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4篇

时间:2022-10-30 09:17:31

导语:初中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4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初中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4篇

第一篇

一、采用多种办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课堂自主学习

(一)加强情感教育,用爱心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信任感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初中数学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多数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这门课,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爱心和耐心,爱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和前提,耐心是爱心的延续,是一种冷静和宽容。爱心是促使学生不断进步、积极向上的基本保证。比如,我班上有一位刚从外校转来的男生,父母都外出打工了,家里只剩下他一人。他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又不好,对学习也没有多大兴趣,又害怕同学瞧不起他。经过观察发现,他其实心里还是想学好。于是,我就找了班上几个优秀的学生主动靠近他,主动和他谈心,解除她的思想顾虑。然后,我也主动找他细谈,进一步消除他的自卑心理,让他渐渐的融入到同学当中。另外,我也从生活、学习上尽量帮助他。他成绩差,我找了个数学成绩好的学生经常帮助他。同时,我也耐心辅导,在他作业完成得好时,我就在他作业本上画一个笑脸给他,而不该错的却做错了我就画一个哭脸给他,这样他就会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当看见他和其他同学在一起学习时的那开心劲,我悬着的一颗心总算落了地。这件事让我感觉到:在教学中你只要对学生付出爱,真心的关爱他们,学生是会感受得到的,他们才会真心的喜欢你,乐于接近你,并主动的想把你这科学好,不然在他们潜意识里觉得对不起你这个老师。所以,教师应该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不得动辄打骂,训斥学生。应该循循善诱,耐心地教育,只要学生有小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地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数学课直到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上来。

(二)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自信中主动学习

从心理学角度讲,十几岁的青少年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而且在他们成功时,由于心理上得到欣慰和满足,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引导和鼓励。因此,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除了注重情感教育外,还要破除学生对成功的神秘感,让学生的每一次“成功”走进课堂并处理好许多的“第一次”,充分发挥“首次效应”的积极作用。打破神秘感的关键是要每一位同学正确看待分数,正确对待自我。只要现在比过去进步就是胜利,就是自己在数学上的一次成功。因此,我从教学中告诉学生,并不是每次考试都要满分才算成功。比如,能够圆满地回答老师的一次提问,能正确的解出一道习题,都算是小有所成。另外,老师在教育中应多表扬鼓励,少批评讽刺。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走向成功之路。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计划,适当选择方法,将内容分层次地要求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听懂、学会、记牢。使每一位学生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所以,教师教学中应该“宜浅不宜深,宜慢不宜快”的原则。精讲多练作好个别辅导和分类指导,对基础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可以使班里的学困生跟得上,使基础好的学生又“吃得饱”。从而使学生都尝到学习数学“成功”的甜头,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优化教学过程,让课堂教学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形象、生动、有趣的问题,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例如,教学“轴对称”这一节课时,书本上定义为:某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则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图形。定义很抽象、难懂。课本开头只是引用了青山倒映在水中。教师在教学举例时,可以张开双手,掌心面向学生,一边将双手合拢一边问道:你们看老师的双手成轴对称吗?同时双手也演示平移和旋转的图形变换,让学生开阔了视野,感受到身边时时有数学。以实例形象展示,这样让学生易懂。还可以让学生动手亲自剪纸、操作,使他们身临其境。再举生活实例,这样把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中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他们好奇的问题。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中,教师可以直接指着操场上一棵参天大树说:“在没有较大的工具的情况下我能得出这颗树的较准确的高度,你们知道怎么测吗?”然后告诉学生学习了今天的课后你也能测出树较准确的高度。这样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一)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学习各门课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数学学习中学生大多数不会预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会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到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作记号,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讲。从而真正理解预习时这些不懂的内容。

(二)教会学生听课的方法

听课是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核心环节,多数学生在听课时不懂方法,学习效率也就不显著。怎样听好课呢?

1.在听课时必须专心,桌上要随时放着一个演算本,课前老师会巡视一圈,时刻检查学习用具,以养成习惯。

2.抓住重点作上笔记,上课时老师会强调某些重要问题,以及还会把某些公式定理及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就要求作上重点符号并作上笔记,将某些知识点记录下来,以便复习巩固。

3.在预习中作上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能听懂。

4.课堂上要跟随老师的思走,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师要做到时刻抽问,防止学生走神,让学生互相评价,最后教师作点评。这样,教学课堂就活跃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就得到提高。

(三)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

数学强调基本的数学思想,那就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新的问题,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掌握巩固。多数学生在学习过后不习惯于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类,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同以往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对照、比较其异同点。比如说在学习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后,针对这些不同的解法,什么样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解法,师生共同学结各自的特点,然后拿出题型让学生思考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再具体操作。可以增强学生对几种方法的理解、掌握,并可以使学生对不同的题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

三、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我注意要求学生预习、自学,在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结构和联系,总结寻找学习的规律,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引导,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从不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自觉思考的能力。具体表现在:

1.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这不仅仅是在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堂上的学习,甚至是课后的练习巩固。都需要学生通过自觉学习来完成。又特别是学生,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后,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的。

2.培养学生探讨问题的习惯。课堂上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场景中,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如在教完相似三角形的同时,你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教学楼前的石柱子你怎样测得他的直径?”让学生讨论,找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学生善观察的习惯。观察是引发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学生的观察能力必然要差些,所以,老师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去思考,观察的结果还可能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这样使学生体会观察而带来的收获与兴奋,就养成了自觉观察的好习惯。

4.培养课后小结的习惯。在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小结,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重点在什么地方,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小结使学生学习的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容易忘记。教学实践证实,只有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才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注意难易程度,要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逐步提高。

作者:李春梅 单位:重庆市渝北区沙坪初级中学校

第二篇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1.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的改革首先要从意识形态方面入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只有从内部攻克了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堡垒,才能在根本上打破传统的桎梏,从而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从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有些学校虽然打着“新课标”的口号,但实际上仍旧是原来的教学套路,教师单方面地传授知识,学生也不求甚解,“教”与“学”分离的问题十分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对于不懂的问题能够及时提出来,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不仅仅是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消除了单边教学的弊端,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对知识的认知,拥有了再学习的能力,把握了课堂的走向,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一生中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时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阶段。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框架的制约,发挥空间缩小,对于问题的理解越来越单一化,造成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的丧失。而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理论知识,而后经过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最终得到自身的主观感悟,能够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形成一套适合自己学习的法则。同时,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知识再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更深入地了解数学的本质,从而实现再创造的过程。

3.有利于贯彻学习的终身性。当今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不被社会抛弃,成为新型的社会主义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更新越来越迅速,知识存储量也越来越大,要想与之相适应,就必须接受新知识,实现全面发展。于是,培养人才的重任就落到了学校教育上。然而,人不可能一直待在学校,还要走进社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学习作为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求,从幼年、少年、青年直到老年,都对知识保持着如饥似渴的需求,明确“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观念,全面贯彻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议

1.自主提问,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是学习新知识的源泉,没有问题的课堂就像一潭死水,没有一丝生气,不仅学生丧失了听课的欲望,就连教师也缺乏讲下去的动力。因此,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关键所在。教师将课堂的掌控权交予学生,让学生真正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感受课堂的整体氛围,并从旁引导,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去锻炼,去提升自我。在下一堂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了解自己将要学习哪个章节的内容,在预习中勾画出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课上讨论的时候抓住机会,大胆提出问题,与教师和同学共同商讨,直至找出结果。另外,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怎么解决问题,更要教学生为什么这样解决问题,只有了解了最基本的知识概念,学生才会知道如何提出问题,才能做到自主提问。

2.联系实际,开展相关情境创设。一提起数学,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枯燥”、“乏味”、“无聊”等这些消极的词汇,尤其是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数学课程无异于是天书般的存在,各种数字、字母、公式、概念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云,消极的课堂体验很容易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甚至会使学生对数学彻底失去兴趣。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加以引导,创设相应的具有冲突性的情境,不仅能增添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元一次方程组时,教师可以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引入:“鸡兔同笼,上有头20个,下有脚48只,求鸡和兔分别有多少只?”鸡兔都是常见的家禽,问题一提出,学生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拿出纸笔开始计算,但一般的算法过于复杂,学生就会有疑问,能不能找出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时教师再将主题切入二元一次方程组,让学生利用新学到的知识解决课前的提问,学生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从而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

3.鼓励机制,激发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学下去的动力,如果连学习的兴趣都没有,又何谈入门?同时,自信心的建立也是主动学习的前提,只有拥有了强大的自信,才能保持斗志,从而克服学习中遇到的一切困难,提高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加强师生的交流,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赞扬,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动力;对于表现稍差的学生,也不要厉声批评,应该适当安抚,并给予适当的鼓励,使他们不要丧失对学习数学的热情。另外,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尽量提供给学生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够站起来回答问题,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4.师生互动,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任何教学活动都应该是双边互动的过程,任何一方的沉寂都会使得课堂教学无法持续下去。良好的师生交流是课堂气氛的催化剂,不仅可以激发教师讲课的热情,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学习的动力。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将课堂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但这并不说明,教师就可以放任学生胡乱非为,而是通过教师的从旁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充分行使自身的发言权,不再以教师作为权威的代表,对于不懂的问题勇于提出质疑。将教师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营造出客观民主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另外,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组内探讨的形式,调动所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突出某一个或某几个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思维;在组内讨论的同时,教师走进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加入学生讨论的队伍,以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

5.结合现代科技,开阔学生思路。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网络等高新技术逐步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并得到普及。高科技的运用使教学变得更加轻松,将教师从繁重的教学备案中解救出来,只需一个软件,就可以轻松搞定,给教师留出更多的时间思考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同时,高科技的运用也开阔了学生的学习思路,以往解答数学题目遇到困难时,只能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费时费力,现在有了网络,利用搜索引擎在电脑上一搜索,便有数十条乃至数百条不同的解题思路呈现出来,打破常规思维的束缚,大大开阔学生的眼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的使用,将抽象的数学转变成更直观的图像及文字,使得知识点更容易理解,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推动教学进程。

三、结语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时展的需要。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任务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王慧汝 单位:漳州市第九中学

第三篇

一、强化预习训练,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懒于思考的坏习惯,学习自觉性差,被动地应付.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数学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提出预习要求,让学生调动多种器官,发展多种思维,多角度地预习,强调学生尝试着读课题,完成课本配套练习习题,对存在疑难的地方做好记号,课前与同学、教师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法.教师及时检查学习的预习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课堂时间的使用效率.如在教学七年级《6.3实践与探索》前提出预习要求:每位同学用一根长为60cm长的铁丝,以不同的长与宽分几次围成一个长方形,分别量出长与宽,并做好记录,以不同的角度说明长与宽的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长与宽;比较实际测量长度,验证结果.并要求根据所制作的长方形的长与宽计算面积,比较面积大小,思考面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可以发现有何规律.

二、创设积极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发展

自主学习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问题是思维的发动机,是探索的前提,是促使学生自主探索的动力.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新,有创造,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欲望,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胆猜想、推测或进行操作实验,合作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巡回检查,适时作指导或与学生共同讨论,启发引导,真正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如在七年级《7.3实践与探索》教学中,要求每位同学用硬纸板制作八个大小相同的小长方形,并用这八个小长方形去拼长方形,能有几种拼法,每种拼法是否能够拼出长方形,能够拼出长方形的小长方形长与宽具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求异思维,教师归纳小结.1.任意八个小长方形和八个重叠排成两行形成一个长方形.2.一个横放,七个竖放;二个横放,六个竖放;三个横放,五个竖放.3.四个竖放,四个横放.4.二个横放,六个分两层各三个竖放.接着分四组按2、4两种拼法制作八个小长方形,并按教材提供方式拼成正方形,发现中间还留下一个小正方形.量出正方形的边长,通过列方程组求出小长方形的长与宽,测量小长方形的长与宽,验证结果.通过创设能调动学生兴趣而蕴含一定的与数学有关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认识数学、理解数学知识,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向学生提供充分进行数学活动的好机会.而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设法不断激起学生不懈探究的兴奋点,努力培养与学生的探索情感.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提高自主能力

爱因斯坦说:“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解疑能力是学生文化科学素质,心理素质的综合反映,培养学生质疑、解疑能力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学、思、疑、问、悟的结合,并注意循环往复,不断提高.创设情境让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后的质疑,课中进入深入性的质疑,课后进入延伸性的质疑,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并且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疑,从而让学生在质疑、解疑中,培养创新意识,反观现在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提问,一些教师仍然是训练多于表扬,嘲笑多于鼓励,固执己见,使得一些学生不敢随便提出问题,从而形成没人提问题的尴尬局面.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激发学生质疑解疑的积极性,逐步养成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积极主动地探索途径,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中,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某同学参加夏令营外出一个星期,这七天的日期之和是84天,同学们知道这位同学几号出去吗?这个问题很快就被大部分同学通过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了.是9日出去的.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位同学外出一个星期,日期数的和再加月份数也是84,你们能猜出他几月几号回家吗?学生质疑思考,1个星期的日期数是7的倍数,而84也是7的倍数,因此,月份应该是7月,结果很快就算出来了,是7月14日,接着改变80,让同学生继续算出结果,此时发现答案有两个,是3月14日,10月13日.

四、建立积极的数学评价,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数学评价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有效地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自主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评价生法中体验和感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不断成长,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首先,教师应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适时表扬,对学生的回答或提问不轻易地否定,学生的回答,可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关键是学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他有兴趣回答这个问题.其次,教师每次批改做作业,发还给学生时,强调学生认真阅读教师所写的批注,然后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而教师的批注既要体现出对学生的作业存在问题明确指出来,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再次,让学生参与评价是反馈教学的很好的手段,它使我们教师能更好地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更全面地评价学生同时可以使学生评价他人的同学,反思自己,从而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

作者:焦岩 单位:安徽省阜南县第一初级中学\

第四篇

一、自主学习在课前

数学课前预习是常说常新的话题,这一学习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包含着自律的成分,学生受自主学习意识的驱使,在课前对所要学的新知识进行预习,并了解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连贯性,同时,学生在对新知识预习的过程中又巩固了旧知识,避免了课上新旧知识不能很好贯通的状况.另外,通过预习,学生对要学习的数学新知识有了大概的了解,知道自己在哪些认识上比较薄弱,这为课上有针对性地学习奠定了心理基础,课上学习因而变得顺风顺水,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学习效率也进一步提高.但是,由于学生很少有自主学习意识,因此,这需要教师的介入,即引导和督促,为学生设计预习任务,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收到预习对成绩影响的效果,会使其自主地萌发自主学习意识,意识带动行为,渐渐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会有所提升.数学知识点虽然看起来杂乱纷繁,但笼统地进行概括,无非是概念、公式、定理、综合解题.这四大部分几乎出现在每章、每小节中.依据这几类知识点,学生便可有的放矢地进行自主学习.但如何让自主学习价值化,是数学教师最为头疼的.在这里,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当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学习后,再任由学生自主安排预习任务.

二、自主学习在课上

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数学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学生的求知需求,当然,它也已不符合现代教育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理念.所以,对于数学教师来说,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熟谙初中生现阶段的心理特点,总结课堂教学经验,让课堂教学时时新、处处新.这阶段的学生喜于动,乐于尝试,过多的束缚只会让他们更加逆反,继而内心躁动不安,不会全神贯注地听讲.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这看似是放纵学生,实际上是“欲擒故纵”,自律性会让学生有秩序地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并驾齐驱,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会变得深刻通透,对数学知识的记忆程度也会好过从前.在这里,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或幻灯片上列一些关于本节内容的习题,并让学生自主完成,在做题的过程中,可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一起琢磨,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习作的乐趣,同时,又集聚了同学之间的力量,活跃了课堂气氛,带动了所有学生参与学习.以“轴对称”这一数学内容为例,这一内容在数学知识的整个系统中比较具象化、简单化.教师可依据这一点,把对这一内容的讲解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地了解轴对称的概念、特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并与其他学生合作,如用剪纸或绘画的形式设计轴对称图形,并把所设计的轴对称图形分享给其他学生看,选出设计最佳的图形作为教师进行轴对称图形概念、特点、性质总结的道具.在这一点上,要求教师具备灵活运用道具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再次延伸,让学生自主找出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点的物品、物件.通过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学生既能感受到自我探索知识的乐趣,又会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刻地记忆,能提高学习效率.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完全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学、自测,然后,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反馈进行精讲答疑,学生的听讲就会变得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这会避免其走神,抓不到关键.当然,教师还要为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知识巩固性训练,加强自主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深刻性.

三、自主学习在课后

课堂上短暂的记忆,会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而被遗忘,所以课后练习少不了,它是知识的巩固环节.但是,学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即以完成作业为目的,课后练习变成一种作业形式,失去了自身的价值.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禁锢在了有限的课后练习题中,学生只是单纯地进行习题训练,无法将教材与课后练习题结合起来,课内知识与课后练习严重脱节.这对学生的学习有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教师要改变课后作业的布置方式,让学生突破有限的习题束缚,进行自主课后练习.自主性的课后练习能让学生自由地徜徉在数学天地中,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视野的开阔,这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课后精力的投入与课前、课内一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而如何投入,是教师和学生需长期摸索的.在这里,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反复用实践证明课内所学的理论知识;延伸课堂所学的知识内容,拓展视野,搜集关于所涉及数学知识的资料,使知识呈现出深度和广度;拓宽思路,尝试以不同的方法解题;鼓励学生自主制作教具,并依据教具进行自主学习等.课后自主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依据所需巩固的数学知识的特点,进行方法提炼,引导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

作者:张伟 单位:江苏如皋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