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农村职业教育研究

时间:2022-04-07 09:13:05

导语:乡村振兴农村职业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乡村振兴农村职业教育研究

摘要:农村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本应契合乡村振兴的要求,进而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必然。但是,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着思维观念滞后、投入主体单一和供给结构失衡等诸多内源性问题,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因此,亟需突破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实践困境,从根本上破解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问题。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职业教育;逻辑必然;实践困境;支持策略

在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这也是为了应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然发生变化的重要对策,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与城乡关系的重构、农村产业的繁荣、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农村秩序的重塑密切相关,因而相应地对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和从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农村职业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本推动力量,应根据乡村振兴的具体诉求来探讨农村职业教育的应然定位,以扭转“离农”等异化倾向,进而重塑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体系。

一、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逻辑必然

(一)推动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所在。产业兴旺是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中心,集不同的产品、技术和服务于一体而形成的价值创造体系,在横向上要求开辟农业产业的发展空间,在纵向上要求延伸现代农业的产业链条,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内生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这就对新型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求结构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而农村职业教育联结着产业需求和劳动力供给,三者之间呈现相互制约又彼此促进的关系。因此,农村劳动力是否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能否适应新业态、新模式对人才的需求,无疑要取决于农村职业教育的供给水平。(二)助推精准脱贫。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建议书(修订)》共包括十个部分,而其中有七个部分论及扶贫脱贫问题,并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减轻贫困的有效方法。当前,我国农村反贫困的现状是贫困人口基础差、脱贫难且返贫率高,因而尽管绝对贫困人口的数量在持续减少但相对贫困仍可能长期存在。而农村职业教育不仅具有一般职业教育的价值功能,而且能够最大程度地对贫困人口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实现限时扶贫“消化存量”,并通过精准招生和精准就业帮助农村贫困家庭的子女改变命运,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的代际传递问题,进而促其形成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三)促进乡风文明。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封建迷信和恶俗陋习等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泛滥,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并成为阻碍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且在农村贫困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当前,乡村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势必会影响到农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而农民素质的高低与其责任意识、道德信仰和法律观念等密切相关,农村职业教育具有文化素养和技术技能的双重教育功能,因而能够有效渗透到新农村建设的细微环节,有助于改变农村人口的行为习惯,进而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精神动力。

二、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困境

(一)教育观念落后。农村职业教育不仅是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更应体现出价值理性优先于工具理性的属性。农村职业教育的使命和任务是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然而,当前在自我发展或服务于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观念障碍,如将学生升学、发展非农专业作为办学的主要目标,严重背离了乡村振兴战略。同时,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下,资金和政策往往倾向于弥补基础教育的“短板”和建设高等教育的“一流”,而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则很大程度上成为“边缘者”,兼之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于乡村振兴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具有功能的迟效性和价值的潜隐性等特征,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和农村家庭忽视了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二)投入主体单一。虽然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经费实行地方政府负责制,而受制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多地区无法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导致县域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甚至在个别地区出现了挪用和取缔农村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的问题。同时,据来自于《中国教育报》的数据显示,我国职业教育的生均办学成本约为同级普通教育的2.6倍,而经费投入却为后者的六成左右,因而现行体制下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着明显的类型差异性,这种投入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农村职业教育的严重缺项,投入增长水平滞后于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且社会性筹资渠道不畅,加之大部分农村地区缺乏自我投入的能力,因而造成了农村职业教育的经费紧张。总之,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差、实训条件落后,严重制约了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无法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三)供给结构失衡。从经济角度而言,衡量供给结构是否合理的依据在于供应主体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否与需求端相契合,而当前农村职业教育无效供给过剩和有效供给短缺并存。一是无效供给过剩。表现在部分地区农村职业教育项目设计不合理,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理论内容过多而实践内容过少,有些基层政府为了完成任务将培训与福利挂钩,只要召集到“开班”人数就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开课,这种供给自然是无效的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浪费;二是有效供给短缺。针对返乡创业农民工和农村贫困人口等特殊群体的教育供给明显不足,定制化、个性化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回应。同时,对于农产品的加工、储藏和销售等方面的知识也较少提及,以会代训的培训模式不利于学习者的消化吸收,也无法满足农民的精神生活需求。由此可见,整个供给侧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结构性矛盾,无法实现与需求端的有效衔接。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的支持策略

(一)以“向农”为基点。因为受到人力资源数量降低、质量下降的双重负面影响,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动能有所衰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农村农业的现代化作为乡村振兴的归宿,理应成为农村职业教育的服务方向,这就要求农村职业教育要凸显适农性特征,以提高农民的从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当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除了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予以支撑,尤为重要的是对农村职业教育内生性动力的充分挖掘,科学界定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改进职业教育体系,以“向农”为基点扭转脱离农村实际单纯为城市和现代工业输送人才的错误导向,让农村学生能够真正地扎根农村,即便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不能偏离甚至损害这个目标,否则“三农”问题永远无法得到彻底的解决。(二)拓宽资金投入渠道。要破解农村职业教育的公共性危机,应从资金保障入手。在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预算投入力度的同时,适度地向农村职业教育倾斜,通过建立长效的扶持机制以解决农村职业教育经费短缺的掣肘,同时加强对农村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考核,以确保经费合理有效地使用;二是拓宽渠道。在依靠政府扶持农村职业教育的基础上,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投资,以打破农村职业教育投入主体过于单一的局面。近年来,在国家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民办职业院校在数量上不断增长,且混合所有制职业教育改革探索也方兴未艾。因此各级政府应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建立投资与回馈的互励机制,加大对民间资本投资农村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同时,民间资本介入之后,不但有助于解决农村职业教育运转困难的问题,同时由于拥有足够的办学自主权,也能够推进职业教育体制的创新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三)改善职业教育质量。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民和农村发展的政策,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推出了“乡村工匠”等培育项目,这就要求农村职业教育应针对这些培育项目进行精准定位,以有效提升时效性。一是针对性。农民比较注重自我探索和自我导向,其学习需求、学习方法和学习特点与适龄学生迥异,同时农民在文化素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需要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服务,在扩大有效教育供给的基础上提高农民的获得感;二是时效性。农村职业教育成果相对于投入而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投入绩效不易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真实值。因此,农村职业教育应设立培训项目清单,并根据乡村振兴各类项目的实施进度,不断进行同步的修订、完善、淘汰和更新工作,以有效提升培训的时效性,弥补传统职业教育的缺陷和不足。

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农村和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继而对涉农人员的从业技能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充分发挥其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将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深入分析当前农村社会的人才供给状况,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以大力培育满足新时代需求的各类乡村人才,化解“三农”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

参考文献

[1]刘军.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公共性危机及破解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8(13):12-19.

[2]马建富,郭耿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的功能定位及支持[J].职教论坛,2018(10):18-24.

[3]高俊梅,李峰.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当代职业教育,2018(4):22-25.

[4]张旭刚.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实践困境与治理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8(10):59-64.

[5]沈霞.农村贫困人口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脱贫研究[J].农业经济,2019(1):78-79.

[6]胡艳华.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供给侧改革的背景、问题及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6):74-79.

作者:闫瑞 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