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时间:2022-03-22 09:01:07
导语: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我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发展过程中,尤其需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本文从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改革创新三个方面诠释了工匠精神,借鉴某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成功的因素,提出我国高职教育的工匠精神培育途径:专业服务本土经济、以能力为本位的师资引入引领学生价值取向。
关键词:工匠精神;能力本位
1工匠精神内涵分析
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佳绩的技能选手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一般认为,工匠精神以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为前提,遵循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追求卓越、勇于变革的创新理念。
2我国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培育面临的困境
通过调研分析,我国高职教育工匠精神的培育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境。第一,工匠精神最原始的表现在于爱岗敬业,但高职学生职业认同感普遍偏低,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不乐观甚至迷茫,因而在专业学习上不够投入。第二,现实社会竞相追求“短、平、快”的即时利益背景下,学生反复衡量利益得失,很难静心深入某一专业领域的研究,对质量对细节缺少精益求精的精神。第三,高职院校缺少创新土壤,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是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关注及对现有技术的批判和变革,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大部门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当教师的,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此外,学校实训实验环境与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存在较大差距。
3某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
某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同培养学生,企业为“一元”,负责职业技能和相关工艺知识的教育;职业学校为另“一元”,负责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笔者曾有幸赴德国研修一段时间,对双元制教育模式有了一定的认识,认为德国职业教育成功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在某国社会价值观体系中,对技工非常重视。某国多的企业都拥有50年以上的历史,某国企业家认为,好的想法和设计需要有好的技工才能转变成好的产品,技工在某国会中的地位非常高。企业非常注重员工的工作体验感及个人能力提升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例如,为防止工人站立过久随处提供舒适板凳;为防止员工闪到腰所做的可调整高度的人机互动的设备;在车间提供休息、喝咖啡饮料的场所。此外,企业愿意为员工不断调整岗位,直至找到最适合的岗位为止。既有舒适的工作环境又有提升的空间,加之受到行业保护的薪酬待遇,致使某国工忠诚度极高,在一个企业一干就是一辈子的现象在某国常常见。(2)行业协会与企业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深度参与。通常是学生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后,由企业推荐学生进入相应职业学校进行学习,学生同时具有学生和员工双重身份,企业作为利益主体主动参与整个教育过程,其主动性体现在:向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推荐职业培训学校;参与学校教学标准的制定,提出个性化的培养需求;为参加培训学习的成员支付全额学费,提供实践岗位,支付一定的报酬,并在学习结束后提供就业岗位,且至少保证一年以上的就业。(3)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师资构成。如果说某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确保某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首要原因,那么某国高水平的职业教师则是其重要保障。在某国,教师职业资格是最难获取的职业资格之一,要想作为职业学校教师,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通常是在本硕连读10个学期后,再经过18个月的企业见习培训,期间要经历两次国家考试,合格之后才能正式成为一名光荣而且收入可观的职业学校教师。
(1)高职院校办学着力于服务本土经济,培养学生知岗、懂岗、胜任岗位。高职院校应着力于服务本土经济,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找准专业定位,与本土企业进行密切合作,联合办学培养学生。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做大做强核心专业,在专业学生人数达到一定模型之后再进行专业细分,个性化培养。多带学生参观相关的企业,多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交流,引入企业真实项目给学生做训练,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源规划指导,让学生深入企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实训、见习,让学生知岗、懂岗、胜任岗位。(2)完善高职教师准入制度,体现教师能力本位。2019年,国家聚焦职业教育,相继推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各高职院校应结合学校特点及现有师资情况,制定并完善教师的准入制度,摒弃以往的唯学历,改为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探索“双师型”培养途径。高职院校的教师要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把握行业发展潮流,争当学生职业生涯的引路人。
5结束语
某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从社会价值观体系、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以能力为本位的师资引入制度等多方面结合,为某国工业发展输送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应该科学借鉴某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多渠道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改革创新的工匠精神,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后备力量。
参考文献
[1]陈钰.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分析[J].成人教育,2019(10).
[2]曹晔.新时代职业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价值与途径[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8(5).
作者:周文君 单位: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 上一篇:职业教育“产教城”概念及国内现状
- 下一篇:高职康复治疗技术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