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扶贫研究

时间:2022-12-26 08:49:51

导语: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扶贫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扶贫研究

高职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的重要举措,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将对我国教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从1999年起,我们国家在若干省、市进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试点,新增招生10万人。2019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2019年要对高职院校实施扩招,人数是100万人,扩大职业教育的受众面,提出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涉及1418所高职院校。2019年4月30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2019年5月8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有关情况。这一系列的高职扩招政策对高职院校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广大的社会考生(农民工、下岗职工、退役军人、新型职业农民等)是一个着实的利好政策和机会;对于仍然身处乡村贫困线上的群众来讲是其接受再教育、提升生存能力的好政策;又是贫困区政府吸纳广大高职人才到幅员广阔、资源丰富、机会多多的乡村创新创业、大展宏图,借此帮扶当地贫困群众脱离贫困的良好机会。

1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旅游扶贫的可能性、意义和必要性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在于高等职业教育更注重学生的职业性、实操性和服务社会的实际能力,它针对性更强、实用性更强,与社会和区域的对接性更强。旅游类专业的高职学生主要的培养目标不仅是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更是面向本地及周边区域旅游业的主要岗位培养具有精益求精工匠精神、3-5年之后能胜任旅游业较高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它的着重点不在学术的精湛性和知识的博学性,而在于知识的够用性、实际操作能力的熟练性和与社会的零对接性。因此,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服务乡村旅游扶贫既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实际意义,这是职业教育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定位和培养的直接目的。高职院校旅游类学生利用所掌握的技能服务地方扶贫,也是其知识、技能落地的载体,通过服务乡村旅游扶贫高职院校旅游类学生可以更好地检验学习的成果,也在实践中探索更多更好的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径和方法,在乡村旅游这片广阔天地中,大有作为,实现人生价值。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是乡村旅游扶贫的一支生力军,却一直被人们忽视,随着我国人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重新定位,我们应该对高职人才有新的认识,应该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利用这股力量为乡村脱贫攻坚做出贡献。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利用国家高职教育的利好政策,积极参与高职教育实现再学习,增加一技之长,也是广大乡村群众接受再教育,建设家乡的必然要求,脱贫最终还是要靠当地人的努力才能最终实现。

2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旅游扶贫的形式

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服务乡村旅游扶贫过去的形式大多是有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到当地考察,了解贫困状况,以便完成科研项目,对当地的实际贡献很小、效果不明显。在专业服务人群的选择方面侧重高考生源的学生,而忽视当地贫困群众中缺乏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人群,导致人们扶贫热情不高、扶贫效果不好,难以达到彻底扶贫的目的。其实,高职旅游类专业服务乡村旅游扶贫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分类型、分层次的。比如从专业服务人群的角度,可以分为高职院校在校和毕业学生、当地接受专业再教育的群众,在校大学生专业知识比较系统,有较高的理论功底和实践操作能力可以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较高策划设计支撑,当地接受再教育群众对本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人造景观等要素比较熟悉,可以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详细的第一手资料和内容,也可以借助专业知识对现有资源进行力所能及的规划和设计,二者有机结合可以增加乡村旅游发展的可能性和成功率。另一种分类便是高职院校教师乡村旅游扶贫团队和旅游行业协会联手,通过申请乡村旅游扶贫类项目,或不定期下乡帮扶活动实现对贫困乡村进行旅游发展帮扶,进而使当地居民尽快脱贫。

3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旅游扶贫案例分析———以邛崃市南宝山镇羌寨为例

3.1邛崃市南宝山镇基本情况。南宝山镇,于2015年11月由原来的油榨乡、南宝乡进行区划调整,合并而成立的新镇,距离邛崃市城区25公里,全镇幅员面积147.48平方公里,东与平乐镇交界,北靠水口镇,南与火井镇、高何镇接壤,西接芦山县大川镇、大邑县花水湾镇,总户数5316户,人口19147人,辖17个村。境内主要旅游资源点有南宝山旅游景区,属四川盆地与川西高原连接的过渡性地带,呈现岩漕相间、露岩坡陡的地形,有大小溪河十三条,主要有三河一溪六条沟,整个地形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地表岩石呈现侏罗纪地貌特征,极具观赏性;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的组成部分;海拔高度最低700米,最高峰玉灵山海拔2025米(邛崃市最高的山峰),有宝珠山大峡谷、将军庙溶洞群、将军庙森林公园、九顶山(古时称为蒙山,因和蒙顶山一脉相连)、盐井温泉、玉林山、弥陀寺(建于1413年)和万佛顶天然漏斗、城门楼-燕子洞溶洞群、援通桥(铁索桥长120米、高90米)等旅游资源。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油榨乡、南宝乡两个乡分别安置了汶川受灾群众,组建了油榨乡直台村和南宝乡金花村、木梯村3个安置点发展羌文化特色旅游,修建了直台羌碉、羌文化广场、对歌台、转山游道、观光长廊等旅游设施。3.2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把南宝山镇安置点的汶川受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补助400元。由于当地居民过度依赖政府低保又缺乏生存技能,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最终导致生活极度拮据,至今仍挣扎在温饱线上。问卷调查表明:邛崃市南宝山镇羌寨村民年龄结构中以年轻人及中年人为主;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为主;对乡村旅游的经营知识知之甚少,使得当地羌民虽有发展旅游之强烈愿望却因苦于无专业技术而不能物尽其用。谙熟自己的家当,把大自然赐予当地人的宝贵资源和老祖宗留给南宝山镇人的珍贵遗产充分开发利用起来,转变陈旧的观念,掌握科学的经营之道,进而获得持续稳定的生存来源对南宝山镇人来讲已迫在眉睫。同时,对于当地政府来说,摆脱治标不治本的低保帮扶困惑,在精准扶贫上变输血为造血也已是势在必行。3.3邛崃市南宝山镇羌寨扶贫存在的问题。3.3.1扶贫方式。目前邛崃市南宝山镇针对震后安置区羌寨采取的扶贫方式是“低保+景区”。政府的帮扶只是暂时改善贫困户的生活,没有解决贫困根源,不能改善造血能力。3.3.2培训。当地政府曾对当地羌民进行过餐饮及刺绣方面的培训,但频率很低,不够系统化。发展旅游的要素除此之外还包括住宿、旅游交通、游览、娱乐等,这些都需要有专业的团队进行策划和打造才能较科学的完成。3.3.3人才引进。目前邛崃市南宝山镇政府在人才引进方面还没有比较系统的举措,多为招商引资、偶尔的专家讲座,没有一支比较固定的专业团队执行乡村旅游发展任务和工作,是的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相对滞后。3.3.4贫困群众乡村旅游参与度。震后安置区贫困羌民由于文化程度、服务理念甚至语言等原因参与旅游不足,政府扶贫行为没有惠及真正贫困的人口。3.4高职教育服务邛崃市南宝山镇羌寨乡村旅游扶。贫措施(1)当地政府把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纳入经济发展规划。对于邛崃市南宝山镇羌寨来讲,南宝山镇政府应该认真解读国家关于高职院校扩招的政策,领会其精神要义,充分抓住这一契机,把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提上日程,有计划分阶段实施。(2)当地政府鼓励本地群众积极发展高职教育,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培养和储备人才。根据实际需要增设旅游类高职院校,或者与邻近地区联合开办旅游类高职院校,形成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的良好局面。(3)以优惠政策引进优秀旅游类职业人才到南宝山镇羌寨发展。邛崃市南宝山镇隶属于成都市,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教育、交通条件,可以吸引更多的旅游类职业人才到此就业、创业,为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4)制定系统计划,与旅游行业组织和协会合作,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到南宝山羌寨进行全方位授课,确保当地羌民学习的持续性和最终效果。(5)有计划的把南宝山羌寨羌民送入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培训或者划拨专项资金鼓励当地羌民积极参加职业再教育。(6)设立乡村旅游课题,设置专项资金,以项目申报的形式,吸引高职类院校教师和旅游界社会人士申报,为南宝山羌寨的乡村旅游发展出谋划策,加快乡村旅游的步伐,进而使当地羌民尽快脱贫。

4结束语

我国的高职院校扩招政策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扩大招生规模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的重大福利;也是给予社会中低学历和知识、技能缺乏人群的利好政策、同时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举措。各高职院校要抓住此机遇提升自身软硬件条件,做好调研和动员工作以吸引各类需要提升自身知识、技能的人士来校学习深造,为社会培养更多符合市场和岗位需求的合格人才。对于各地政府来说,此政策的出台也提醒了当地政府部门应重视高职人才有效利用,应积极输送当地群众接受高职教育,为乡村的脱贫贡献力量。作为汶川震后安置区的邛崃市南宝山镇,在区位和旅游资源方面都有着良好的条件吸引旅游类高职人才前来创业、也需要应当地羌民的呼声提供条件实现其接受再教育的愿望,相信邛崃市南宝山镇政府能够借国家高职扩招的东风,继续聚集旅游界各类人才为羌寨的脱贫献计献策,能够有计划的输送有强烈求知求技愿望的当地羌族群众到高职院校接受再教育,切实打好乡村旅游扶贫这张牌。

作者:孙晓亚 阿都建华 单位:四川现代职业学院旅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