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过程教学研究

时间:2022-06-07 05:16:08

导语:以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过程教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以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过程教学研究

摘要:过程教学研究在中国尚处起步阶段,目前主要存在狭义的“方法论”和广义的“教学链”两个考察角度。过程教学理论意在强调一种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向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作为过程的意义远远大于教学结果本身。然而,关于过程教学的理论研究相对不足、国外经验借鉴形式化、教学方式选择不当等问题尚需在理论与实践中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过程教学;过程导向;结果导向;教育体制

1过程教学的内涵

1.1基于认知过程的过程教学

过程教学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数学教学领域,部分数学教师把心理学的认知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并依据认知结构、认知发展准备和认知风格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导数学教学工作。例如,何良仆认为,过程教学是通过向学生详细分解解题思路,阐析解题过程的来龙去脉,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1]。之后,这种以过程式为取向的教学方法又应用到了英语教学、物理教学、实验教学等领域[2-4]。学科教学中运用认知理论来发展过程教学是必要的,但该视角仅把过程教学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来研究。以过程为取向的教学模式,适用领域存在局限性,它比较适合那些具有明确的步骤衔接或因果关系的学科,对于人文社科等诸多不具备此特点的学科则基本不适用。因此,基于认知过程的过程教学论是一种狭义的研究角度。

1.2作为“教学链”的过程教学

该视角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认为过程教学是由前后相继的各个教学环节组成的教学链条。过程教学要从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出发,依次经过大纲编写、教材研读、教案书写、课堂设计、教学组织、课堂讲授、课后复习、答疑解惑、教学评估等环节[5]。过程教学重视上述环节中的每一个步骤,最终目的是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将教学分为环环相扣的教学步骤的视角是广义层面上的过程教学研究。但该理论采取流程式的线性研究角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立体化与多元性特征,容易造成教学实践的枯燥乏味。此外,几乎所有教学环节都是围绕“如何授好课”这个核心展开的,这容易形成唯授课是论的偏隘。最后,“教学链”理论只探讨了课堂教学问题,没有涉及更为广阔和重要的课堂外教学环节。

1.3过程教学新解

过程教学是作为传统教学理念的修正而出现的。其要义在于,强调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非仅仅看重学习的结果;教育的本质属性体现为过程方面而非结果方面,教学作为过程的意义远远大于教学作为结果的意义。教学结果并非不重要,但是没有立体丰富的教学过程就难以实现真正有意义的教学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良好的教学结果只是丰富的教学过程之水到渠成的副产品。所以,过程教学理论意在强调一种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实际上,它揭示了一个朴素但却长期被遗忘了的道理:过程决定结果,教学过程决定教学结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源于过程,结果只是过程的体现方式。以过程为导向,过程教学理论不但强调课堂教学,而且更加重视课堂外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不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且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但强调良好的教学结果,而且更加重视科学的过程设计对达成良好教学结果的决定性意义;不但重视学生知识的存量积累,而且更加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程教学理论期望通过对教学中“过程”观念的强调,克服学生学习短视化、功利化的不良倾向,通过对立体多元、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的设计,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最终能够达到使学生热爱学习、自主学习、终生钻研的目的。之所以称之为“过程教学”而非“教学过程”主要有两点考虑:其一,“过程”放在“教学”之前,意在强调过程之于教学的首要意义;其二,“教学过程”的提法在传统教学惯例下很容易被误解为课堂教学或课程设计,实际上过程教学理论的内涵远远超出课堂之外。

2过程教学势在必行

2.1对课堂教学中心地位的审视

课堂教学集中体现了传统教学在经济与效率方面的优势。但课堂教学过分凸显了教师的权威主导地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多处于被动的接受者地位,填鸭式的知识传递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操练思维的空间,这是导致学生主动思考与勇于挑战的精神消淡的重要原因。课堂时间比例过大,学生对课堂上的所学没有时间去体味和消化。课堂教学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或上百个学生,课堂信息交流变得极为困难。另外,在课堂教学中,一线的教师以中低职称为主,专家教授难得一见,这也使课堂教学的含金量有所下降。过程教学理论认为,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必须看到课堂外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而言更加重要。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很多大学生课堂之外的可自由支配时间远远超过课堂时间,能否把握好课堂之外的时间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大学生成才的关键步骤。

2.2对学生学习动力问题的思考

在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下,从中学到大学,很多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整个社会的经济与文化变迁有关,同时也与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关。当前各类学校的教学与管理体制沿袭了几十年前计划时代的思路。国家制定了详细的教育标准来考量学校的办学情况,学校又以同一个标准、同一个模式去框定和要求所有的学生,以致学校难以特色办学,教师难以因材施教,学生难以各抒所长。其结果是,学生对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成了应付差事、得过且过的负担,自上而下的学习压力很难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动力。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归根到底也是一个学习动力问题。西方哲人说,学生的头脑不是被填充的容器,而是有待点燃的火种,火种的点燃需要过程教学理念的实践。

2.3对学校教学考核机制的探讨

中国教育系统现有的考核指标多数是针对教学结果的,考核的关键词为“结果是什么”,忽视了教育工作的真正价值在于“结果是如何达成的”。此外,学校教学考核中突出强调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效果。很多学校采取专家督导、同行评教、集体备课、学生评教等途径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这些措施集中于对教学方式与方法等课程设计层面的考察,没有涉及教学工作的全部内涵。重视教学考核无疑是正确的,但传统考核机制避重就轻,对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能够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善于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勇于开拓和创新、培育学生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等方面做得显然不够,与之相应的考核标准也严重缺失。结果,表面上严谨的教学考核方式难以保证良好教学质量的实现。

3关于过程教学的几个难题

3.1过程教学在理论研究上的难题

国内理论界尚未把过程教学发展为包含完整教学要素的理论体系。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至少有两个。1)如何从理论上阐述教育工作的评价标准问题。中国教育行政部门对每个阶段的教育工作都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并成为最具权威性的评价指标。统一的国家标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利于杜绝教育工作中的不规范现象,提高中国教育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统一的标准在实质上抛弃了“因材施教”理念,忽视了个体差异性的存在。过程教学理论认为,应当允许、鼓励并提供条件实现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真正发现学生的长处和兴奋点,有针对性的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显然,过程教学是一种基于差异性的教学理论,是对所谓的教育标准的修正,但过程教学理论目前也尚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2)如何从理论上厘定行政与教学之间的关系。行政对教学的干预由来已久。政府行政干预校内行政,校内行政干预教师教学,于是教育与教学无法按照自身规律科学的发展。自上而下行政一体化的教学体制,其实质是以行政为中心而非以教学为中心,是以行政的需求为出发点,而非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是以行政领导的政绩为归宿,而非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归宿。去行政化研究几乎没有可资依赖的理论基础,也没有形成学校去行政化的基本路线图。过程教学理论的提出从过程导向的角度对去行政化问题指出了新的思考方向。

3.2过程教学在国际经验借鉴上的难题

当代教育格局早已突破了国家的界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研究西方的办学模式,但在借鉴中却存在两个主要的问题没有解决。1)办学主体的界定问题。西方的名校多是私立的,有自己的董事会、基金会等,学校在招生、专业设置、学生就业等方面需要参与市场竞争,走的是一条市场化的道路。而国内学校多是公立的,学校的管理者宏观上是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微观上是校内行政系统,学校职能部门与政府行政部门对口设置,走了一条行政一体化的道路。改变的途径之一是转变法人主体性质,不过该路径的难度很大。2)借鉴的有效性问题。真正需要向西方学习的是过程导向的办学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导师制和寄宿制。导师制起源于19世纪的牛津大学,与今天中国普遍实行的班建制和学分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班建制以课堂教学为平台,教师与学生的接触限于短暂的课堂时间,课后师生互动很少发生。学分制以考试结果为评价标准,教师与学生的关注点不在教与学的过程,而在最终的分数。导师制更像是一种师徒关系,学生在学习、思考、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求教于自己的导师,导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目前中国只在研究生阶段实行导师制,实际上本科和中学阶段也可以有选择地试点。以高校为例,按照中国教育部对高校师生比1:14的规定,高校推行导师制并没有技术性障碍。寄宿制在某种程度上是导师制的进一步延伸,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师生交流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3.3过程教学在教学方式上的难题

1)课堂之外的教学问题。学生课堂外时间的分配呈现两极分化倾向。中学以下和大学以上阶段,学生的课外时间非常丰富;而中学阶段的学生则更多的时间是在课堂之上。现在主要的问题有两个:其一,如何科学的划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上的时间分配。对此,我们尚没有基于理论与实证的科学研究作支撑,主要的做法是因循传统和借鉴他国经验。其二,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时间里做些什么。对于中学以下阶段的学生,主流的做法是教师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至于其他方面则没有更多的要求。对于大学及其以上阶段的学生,课堂之外的时间完全任由自己随心支配,在没有硬性任务、指导方案和评估体系的情况下,大学生的课外时间近乎放任自流。实际上,任何阶段的学生在课堂之外都有大量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参与。比较常见的方式有:自修、兴趣小组、主题辩论、情景模拟、课题研究、社团活动,等等。但这些方法在实践中都被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替代。2)课堂教学方法问题。过程教学理论认为,以学生为中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之上才可以进一步考虑具体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6]”教学方法看似简单,但在实践中却很难把握,因为教学方法只是一种工具,如何运用这个工具并没有统一的规范可依,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知己知彼,对自身的教学风格有清晰的认识,对学生的特点能够充分的把握。传统教学理论多是从“教”的角度寻找教师教学方面的方法与规律,很少从“学”的角度寻找创新性的教学路径。这导致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带有主观性,课堂实施效果未必理想。此外,在现代传媒普及的条件下,一些教师将注意力放在了教学中的技术方法和语言技巧方面,试图通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或语言风格的吸引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良好的技术与语言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不能取代诸如问题导向、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基本的教学方法,片面追求风格的异化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

作者:薛泉 单位:温州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何良仆.揭示数学过程及其要素探讨[J].教育科学论坛,2006(9):17-19.

[2]张永中.过程教学法: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进的新途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108-110.

[3]万敏娟.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实施物理“过程教学”[J].中学物理,2010(3):17-18.

[4]李进.实验教学重在过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9):1-4.

[5]王松国.简论过程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127-128.

[6]王玲.教学方法的基本问题与创造性的教学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