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班主任职业素养的培养

时间:2022-11-02 09:22:51

导语:高职班主任职业素养的培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班主任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

要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必须准确把握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总体来说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1.自我意识强烈,但缺乏责任感

当代高职学生普遍属于90后。比起80后,他们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不少学生家境相对富裕,成长环境更加优越,因此,当代的高职学生比起上一代学生来说,自我意识更为强烈,更多地表现为敢爱敢恨、张扬自我,喜欢展现自己的个性,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尤其明显。但是优越的家庭环境也为学生的成长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缺乏责任感,绝大多数学生不用担心毕业后的出路,因此没有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目标,做事也没有踏实的态度,自我责任感缺失。

2.依赖性强,且意志力薄弱

由于是独生子女的原因,不少学生都是家里的宠儿,什么家务活都不用干,什么事情都是由家人包办。在这种情形下,学生自然产生依赖心理,遇到任何事情总是先想到有家长和师长的帮助,从来没想过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伴随这种依赖心理产生的现象就是这些学生意志力普遍较弱,经受不住困难和挫折的磨砺,往往遇到稍微棘手的问题就主动放弃,比如在学习上依赖老师讲解而缺乏独立思考、缺乏主动性,畏难情绪严重,意志力薄弱,面对较难的任务时容易退缩,或依赖他人,或干脆放弃;在生活上,很多学生缺乏独立和自律意识,宿舍卫生状况差,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和作息时间等问题比较突出。3.价值观不稳定,功利主义明显高职学生较强的自我意识往往造成他们在价值观取向上更偏向于功利主义,有时过分强调个人努力,而忽视了人际关系和集体利益,全局观念和奉献精神存在一定的缺失,由此衍生出来的可能是损人利己、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和享乐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念,而且学生的价值取向并不稳定。一来是由于他们仍处在价值观形成时期;二来是当代媒体和资讯的发达使得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校园也不能幸免,高职学生由于社会阅历不深,思辨和判断能力不够,在诸多并行乃至冲突的思潮和价值观影响下,处于一种迷茫和摇摆不定的状态,容易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二、当代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规律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发于学校,形于企业,有着自身发展的规律,可塑性较强。一般来说,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规律主要有以下三点:

1.非显性

根据素质冰山理论,把学生的职业素养比作一座冰山的话,那么在职业素养的四大要素中,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占据了职业素养这座冰山的绝大部分(冰山下的九分之八),并且支撑着职业素养冰山上的职业技能(冰山上的九分之一)。其中,职业技能由于可以细化为各项技术指标所以容易实现量化考核,而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习惯三者都是间接性的,无法通过简单的套用应试教育模式或技能考证进行集中训练,也无法通过直接的授课达成,但却是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帮助培养。

2.关联性

职业素养的形成不仅取决于个人的主观努力,还有赖于良好的环境氛围,更离不开学校师长和企业师傅的传帮带。因为职业素养不能凭空产生,而只能产生于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特定的业种,更是一代代从业者精神的传承。其中,团结向上互相信赖的集体,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优美文明的环境,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规范的做事程序,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敬业的职业意识;长辈的言传身教,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职业情操。

3.时间性

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周期大都为三年,且职业素养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有着发展的时间规律:大一是萌芽阶段,这个阶段学生对职业素养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并没有准确的认识;大二是引导形成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经过第一年的积累,慢慢深入专业学习中,也会逐渐接触到专业要求的职业素养,教师也会有意识地在实践课程中引导他们形成基本的职业素养;大三是巩固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学生开始进行企业参观、顶岗实习,在指导老师和企业相关人员的引导下渐渐巩固并强化前一阶段形成的职业素养。由此可见,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每一阶段都有着其发展的特点和重心,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根据该规律在实际工作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班主任要帮助学生以足够时间的与专业、职业相关的活动积累形成劳动者的职业习惯,从而以良好的职业习惯成就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

三、基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班主任工作思考

职业素养不仅指专业素养,更包括一般职业素养,比方说责任感、敬业、忠诚等,这是任何一种工作最基本的职业要求。班主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然更应该是学生职业素养的楷模和仿效对象。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每个高职班主任必须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和不断完善的工作。

1.加强责任感教育

学生在学校里接触得最多的除了任课教师外,便是班主任了。班主任作为一名教师,其道德人格示范与引导作用从来都是巨大的。在责任教育中,班主任对于自己工作职责的态度及表现时刻向学生展示着责任的要求与意义,是最生动的教科书。在笔者工作的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下称东职院),每年新生入学前都会在上一届学生中甄选班主任助理,协助班主任对新生班级进行管理。甄选的一条很重要的标准便是责任感,这是因为新生班级事项繁多且关乎新生对大学环境的熟悉、对大学生活的融入。如果该助理缺乏责任感,工作便无法开展。学校通过这样一种间接的换位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责任感。与此同时,班主任会与新生一同参与军训、参加班会、学生集体活动;指导班委开展班级工作并检查宿舍以便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情况。通过上述种种参与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班主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从而对责任感有一个感性的认知。

2.价值观影响教育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的职业价值,因此班主任是开展学生价值教育的中坚力量。一方面班主任必须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炼,使自己具备正确的、逻辑严密的、清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开展价值观教育的前提;另一方面班主任必须能运用恰当的方式将自己的价值观折射出去,并能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内化成为学生价值取向。其中,主题班会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前段时间中日钓鱼岛问题激化,民间掀起一阵抵制、打砸日本车的浪潮,名之曰“爱国”,东职院周边的地区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为了防止学生受到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从而做出过激行为,作为班主任的笔者针对该现象,组织开展专题班会,采取讨论、质疑、辩论等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该问题的观点,然后分别指出对方观点中的问题,最后由班主任进行总结,点评学生观点中的正误之处,让学生明白自己观点中的错误并进行修正。此外,还可以通过一对一谈心的方式引导学生。以笔者所带的2012级楼宇2班为例,有一名学生在经过大一一年的学习后仍然没法接受和热爱自己的专业,同时也为毕业以后的出路发愁。笔者主动找到该学生,与他进行谈心,了解他的想法和苦恼,鼓励他向自己喜欢的电子方向发展。该生通过主动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和加入电子协会,并在帮助别人义务维修电器的活动中获得快乐,就这样该生在实践中磨砺了自己的技能,最终在全国各类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获得多个奖项,毕业时被电子行业的龙头企业录用。

3.阶段性引导教育

针对职业素养培养的时间性规律,作为伴随学生整个高职学习生涯的班主任应该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不同时期的培养重点,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进行有效引导。在新生即将开始学习时,东职院便要求班主任组织开展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及相关职业素养,形成一个初步完整的职业认知框架。二年级时,在学生专业学习纵深进行的前提下,班主任通过听课、观摩实践课程,指导学生有意识地仿效在学习中接触到的职业素养特质,比如说,让学生在相应实践课程上有意识地模仿专任教师表现出来的职业意识、职业习惯,班主任要仔细观察学生的模仿情况,通过个别谈话、召开班会讨论等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和意识,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习惯。到了三年级,学生结束专业学习,开始顶岗实习。这时候,班主任应采取全面巩固、重点突出的方针对学生在前两个阶段萌芽的职业素养进行强化、巩固。在实习过程中班主任要通过采取QQ、电话、微信等与学生沟通交流,同时到企业检查学生实习情况检验引导效果,及时发现问题,修正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不良观念和习惯,引导学生在实际岗位上根据企业所需锤炼自己的职业素养,最终形成符合企业需要且具有竞争力的职业素养体系。

作者:黄加敏 单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