部门人员审核并签字,最后再交给财务负责人签字,然后报销。会计人员还要对原始凭证进行检查,如果凭证出现涂抹或伪造,不予通过,必须由当事人签字后才能报销。

3.3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培训

财务会计是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对事业整体发展具有很大影响,所以必须加强人员素质培训,保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进展。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涉及的范围较广,是一项比较负责的经济管理内容。财务会计人员担当着事业单位的核心工作,只有不断引入高素质、高技能和高水平的人员,才能促进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第一,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给人员培养思想道德相关知识,提高人员的思想认识;第二,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财务会计核算集中化可以控制财务执行力度,解决财务人员编制问题。进行财务会计人员素质培训时,可以实施再教育,促进培训工作的实施。实践中主要对财务人员的知识与技能、经济、法律和会计等进行学习,提高人员的电算化认识,树立人员正确的道德观念,全面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发挥财务人员工作的创造性,更好地服务于事业单位各项工作。

3.4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意识

意识是决定行为的主要因素,涉及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所以,事业单位财务会计部门领导和人员必须及时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实施内部控制的作用,保证事业单位财务报道的完整,体现财务报道的真实性。同时,还要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内部法律法规,保证财务各项工作的开展。此外,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还要对员工实施一定的思想教育,提高人员的内控意识,让财务会计控制内容顺利进展。

4结语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是保证事业单位内控控制工作顺利发展的前提,可以完善事业单位经济行为控制,提高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质量,推动了事业单位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出现了很大的矛盾和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必须结合实际工作状况,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控制内部行为,充分发挥我国事业单位的作用。

作者:申丽 单位:长春市宽城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服务中心

第三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研究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信息化、网络化已经成为了各个工作领域发展的主要趋势,知识是人类生产的动力,行政事业单位在这样日新月异的变化下,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更好的服务于国家和政府,财务报告作为财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对单位整体经济情况的集中反映,直接影响着单位未来经济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也会影响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要客观认识到当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制定解决这些问题的管理对策,才能够更加符合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

1.内部会计控制需不断完善。由于目前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管理原则与方法方面都存在缺陷,因此导致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无法保障。内部控制主要针对实物资产、对外投资、货币资金等方面进行控制和管理,这些都是内部控制的日常工作范畴。同时内部控制还包括预算、风险控制,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管理,这些方面与单位内部资金的运用存在密切的联系,对国家财产安全也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如果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控制力度不够,在资金使用上就会存在很大的隐患和漏洞,进而导致财务信息报告的不完整,无法真实反映出单位的实际经济状况。

2.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内容缺失。内部会计控制力度不够,控制制度不完善,也会导致财务报告内容缺失,主要是财务报告信息只针对货币信息进行披露,在非货币信息方面却无法表达出来,财务会计报告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一个完整的财务报告不仅要报告出各种历史数据,还需要对未来经济交易事项进行科学预测,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会计信息报告并没有全面反映出这些信息,目前最大的缺陷,就是信息来源与预测不全面、不准确,导致财务信息不完善,无法满足财务工作的需求。

3.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不及时。近几年来物价变动较为剧烈,但在会计信息披露中很难见到单位愿意说明或充分注意到此对其财务状况及其收支情况可能造成的影响。有的单位存在大量资产未能得到确认,更谈不上计量和报告。现有财务报告模式仅把重点放在实物资产,对无形资产如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等知识资产却没能反映,而恰恰是这些无形资产才是事业单位利润增值最快并最为重要的因素,正是这些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决定着事业单位的价值。在知识经济中,知识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首位资源,若按历史成本计量,许多知识资源的价值无法得以实现。知识资源反映的是事业单位未来价值,而以历史成本反映的则是事业单位过去的财务状况。

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质量的对策

1.丰富财务会计报告内容。为了能够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单位管理者应该积极完善财务会计报告内容,适当增加一些信息披露力度,并加入一些注解,尤其是在非财务信息方面的披露,要整合个工作领域的信息,比如单位经济事项所必须的信息、使用者以及决策者需要的信息等等,在金融工具、财务会计报表注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信息也需要不断完善,在这个方面,经济发达国家的会计报表就比较完善,报表中还针对每个工作环节的细则进行了充分解释,这样一来,财务管理工作中风险因素就大大降低。

2.逐步提升财务会计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事业单位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产品、服务都在发展,并且更新换代的效率也在加快,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内容也必须要摆脱传统管理方式的束缚,进行全面调整。事业单位有必要摆脱一套完整的财务会计报表制度,通过及时调整发展策略,形成定期实时报表制度,更为有效地提高财务会计报告的预见性和效率。适当调整财务信息的披露方式,通过科学的方式来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研究。

3.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人是行为的主体,一项工作是否能够获得成功,与工作人员有密切的关系,财务报告是否完善,是否真实,与财务人员之间有很大关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人才队伍,是提升财务报告质量的关键,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定期开展人才培训,提升员工的质量管理意识,尤其要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会计人员的警惕性与工作责任心,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率,帮助他们能够掌握更加先进的工作理念与技巧,为单位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务。

三、结束语

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一套完善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客观看待当前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制定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要建立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确保各种新型的财务管理理念与体系能够切实有效的落实下去,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有所助力。

作者:张淑华 单位:大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第四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探讨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现状

(1)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不重视。在实际工作中,单位的一些负责人将财会人员当作“记账员”,缺乏对财务管理知识的了解,对财会部门严重忽视。而财会部门的人员也无法参与到单位的业务活动和决策中,对单位的情况无法全面知悉,往往只负责日常收支、往来等账目工作,无法做到单位的管理和监督作用,更谈不上对财务活动的内部控制。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会内部制度不完善,存在很多漏洞:比如没有严格的审批批复制度、一些款项的支取手续混乱、记账对账无法统一、不对资产进行定期盘点、上下级调拨手续混乱、票据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票据管控不力、保管责任不明确等,出现一些体制外资金外循环等乱象。未制定独立的财会内部控制制度,使得诸如以上现象发生,工作中存在很大随意性,造成管理混乱。

(3)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内部控制管理基础较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会管理人员的基础较弱,使得财会内控执行力度上大打折扣。一些单位人员岗位设置混乱,普遍出现混岗的现象,即是一人身兼两职甚至多职,例如出纳岗位的人员还负责了财务部门中支票支取、财务印章管理等工作,使得岗位间的相互监督的作用无法体现出来,甚至可能导致违规现象的发生。一些财会人员专业性不强,对财务核算、单据审核、账目编制等工作存在随意性,使得财会管理混乱,造成财务工作效率低下和不严谨。

(4)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会风险管理薄弱。事业单位行使的是政府部分的职能,大多是从事社会管理性质和公益服务性质的工作,所来源的款项基本属于上级部门的拨款,单位对这些下拨款项的运用没有规划且运用不合理,往往当发生来自社会管理和公益服务活动行为中的各类社会风险的时候,没有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措施,使得单位财会管理面对很大风险。

(5)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会预算控制缺乏。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已经意识到了财会预算控制的重要性,可是在实际工作操作中的执行力度依旧不能达到监督的作用,一些单位预算的编制往往只是依照上一个季度或上一年的编制进行预算,未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进行预算编制,还有一些预算在编制过程中财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缺乏有效沟通或业务部门不参与其中,可能导致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和基建管理等经济活动脱节,编制的预算缺乏可靠的数据依据,造成会计内部控制的失控现象的发生。

(6)行政事业单位内外财会监督机制弱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缺乏完善的监督和考核机制,有些单位的审计均是由本单位内的负责人来完成,无法达到财会审计的独立性、更加无法制约单位的一些不良业务活动行为,而事业单位外部也没有有效的监督机构对其进行监督,无法掌握财会审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有效性,监督机制的弱化使得管理人员“无规可依,有规不依”,甚至出现单位负责人因自身发展下达一些错误的指标造成的“一人独大”的现象,使得财会内部控制无法有效管理,造成极度不好的社会影响。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1)应增强财会内控意识。增强财会内控意识是财会内控管理的基础。作为单位负责人,应做到增加财会内部控制的意识,明确谁是财会内控中的主要责任人,各部门负责人之间与各岗位之间相互合作和制约,禁止越权行为的发生,杜绝违法乱纪的现象,权责分清,再加强财会内控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以提高单位内控人员对财会内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财会内控观念,调动部门内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有效的工作氛围。

(2)应健全财会内控制度。建立健全的财会内控制度是,财会内控管理的重要依据。财务部门应完善其部门的相关制度,从源头抓起,加强预算制度的完善和执行,扩大预算管控的范围,建立起全面综合的预算机制,细致财务内控内容,建立起一条从初审到终审再到汇总复审的审批制度,增加制度的严谨性,建议财务部门邀请专家进行制度研究,制定出一套具有实际性、合理性符合本单位的财政内控制度,明确单位在特殊情况下的规范模式,为内控管理的有效实施打下坚定的基础。

(3)应提高财会内控基础。有效提高财会内控基础是财会内控管理中的重要保障。作为内控管理人员,应时刻不忘自身本职工作,严格按照单位规章,国家制度遵守操作,紧跟时代的脚步,学习相关知识。作为财会部门,应积极开展并组织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充实本部门员工的专业素养,提高工作效率,只有扎实的财会基础知识才能熟练运用在实际的工作中去,并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除了专业知识的培养,还应对财会内控管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防止因道德低下在工作来往中的信息虚假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4)应加强财会风险管理意识。加强财会内控的风险管理意识是财会内控管理中的首要方法。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一个风险管理小组,专门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管理,提前进行风险掌控、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三个方面,并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对其发生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制定一套适用于本单位的风险管理标准,制定解决策略,在突发情况发生时可以及时应对,单位领导应树立正确的全局观,促进单位的正常发展。

(5)应完善财会预算控制。完善财会预算控制是财会内控管理中的第一工作。预算控制是财会内控管理中首先要开展的工作,要确保监督单位内部活动的正常进行,应当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预算内部管理制度。通过对财会内控的管理,预防财会工作行为中的渎职、违法的现象,预算控制可以有效制约单位业务行为发生时的违规现象,监督业务活动中资金流向,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从而达到优化单位工作效率的目的。

(6)应强化财会内外监管。强化财会内外的监督管理机制是财会内控管理中的重要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应强化财会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做到有效监督单位的经济活动,定期进行内控部门的考核评价,从员工自评到他评,制定全套针对各岗位的考核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内部管理的问题和缺陷,对症下药进行改善。单位外部的监察机制是通过政府的相关实现的,需要财政机关和审计机关的通力合作,进行不定期协同检查,进行监督管理,将工作重心落到实处。

作者:杨梅 单位: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

第五篇:行政事业单位建设项目财务会计控制思考

一、行政事业单位建设项目财务会计控制的现状

(一)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单位在申报项目时,只重视项目资金的争取,不关注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和调查研究,设计方案不切实际,不适应实际建设的需要。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项目执行过程中未按正常的程序做出合理的调整或变更,因而出现随意调整建设内容的现象。

(二)制度不完善,弱化财务管理与监督职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不熟悉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制度,不重视项目资金管理,有些资金没有做到专款专用,甚至改变资金用途。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财务人员的职能仅限于会计核算,在建设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都参与不到位,弱化了财务在项目中的管理与监督职能。

(三)出现工程结算冒算或高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在工程结算上冒算或高估问题时有发生,主要体现在: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多计材料价格和数量,设计变更增加部分通过现场签证重新计入,而变更减少部分未作调整,重复计算多计费用等。

(四)虚报基建报表。为了不影响下年度的财政拨款,同时也便于年终决算报表的顺利通过,部分单位在年终财务决算时往往根据实际支出数与计划投资的差额作一些账务调整,财务报表未如实反映超付的工程款。

(五)关键环节控制不严。建设项目的关键环节是招投标、材料采购、现场签证审核、隐蔽工程验收、进度款审核、合同索赔、质量控制和会计核算等。由于项目参与人员的制约关系不明确,可能出现工作人员与施工单位串通,采取夸大工程量或多报施工项目的方法弄虚作假;或未按规定程序支付工程预付款、合同进度款、结算款和提高支付比例与额度,损害单位利益牟取私利。

二、行政事业单位建设项目的主要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建设项目的主要风险包括:(1)立项缺乏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决策不当、审批不严、盲目上马,可能导致建设项目难于实现预期目标甚至导致项目失败。(2)违规或超标建设楼、堂、馆、所,可能导致财政资金极大浪费或违规违纪。(3)项目设计方案不合理,设计深度不足,概预算脱离实际,技术方案未能有效落实,可能导致建设项目质量存在隐患、投资失控以及项目建成后运行成本过高等风险。(4)招投标过程中存在串通、暗箱操作或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可能导致中标价格不实、中标人实际难以胜任等风险。(5)项目变更审核不严格、工程变更频繁,可能导致预算超支、投资失控、工期延误等风险。(6)建设项目价款结算管理不严格,价款结算不及时,项目资金不落实、使用管理混乱,可能导致工程进度延迟或中断、资金损失等风险。(7)竣工验收不规范、最终把关不严,可能导致工程交付使用后存在重大隐患。(8)虚报项目投资完成额、虚列建设成本或隐匿结余资金,未经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可能导致竣工决算失真等风险。(9)建设项目未及时办理资产及档案移交、资产未及时结转入账,可能导致存在账外资产等风险。

三、建设项目的财务会计关键控制环节与控制措施

(一)立项、设计与概预算控制。

1.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与建设项目相关的议事决策机制,对项目建议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项目决策程序等作出明确的规定,确保项目决策科学、合理。建设项目应当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决策,严禁任何个人单独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决策过程及各方面意见应当形成书面文件,与相关资料一同归档并妥善保管。

2.择优选择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并签订合同,重大建设项目或超过政策采购限额的项目应采用招标方式选择设计单位。

3.建立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审核机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方案、概预算等应当由单位内部的规划、财会、法律等相关人员或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核,出具评审意见。

(二)招标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组织建设项目招标工作,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采取签订保密协议、限制接触等必要措施,确保标底编制、评标等工作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保证招标活动的公平、公正、合法、合规。

(三)建设项目资金和工程价款支付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审批单位下达的投资计划和预算对建设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和超批复内容使用资金。财务部门应当加强与建设项目承建单位的沟通,准确掌握建设进度,加强价款支付审核,按照规定办理价款结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建设项目,单位应当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相关规定支付资金。

(四)工程变更控制。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单位要严格执行批准的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经批准的投资概算是工程投资的最高限额,未经批准,不得调整和突破。如需调整投资概算,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批准。单位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变更应按照有关规定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

(五)项目记录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做好相关文件、资料的收集、管理、归档和保管工作。

(六)竣工验收控制。建设项目竣工后,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办理竣工决算,组织竣工决算审计,并根据批复的竣工决算和有关规定办理建设项目档案和资产移交等工作。建设项目已实际投入使用但超时限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单位应当根据对建设项目的实际投资暂估入账,转作相关资产管理。

四、如何加强建设项目财务会计控制

(一)增强依法建设、依法管理建设项目的意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与业务主管人员应当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以及财经法律法规,并进行广泛宣传,使全体项目参与成员都能熟悉和理解相关法律法规及财经纪律制度。

(二)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在进行建设项目投资决策时,既要对投资项目未来收益进行比较和评估,同时,为确保资本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必须认真分析风险因素,并反映在项目的评估之中。重大的建设项目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一个建设项目,特别是产业化项目,在前期论证阶段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网上查询、模型分析判断,掌握和了解国家宏观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以及涉及项目的规模、经营管理等微观问题;通过政府成立综合性的工程咨询机构、建立专家评审制度与决策咨询委员会或举行决策听证会,有效地推进科学决策机制的建立和形成,避免违背规定的工作程序随意决策或不遵循市场规律盲目决策而造成损失。

(三)加强建设资金管理,减少资金损失和浪费,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有效的资金运行机制和资金控制约束机制。建设资金使用与监督管理必须遵守以下原则:预算管理原则,即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提高资金效益为出发点,通过编制的预算,保证资金供给,控制资金的管理与使用;依法管理的原则,即建设资金管理必须遵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杜绝贪污、浪费现象;专款专用原则,即不以任何理由挪用资金,并单独核算建设资金;成本效益原则,即会计机构合理编制资金预算,既要保证工程项目有足够的资金而不致影响建设进度,又要尽可能不占用过多的资金,控制项目投资成本,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率和项目投资效益。

(四)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一个完整的建设项目,从计划到建成交付使用,一般经过立项决策、勘察设计、工程实施和竣工验收等几个阶段。财务会计的主要作用是在实现其职能任务的过程中,对建设项目各项经济活动施加影响,对资金使用及运行进行核算分析,对各项支出的合规性实行严格控制与审核把关,达到投资控制的目的。在项目前期,财务监督是对拟做的建设项目进行财务指标预测、分析,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进行评价,预计可能产生的项目风险,防止人为提高财务收益而盲目立项,减少“形象”“政绩”工程,避免资金浪费或贪腐现象的发生。在项目实施阶段,财务人员应积极主动参与招投标工作,了解工程的特点、预算价格、承包方式等,对于结算办法以及财务有关的条款,可以从财会角度提出合理建议;参与签订经济合同;参与工程管理,了解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及控制工程情况等,将财务监督融入到工程管理的各个环节;及时办理工程价款及其他款项的拨付,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支付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工程结算款,结算支付时严格审核各项手续是否完备、审批程序是否规范、结算凭证是否合法真实,防止高估冒算或虚假验收等违规行为的发生。在项目竣工验收阶段,财务部门应当按照财政部、卫生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组织协调工程技术部门做好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和竣工资产交付使用,以实现项目早日完工、早日投产,尽快发挥项目的使用效益。总之,建设项目的实施离不开有效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控制,要达到依法、合理使用建设资金,科学概算和规范执行,严格控制建设成本,减少资金的损失和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目标,将财务管理与会计控制融入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发挥财务管理与会计监督的作用,促进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作者:曾烂漫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

第六篇: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与税收征纳的关系

随着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度已经基本实现。然而经济环境在不断变化,一些经济问题也随之而来,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税务管理工作方面,事业单位的税收征纳工作是一个重点和难点。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规范与税收征纳之间的巨大差异对税收征纳工作的进行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必须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规范和税收征纳工作。

一、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的必要性

会计工作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要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宏观调控相适宜,要满足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要求。当今社会,事业单位的形式和经济管理模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经营管理的内容越来越重要,这些都要求对财务会计工作进行规范。只有把财务会计工作规范落实到不同类别的企业中去,才能使企业单位掌握准确的信息,保证事业单位的长效发展。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工作时要严格按照财务规范行事,披露有效客观的财务信息,杜绝虚假信息内容,这样事业单位才能不断发展,各项财务会计工作也能有效展开。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与税收征纳的关系

(一)相互依存

税收征纳的依据是财务会计提供的,没有财务会计的提供,税收征纳无法进行。只有规范的财务会计工作才能给税收征纳提供有效的依据。财务会计对税务业务进行核算时,也要遵循相应的税收规范。所以,税收征纳与财务会计规范相互依存。

(二)调整范围交叉性

税收规范调节征纳关系中相关的法律关系。作为税收征纳中主体的纳税人在会计规范法律关系中也具有主体地位。会计在进行相关会计事务中,要执行会计规范的要求,也要考虑税收规范。因此,会计规范与税收征纳规范调整范围具有交叉性。

(三)一致的整体目标

税收征纳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它是国家采取一定措施,通过税收的形式征得,然后补给国家财政,以促进国家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的稳步发展。会计规范通过对会计核算等相关流程的规范,公开公正地展现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情况,把准确有效的信息提供给投资者、企业管理人员、政府相关部门等,为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促进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社会的稳步发展。所以,他们有着一致的整体目标。

三、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与税收征纳存在着区别

(一)资产处理的方法与核算基础的不同

根据税法的规定,事业单位的所有资产在进行计价、摊销和计提折旧时,都应该符合税法所规定的标准。然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在对不同资产进行实际处理时没有遵守税法的相关规定。例如在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处理时。对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存在差别。税法认为,房屋、运输工具、机器、建筑物和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等如果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则属于固定资产;使用期限超过两年的,单位价值超过2000元的物品,即使不属于生产经营的,也是固定资产。根据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房屋、专用设备、一般设备、陈列品、图书、文物、建筑物,如果使用年限超过一年,使用过程不会使原来的物质形态发生改变,并且单位价值符合一定的标准的资产是固定资产。在价值标准方面一般设备500元,专用设备800元。对于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单位价值如果达不到规定标准,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固定资产折旧、维修费用的规定不同。根据税法的要求,非营利组织如果按照财务会计规范在提取修购基金时,不允许在税前扣除所得税,固定资产要计提折旧。与税法规定不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则规定,在计提修购资金时,可以根据“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比例计算,并在“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栏中列支,认为固定资产是不计提折旧。关于维修费用,税法认为,如果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超过标准的,要将维修费用计入固定资产的原有价值中,不直接在税前扣除。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则要求,可以将固定资产的维修费计入“事业支出”“成本费用”等账户中去。在处理固定资产的购置支出时也存在着差异。根据税法的要求,固定资产在进行购置支出时不得在税前扣除所得税,认为固定资产购置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而根据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可以在“事业支出”等账户中直接列出购置固定资产的支持。在处理无形资产时,税法认为,如果无形资产的成本在受益期内,可以运用直线摊销、平均摊销。与此不同的是,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则认为,一次性摊销购入或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将其直接计入“事业支出”等。如果单位采用内部成本核算,则应在受益期内进行摊销的基础上分期计入“经营支出”。

(二)成本费用扣除规定的不同

税法规定,事业单位在费用扣除时,按照一定的百分比进行。对于直接列支的费用,在计算应纳税的所得额时不能直接扣除。已扣除职工福利费的,在计算中对于医疗基金也不能直接扣除,这是企业与事业单位都在运用的标准。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职工福利费用等的扣除与税法的规定存在差异,其计提标准要低于税法,直接以事业支出的形式处理。

(三)收支确认遵循的原则的不同

根据税法的规定,事业单位要根据权责发生机制来处理发生的应税业务和非应税业务。而根据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要根据收付实现制来进行。这将导致有的工作在开展和确认时出现差异。在实 践中,事业单位大多情况下通过使用非经营性收支业务的确认方式去进行经营性收支业务,为的是使会计工作简化,但在进行会计记账和操作时会使用收付实现制。

(四)法律关系不同

税法关系是税收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它受税法规定的约束。税法关系中的两大主体包括接替国家负责税收征纳管理的各级税务部门和合法的纳税人、自然人或者其他组织。虽然权利的双方应该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但两大主体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平等,这是税法关系的一个典型特点。财务会计的法律关系是在进行社会工作和事务管理中形成的经济关系。财务会计存在着平等主体和不平等主体两种主体。平等主体是指会计事务办理者,即一些相关的个体、集团。平等主体间没有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双方是正常交易的经济关系。不平等主体指主管部门与相关部门,他们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在会计关系中以平等主体关系为主。与税收征纳相比,财务会计工作更具公证性。

(五)立法前提不同

税收征纳是以法律为依据,通过国家的政治权利来保障实施,是国家获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国家的政治权利是它立法的前提。与税收征纳不同,财务会计规范的立法前提是业主权利,并以此保障不同会计主体的权益。它是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实现,是国家的整体管理,因此,在财务会计工作中没有一方对另一方的管理,它把业主的权利作为前提。

(六)具体目的不同

税收征纳时,需要财务会计准确地把需要归入纳税款范围的收入和所得以及具体的需要交纳的税金算出来。财务会计在测算时,需要根据税法的规定,科学地选择出会计处理内容,并得出唯一的计算结果,实现相对单一的目标。与税收征纳相比,财务会计规范提供更多真实有效的信息内容,帮助外部利益者规避风险,做出科学的决策,从而满足他们自身的利益。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加快了企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投资的主体呈现出多样化,财务会计规范的目标也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而不仅仅限于规范会计的行为。

四、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对税收征纳的影响及对策

实践表明,当前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和税收征纳依然存在着差别,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有关税务工作时,对所得税的计算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阻碍了事业单位的税收征纳和管理工作。很多事业单位在处理业务过程中,会面临应得税收入和非应得税收入的问题。对这两种不同的费用划分时,需要对不同的收入费用对应的费用合理划分,以便于应缴纳税款的所得税更加准确。这种计算方法,增加了财务工作者的工作量,因此,事业单位在实际核算过程中,不按税法规定进行会计规范工作,从而不能获得按照税法规定进行操作计算的税收所得额。针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遇到问题,为了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顺利发展,必须重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首先,完善财务工作规范,制定与税法相一致的财务会计规范。从而使财务会计规范与税法相协调。其次,加强事业单位的税务会计体系建设。税务会计隶属于财务会计,他在财务会计信息的基础上完成工作,通过对税务体系的建设可以保证税收征纳工作完成的质量和效率。

五、结语

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规范与税收征纳虽然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他们之间的较大差异已经严重影响了税收征纳工作的进行,不利于我国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同时,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财务会计工作的漏洞偷税漏税,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税收收入。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分析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与税收征纳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使财务会计规范与税法相一致,最终保证我国税收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进步。

作者:杨建红 单位:河南省电化教育馆

第七篇: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探讨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各方面建设发展的一环,涉及教育、医疗、科技、卫生、公共道德建设等各个方面,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而且,我国的各种事业单位可以说聚集了我国大部分建设的专业人才。但是,在事业单位的其他改革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的时候,关于财务税收的改革却一直的停滞不前,这对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所以,有必要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和税收征纳的相关性进行必要的分析,从而提高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水平。

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从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成为了市场经济的重要的环节。因此,会计工作必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在这一过程中,会计工作不仅要使用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且,还要满足我国的事业单位在其内部管理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国家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的会计工作是,应该保证要按照国家关于会计的有关规定工作,同时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也应该贯彻落实相关的规范和制度,掌握准确和有效的信息,对于财务信息的披露一定要有效真实,不能够和提供一些虚假的信息。只有这样,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规范的才能够发挥会计工作的有效性,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规范策略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优化和改进管理制度应当是首要之急。我们都明白,管理制度如果出现漏洞不及时进行优化和改进,那么在其他的方面做再多的补救措施也于事无补。首先,我国的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该转变管理思想,从流程管理的思想出发,在原有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上进行相应的改变。例如,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组织结构进行改进,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部门之间相互叠加的职务应裁减或重新设立,各级部门之间的权责要明确,分工更也要明确,严禁出现各部门之间同时各自管理执行同一项任务,也要提高效率,防止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搞擦边球,这样可以做到机构之间不重叠,业务也不重复,责任到人。同时,提高相应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对他们进行在职培训或者入岗前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在任职期间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对自己的工作更有认同感。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遇到问题应该依据相关的制度来开展工作,确保事业单位能够顺列的工作。

三、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和税收征纳关系

对于事业单位来讲,财务会计规范和税收征纳之间具有各种各样的关系,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二者之间的相关性。

(一)整体目标一样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和税收征纳的整体目标是一样的。事业单位的会计规范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以及整体的经营状况和盈利情况公开公正的体现出来,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使其能够进行正确的决策,实现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健康的发展。企业以及事业单位的发展又有利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整体的发展。税收征纳主要是采取一定的措施,借助于国民的税收行为为我国的财政提供相应的支持,促进和保证国家的良好和稳定的运行,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发展。所以说,两者在整体的目标上是一样的。

(二)二者之间相互依存

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规范为税收征纳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可能性,只有在财务会计规范的前提下税收征纳才能够有效进行。只有将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规范为税收征纳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可能性的理念下,财务会计才可能成为税收征纳的出发点,在这样的情况下税收征纳才有进行的可能性。同时,在进行相关的会计财务核算的时候,相关的税务方面的业务也是会计财务核算的重要部分,有时,税务的征纳和计算还有依照相关的会计规范来进行。所以说,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三)二者调整范围交叉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和税收征纳具有各自的调整范围,但是,这些范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交叉。具体来讲,纳税人是税务征纳的主体,同时在会计规范工作中也是主体,有些财务规范对二者同样适用。而且,针对于会计工作的主体来讲,在具体的会计财务规范的过程中,有时不仅要按照会计规范的相关的准则来进行工作,同时,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参照税收的规范和标准,所以二者之间具有重叠交叉的部分。综合上边的讨论,我们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和税收征纳的相关性进行了充分系统的讨论。同时,分析了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规范的必要性,从这样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非常重要。另一方面,财务会计规范和税收征纳之间具有各种各样的关系,通过这些关系可以了解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和税收征纳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对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和税收征纳之间的影响我们也进行了探讨,这样有助于消除二者之间的消极影响。通过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相应的规范和改革,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构建完善和规范的税务会计系统,只有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和税收征纳两手抓,才能够保证事业单位的有效发展。

作者:宋哲 单位:山西省临汾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第八篇: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及税收征纳相关性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各方面建设发展的一环,涉及教育、医疗、科技、卫生、公共道德建设等各个方面,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而且,我国的各种事业单位可以说聚集了我国大部分建设的专业人才。但是,在事业单位的其他改革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的时候,关于财务税收的该讴歌却一直的停滞不前,这对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所以,有必要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和税收征纳的相关性进行必要的分析,从而提高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水平。

一、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规范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从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成为了市场经济的重要的环节。因此,会计工作必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在这一过程中,会计工作不仅要使用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且,还要满足我国的事业单位在其内部管理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国家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的会计工作是,应该保证要按照国家关于会计的有关规定工作,同时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也应该贯彻落实相关的规范和制度,掌握准确和有效的信息,杜宇财务信息的披露一定要有效真实,不能够和提供一些虚假的信息。只有这样,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规范的才能够发挥会计工作的有效性,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现状

(一)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各级部门责任和分工不明确

在现有的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的管理制度普遍是采用“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模式。在这样一种模式下,各个部门之间在一定范围内有自己的财务会计自主管理权,可以依照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安排自己部门的预算开支,而且还可以进行独立的部门财务会计审计。在这样的情况下,各个部门所属的级别之间相互独立,给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带来不便,同时也留下许多隐患和漏洞。

(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观念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

虽然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正在进行着模式的转变,但是它还处于转型期,它的的许多观念还有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转变的并不是很彻底。例如,在有的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中,还明显的存在传统的管理观念,采用行政命令的方法来执行决定,盲目地追求表象,而不是财务管理的实际现象。并且相关的工作人员并没有进行个人绩效考核,对于他们的工作成效和结果不能够有效地进行考核,这不能不说是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一大弊端。

(三)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对形势和变化缺乏前瞻性

在我国现有的事业单位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事业单位并不能对未来的形势和变化做到未雨绸缪,缺乏前瞻性,也就是说,他们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并不能适应当今时代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考核的要求。例如,现在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着开销大,但是可见的收益却微乎其微,投入和产出并不能成正比。而且还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事业单位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上对分配很看重,但是对自己部门的管理却缺乏足够的重视,重视管理而轻视分配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这样导致的后果无疑会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对于相关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无法给予足够的重视,解决起来也不容易。

三、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对策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优化和改进管理制度应当是首要之急。我们都明白,管理制度如果出现漏洞不及时进项优化和改进,那么在其他的方面做再多的补救措施也于事无补。首先,我国的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该转变管理思想,从流程管理的思想出发,在原有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上进行相应的改变。例如,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组织结构进行改进,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部门之间相互叠加的职务应裁减或重新设立,各级部门之间的权责要明确,分工更也要明确,严禁出现各部门之间同时各自管理执行同一项任务,也要提高效率,防止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搞擦边球,这样可以做到机构之间不重叠,业务也不重复,责任到人。同时,提高相应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对他们进行在职培训或者入岗前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在任职期间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对自己的工作更有认同感。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遇到问题应该依据相关的制度来开展工作,确保事业单位能够顺列的工作。

四、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和税收征纳相关性

对于事业单位来讲,财务会计规范和税收征纳之间具有各种各样的关系,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二者之间的相关性。

(一)整体目标一样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和税收征纳的整体目标是一样的。事业单位的会计规范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以及整体的经营状况和盈利情况公开公正的体现出来,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使其能够进行正确的决策,实现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健康的发展。企业以及事业单位的发展又有利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整体的发展。税收征纳主要是采取一定的措施,借助于国民的税收行为为我国的财政提供相应的支持,促进和保证国家的良好和稳定的运行,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发展。所以说,两者在整体的目标上是一样的。

(二)二者之间相互依存

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规范为税收征纳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可能性,只有在财务会计规范的前提下税收征纳才能够有效进行。只有将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规范为税收征纳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可能性的理念下,财务会计才可能成为税收征纳的出发点,在这样的情况下税收征纳才有进行的可能性。同时,在进行相关的会计财务核算的时候,相关的税务方面的业务也是会计财务核算的重要部分,有时,税务的征纳和计算还有依照相关的会计规范来进行。所以说,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三)二者调整范围交叉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和税收征纳具有各自的调整范围,但是,这些范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交叉。具体来讲,纳税人及时税务征纳的主体,同时在会计规范工作中也是主体,有些财务规范对二者同样适用。而且,针对于会计工作的主体来讲,在具体的会计财务规范的过程中,有时不仅要按照会计规范的相关的准则来进行工作,同时,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参照税收的规范和标准,所以二者之间具有重叠交叉的部分。

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和税收征纳之间的影响

我国的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规范和税收征纳之间其实存在河大的差异,这样的差异造成了事业单位在进行税务的业务计算的,很容易产生问题。很多的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都有应税的收入,同时,事业单位还有非应税的收入。所以,为了使事业单位在缴纳税款的时候能够确保其所得额准确无误,就需要对其不同类型的收入进行科学的划分。这样一来,财务会计的工作量就会相应的增大,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出错。基于这样的情况,我国的有关部门制定了比较明确的规章制度,这样针对事业单位的所得税就会在一定的程度上相对明朗和清晰,在减小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量的同时能够对事业单位所得税的税款进行有效的划分。这样能够从根本上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规范和税收征纳之间的影响和结果进行探讨,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更加规范。综合上边的讨论,我们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和税收征纳的相关性进行了充分系统的讨论。同时,分析了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规范的必要性,从这样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非常重要。另一方面,财务会计规范和税收征纳之间具有各种各样的关系,通过这些关系可以了解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和税收征纳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对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和税收征纳之间的影响我们也进行了探讨,这样有助于消除二者之间的消极影响。通过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相应的规范和改革,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构建完善和规范的税务会计系统,只有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和税收征纳两手抓,才能够保证事业单位的有效发展。

作者:赵磊 单位:广州市花都区地方税务局

第九篇:财务会计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影响

财务会计对事业单位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近几年在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变化下,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较大变化,丰富了事业单位经济行为,增加了事业单位财务难度。虽然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已经实施了很长时间,但是从实际应用状况来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以保证事业单位的稳定建设。

1财务会计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产生的作用

1.1确定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制度,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对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还可以完善事业单位监督和保护意识。经过分析发现,实施事业单位财务控制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管理事业单位财务,可以利用管理机制约束内部行为,同时还可以保证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的进展,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所以事业单位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发展的主要支撑体系,能够促进事业单位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保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具有重要作用,让事业单位人员形成保护意识,保证内控监督工作的进展。

1.2财务会计强化了内控意识

事业单位内控工作主要进行财务会计管理,必须建立一些制度和监督机制,促进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进展。经过对事业单位实际发展状况的调查发现,很多事业单位的内控意识都比较薄弱,进行内控工作的方式非常落后,不能适应时展,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建设。随着财务会计的建立,促进了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的开展,加强了财务监督,强化内控意识,构建完善的机制,从而保证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进展。

1.3提高了事业单位的内控水平

事业单位实施的内控对我国财政资金状况具有直接影响。只有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的重视,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才能保证国家资金使用的安全,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对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财务会计也更好地满足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强化了事业单位的监督和检查,从本质上解决了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提高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以促进事业单位的长期建设和发展。

2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1财务会计缺少相关的业务流程控制制度

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都没有建立完善的会计业务流程,内部制度不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缺少经济业务授权制度、权利分配关系不明确等方面。除此之外,很多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和岗位设置都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当企业规模较小,缺少管理人员时,就会出现出纳、资产管理以及会计等职务都由一人担当,而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执行力度不强、权利分配不完善、内部业务流程较紊乱等方面的问题,给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进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2.2监督职能弱化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都没有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不能监督事业单位各项行为,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一些单位虽然建立了内审制度,但是内审部门职能落实不到位,工作职能依然存在较大异议。从事业单位实际状况来看,很多内审人员通常都直接由内部领导人员胜任,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导致事业单位内审监督工作出现了较多问题,无法发挥内审人员的作用,严重时将造成国家资产的流失。

2.3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事业单位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人员的要求较高,要求内部控制人员不仅具有较强的实践精神,还要在专业素质方面达到要求。但是由于实际工作中对内控人员需求量较大,很多事业就降低了人员要求,导致现有人员与事业单位需求相背离,增加了事业单位内控工作难度,最后降低了事业单位内部工作效率,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除此之外,一些事业单位的专业内控人员较少,很多员工都缺乏实践经验,进行工作时,态度不端正,缺乏思想认识,忽视法律法规,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给事业内控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难度,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2.4事业单位内部内控意识较肤浅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还不能清楚认识并理解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一些人员认为实施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只是一种形式,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财务人员对财务制度漠不关心,不能从思想上认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工作中随意性较大,导致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偏低,工作效率较低下,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不能发挥内部会计制度作用,影响了事业单位工作的进展。

3提高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会计控制的措施

3.1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控制度

事业单位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根据事业单位实际运行状况,合理分配人员职务,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可以建立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能,实施定期轮流岗位职责,定期对人员进行考核,提高人员的思想认识。同时建立健全授权审批制度,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要求财务人员掌握审批工作流程和方式,保证财务人员进行内部经济业务审批时有法可依,防止滥用职权问题出现。另外,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程序,构建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增强资金活动的控制和监督,可以实施财务管理和全面预算控制,保证资金活动等得到全面控制,必要时还要建立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推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

3.2实施职务、岗位分离制度

事业单位应该对不同职务分配不同人员,要求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形成一种阴性的约束力,提高事业单位实施效果。例如可以将付款、审核和记账等由不同的人员进行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让人员相互监督,提高工作效果。同时实施轮流山岗制度,要求工作人员进行轮流工作,加强工作力度,促进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实施。如果事业单位耗费在预算之内,可以由相关人员签字后再完成相关工作,工作结束后根据相关凭证由部门人员审核并签字,最后再交给财务负责人签字,然后报销。会计人员还要对原始凭证进行检查,如果凭证出现涂抹或伪造,不予通过,必须由当事人签字后才能报销。

3.3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培训

财务会计是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对事业整体发展具有很大影响,所以必须加强人员素质培训,保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进展。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涉及的范围较广,是一项比较负责的经济管理内容。财务会计人员担当着事业单位的核心工作,只有不断引入高素质、高技能和高水平的人员,才能促进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第一,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给人员培养思想道德相关知识,提高人员的思想认识;第二,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财务会计核算集中化可以控制财务执行力度,解决财务人员编制问题。进行财务会计人员素质培训时,可以实施再教育,促进培训工作的实施。实践中主要对财务人员的知识与技能、经济、法律和会计等进行学习,提高人员的电算化认识,树立人员正确的道德观念,全面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发挥财务人员工作的创造性,更好地服务于事业单位各项工作。

3.4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意识

意识是决定行为的主要因素,涉及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所以,事业单位财务会计部门领导和人员必须及时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实施内部控制的作用,保证事业单位财务报道的完整,体现财务报道的真实性。同时,还要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内部法律法规,保证财务各项工作的开展。此外,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还要对员工实施一定的思想教育,提高人员的内控意识,让财务会计控制内容顺利进展。

4结语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是保证事业单位内控控制工作顺利发展的前提,可以完善事业单位经济行为控制,提高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质量,推动了事业单位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出现了很大的矛盾和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必须结合实际工作状况,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控制内部行为,充分发挥我国事业单位的作用。

作者:申丽 单位:长春市宽城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服务中心

第十篇: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创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事业单位为了健康的发展,就要不断的改革完善,并要与市场经济步调相一致。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作为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会计发挥着重要作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确保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质量和效率。

一、事业单位中财务会计工作的职能和地位

1.监督、核算

目前,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与从前不同,从前的资金来源全部依靠国家拨款,现在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格局,为了确保事业单位基本办公和生活需求,事业单位自身也在通过各种方式自筹资金,确保单位的经济发展,这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财务会计对单位的资产流量、存量和资金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核算。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财会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工作,明确经费开支标准,制定严格的监督原则和内容,规范经费支出渠道,实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2.经济决策与成本控制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会计人员在具备基本核算和监督工作能力之外,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树立长远的发展观念,对事业单位的经济前景做出科学的预测,同时要参与到事业单位经济决策、经济管理、成本控制等工作中。通过对事业单位财务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为单位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通过对单位内部财务收入和支出变化情况的分析,明确事业单位经营目标;通过对各项定额和标准进行测算,为事业单位的编制计划和分解计划工作提供科学的数据。

3.财会工作在事业单位占据主导地位

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财务制度,对本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控制、核算,确保事业单位的计划与任务能够顺利完成。事业单位是国家政府执政的形象表现,更是贯彻落实国家方针和法规的重要部门,更是为民办事、联系群众的重要机构。因此,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开展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直接表现出我国的财务秩序情况,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财会工作在事业单位占据主导地位。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创新策略

1.管理人员要树立先进管理意识

首先要提升事业单位整体素质,在注重员工技术素质提升的基础上,还要做好管理工作岗位的基础工作,尤其是对财务会计管理的审计工作。要使各级财务管理人员树立风险规避意识和效益观念,确保收集整理企业经营渠道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规避投资、筹资等方面的风险,提升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开源与节流两方面工作都要严抓。在做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基础上,要注重广开筹资渠道,筹资渠道包括银行信贷、企业资金、外商资金、财政资金等,为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做好后勤的保障工作。此外,要紧跟经济时代的发展步伐,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要以人为本,财务管理工作要监理科学完善的明立责任、效益相结合管理机制,全面调动多方因素,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

2.完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制度体系

完善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制度体系能够提升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完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制度体系,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收支预算管理;二是加大对预算执行的监管力度。经过大量的工作实践表明,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进行绩效考评来看,效果非常不错,在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背景下,事业单位要将预算资金重心放在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工作上,结合本单位财政管理水平,对大项目和专项资金一定要进行全程跟踪,并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同时不断的扩大考评范围,进而监理高效的评价的体系,综合评价、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制度体系,这样便能够建立预算编制、管理、评价等完整的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率。

3.改革固定资产核算体系

我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体系无法满足当前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急需改革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和算体系,传统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模式为主,显然这种模式在时代的发展下已不适用,当前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方式更满足企业发展需求。通过权责发生制的运用,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始终处于被监督的状态,且不会对固定资产进行与收入相配比的支出处理。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通过计提折旧能够反映出资产在流转中实际价值,事业单位支出采取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是否存在不乱款项支付的现象。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面并能真实的反映出单位资产价值的问题,可以参考企业事业会计制度中的会计核算的规定,并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要增设累计折旧项,可以将其列在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科目下,将其作为固定资产备抵调整科目并增设专栏,能够体现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净值。由于事业单位的资产购置经费并非全由国家承担,还有几种途径,如创收收入、自筹资金和捐赠转人等,事业单位要根据资金性质,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分期分批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必须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项目明细进行核算。

4.加强财务人员风险防范、规避意识的培养

事业单位要确保财务会计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效率,要加强培养财务工作人员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合理分配和控制风险、效益回报工作,使事业单位的投资结构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优化,促进事业单位投资效率的提升。此外,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定期举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课程,使财务人员对基础性业务技能掌握的更扎实。首先,要对该领域内的财务法律法规全面熟悉掌握,在工作中要认真负责、持之以恒,建立完整的执业准则,确保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有序开展。其次,现代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人员仅掌握核算技能是远远不够,还要在工作中不断的完善自身,提升自身的管理意识,从而全面把控单位的经营模式,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真正的做到会计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系统化这样更利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最后定期开展业务交流会,鼓励全体财务人员在会议上交流工作经验心得,在交流中能够发挥出群体的优势,全体成员互相取长补短,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业务能力得到整体的提升。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正在不断的改革完善,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事业单位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就要有效的解决好这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创新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使财务会计管理人员树立创新意识,积极探索新的财务会计管理方法,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与我国当前的大的经济环境保持一致,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有序运行,为百姓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作者:郭妍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核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