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时间:2022-02-18 09:47:14

导语: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高职教育主要承担着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使命,不仅是以职业素养为基本前提的综合性素质教育,还是职业岗位无缝对接的职业化实践教育。当前,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整体特征已由外延式发展转向为内涵式发展,体现在职业工作岗位要求的是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人,尤其是随着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凸显,企业社会由“制器”转变为“育人”的迫切渴求。加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难度,在于我们必须在有限的周期内,进行高效的职业素养教育活动。因此,将特训营引入到高职教育职业素养养成体系,扭转高职院校“重技能、轻素质”片面倾向,才能使高职院校的育人模式更加科学化、本土化,更能满足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特训营的背景与缘起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异态审视

职业素养一般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等方面内容,而职业技能是与职业素养的平行概念。在对60多家与学院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代表进行问卷调查中,获得了企业对职业素养能力需求的第一手资料。用人单位认为职业素养养成与职业技能同样重要的占74%,认为职业素养培养应该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占93.5%。然而在很多高职院校对职业素养重视不够,或者没有形成有效的职业素养培养机制,是目前高职院校职业养教育存在的突出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职业素养教育内容抽象

以职业道德内容为例,目前高职院校多以一些“高大上”的职业道德原则来要求学生,通过纯粹的纸上谈兵“灌输”,导致学生缺乏真实的工作感受,无从做起,无法做到,也间接否定了现实职业活动。这种脱离职业素养生成本源的培养行为,效率低下,导致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2.职业素养教育方法不当

以实训课程来为例,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往往缺乏正确的观念引导,不注意对设备的爱护使用,违规操作,损耗严重,连最基本的器材整理都没有,场面“狼藉”。这种把职业素养置于现实的职业活动之外的教育方法,并没有通过践行体现而养成的现象,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时常发生。3.缺乏规范的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基于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现状由考试文化桎梏所导致的“应试之殇”、由职业教育异化所导致的“考证之殇”、由锦标主义思想所导致的“应赛之殇”、“现实之殇”的价值反思,可以揭示出“从能力本位到素质本位”这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及标准的价值分歧与冲突本质所在:职业素养教育的实施实质上是校方单方面的“独角戏”,对于社会、企业、用人单位只是“孤掌难鸣”。

(二)职业素养和特训营的切合点透析

拓展训练(OutwardDevelopment)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利用自然环境和人工设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和项目,以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之培训目的,其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观念:积极主动、开拓创新、认真负责、独立协作、共享成功,这与职业素养的教育要求有异曲同工之妙。国外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体系由美国心理学家DavidKolb提出。国内体验式学习的理论最早追溯到孔子,他培育出了包括72贤人在内的上千弟子。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念,强调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获得体验和经验。纵观国内外体验式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贯穿“体验———感悟———升华”的理念,达到领悟并运用知识的目的。由此,将体验式学习理论引入到大学职业素养特训营教育体系,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因材施教,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自主参与特定职业化情景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体验职业化、分享项目收等“学、做、教”的模式,这是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在要求。当前,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提高其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将重应用、接地气的拓展训练、体验式学习引入概念引入到职业素养提升中,从学生入校到毕业3年的学习进程逐环考究,开创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系统的职业化塑造的新模式,旨在引导高职院校前移适用于岗位需求的职业素养,有机融合高等教育的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和技术教育,实现高校服务社会的目标。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特训营的实践及经验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特训营的实践尝试

常州某高职院校体育学院从2006年起组建团队,开发并不断完善适应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具备鲜明特色的职业化课程体系,探索“两系统(思维优化系统与行动促进系统)、三阶段(入门—成长—提高)、五课程(理念、心态、素质、技能、职场)”职业素养训练体系。该体系“自愿无门槛招纳方式及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新型教育理念,使其具备一定的推广空间。一方面是职业能力的职业化塑造———有意识地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行为等方面的隐性素养;另一方面是职业适应性的塑造———加深职场行为适应性,对学员的职业规划更清楚,懂得面试技巧,再加上平常学习能力的增强导致的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使得他们更容易被名企录用。(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职业装备”)无锡某职业技术学院建立资源库成立职业体验中心,学生职业体验成为固定项目,并按照职业态度(30%)、职业规范(45%)、职业道德(25%)等三个模块锻造学生拥有良好职业精神。以艺术系学生为例,学生通过校企合作中各类商业化的项目设计和竞标,或者参与各类设计竞赛,在实战锻炼中真正了解行业运作规范和评价标准,体会职业人的特质要求,再从已知的知识理论中寻求类同的体验,并加以总结、完善、矫正、提高,纠正期望与实际情况的偏差,不断完善自己。浙江某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形成职业素养“千万成长工程”训练营,把高职学生在校三年整个设计成一个包含课堂学习、课外活动和顶岗实习的育人工程:一年级强调懂做人,二年级突出职业心态,三年级强调会做事,启发广大学子的行为自觉和健康成长。虽是一个时效性比较短暂的职业素养提升工程,但却树立了学校面向社会需求、专业对接产业需要、课程对接岗位的思路,把握了职教规律,把现实有效的需求推进课程、引入教学实践中来,遵循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和规律、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特训营的实践经验

1.训练营教学方式易推广

特训营采取短期、集中的方式开展,改变了传统课外学习分散零碎的现状,充分运用第二、第三课堂的系统化教学,加强高职学生对职业素养和持续发展的认知,改善专业及通用技能之间的平衡。同时,设立特训营课程以加强学习的灵活性,让学员在互动式职业行动过程中,后劲实足,毕业生的美誉度大幅提升。

2.侧重模拟真实职业情境

职业素质是可以训练的,从目前已实践探索的高职院校情况来看,各高校在实施过程中采用高趣味性、高参与度的活动形式,取代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教育,打破传统课程教学的时空限制,在时时事事处处都体现职业素养提升的情和景,增强参与者的体验感。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行为,都可以采用体验式教育方法,这是实现学生在树立观念意识———建立思维方式———养成行为习惯之间的相互转化。

3.结合专业发展和就业需求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多专业综合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路径因专业不同而有差异,因此可按需补缺自由选择学习模块,结合专业、未来从事的职业,因地、因人、因专业的“菜单式组合选择”,切实可行地强化学生特定的职业素养能力。同时,训练营模式将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必然会提高其对自身的关注,进而达到促进职业素养提升的目的。

三、构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特训营的路径探寻

1.明晰目标定位,全面提升师生对职业素养教育的认识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明显的就业指向和职业倾向,学校不能沦为就业市场的工具,育人才是根本目的,一旦过度强调工具主义的价值取向,高等职业教育将偏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育人本质。在尊重学生、尊重科学、尊重专业的前提下,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积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合格职业人。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体验教学、公选课等形式,把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到大学教育的每个环节,逐步形成以涵盖学生个体职业意识成长、职业认知深化、职业习惯养成、职业道德完善、职业情感升华等为主要内容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

2.创新实施程序,构建有效的运动机制

特训营主要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摈弃内容空洞、填鸭式的说教方法,运用项目训练、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录像教学、小组讨论、社会实践、拓展训练、技能大赛、成果展示等形式,利用科学方法和有效程度来达到设定目标。因此参考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的模式,设计了全新的“目标—任务—准备—行动—评估”的科学训练程序(简称OTPAE五步训练法)。在每个能力点的训练中,均按照“目标”—“任务”—“准备”—“应知”—“行动”—“评估”等五步法组织实施。对于渗透式、技能大赛等教学方式,指导教师也应遵循上述程序,有选择性地进行调整或修改。

3.夯实建设内容,系统化推动实施

在课程设置方面,创立“331”(三体三结合以主线)的课程体系:平行构建职业心态、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课程体系。以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外延拓展与内涵深化贯穿始终,突出培养主题。根据高职教育三年制的特点,分学年确立来职业素养提升目标。一年级侧重职业心态。从职业化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出发,完成学生职业素养所需要的知识贮备(包括职业化知识、理念与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化认知,形成职业化的意识。本阶段,《职来职往》、《赢在执行》等培训视频是基本理论教学形式,理论课程设置为《空杯心态》、《积极心态》、《合作心态》、《得失心态》、《感恩心态》等,主要目的是确立正确的人生理念和良好的心态。二年级侧重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以职业化的心态去参与社会化的活动,重点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本阶段,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形式有:情商训练体验游戏(《EQ训练》),逆商训练体验游戏(《AQ训练》),财商训练体验游戏(《FQ训练》)。理论课程设置为《办公自动化》、《策划书制作》、《时间管理》、《有效沟通》、《演讲技巧》、《职场礼仪》《创新思维》、《执行力》等。三年级侧重于职业技能的提高。创新创业教育与训练、职业精神的塑造以及职场氛围的适应要求。通过参加企业培训项目策划、担任企业拓展培训助教、承担周边高校各类培训、承办大型晚会、教育机构市场开拓等工作,真实体验企业对职业素养的要求,对比自身不足,增强职业素养提升的自身原发动力。本阶段训练课程可设置为《SYB课程》、《教练技术》、《营销宝典》、《沙盘模拟》、《NLP课程》。4.推出混合式教学育人模式(O2O),促进全人发展O2O即OfflinetoOnline,是指线下与线上通过互联网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教育O2O即线下教育与线上平台相结合,在闭环内完成整个职业素养提升过程。教育O2O模式不是把线上和线下简单相加,而是从学习者体验出发,把互联网和传统资源进行对接、配置,互补短板。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样适用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教育。首先,职业素养提升教育具有明显的终身教育教学特征,开放性强。顺应开放性特点,创新学习形式,引入线上教育平台,能够满足社区成员多层次、短平快的学习需求。其次,区域间高职院校本身具有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也具备开发线上课程资源的能力,以此为基础巧妙整合资源,建设职业素养提升教育MOOC平台。再次,职业教育的一个鲜明特征是职业关联度高,实践是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地方高职院校大多具有成熟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具备承担实训任务的能力,能够为社区职业教育提供师资、场地和设备等。

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特训营的发展展望

1.将企业文化融入特训营项目,进一步挖掘推广价值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特练营的组织为高职职业教育的深化模式做了有益尝试。高职院校在尝试职业素养提升特训营项目中,应融入更多的职业特色,这是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通途。一旦校园文化营造了良好的职业意识氛围,高职学生在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的长期熏陶,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职业素养。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更好地借助校园文化活动这一重要平台,结合特训营开展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参与性强的校园文化活动。

2.拓展工学结合,扩大参与主体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特训营是深层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体现,特训营课程构成及实施要针对产业、行业、企业、部门和岗位这“五类场境”的需要来设计。以工作与学习结合为引导,通过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方式共同构建以“企业文化”为支撑,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体验式职业素养培养体系,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获得符合企业自身用人需求的职业素养,“零距离”对接职业素养与“五类场境”用人需求,实现“五类场境”、“用人”与高职院校“育人”的互利共赢。

3.建立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完善职业素养反馈机制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本身视为特训营实施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畅通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渠道,推动社会对大学生素质拓展及其评价体系的认同。可在学校制作《职业素养培育证书》,对学生高职教育3年素质拓展进行如实记录和描写,进行每学期一次的评价信息反馈,可供企业招聘时参考,也是对学生3年在校期间职业素养培育的一个导向,并作为素质教育体系持续改进的依据。

4.协同资源,共建虚拟仿真职业素养实践平台

“互联网+”战略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耦合过程,也是新业态形成的机制。将“互联网+”理念、技术和职业素养养成相结合,协同整合高校、企业、政府优质产学研育人资源,构建虚拟仿真职业素养实践中心,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人才,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能力与水平,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者:曾婉玲 单位: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沈纲,董伦红.拓展训练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理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8).

[2]郭春燕.试析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途径———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素养教育实践[J].黑龙江高职研究,2012(3).

[3]许亚琼.活动导向的职业素养培养[J].华东师范大学,2010(5).[4]宝洪江.体验式培训:人力资本积累的新途径[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6).

[5]肖金花,赵华新.浅议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9(7).

[6]张宏如,王雪峰.拓展训练理论与实务[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