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精神与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研究
时间:2022-03-27 09:46:26
导语:航海精神与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基于航海精神的提炼,针对目前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存在的困惑,以加强顶层设计理念为突破口、拨正人文素养为方向标、确立校企合作为主阵地、拓展航海精神为立足点,以坚定、严谨、勤奋、开拓的航海精神促进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航海精神;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为标志和统领的奋斗目标”,习强调海洋强国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这些都标志着振兴海洋、发展航运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工程。从“郑和下西洋”体现出来的无畏进取、开拓创新精神,到西方航海人勇往直前、勇于实践的无畏气魄,其共同点即为航海人在航海事业过程中,结合海洋文化、航海品质后所形成的航海人特殊具有的一种文化。航海精神,即在从事航海领域的实践基础上,人类在传承航海文化的同时,结合自身基本精神、社会和谐文化后所形成的有航海品质、航海气魄的一种人类精神。它是航海文化的精髓,是人们对海洋表征、航海实质的有机组成,是从事航海领域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1]这种精神结合了中西方对航海精神内容的整合,将航海精神融入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既是航海专业教学的需要,又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更能为学生的就业成长提供长足而有效的帮助。国内对于航海精神的研究文献尚不多见,有代表性的有:黄洁[1]以船的结构和部件为原型,总结出与锚、钟、桨、舵的特性相符合的船员的坚定、严谨、勤奋、开拓的航海精神;崔国恒、李海林等[2]分析了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技术应用与创新,总结了郑和下西洋在航海方面的成就与航海精神。上述研究为明确航海精神内涵提供了必要的借鉴,但也可以发现,我国对航海精神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对航海精神的关注缺乏实践,航海精神应用于航海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还比较滞后。本文试从航海精神谈航海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研究。
二、航海精神、海员职业素养的内容与关系
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一样的航海精神。但是对现当代航海精神内容的构建中,则是将航海精神形象化地指向了海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精神,即坚定的从业思想、严谨的工作作风、踏实的工作态度以及无畏的开拓精神。职业素养一般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几个方面[3],其中职业技能是职业素养中一个重要方面。海员职业素养简单地说是海员在从事与海域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与工作相关的职业行为,是航海人在航海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其内容是在职业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服从意识以及环保理念等。分析大航海时代的航海精神以及海员职业素养的内容,不难发现,两者之间是一个互相促进、互相交集的概念。从内容上说,航海精神是结合内在精神的研究,是对海员职业素养表征培养的一种深化。从现阶段研究的深度上说,目前对航海精神的关注缺乏一定的实践,而对海员职业素养的研究相对比较超前。从教学上说,航海精神的培育还未真正进入人才培养方案,而海员职业素养的培育已被各航海院校所重视。为此,若在教学、实践等过程中将航海精神融入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实现航海精神培育促进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目的,将两者之间紧密结合,切实发挥两者之内容优势,将航海精神为海员职业素养所服务,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与提升。
三、航海精神应用于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面临的困境
(一)顶层设计者缺乏培育理念
每一个行业的存在都有其特殊的意义。目前航海院校顶层设计者对航海精神解读能力不足,将航海精神与海员职业素养的概念混淆,因此,在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过程中仅仅开设海员职业道德、海员职业安全等相关课程。然而,这些课程的开设仅仅提升了海员职业素养的表征,却未从心理上让其萌发出从事海员职业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未从根本上唤醒航海类学生传播正义、热爱和平的爱国情感。为此,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仅仅是能应付职业资格的考试,而在短时间内看不到的精神培养明显不足。
(二)教学部门重视程度不足
航海精神应用于海员职业素养培育,对教学部门来说无章可循,需要教学团队进行整合与创新。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航海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还停留在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培养,没有在一定高度上分析海员职业素养的特殊性。比如海员工作在世界各地,需要具备人文社科、基本交际、团队协作等知识与能力,而目前这类人文素养课程设计明显不足。
(三)校企合作对接不够充分
高校强调校企合作的出发点是希望形成校企共育高校学子的目的。航运企业对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视是不可言喻的,从对航运公司多年的调研中可以发现,航运业负责人一致认为海员的职业素养是他们最为关注和重视的。但是,结合航海精神,将航海精神培养体系通过校企合作进行“无缝对接”,让学生真正懂得航海文化、深化航海精神的机会不多,内容不够具体。
(四)学生自我培养意识不强
当代航海类专业学生在具备勇敢进取、自信好学等品质的同时,也存在好高骛远,缺少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精神,而这些精神恰恰是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根本。显然,这一代的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航海精神,更未认识到航海精神融入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性。
四、以航海精神促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对策
(一)以顶层设计为突破口,以坚定的“航海家”梦想促进海员职业素养提升
1.培育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的坚定理想在航海事业中,热爱祖国是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航海人志在四方,特别是远洋船员,他们的足迹踏遍世界各地。可以说他们是祖国的一面旗帜,在彰显国家航海事业强盛的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的勇敢与坚强。但与此同时,来自资本主义国家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潮也无时无刻不冲击着这些船员。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航海类专业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通过红色基地现场教学、时事热点讨论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祖国的荣誉感与归属感。
2.培育学生心怀航海的职业理想航海精神是古今中外航海家在航海实践过程中累积形成的思想信念。可以说,航海精神是促进航海类专业学生构成职业理想最直观的因素,热爱航海事业才有可能促进事业的成功。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航海家的事迹做仔细的研究和阐述,并将当今大航海的背景、承担的使命等和学生进行交流与探讨,以小组项目制、导师辅导制等方式,将大课堂分成若干个小课堂,让学生在讨论与实践中找寻航海职业的使命感和事业心。
(二)以加强人文素养为方向标,以严谨的航海精神确立海员职业素养培育新基础
航海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具有特殊的职业特征。比如突出的岗位适任性、国际通用性以及法律规范性。简单地说,航海职业在长期远洋过程中具有工作环境单一、生活简单枯燥等特点。为此,应积极培养航海类专业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
1.以人文素养提升航海类专业学生恪尽职守的责任意识人文素养简单地说,指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个体本身的内在品质。在航海工作中,一个海员的责任感关乎全船人命的与货运安全。此时,海员对生命的重视、与团队的合作、对船员之间情感的珍视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开设审美、生命、情感等相关课程,培育海员的人文精神,提高海员的生活品位。航海类专业应根据学院培养学生的定位与服务对象,将必要的人文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文素质培养纵贯学生培育全过程。
2.重视人文法纪培育,提升航海类专业学生遵纪守法意识航海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船员需要遵守国内外法律法规、职业规章制度等。为此,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加强人文法纪的培养,通过模拟法庭、案例实战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法纪规章的威严。同时,应努力创造各种条件,将课堂搬到社会,让学生的实习更多地拓展到法制部门、航运企业等,让学生多角度地了解专业要求、航运文化、国际规则等,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以校企合作为主阵地,以勤奋的航海精
神奠定海员职业素养培育新基地勤奋的航海精神体现在实干和钻研的精神上。校企合作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建立了新的基地,也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新的环境。
1.以企业实践为载体,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敬业精神校企合作最大的亮点就是学生有机会深入航海一线,去了解职业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深入企业实践,学生就容易发现自身所欠缺的职业内容,很多知识未必在课堂中面面俱到,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敬业精神。为此,学校要借助校企合作这一载体,让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回到课堂寻找答案,以此促进学生在专业、职业能力方面的提升。
2.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培养学生实干巧干的勤实态度勤实是在敬业基础上的一种升华。校企合作为学校培育学生提供了最直接的参考样本。航运企业应将企业对海员职业素养的需求直接与学校对接,积极参与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机制的确定,建立切实可行的培育机制。为此,企业中的资深船员应发挥示范作用,吸引航海类专业学生加入船上工作,并将个人实践经验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对学生勤实态度做出准确的评价。
(四)以航海精神为落脚点,以开拓的航海精
神促进海员职业素养总目标的制定开拓的航海精神除了勇往直前,还包括创新与探索。以航海精神为落脚点,围绕航海职业所需的职业素养,制定总的培养目标。
1.学生认识职业特征,对多种精神进行有意识的自我培养
航海类专业学生在进校之日,就应该使其明确航海专业的学生除具备精湛的航海技术外,还必须具备团队合作、自我奉献、高度责任感等精神。为此,航海类专业学生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从公益活动到项目活动,从团学干部到准军事化管理干事,都是一种航海精神的自我培养。这些可贵精神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一种反复积累、慢慢提升的过程,学生应在大学时期抓住每一次活动,来积极提升自身素质。
2.配备一支具有航海职业素养及航海精神培育能力的双师队伍
鉴于航海职业的特殊性,航海类专业教师需要借鉴传统的师徒制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进一步进行航海实践。同时,航海类教学必须是教学与实习并重的教学过程,为此,在教学一段时间后,学校应安排教师上船挂职,从而促使其真正成为双师型教师,为更好地培养航海人才服务。为了实现航海强国的宏伟目标,航海院校应加强航海类专业学生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这其中,海员的职业素养是重中之重。剖析航海精神为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所应用,让学校、企业、学生三方清楚职业素养的内容,并为此而努力,才能更好地造就新一代高素质航海人才。
作者:芮明珠 单位: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黄洁.论当代中国航海精神[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13:4,15.
[2]崔国恒,李海林,胡德生,等.弘扬郑和航海精神培育学员航海素质[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4):52.
[3]张媛.高职航海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高的对策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12):25.
- 上一篇:中职职业素养校企双元训练课程开发研究
- 下一篇:本地区乡村医生职业素养现状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