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职业素养及校内岗位实训

时间:2022-06-15 10:27:29

导语:贫困生职业素养及校内岗位实训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贫困生职业素养及校内岗位实训

职业素养是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毕业生实现就业并胜任工作岗位的基本前提。[1]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职业素质越高,他成功获得某种职业的几率也就越大。贫困生是校园内的特殊群体,如何让他们“脱贫”,成为职业场上职业素养的“高富帅”,是解决他们就业和职业发展的根本办法。当前贫困生物质生活相对窘迫,普遍缺乏人际网络的支撑,在职业能力和技巧方面所得到的培养和锻炼较少,职业素养普遍偏低。而校内岗位实训是基于对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分析基础之上对学生的岗位实践操作规程和技能训练、单元单项能力训练、模拟仿真操作实训和模拟企业生产或学校教学进行的综合训练,是提升贫困生自身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对贫困生职业素养的岗位实训,有助于贫困生克服就业的外在阻力和内在障碍,使他们抓住就业机会,成功实现由在校毕业生向职业人的转变。因此,构建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职业素养的岗位实训就显得异常重要。

一、素养及职业素养的界定

素养,辞海解释为经常修习涵养,也指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古人非常重视素养的作用,认为它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汉书•李寻传》:“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宋代陆游《上殿札子》:“气不素养,临事惶遽。”说的都是这个道理。职业素养是指各种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指人通过有目的的学习、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活动所应具有的综合品质,包括职业知识技能、职业行为习惯以及职业信念。其中,职业知识技能是职业素养的基础。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精湛的职业技能才能胜任本职工作。职业信念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包含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的职业心态以及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等几个方面。[2]职业行为习惯就是在职场上通过长时间的锻炼成为习惯的一种职场综合素质,是职业素养的外在表象。由于观念和体制等原因,当前很多单位不愿意接受学生见习实习,单位参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这就决定了贫困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锻炼必须通过校内岗位实训的途径来解决。因此,本文侧重研究以校内实训基地的形式开展贫困学生职业信念和职业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锻炼。

二、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校内岗位实训的总体目标

高职高专院校校内岗位实训的总体目标是: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基本标准和依据,建设贫困生职业素养岗位实训室,即以场景模拟、项目模拟及信息虚拟为基本模式开展岗位基础技能训练、岗位单项专业技能训练、岗位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等,贫困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各种真实的岗位综合素养训练活动,在模拟仿真的训练中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提升岗位就业能力。

三、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职业素养岗位实训的几点建议

贫困生因为经济困难及社会资源贫乏,难以在社会中寻找合适的见实习岗位。所以,贫困生的岗位实训只能依靠高校自己组织的校内岗位实训来解决。贫困生职业素养的岗位实训,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各类岗位专业人才的专业标准,从市场需求出发,把握时代脉搏。如学前教育专业要以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育专业要以《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重要依据等。面对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压力,只有使贫困学生和其他学生相比拥有更深厚的职业素养,如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具有前瞻性的管理理论、广博的专业知识、卓越的实践技能以及优良的人际沟通能力等,他们才能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顺利就业,满意就业。

(一)以生为本,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贫困学生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高职高专的校内实训要以提高贫困生的职业素养为目标,要紧紧围绕如何发挥贫困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来开展实训活动。一般来说,贫困学生知识面窄,自卑感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不喜欢表现,不合群、怕动手、怕做错。但贫困生大多数自尊心很强,不服输,动手能力相对较强。因此,高校在制定实训方案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密切关注贫困生的这些特点,切忌千人一面。同时,教师还要积极主动与他们交流沟通,增强他们的自信,建立真诚友善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而又轻松的实践训练氛围,做到有计划分步骤且有针对性。此外,还要彻底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指导方法。多采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式的岗位实训方式,充分发挥贫困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并通过协作获取他人的思想火花和创新思想,启迪智慧,进而培养锻炼他们的团队创新精神和综合协作能力。

(二)关注贫困学生的价值观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人的价值体系会直接影响他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作风。受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影响,贫困学生的价值体系也是多元化的。其中一些消极和浅陋的价值观念不利于贫困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比如趋利性,影响贫困生扎根工作岗位开展工作创新。因此,在开展岗位实训活动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健康、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自觉养成社会和企业单位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其次,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具有优秀员工的职业品质,如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团结协作、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爱学习有创新精神,有组织能力并能带领团队有效率地工作等。以教师职业为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每一个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所以,师范专业就应该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贫困学生师德修养的重要内容。组织贫困生毕业生深入学习我国一些优秀教师的事迹,如窦桂梅、李吉林、张思明等,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崇拜和追寻的教育名家,安贫乐道、执着追求,充分挖掘他们成为优秀教师的潜质。再次,在岗位实训中,高校还要着力培养贫困生的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开拓创新能力、诚实守信的品质以及学习与发展的能力,让他们在岗位实训中学会沟通、学会学习、学会包容、学会大胆表达、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正确竞争和合作,学会勇于尝试和创新,克服胆怯和狭隘思想等。在岗位实训中,还要加强实训过程监管,严格按照企业或者部门岗位制度开展作息,用严肃和认真的态度对待未来职业行为,让他们自觉养成按时上下班、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总之,通过岗位实训,促进学生获得全面的系统的岗位职业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把握实训岗位的职业规范并内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进而转化为岗位工作的实际行动。

(三)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开发贫困生职业素养岗位实训课程

要让贫困生成为用人单位想要的“香馍馍”,首先要有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只有学高,才能为师。高质量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岗位实训教学的核心力量。因此,选配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崇高的师德的教师承担岗位实训任务是开展有效岗位实训的前提。对贫困学生开展岗位实训,一方面,需要实训教师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另一方面,要求岗位实训教师对其指导执教的行业有相当的了解,熟悉岗位标准和运作方式,能够标准示范和准确解答学生的疑问。为提高岗位实训教师的职业指导技能,学校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定期到行业一线岗位实际锻炼,接触实际业务,提高职业技能,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此外,应积极引进、长期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校外行业专家(企业高管、高级技师、职业规划师、一线名师等)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解答学生关注的专业问题,提升学生一专多能的专业素养。其次,高校要积极开发提升贫困生职业素养岗位实训课程。职业素养岗位实训归根到底是以课程为载体来实现的。高校以往的岗位实训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与市场的联系不够紧密,与企业的标准有较大差距。贫困生职业素养岗位实训课程要以市场为导向,融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要求和现代企事业单位对员工的职业素质要求进行开发,反映现代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管理活动和技术实际,努力使贫困学生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又能全面感受现代企事业单位的职场文化,自觉以“职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3]换句话说,就是缩短贫困生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距离,到岗以后经过简单培训就能很好地胜任并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第一类课程是贫困生通用职业素质能力课程。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职业意识和职业文化素养,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管理、提升求职就业技能。这类课程包括思想修养选修课程、讲座、主题班会课、团课、党课等,各类创业、就业指导课程,行为修养类选修课程、礼仪培训、讲座等,还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创业计划设计、模拟面试等。第二类课程是贫困生岗位专业胜任能力课程。对应的课程是与具体岗位相关的知识,包括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能力和技能等,帮助贫困学生养成职业规范。贫困生岗位专业胜任能力课程的目的是将业务规范与业务操作联系起来,通过模拟的工作岗位环境让贫困学生进行实战操练,促进贫困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技能的协同提高。[4]要通过开展岗位参观、实习、见习活动,帮助贫困学生实地体验,身同感受岗位工作环境、工作规范、工作要求等,强化职业信心。以举办职业技能大赛的形式,检验贫困生岗位职业实训成绩,增强他们主动参加实训的信心和竞争意识。第三类课程是职业素养强化活动课程。通过聘请高技能人才、成功人士和企业、事业单位精英开展知名企业(成功人士)进校园、校友讲堂和创业讲堂等活动,帮助贫困学生开阔眼界,深刻了解本专业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帮助其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丰富知识结构。此外,高校还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勤工俭学、考察实践、社会调查、创业锻炼、青年志愿者、科技创新等活动,组织贫困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学会做人做事,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使命感,磨砺他们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组织管理、分析思考、实践创新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自觉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主动与企事业单位沟通,积极推荐优秀贫困生到企事业单位工作,以此激发贫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四)重视环境模拟和项目化运作,完善贫困学生岗位实训质量评价

职业素养岗位实训由于是在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没有专门的真实职场和市场。职业素养岗位实训只能依靠场景模拟和项目化运作展开。把现代企业的工作环境搬到学校,即在岗位实训的环境创设中,我们要重视“形神”具备。“形”是指外形,也就是岗位实训环境要按照企业的环境要求来创设,包括装修和布置。“神”是指精神和文化,也就是说在岗位实训中注入现代企业的精神和文化。这样,学生一走进课堂或者岗位实训中心,马上就有亲临现场的职业人的切身体验,拉近了心理距离,对他们今后融入新的工作岗位大有好处。项目是现代企事业单位运作的基本模式,校内综合实训也必须按照项目来组织。首先,学校要组织教师团队在深入企业、用工单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用人单位的用工标准和行业的发展需要来研究、设计岗位实训项目。其次,学生必须站在完成项目的高度来完成自己岗位的任务,特别是通过小组成员的不同岗位分工合作完成项目。由此可见,项目化运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岗位实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系统地、正确地考核与评定学生的岗位实训成绩,是岗位实训的重要内容。实行科学的、严格的岗位实训考核制度,引导学生明确岗位实训培养目标,激发岗位技能训练兴趣,促进职业岗位适用能力的发展。岗位实训评价应该全方位覆盖实训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立足培养社会所实需、实用的人才,针对不同专业大类培养人才目标的不同要求,依据“量化+模糊”“过程+结果”“知识+技能+特长”的原则,参考职业资格证书对岗位技能的要求进行考核和评价。在考核内容上,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除了增加技能性内容的考核外,还要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和在工作岗位上最需要的能力做出评价,如学生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获取、运用和创新能力等。[5]考核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既可以是单项的,也可以是组合式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理论知识的考核方式可以采用“闭卷+开卷+答辩”的形式,也可以单纯采用闭卷形式;技能性考核可以通过举办技能操作达标和竞赛的方式进行等。

作者:李丽华 何宏艳 单位:桂林市叠彩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