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绩效改革思考
时间:2022-12-05 10:01:36
导语:中等职业教育绩效改革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绩效工资体系不完善,严重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建议深化中等职业教育绩效体系改革;承认教师参与企业兼职、技术革新等工作中所取得的合理报酬;设立专项资金鼓励教师多种活动。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绩效改革
国家一直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截至2016年,全国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学校1.09万所,在校生1599.0万人,占据整个职业教育规模的一半以上,对于推进中国制造业升级、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起到了极大的基础性作用。但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绩效工作体系不健全,严重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亟待改革。
一、中等职业教育绩效体系面临的问题
现行的中等职业教育绩效工资体系不能真正激励教师安心执教,根本原因就是中等职业教育绩效工资体系完全参照国家义务教育的绩效体系执行。义务教育是国家一类公益事业,是必须由国家财政全额保证的对学龄人口实行强制性教育的类型。中等职业教育是国家二类公益事业,是国家财政给予基本性保证的面向市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类型。将中等职业教育绩效体系简单套用义务教育绩效体系,造成了如下系列问题:1.企业专家、能工巧匠进入职业学校兼职的通道不够通畅。虽然国家鼓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201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鼓励企业专家、社会能工巧匠进入职业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但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实行的是义务教育绩效工资体系,即按实际在职在编人数拨付绩效工资,因此无法自主解决编制外的企业专家、社会能工巧匠的薪酬待遇问题,极大地打击了企业专家进学校的积极性。2.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被弱化。中等职业学校不仅要开展全日制职业教育,更要对社会、企业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但根据国家规定,对社会、企业服务所得必须全部纳入绩效工资,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不能从服务社会、企业中获取合理的劳动报酬,教师、学校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因此受到极大打击,从而导致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企业的功能被弱化。3.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义务教育执行的是就近免试入学,要求学校及教师不得增加学生课业负担,这就意味着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工作量体现在工作日的8小时内。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虽然和义务教育执行同样的工资标准,但教师的工作量却远远大于义务教育教师的工作量:24小时护导住宿学生、下企业实践及管理实习生、参加并指导各类技能大赛等大量工作不可能在正常的法定工作时间完成,必须通过周末、节假日加班才能完成。这样对于执行义务教育工资标准的职业学校教师显失公平,由此导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二、深化中等职业教育绩效改革的建议
在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条件下,如果再不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必然会制约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和城镇化建设的进程,更不能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首先要深化中等职业教育绩效工资体系改革,激活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活力,进一步夯实大国制造的基础性工程。为此,特建议如下:1.按国家二类公益事业单位标准,还原中等职业教育面貌。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一样,在国家事业单位分类上被确定为国家二类公益事业单位,建议恢复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二类公益事业单位的原貌。除财政拨款保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基本绩效外,提升中等职业学校自主办学能力,允许中等职业学校通过社会培训、服务企业等收入所得用于支付教师正常教育教学之外的劳动报酬。非教育系统的行业办学的中职学校也应纳入此二类公益事业单位,与教育系统的职业学校同工同酬。2.承认教师参与企业兼职、技术革新等工作。中所取得的合理报酬。比照高等职业学校教师,鼓励教师保留教师岗位进入企业兼职、参与企业技术革新和创新,多劳多得,不将其取得的报酬纳入学校的绩效工资范围,切实打造满足产教融合机制的“双师型”教师队伍。3.设立专项资金鼓励教师参与多种活动,调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议国家设立并拨放专项资金,用于鼓励职校教师积极参与技能大赛、信息化大赛、班主任大赛以及8小时工作外的护导学生等工作,在给予教师适当津贴补助的同时,调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盛小云 单位:中国曲艺家协会
- 上一篇:农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思考
- 下一篇: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索
精品范文
10中等生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