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培养

时间:2022-01-25 09:11:53

导语:大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培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培养

摘要:大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就业能力是当代大学生走向职业生涯成功的必备素养,面对全球就业困难现状,政府政策的不力、社会舆论的误导、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缺失、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缺乏是导致当今大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低下的原因所在。对此,本文认为政府和社会应发挥好导向作用、高校应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应提升主观能能动性,进一步改善大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现状,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素养;就业能力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很多,其中大学生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一、大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的基本内容

(一)职业素养的界定

“立业成家”是我们人生中的两件大事,可以说,职业的成败决定着人生的成败,而职业的成功与否与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有着紧密的联系。什么是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也是决定一个人职场成败的重要因素。职业素养所具有的内在活力正在于它能够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调节职业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而推动全社会的合理运转。职业素养具有以下几个功能:一是职业素养的规范功能。职业素养的功能首先在于规范人们的职业品质和行为的功能,社会中每一个从业人员和团体组织都能按照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去提升自我、规范自我,使国家、社会、单位都能够合理运转。二是职业素养的协调功能。职业素养能够协调职场中的复杂关系,使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互帮互助。三是职业素养的教育与评价功能。这对大学生非常重要,有利于督促他们有机会、有目的、有系统地对自我职业素养进行反思和拔高。

(二)就业能力的界定

什么是就业能力?就业能力即指大学生通过学校学习以满足就业市场需求的各项综合技能。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健康的心理素质;二是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交往能力;三是夯实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大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基础能力欠缺,专业能力不足

大学是大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提高自身综合技能的关键时期,然而,当下大学生由于缺乏合理的时间观念和独立自主的自学能力,往往把大量时光浪费在不必要的事情上,导致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不扎实,基础能力欠缺。大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的缺乏不仅影响到大学生总体实力的提高,也导致大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的不足。此外,高校中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学习态度的缺失。在大学生眼中,学习成绩相比中学时代已经退居第二,他们把大量自由时间投入到学习之外,而在学习时间的分配上非常欠缺,对于结课考试也只是抱有一种不挂科的态度,甚至有些学生铤而走险,采用考试作弊蒙混过关。在这样的学习态度下,久而久之,学生的专业基础日渐薄弱,整体竞争力下降。

(二)大学生职业认知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模糊

大学时代对人生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有规划、有实践承诺的行动,大学生活才会完美和健康,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闪耀更耀眼的光芒。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很多大学生对职业与自我认知缺乏足够的了解,对大学时光和未来缺乏一个合理明确的规划,职业认知概念模糊、职业生涯规划含糊不清。大学是个自由的天国,也是一个成就天才、造就庸才的家园。一旦学生每日碌碌无为、自甘堕落,四年美好时光转瞬即逝,他们也就成了被大学上了四年的牺牲品。没有目标就如没有灵魂,大学生拥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四年职业生涯规划势在必行。

(三)大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就业能力不足

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欠缺已经成为当今高校毕业生面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究其原因,这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息息相关。高校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观导致大学生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成了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企业对人才的录用非常注重实践技能环节,高校不注重实践教学导致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处于劣势,大学生自身也缺乏实践意识,欠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三、大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对大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同时以大学教育为核心,社会、政府、企业、家庭、学校、个人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的培养存在诸多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影响大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的社会环境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家庭等为一体的大环境。政府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干预过多,管理不到位、投入不足、缺乏灵活性和开放性,导致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经济严重脱节,人才结构严重失衡;企业与高校结合不够,缺乏合理有效的导向性,不能把市场时讯及时反馈给高校,此外,企业在于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提供充分的大学生实习岗位,导致大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严重脱节;社会风气对大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重文聘轻实践的不正之风和从众心理导致大学生对自我缺乏合理定位易导致浮夸之风。社会舆论过渡宣扬就业压力,其负面能量容易导致大学生形成低迷情绪,社会舆论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正能量的传达。

(二)高等教育的自我缺失

大学是莘莘学子培养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的关键时期,对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具有直接的影响。近年来,许多高校对自身培养人才的模式和体系进行创新和改进,如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但针对目前现状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就业指导课程学科属性不够明确清晰,许多高校搞一刀切。就业指导学科基础薄弱,缺乏权威性的理论,许多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实践能力不足且存在应付心理。此外,高校教育在过度扩招轻质量的培养模式下,导致高校与社会对大学生质量培养的认识错位。

(三)个人态度问题

当代大学生对自身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很大一部分同学又存在盲目从众心理。有的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缺乏一个明确的规划,只是得过且过,有的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模糊不清,有的学生有着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但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坚持和耐心。大学生盲目的从众心理和自主意识的缺失,导致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差、职业素养低、沟通交往缺失、诚信缺失、敬业意识淡薄。

四、大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培养对策

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是全社会的责任,政府、社会采取正确的导向之外,高校应发挥其人才培养的主导作用,大学生也应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一)政府与社会应发挥积极导向作用、传递正能量

政府从宏观上规划、部署、实施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方针政策,结合市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灵活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对高校人才培养的经济投入,合理引导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均衡化;社会应当发挥好社会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积极传播正能力,合理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意识、竞争意识、自我提升意识,从而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社会还应当加强对政府、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监督,积极反馈有效信息,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向精、简、优方向发展

高校应当合理安排专业设置,优化课程结构,结合市场经济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培养可利用的精尖人才。如构建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培养方案,开设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时效性的就业指导课程和职业生涯规划比赛,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职业理念、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奉献意识、集体意识,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塑人才。

(三)大学生应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首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计划地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分辨事物的能力,提高自己不断吸纳新知识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还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健康的心理素养。对自我的人生有个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多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多渠道了解就业创业相关信息、多掌握就业技巧,面向现实、适应社会、转换角色、完善自我、与时俱进、走向成功。综上所述,大学生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就业能力的优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关注大学生职业素养,采取多种有效方法和措施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进而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质的飞越,从而在职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连营.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与可行方法——以鸡西大学为例.鸡西大学学报.2008(6).

[2]朱永永.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多维分析——基于重庆市“六个一”社会实践视角.高等农业教育.2013(4).

[3]吴御生、罗三桂.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路径选择.中国大学教育.2011(5).

[4]陈浩、姚明亮.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人力资源管理.2014(5).

[5]欧亚湘、王稳波.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科技信息.2012(11).

[6]平芸.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现代商贸工业.2007(1).

[7]杨琳.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及评价研究.教育与职业.2010(24).

[8]戎静、姚国成.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及其路径探析.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3).

[9]杨祖勇.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池州学院学报.2009(4).

[10]陈静、王繁、喻柯力.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机制研究.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

[11]苏翔.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思考——基于学生工作案例.教育教学论坛.2014(4).

作者:尚福星 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