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10 10:48:24
导语: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黑龙江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质量和水平,应从我省“三农”实际情况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认清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和汲取符合国情省情的国际先进经验和成熟做法,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和建议,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精准实施。
【关键词】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问题;对策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
我国是农业大国,目前有5.7亿农村常住人口,即便到2030年城镇化率达到70%,还将有4.5亿人居住在农村。因此,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是党的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因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是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增强服务“三农”能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为农村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劳动者、初中级技术人才和基层管理人才,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与职业培训为一体的教育。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提高农村劳动者的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的使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为高层次院校输送生源、培养具有中等专业学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还向农村劳动者普及和推广农业实用科学技术,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开展职业培训、技术推广与信息服务等。
2018年,国家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意见》明确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职业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农村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统筹配置城乡师资,并向乡村倾斜,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权。推行乡村教师‘县管校聘’。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培养人,人的素质决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败。农村地区不仅要办好农村普通高中教育,更要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发挥中等职业教育的优势,不断调整对准农村产业需求,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造就一代有知识、懂农业、爱农村的高素质新型农民。
二、黑龙江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2012年7月,作为农业大省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签署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协议,我省成为全国区。截止到2016年底,全省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校)共237所,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77所、职业高中学校119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41所,招生7.1万人,在校生21.57万人,专任教师1.41万人。县(市)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82所,其中县级职业高中学校66所、县级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6所,招生2万余人,在校生6万余人,专职教师4500余人(数据来源于《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教育事业统计主要指标提要》)。设有54个省级重点专业,148个省级重点专业点,其中包含现代农艺技术、畜牧兽医等7个第一产业省级重点专业,32个省级示范专业点,每个县均有一所农村中等职业学校。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出台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逐年加大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建立生均经费保障机制,结合试点县的建设,各县级政府资金投入也明显增强。各学校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较合理地开设专业,增设市场前景好的新专业。如五常市职教中心把现代农艺技术、果蔬花卉生产技术、畜牧兽医专业定为拳头专业,新增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市场需求专业。组建职教集团或是联盟,实现优势专业群与支柱产业群的深度对接,以齐齐哈尔市教育局为核心,统筹所辖九县职教中心学校,组建“齐齐哈尔市农村现代农业职业教育联盟”,主打“农”字牌,形成了服务农业、县域互动、资源共享的布局;以讷河、富裕、龙江示范县为核心,构建县域中职学校区域职教联盟,形成了核心带动、重点支撑、协调发展的格局。
黑龙江省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关键时期,大量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高效率农业设施装备、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更加迫切需要培训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化农民。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在农民职业培训中起到关键作用,取得积极成效。如东宁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以试点县建设为契机,建设食用菌实训基地,依托东宁黑木耳产业“基地+园区+农户”的发展模式,利用“互联网+专业人才”优势,搭建食用菌产业技术服务中心及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发挥职成教育办学网络体系作用,采取基地培训和送教下乡方式,培训2500余名“耳农”,同时组织农民学员参加黑木耳产品加工、物流营销等技术培训和网络培训。宝清县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种植、农机、养殖、植物病虫害防治等课程,开展阳光工程培训804人,“送教下乡”培训农民4000余人次。
三、黑龙江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生源数量不足、质量下降,公众认可度不高
目前我国各阶段的招生人数与在校生数均呈下降趋势,虽有局部反弹,但并未形成根本性的逆转。由于生源数量不足,导致生源的质量每况愈下,很多中职学校学生存在基础差、不爱学习、纪律涣散等问题。同时公众还受到传统观念、择业观以及社会对学历要求的影响,对职业教育还存在“重视普教、轻视职教”的偏见,认为职业教育没有普通高等教育学历高、出路好。职业教育也存在着重课堂教学、轻实践能力,教学内容陈旧、技术过时等问题,所以职业教育被公众认可度不高。
2中等职业教育政策缺乏系统性研究
按照2016年统计,黑龙江省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为1∶2.6,虽部分地市或是学校能够达到职普比大体相当的要求,但多数地区不能达标,尤其在县级还普遍存在着生源数量少、学生分流等问题,部分学校招生数量不足百人。而升学是中职学生提高学历的有效途径,中职升高职专业对口升学考试作为中职学生学历提升的主要渠道,还存在着招生计划总数、学校数量以及本科院校招生数量少,考试波动性大、考试大纲公布时间短、复习没有抓手等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职普比、对口升学考试政策、专业教师招聘、兼职教师聘用、中职教师评定等多方面政策研究,从而为中等职业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3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职业学校除基础设施建设之外,实习实训基地、专业设备购置、信息化建设等诸多方面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尽管近几年有些农村中职学校依靠农村试点县建设的良好契机,改善了学校基础建设和购置了一些实习实训设备。虽然政府给予各县域中职学校一定经费投入,但对学校来说是杯水车薪,多数农村中职学校存在着实训设备陈旧老化、规模数量较少、设施不健全等问题,有些学校甚至没有实习实训基地,严重影响了技能型人才培训的质量。
4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与地域经济发展不协调
有些学校开设专业与地方经济发展不适应,为当地社会经济服务的作用发挥不充分。有的地区缺少地域产业,与市场需求不对接,专业设置不适应企业需求,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学校培养不出来,学校培养的学生企业用不上,导致学生出口不畅。还有些学校追逐热门专业,为了追求生源在缺少专业教师与实训设备的情况下,争相开设热门专业,无法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5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不少农村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由文化课教师转行,不具备该学科的专业背景,且整体年龄偏大,加之“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对专业课程了解不全面,不能熟练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在专业实训实习、动手操作方面非常薄弱。近些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中职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农村中职学校教师队伍信息化素养不高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6专业教师师资培训针对性不强
目前,黑龙江省专任教师的培训主要途径是在各级管理部门的统筹下,参加国家、省、市、县、校级组织的各类培训,以及到国外进修培训,培训时间一个月至一年以上不等。在培训过程中存在着培训还不能全覆盖各个层次,教师数量少的专业授课教师获得专业培训机会较少,一些专业教师在一个周期(每五年为一个周期)里重复参加培训。由于培训基地相对固定,培训内容变化不大,培训内容上涉及专业理念提升、实际动手操作以及信息化应用等前沿内容较少,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7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应用技术能力不强
中等职业教育仍然存在与经济社会脱节的现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错位。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学历化办学倾向严重,把目标放在了培养学生上高等职业院校去进一步深造,一味地加大文化课的学习,严重弱化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环节与技能训练,导致学生应用技术能力不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构不满足企业和市场要求。有些中职学校不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培养方向不符合市场规律,人才类型不能对接市场需求,人才规格不能切合市场标准。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招聘会常常出现“人才无处去,企业空手回”的尴尬局面。
四、黑龙江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农村中职学校及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需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开展好职教活动周、校园开放体验日、政策咨询会、技能展示汇报、供需见面会等活动,定期组织行业企业和学校专家进村入户运用专业技能和知识开展服务农民活动,让广大农村考生和家长有机会充分了解中职学校的招生、助学和就业政策,转变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提高学生家长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度、认可度。
2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政策保障水平
完善职业教育的制度和标准,强化督导评估,健全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绩效奖补及问责机制,确保中央、省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研究拓宽招聘专业教师渠道,单设职业教育教师评聘体系,参照发达省份提高中职教师待遇,研制教师培训学分认定办法,合理分流初中毕业生,控制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建立职业学校与普通学校就学可以互转的“立交桥”,从而减少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差距。不断完善中职升高职专业对口升学考试政策,改革对口升学考试命题制度,增加对口升学考试招生计划与录取学校数量,对农业、俄语等特色专业提供政策支持与倾斜,加大考试本科院校录取范围,各级政府把职业教育的完成情况纳入年度工作考核范围。
3加大政府及其他途径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力度
政府应积极出台各类职业教育优惠政策和措施,扩大职教中心的融资渠道,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发展,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多元化。在保证中职学校基本经费使用的同时,继续加大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建设、实习实训等薄弱方面的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本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将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加大在本地区经费分配与使用方面对职业教育的倾斜力度。
4推进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局调整
农村中职学校应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挥县域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和专业结构,在深入调研和进行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合理设置符合县域发展需求及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灵活设置专业方向,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同时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职业岗位和就业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已开设专业的专业内涵、教学内容,及时停办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就业率低下、办学质量不高的专业。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联合有关部门针对存在定位不明确、办学质量低、服务能力弱的农村中职学校进行调整改造或兼并重组,强化教育资源整合与管理,逐步提高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
5拓宽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长路径
努力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满足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需求。通过五年一贯制、高职自主招生、中高职贯通培养以及中职升高职专业对口升学考试等多种渠道,拓宽本科和高等职业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通道,为农村学生打通成长路径。
6加强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前提,通过学习、培训等多种途径提升农村中职学校教师教科研能力,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将行业企业能手和能工巧匠充实到兼职教师队伍中来,充分发挥兼职教师深厚的实践经验,指导学生提升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鼓励专业教师深入工作一线,增加教师实习实训时间,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思想素质过硬,知识、年龄、学历结构合理,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操作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农村中职学校专业师资队伍。
7提高教师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
培训的目的主要是解决中职教师的教师素养、教科研能力、动手实践操作以及信息化运用等问题。教师培训内容要接地气,同一培训在一个周期里要有更新与侧重,还要根据专业教师的层次和能力的差异,开展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培训,从而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8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县级工业园区和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和各类专业技能与服务人才,而这些人才大部分是通过县级职教中心培养出来的,所以要充分发挥好县级职教中心职业培训的职能,不断探索培养培训的模式、途径与方法,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通过课堂教学、网络培训等多种方式,开展乡村振兴发展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电商人才等培训工作。
9增强教研服务指导能力
充分发挥教研部门的“研究、指导、服务”职能,通过省、市教研员与专业骨干教师组建教研团队,以课题为引领,以问题为抓手,开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课题研究与教研指导,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可借鉴的策略与方法。
10正确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传统文化偏重学术性轻实用性,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加之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上,与国外先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即学生除了在校学生身份外,同时又是企业的学徒。职业学校的主要职能是教授理论知识,而企业单位等实训场所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得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交替开展。这种职业教育模式促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加紧密,学生更容易掌握较强的职业技能,不仅积累了工作经验,又激发了学生内驱力和创造力,培养了良好职业道德和协作精神,因此“双元制”职业教育深受德国青少年追捧。美国“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日本“产学合作”办学形式等都是世界著名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取长补短。当前企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要求不仅有一定的职业技能,还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适应周围环境的心理素质,如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合作意识、事业心、责任感、文化素养、科学精神等。职业教育就要摒弃片面的人才培养观,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加强综合职业能力锻炼,探索出符合与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培育“中国工匠”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要紧紧围绕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这个大局精准发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密切关注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化和岗位结构的动向,不断调整使学校和社会双赢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出懂生产经营、有专业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
【参考文献】
[1]张迪.黑龙江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5.
[2]衡振华.新疆地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4.
[3]袁向军,孙士富.黑龙江省县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J].职业技术,2014(7).
作者:高林 李春鹏 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 上一篇:镇扫黑除恶专项半年工作总结
- 下一篇:“中秋国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