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导向下的中职物流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03-25 03:23:11

导语:市场导向下的中职物流人才培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场导向下的中职物流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物流行业迎来蓬勃发展的时期。近年来,企业对学校提供的中职物流毕业生满意度较低,学生年龄小,职业责任感较差,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导致人员流动性大。物流公司需要的管理性人才居多,基层岗位一般选择本地居民或有从事物流行业经验的工作者。目前,我国物流人才十分匮乏,职业院校对于物流人才的培养还需要进行优化改革。中职院校应结合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素质,建立基于市场导向的工作室平台,为企业培养适合的人才。

【关键词】中职物流人才;市场导向;工作室制;人才培养

1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在职业教育中,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这一纲要的提出,表明我国新时期下中职教育实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育的必然性。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于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根据市场导向、企业需求,形成与企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2物流行业人才现状

2.1物流人才供不应求,高端物流人才匮乏。当前,物流人才短缺,很多物流专业性人才不能满足物流行业发展的需求。物流教育体制标准尚未统一,当前教学体系尚未成熟,还未能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物流教育和人才培养方案。物流教育与企业实际岗位脱节,缺乏有效的衔接,物流人才培养受到局限,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造成供不应求、高端专业人才缺乏的局面。2.2物流从业人员学历偏低。多数物流企业还是停留在传统物流模式中,业务开展和运作都在低端水平。产品出厂后的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包装等操作很大程度是依靠人力,很多高校毕业生不愿意从事物流基层工作,造成物流人才缺失。但物流行业的决策管理人才都是从基层做起,只有熟悉一切物流行业工作,才能有效作出决策,晋升为高端专业人才。目前,大部分物流行业从业人员中,低学历人员比重大,人才结构不合理,缺少高、精、尖的专业性人才。2.3物流专业学生质量不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经验不足。物流人才的培养还是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老化、教学模式僵化、与社会企业衔接不够,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实践能力较低。学校是物流人才培育的基地,基地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与社会需求、企业需求相契合,只有实行校企共育培养机制,加强实操培训,增加工作经验,才能源源不断地、有效地输送高品质物流人才。2.4物流人才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不足。当前,要求物流人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讲诚信,具备物流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协作精神,善于沟通,工作认真,吃苦耐劳。但物流行业中大多数工作者最初都是从事基层工作岗位,以体力劳动居多,很多物流毕业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往往不能坚持,半途而废,转而放弃物流行业。

3学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3.1课程体系不健全,理论课程过多。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健全,缺乏教学实践的检验,教师的教学方式中讲授过多,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与之对应的实践操作设备也十分缺乏,学校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中职院校的物流专业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3.2师资力量薄弱。中职院校乃至物流行业现有的高学历物流人才较为稀缺,专家教师更是寥寥无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尚未形成。学校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当下物流专业的教师数量和学生的总数不成正比。3.3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岗位需求不符,无法实现无缝岗位对接。目前,很多中职院校的物流专业中,因场地和物流设施设备原因,无法建立物流工作室,只是停留在围绕技能比赛展开校内实训教学。学生对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不了解,就业时缺乏经验,职业素质差。3.4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当前,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较低,不同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行为有着明显的差异。各类院校也陆续推出“订单式”“学徒制”“导师制”“工作室”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但由于物流专业所涉及岗位的特殊性,在中职物流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上,深度融合迈出的实质性步伐并不大。

4建立基于市场导向的工作室平台,为企业培养适合的人才

创新性的真实“工作室制”,引入企业真正的营运项目,为企业提供实在性的效益和便利,达到学生、企业、学校三者共赢。物流工作室具有运营真实性。在校园中建立物流工作室,实行岗位对接工作,与企业工作内容一样。建立校企工作室,引入企业管理技术和工作流程,实行岗位对接,使学生在校实现了“做中学”和“学中做”。在工作过程中培养个人综合素质、知识、技能、工作规范、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等,有机整合各个岗位,落实基本行为养成教育,使学生提高职业素质、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企业工作室不仅配合相关课程教学(仓储管理、包装实务、客户服务管理),还可完成每天企业送来的业务工作,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知识和技能水平,依据规范的工作要求,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首先,上班融入上学中。工作网点作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工作室,成为真正的育人基地。大多数工作室开放时间以正常上课时间居多,课后、业余时间的开放也仅限少数学生参与,无法达到长时间对全体学生开放。其次,工作融入生活中。把上学变成了上班,潜移默化地引入职业的概念,便于让学生更加清楚职业的特点,对职业发展提前有清晰的规划,从而实现自身价值。企业工作室营运开放时间不限制在课堂内,可为学生提供长时间实践的平台,辐射区域更大。通过职业行为养成教育,使学生在校学习中融入职场环境,帮助学生完成从职校生向职业人的转变,真正地达到育人的目的。建立基于市场导向的工作室平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工作室平台服务于全校师生群体,面对不同的客户,处理不同的客户问题,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人处世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的非学科教育,强调对技能和操作的应用,而对于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人才标准培养,物流工作室恰恰与之相契合。通过平台的建立,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为双赢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创新合作方式,力求共同发展。

5结语

我国物流人才缺乏,物流人才的教育培养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趋势。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根本目标是让中职生能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相符合。而工作室制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所以它是实在性的育人机制。以双赢思维为基础,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方式,以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萌.以“校企合作-工作室”为平台的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244-245.

【2】谈梦.企业需求视角下中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纳税,2018(16):141.

【3】杨秀茹.中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市场,2015(28):14-16.

作者:何云靖 单位:广西钦州商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