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职业教育转型发展路径

时间:2022-03-18 11:16:55

导语:广东职业教育转型发展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广东职业教育转型发展路径

[摘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我国新时期的重大战略选择,在广东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现实下,职教发展作为人才供给侧的重要构成,对于促进广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义更加突出。本文分析了典型国家在职教发展规划、产教融合互补、现代体系构建、社会文化营造等方面进行的探索,结合新时期我国尤其是广东职教发展的挑战,从职业教育发展的机制、环境、路径、形式四个主要层面尝试提出了相关适合广东省省情的发展路径建议。

[关键词]国际经验;广东职业教育;转型职业教育

作为一种教育形态,与高等教育相同,也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而形成的,其与后者的发展状态息息相关。一个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匹配的职业教育,有利于将发展需求与人才培养较好结合,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珠三角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融入区域乃至世界经济体系等提供了重要支持及保障。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我国区域竞争的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动,在长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等区域追击下,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珠三角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广东亟须采取新的措施以应对这种环境变化。工业4.0在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契机的同时,也深刻改变着现有生产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同时带来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从职教体制机制改革、职教与产业发展融合度、职教成效等层面来看,广东省职业教育依然存在较明显的“大而不强”“特色不优”现象,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广东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既要考虑到广东经济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地位,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职教体系建设经验,又要认清楚广东现代产业国际化、经济发展服务化及思想文化多元化的特点,立足广东实际,先行先试,为其他省份乃至全国的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作出示范。本文结合广东发展实际,从机制、环境、路径及形式四个层面对于广东省职教发展提出相关策略建议。

一、机制层面:加强立法意识,推进联动协同,优化职教发展机制

区别于高等教育主要立足文化学习和理论研究型人才培养,职业教育主要立足的是技能培训和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因该序列人才培养内涵与产业发展深度、直接融通的特点,故需要调动政府部门、相关院校、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共同参与其中,才能更为精准对标人才培养特性。在此过程及架构中,相关主体依托职业教育联动平台,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并通过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职业教育的不断完善。当今国际社会公认的职业教育强国均通过政策立法将以上参与主体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关系进行了较为清晰的界定,这在德国引以为豪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该模式与所在国家的实际吻合较高,形成了特色明显的发展模式,从其逻辑起点上来看,是基于自身体制分析基础的。“我国亟待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律法规,加快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设,以立法形式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从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组织协调和信息服务、监督管理等诸多方面给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扶持、引导和规范。”近年来,广东省积极创新包括职教集团在内的职业教育发展多种办学形式,拉动了3000多家企业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相关主体间缺乏了解,缺乏沟通,语言体系不一致,导致推进出现各种困难。针对该情况,广东职教应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第一,通过立法明确政府部门在职业教育发展中调整与协调的角色。政府应该围绕着“人才供需”这一动态结构基本平衡为中心,通过指导和管理政府部门、相关院校、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之间的互动,以搭建交流对接平台做好合作规划与资源优化,统一协调解决合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二,通过立法明确相关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角色。相关职业院校围绕着培养方案编制、师资能力提升、课程及考核方式改革等组成,积极推行以面向产业发展为切入点的教学改革,即学校对接地方产业、专业对接行业企业、课程对接职业岗位、证书对接职业、教师对接师傅的“五层对接”机制。第三,通过立法明确企业提供互动平台的角色。企业作为用人主体,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企业不仅能提供相关的教育投入(如设施设备、实习岗位及相关的产业场景等),而且可以通过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教学实施过程等内容,重构人才需求体系及框架,明确人才培养标准。第四,通过立法明确行业协会作为职教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角色。行业协会负责对职业教育质量进行监督和认定。通过积极与教育主管单位沟通,争取政府将职教人才培养标准、质量评价、供需结构考量等权利,授权给职责明确后,专业背景更强、利益管理度脱离具体行业企业的行业协会。

二、环境层面:加强制度意识,夯实文化支撑,重塑职教发展环境

长期以来,因为招生路径、就业层次、“劳心者劳力者区别”等原因及观念,造成了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中的印象总是“低人一头”。当今职业教育强国成功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其实施的职业教育多元化政策能够将受教育主体的体验学习和社会导向实践等需求统筹起来。具体来看,“环境建设包括多个方面:就业准入制度保证了职业教育的有效性;形成尊重技能的氛围,保障技术工人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这是民众接受职业教育的根本动力;重视职工在职培训,使得职工技能再提高与生涯发展有保证。”德国联邦政府专门为5年级到10年级的女生或男生而设立了某些职业的介绍和宣传日,介绍并让学生体验一些原本不甚熟知的职业工种,以期打破传统思想的禁锢。基于德国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行业协会直接牵头组织的类似活动,对于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也非常直接。相比而言,囿于僵化的传统教育观念,以及普通高等教育长期脱离社会发展的现状,导致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认可依然不容乐观。本文就广东省如何营造制度化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方面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在现行体制下,由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协同行业协会、龙头企业,联合各级学校,联合设立职业教育系列主题活动,形成明确的活动流程并不断固化,通过强化“形式性”来提高“存在性”。第二,从“工匠精神”入手,以各类技能竞赛为载体,以实体宣传、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时代新工具为抓手,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通过强化“重视度”来提高“认可度”。第三,不断提升国民对职业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认识,重新赋予职业教育与其在地方发展中贡献相匹配的认知和地位,通过强化“光荣感”来提高“归属感”。

三、路径层面:加强创新意识,促进产教融合,完善职教发展路径

建设一个和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成为当前培养职业教育人才的基本途径。随着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融通的深化,出现了许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不管是最初的“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抑或是现在公认效果最好的“产教融合”,从本质上来讲,都属于人才培养方与市场需求方的合作,是对于职教人才培养的不断探索和推动。在全球范围内,除了闻名于世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和日本的“企业访学”职业教育模式,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后逐步实行的“教学工厂”模式也密切配合了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和人力资本质量提升。广东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过去基本采用的是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开展较为纯粹的技术技能型训练这一模式。伴随广东省经济发展由投资主导、要素驱动向知识主导、创新驱动的转变,人才需求也由单一的技术技能型向应用型技术技能型转变,在此过程中,专业技术培养重于通用能力提升、教学内容滞后科技发展的现象愈发凸显。有鉴于此,广东省需要在现有产业发展的实际上,对职教发展路径做出重新思考:第一,促进现有师资建设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在校企合作平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资源,有计划、制度性安排教师到企业参与实际业务开展,了解当地特色产业链全过程,把握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提高实践动手及指导开展相关教学工作的能力。第二,促进现有研究基础与产业研发深度融合。教师的研究课题应围绕着企业的生产需要来进行,将研究的课题带到企业中,通过与产业项目的融合一起开展,以提高教师的项目开发和技术应用能力。第三,促进现有学科专业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瞄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并根据实际主动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加强其与地方产业结构相耦合。比如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职业院校要着重发展先进制造业、环保新能源;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则侧重发展与“产业转移园”相关的机械制造、建筑材料等专业。第四,促进现有校园文化与产业文化深度融合。“以校企文化对接为切入点,进一步凸显校园文化的职业特色”,即“要树立校企文化对接意识,以职场文化建设为重点,校企合作,共同构建与优秀企业文化对接的校园文化”。

四、形式层面:加强开放意识,拓宽层次渠道,丰富职教发展形式

开放性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特征,教育渠道扩展和教育层次延伸使得职业教育兼具“全程教育”和“全民教育”的双重优势,从而越来越成为一个开放性的、多层次的、立体式的教育体系。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为广东职教转型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广东积极顺应职业跨界发展和人才能力内涵变化的新态势,在构建职业教育体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然而,随着广东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对各类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量的增大,职业院校毕业生为主的职教人才面临着“发展需求持续”与“应用技能停滞”不匹配的尴尬境地。因此,广东应秉持“上下衔接、横向贯通”的原则,构建开放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鼓励政府部门、相关院校、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及有关民间资本加强职业教育主体化的程度,在政府引导下组建教育集团,围绕着招生形式、治理体系、服务社会等要素积极探索,有计划地提升广东省职业教育“中—高—本—硕—博”办学层次的有序衔接,并通过拓宽面向市场和产业的口径,促进广东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供给的需要。结束语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广东省已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作用,职业教育也已被广东省作为战略层面的任务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在借鉴德国、新加坡等职教先进国家立足自身客观基础探索不同发展路径的经验之上,如何围绕着服务广东转型发展这一宏观战略发展目标,需要结合产业实际,重点在以下方面着力:第一,加强立法意识,推进联动协同,优化职教发展机制;第二,加强制度意识,夯实文化支撑,重塑职教发展环境;第三,加强创新意识,促进产教融合,完善职教发展路径;第四,加强开放意识,拓宽层次渠道,丰富职教发展形式。通过从机制、环境、模式、形式四个层面的持续实践,以及相关先进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建设的剖析,不断促进广东省职业教育如何呼应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实践,以达到更好服务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诉求。目前,有部分院校推出教师挂职锻炼的制度,而这一制度在学前教育专业领域内,正好可以使很多教师有机会接触幼儿园一线的实践经验,不断充实针对幼儿园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素材,能够积极促进针对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质量的提高。(三)培养过程应更注重学生能力发展尚未毕业的学生中,部分面向就业的学生发现,自己在实习面试环节中能力较为薄弱,有更多的同学表示对前途比较迷茫,这些表现,都是足以引起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院校充分重视,在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刚入学的阶段,就应该做好专业教育,并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有不同需求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在进行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应该有针对性地做好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过程中,更加凸显学生的能力发展,通过培养方案的执行和实施,切实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总之,通过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自评的角度,对其所在培养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出,被试群体对其所在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程度,为高校进一步提高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具有可参考性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史慧.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5.

[2]周秀华.关于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0.

[3]郭军英.基于需求导向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问题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8.

[4]王静.山西省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6.

作者:万鑫 刘晓勇 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