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疫情下高职院校在线教学思考

时间:2022-07-07 10:18:52

导语:大规模疫情下高职院校在线教学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规模疫情下高职院校在线教学思考

[摘要]本文依据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在线教学的三大特点,在分析了高职院校在线教学实施现状的基础上,从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与方法、优化教学资源、落实多元评价机制方面,为高职院校确保在线教学的质量,以有效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变轨超车”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疫情;高职院校;在线教学

一、背景

2019年12月,湖北武汉出现了以发热、乏力、干咳、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病毒(2019NovelCoronavirus,2019-nCoV)肺炎病例。因其潜伏期长、易传染的特点,2019-nCoV肺炎迅速发展为全国性大规模疫情,形势十分严峻。时至今日,受疫情影响,各地学校不能按时开学,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各学校积极落实并开展在线教学。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及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前期取得的成就,大规模开展在线教学已具备成熟的基础条件。但针对高职院校师生的特点,教师如何有效利用线上教学工具,合理设计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屏幕另一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能动性,保证在线教学质量是目前大环境赋予每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时代使命。

二、疫情下高职院校在线教学的问题分析

教育活动区别于其他行业没有固定统一的程序照搬照套,在肺炎疫情的灾难中,很多教师夜以继日、默默奉献、探索尝试,根据课程特点、学情差别,为学生量体裁衣,力争设计制作最佳的在线教学方案,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尽量让学生多一些在线学习的机会,这项工作极为庞大复杂,教师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线上“开学”以来,关于高职院校在线教学的前期准备和实施现状,笔者初步形成几点粗浅的思考。首先,在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上。2018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深刻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是“教育现代化2035”的重点内容和标志,教学应用应覆盖全体教师,师生信息素养应普遍提高。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以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教师队伍专业化、信息化、国际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具有终身学习、资源共享应用的能力,拥有有效教学的信息素养与多元角色。由于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相对短缺,教师日常教学任务繁重、应用动力不足,多数教师对于教育信息化技术尚处于自发式使用状态,信息化素养相对薄弱。再加上部分教师或安于现状或具有不同程度的职业怠倦,尚未将提升信息素养纳入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未能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导致教学效能不高,因此在培养学生适应信息社会应具备的信息素养方面,显得力不从心。面对突如其来的线上教学任务,高职教师尤其是相对教龄长、年长的教师,他们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毋庸置疑,但往往更习惯传统课堂教学,对于在线教学需使用的课程平台、软件工具等技术性操作可能会成为一大难点。其次,在线教学质量面临巨大挑战。在线教育与传统的以师生直接互动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有着本质区别,它是一种师生时间、空间分离,基于媒介的教学活动。线上教学的优势之一是突破时空限制,具有很大灵活性,但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自制力。学生在线学习具有以下特点:独立性:没有教师连续的关注和同伴及时的互助;自主性:需要学生自我管理学习的过程;新环境:由原来熟悉的课堂变为终端网络平台工具。根据在线教学的三大特点,笔者认为对于学生来说,在线教学较于传统课堂教学要求更高,高职院校学生虽具有一定自我学习能力的积累,但是时常会缺乏自我目标感和方向感,因此对于在线学习,多数学生仍然会觉得困难重重。在线教学如何保证“教”对“学”真正起到促进作用以确保线上教学的课堂质量,教师们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优先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理清学习思路,提高课堂效率以及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式学习,这对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现阶段在线教学存在问题的应策

基于目前在线教学的现状,最主要不是技术问题,而是颠覆传统的教育理念、结构与模式,对教学形态进行新的设计。根据吴岩司长提出的线上“金课”建设要求及“两性一度”特征,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笔者认为要确保大规模疫情下在线教学的质量,教学活动应符合三个原则:一是体现信息时代的教学理念;二是优化线上教学模式,实现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三是落实多元化的形成性评价机制。(一)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若狭隘地将“停课不停学”理解为“停线下课,不停线上课”,教师仅仅是准备了课程平台、技术支持、将原本课堂教学内容硬生生地搬到网上显然是不够的。高职院校教师应依据“学中做、做中学”的方法,明晰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新目标、新生态,积极投身于疫情期线上教学实践中,并以此为契机,深度学习、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和信息化素养。在师生居家的线上教学中,教师应“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迅速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积极思考如何有效利用教育信息化来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要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来配置教学资源、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活动、落实评价机制,并强调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为教学导向。(二)转变教学模式,强调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随着科技赋能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活动呈现出探究式、翻转式、交互式、协作式等多种模式。以教师“教”来引导、激活学生主动“学”,在教学活动的各环节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以激发和培育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在线教学期间,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分别在在线平台环境中,利用适合的工具开展翻转式、自主式、交互式学习,激励学生不断熟悉和掌握信息化学习方法,培养其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教师多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自主学习,多组织在线讨论交流、答疑指导。例如:在课前的情境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为学生布置任务,创设教学情境,要求学生围绕某个主题,通过网络、书本等搜集信息并在平台中分享,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工具开展各种线上自主式学习,发现问题;在课中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在线“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视频会议、网络直播等技术平台讲授知识点,开展基于项目式、合作式、探究式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将传统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育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以充分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次,对自主学习中未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分组进行交互式协作探究,学生从网络中删选信息和知识,采用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进行交流讨论,在建立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基础上进行在线成果分享。在课后巩固环节中,教师利用上述平台工具、微信群、QQ群等作业练习,并提供在线提交渠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整合前期教学中分享、协作、总结的学习成果,以建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三)改变教学方法,重视团队合作、协作交流。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包括“社会参与和人际互动与协作”,而这一要素的实质与目标是“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的孕育与培养。基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和协作交流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外,也应关注学生合作学习、协作交流能力的养成。例如:基于师生学习共同体的理念,对在线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结合各种教学模式和网络平台在线学习,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共学、共研、共进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相长。此外,构建良好的网络“师生学习共同体”促使学生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培养,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四)优化教学资源,融入人文素养熏陶。汇聚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以电子、移动交互式的数字教材为主,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多样性、趣味性和选择性,以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课堂教学以增强学习效果。教师应主动纠正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唯一来源的传统观念。通过整合教学资源以逐步形成多模态教学资源的深度融合,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需求在充分利用现有教材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丰富并超越教材,对教材的练习、课件、教案进行开发、编写、创作、再创作。基于信息化平台教师随时给学生传输内容生活化、趣味化的学习资料,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情感+语言”多方位、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加深对语言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通过教师的再设计再开发,使教学资源更符合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新型课件+网络技术平台+移动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此外,教师也可利用此次疫情中呈现的社会百态,在教学资源中融入社会文明、人文素养类问题的讨论,将张扬世间的真善美、鞭策假恶丑作为教育教学的着力点,使智商的培育与家国情怀的情商养成齐头并进。培养高职学生具有责任担当的大国工匠精神。(五)依托大数据,落实多元化评价机制。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方面,倒逼教学机制的优化。依据Campbell多元评价的五项基本原则:评价是多角度的;评价应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评价要客观地反映教学信息;正式与非正式评价同等重要;学生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大数据分析为多元化评价提供了科学基础和技术便利,多元化评价应更多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数据为基础的多元化综合评价,更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实时关注,体现学生学习的差异化和个性化,不拘泥于统一固化的评价标准,更关注学生个体的前后对比和发展性评价。多元化评价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一脉相承,有利于建立有效的智能化学生学习管理机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并为现阶段的大规模在线教学提供一个交互多元、立体多维的智能评价标准。

四、结语

这次疫情是一场大灾难,但同时给如此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实践提供了一个契机。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此契机变被动为主动,全面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有效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科学建设,实现“变轨超车”。但是在线教学内部呈现何种教学规律,何种外部技术支持最为有效?都值得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作者:马瑜 单位:无锡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