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现代化研究

时间:2022-04-12 09:08:32

导语:职业教育现代化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职业教育现代化研究

摘要:专业现代化是基于反思职业教育专业在建设模式、资源建设以及专业人才培养内容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与要求而提出的,集中体现了职业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现代人的根本要求。专业现代化体现在优质化、国际化、信息化、民主化以及绿色化等核心要素上。在现实路径上,要从理念与价值取向、信息技术手段、人才队伍建设、制度支持体系等方面推进专业现代化建设,以专业现代化逐步实现优质、公平与包容的现代化职业教育。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现代化;专业建设;核心要素;现实路径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既是规模扩大,更是职业教育不断扩展自身功能、提升质量与水平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应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过程,也是职业教育全面现代化的过程。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专业是基础,也是条件,专业现代化水平决定了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基础在推进专业现代化,关键在于改进课程质量,核心在于提高育人水平。本文从分析与理解专业现代化建设的背景出发,讨论了专业现代化在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地位,分析了职业教育专业现代化的核心要素,初步讨论推动职业教育专业现代化现实路径问题。

一、当前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几点反思

(一)专业建设模式难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特征。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看,“包容性”“优质性”与“公平性”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准,专业建设也应该在这一基本标准之下开展,但现行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理念与取向都偏离了这三个基本标准。以公平性为例,目前,多数“示范性专业”“特色专业”“精品专业”等建设项目都是典型“效率取向”的专业建设模式,这些项目可能在短期内通过集中投入使个别专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却对总体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不够,这种集中投入的模式就缺乏应有的公平性。(二)专业课程建设分割性与现代化人才培养的系统性矛盾。职业教育现代化人才培养重在以整全的教育内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是,一方面,专业教师主要考虑所任教课程的教学问题,较少从专业层面去理解与反思课程体系,导致单门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间的联系不紧密,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另一方面,从专业课程建设的导向看,重视单门课程建设,而非专业层面进行整体推进,“精品课程”之类项目即是此导向。此外,职业教育每个专业都有不同层面的人才培养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但是,培养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关注的是专业层面,并未有相关机制与途径将专业层面的培养标准细化到每一门课程和具体的教学环节。因此,所有课程目标整合到一起是否就是专业的整体人才培养目标?单门课程教学目标与专业整体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如何实现统筹与衔接,进而实现课程与教学的评价、诊断与改进?这些问题在目前的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中仍然未得到解决。(三)专业资源建设缺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处于经费投入不足、硬件条件建设跟不上的状态,因而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物质条件建设往往是最受重视的。因此,生均设备值、场地条件等显在标准往往是专业建设过程中最为看重的,也是考核与评价的重要指标。但是,学习者的需求、学习者的便利性等基本建设原则被忽视,总体上未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

二、职业教育专业现代化的提出

现代化体现了社会的总体变迁,可以看作是“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及价值观念的理性化互动过程”。[1]教育现代化既是社会现代化的产物,也是进一步促进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从国家层面来说,现代化的内容主要表现为制度、结构、效率、公平等,而教育现代化则重在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基础设施与办学条件、学生素质与教师能力。顾明远认为,教育现代化是以现代信息社会为基础,以先进教育观念为指导,运用先进信息技术的教育变革的过程,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过程[2],综合体现了教育思想、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发展与转变,更体现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教育发展质量水平以及教育公平三个方面。也有研究者认为,是教育形态的转变伴随教育现代性的增长。[3]专业作为学校办学的最基本单位和根本载体,“办职业教育就是办专业”是一个基本认识,依托专业,确定职业教育具体的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目标,构建具体的专业课程结构与课程体系,确定相应的教育教学进程,建设专业教学资源与实习实训体系,完善各专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等等。专业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下位概念。基于上述讨论,不难理解,专业现代化决定了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水平,没有专业的现代化,也就没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专业建设的硬件条件与软件水平以及专业建设中的教育方法、内容、结构、课程、效率、质量等各个方面发展水平,直接决定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全局。从内涵上说,专业现代化是以先进的办学设施与条件为基础,以人的现代化为根本旨归,以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为标志,以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绿色教育理念贯穿为着力点,实现专业从非现代的、落后的状态转变为现代的、先进的状态,从而促进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办学行为、教学模式、服务能力、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变革过程。具体来看,首先,职业教育专业现代化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它既是职业教育专业适应社会现代化需求而达到的状态,同时,也是为实现这一状态而必须经历的准备、转变和实现的全过程。其次,专业现代化是一个发展性概念。专业现代化目标参照的是国际上职业教育专业发展最高水平、最先进状态,这很可能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但有其阶段性特征,反映的是未来某一阶段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最高水平。[4]再次,专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虽然专业只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基本单位,但是相关要素齐全,涵盖了从理念到行动,从课程到教学,从教师到资源,从管理到服务,等等。因此,专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领域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即思想观念、专业结构、课程教学、装备条件、师资队伍以及治理体系,等等。只有这几个方面的全面现代化,才是真正的专业现代化,缺一不可。

三、职业教育专业现代化的核心要素

早在21世纪初期,有研究者就提出了以经济社会全球化和知识社会两大因素为坐标,从全球化、国际化的视野确立专业建设现代化的参照点,实现专业结构系统化层次定位、专业管理服务型职能转变、专业资源国际化整合、专业办学开放式等[5],这是对职业教育专业现代化较早的探索。当前,工业4.0时代呼之欲出,经济全球化和再工业化步伐加快,科技创新与全球产业结构急剧调整,信息技术如火如荼,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将技术技能开发作为重要国家战略,通过加大投入,提高质量,为抢占制造业高地储备技能人力资源。[6]我国要在这一轮竞争中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是一项国家战略,而专业现代化则是这一战略进程中的重要着力点。现代化是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的一种复杂状态与进程,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也可以从两个重要层面来进行观察。一是对专业发展形态的关注,侧重可视物质层面的特征,如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条件、资源渠道以及开放程度等,这些内容更容易被外界所观察到,也可以用一系列定量数据指标进行测量。二是从专业所体现的价值取向,比如,专业发展过程中对高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教育公平、教育民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关注。这些要素难以观测与量化,但是却真正体现了专业现代化的本质。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将职业教育专业现代化理解为以下五个方面的构成要素。(一)优质化。不管是传统职业教育,还是现代职业教育,对优质的追求始终是中心,只是在不同的职业教育形态下,优质的表现形式与具体参照标准有差异,形成了多样化的质量观。对于现代职业教育而言,其核心功能就是培养技能创新型人才,专业的优质概念是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具体体现。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优质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专业学习对学生个体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发展。通过专业学习,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缩小个体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距离,个人求职与雇主用人的满意度均较高。二是专业学习对学生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专业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和相应的评价体系,学生实现个体在思想、兴趣、个性等诸方面的高水平成就,不断实现个人的完善与全面发展。三是在个体专业成就和个性发展之外,获得所谓功能灵活性(指的是了解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快速获取新知识以及有效协商的能力)、知识创新与管理能力、人力资源调动能力(指的是自我时间管理、团队合作、抗压以及对外界的理性与敏锐力)等方面的发展。[7]对于现代职业教育而言,专业培养将更多着眼于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其优质化也就体现在围绕人的短期收益和长期发展上,同时,体现为个体发展与适应现代社会的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四是专业建设理念的先进性,能从时展的高度和培养全面发展人的角度来构建专业建设的理念与思路。专业设置体现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的最新特点。围绕新产业、新技术、新服务的发展需要,通过开设新专业、改造原有专业等方式,对接经济社会发展。专业课程内容根据新产业、新技术、新服务的具体内容,由学科专家、学校专家以及企业、行业的相关专家共同确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突出产业的最新发展。(二)国际化。交通与信息技术的发达,促进了国家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全球化的速度越来越快,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国际化。职业教育专业在国际化方面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专业建设视野国际化。通过研究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在专业定位、专业培养标准与教学标准以及所对接的职业资格标准等方面做法与经验来推动专业建设的工作,专业建设思路体现国际视野,建设层次体现国际水准。二是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要实现人员交流、财力支持、信息交换(包括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学分互认、机构深度合作以及其他教育活动),实现专业建设资源的国际化。三是职业教育专业国际化应着眼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关心和了解国际形势,理解多元文化,熟悉国际游戏规则,具有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才。也就是说,国际化要求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既要在专业能力上应对国际化的浪潮,也要从素养上具备全球视野与国际化特征。(三)信息化。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信息化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已经不可回避,引起了教育观念、教育过程、教育模式、教师角色的变迁。[8]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对距离、效率和存储的影响,以共享数据库的方式提供了组织存储(包括收藏、组织和提取)的便捷路径,共享数据库可以保持信息总是处于易提取和易处理的状态[9],信息技术的上述特质使职业教育优质资源扩散与共享成为可能,也使信息化条件下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手段产生变革。以职业教育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突破教育资源建设与资源均衡的难题,促进职业教育变革与创新已经成为共识。因此,信息化是现代化职业教育专业的基本特征,主要着眼于三个层面:一是在专业知识领域全面融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载体得到有效的呈现,改进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模式变革,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实现“以学定教”提供可能与途径,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与质量。二是职业教育专业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信息社会适应与生存的能力。三是依托信息技术实施专业资源建设,通过自建与收集,建成海量的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库,实现专业优质教学资源高度扩散和均衡发展。(四)民主化。教育民主化被认为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维度。除了主张扩大教育机会、使更多人能够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教育民主化更强调教育自身的民主化,将民主的精神和原则应用到实际的教育事务中,按照民主的思想来重构学校中的教育关系。[10]从专业层面来说,专业民主化主要是塑造现代的专业制度与专业文化,在实现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师生关系、学生管理、教学活动、教育评价等诸多方面民主化,实现师生之间人格平等,相互尊重,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学生管理民主化则指吸纳学生参与到管理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行使自我管理,尊重学生的权利。此外,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民主化还体现在对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如家长、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并发挥相应的作用。(五)绿色化。绿色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底色,《上海共识:“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转型——培养工作和生活技能”建议书》中提出:“将绿色经济和绿色社会教育融入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资历和项目,面向低碳和抵御气候变化的增长与发展,推进‘绿色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11]绿色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可以从现实和理念两个层面进行理解:一是作为一种现实的、环境关切的绿色职业教育行动,强调专业教育过程中本身融入环保理念,体现绿色意识。在专业设置与专业内容的建构上,融入环保理念。在绿色观念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接触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做法与方式,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只有我们的公民都通过教育而具备绿色、环保的观念,并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积极践行绿色理念,改变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才有坚实的基础与现实的可能性。二是发展“绿色技能”,获得在工作过程中减少资源使用、提高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内容的相关技能。“绿色技能”又是专业技能,主要体现在从事“绿色工作”或“绿色职业”所必须掌握的技术、知识、价值和态度之中。[12]有时候,我们的学生并不是没有绿色环保意识,而是缺乏绿色技能,现代化专业教育就是为学生培养绿色技能。三是作为一种教育隐喻,对职业教育价值倾向进行“绿化”[13],使专业在人才培养和发展建设过程中具备“绿色价值倾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专业教育关注学生幸福,既帮助学生在未来的经济生活上取得成功,更关注学生具备获得幸福的能力;二是专业教育突出关怀价值,通过关注学生身心,关怀学生成长,着眼于培养富有同情心和关怀的人;三是专业教育要体现现代社会对公平公正的诉求,关注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从而让学生更准确地认识公正,并在未来生活中践行公平公正的价值原则。此外,在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专业进程中,可能还涉及到专业管理的体制机制、专业治理结构、专业建设的保障条件与制度环境、专业形态与结构特征,等等,它们同样是专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但本研究认为,上述5个方面是最为重要、最为基础的要素,形塑了职业教育专业化的核心特征。

四、职业教育专业现代化的现实路径

20世纪末,江苏省开展了“以专业现代化促进职教现代化”的行动,确定了目标、任务和思路,并在部分专业进行了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果,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14],无锡、宁波、广州等地也推进了类似行动。从总体看,职业教育专业现代化既是目标,又是过程;既需要理念更新,更需要行动支持;既要有规模与结构的现代化,更需要质量与效益的现代化;既需要教学设施设备现代化,更需要机制与管理的现代化。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发生深刻变迁、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进一步复杂化的条件下,推进职业教育专业现代化建设,需要从整个职业教育系统的角度,把握相关问题,设计有关制度,完善有关措施。专业现代化并非一个孤立的发展行动,而是职业教育走向全面现代化过程中的组成部分。探索发展路径,要基于当前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现实基础,以实现专业现代化的核心目标为主要方向,以不断增加职业教育专业现代性特征为主要内容,以各种现代化手段为主要途径,推动专业建设不断接近现代化目标。(一)以现代化理念与价值取向引领专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化意味着观念革新与价值取向转变,意味着对落后的超越和对传统的扬弃。专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秉持“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为基本理念,将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人文素养、职业能力、民主精神、环保意识等内容作为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价值取向,放弃片面的技能人才培养观。在此基础上,以建设包容、优质而公平的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的发展价值取向,既要通过专业现代化建设实现高水平的卓越职业教育发展;又要让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面向全体学生,所有学生都能公平地享受到高水平的职业教育;还要通过专业建设,将职业教育发展成为面向全体民众,不论其年龄、性别、状况、经济状况等条件,都能有机会获得相适应的优质教育资源。只有在现代化理念和价值的引领之下,专业才可能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偏离发展方向和关注重点。(二)以信息技术作为带动专业现代化的关键途径教育现代化是依托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信息化既是职业教育专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与特征,也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与途径。因此,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信息化作为带动专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推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专业的深度融合,改革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推动优质职业教育专业资源建设。一方面,要将职业教育专业领域的名师作为专业资源开发与建设的重要来源,通过利用高端设备,为专业名师录制、编辑高清教学视频,利用各类分享平台,让更多专业教师能够通过视频资源学习、理解、研究和反思专业名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思想。另一方面,扩展优质资源的来源渠道,通过购买、收集优质职业教育慕课、微课资源等供专业学生学习,在重视物化专业资源建设的同时,在信息化时代更要重视优质专业数字资源库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更多数量、更加公平的信息化教学服务;同时,将专业资源库建设成为面向人人的终身职业教育专业学习的公共服务体系。二是完善职业教育专业资源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从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需求出发,开发基于软件识别的知识学习、能力提升诊断系统平台,创新基于网络和信息技术手段的竞赛平台[15],提升教师与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根据专业管理需要,建设适合专业管理基础数据库和管理系统,提升专业治理的信息化水平。三是创新适应信息化条件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模式,深入探索信息化环境中专业教学与学习的新特征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从真正意义上扩展信息化资源给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带来的积极效应。(三)以高水平教师队伍强化专业现代化建设基础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的模式,加大梯队建设力度,提升整体素质,为专业现代化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与智力支持。一是强化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培养机制创新,通过招生与就业体制吸引优秀生源成为职教师资,开发面向未来工作与生活世界对教师能力与素质需求的培养课程,强化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与专业情意的养成。二是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大量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进修与培训以及专家与名师工作坊引领等项目,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艺术以及教研能力,促进专业教师职业教育情意的升华。三是重视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和优质专业教师资源的均衡发展,全方位提高职业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四)以现代制度体系支撑专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的核心任务之一在于制度现代化,通过构建现代学校制度框架下的专业建设制度,完善相关制度的规制性和规范性要素,围绕现代专业治理,形成包括投入、校企合作等一系列制度在内的专业制度体系。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现代学校制度集中体现了职业教育本质特征和学校组织特性,以及其对学校专业建设的根本意义。既要处理好政府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的职能转变与权限边界,为学校组织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又要通过强化学校自组织机制建设,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强化学校内部组织建设,形成有利于现代化专业建设与管理的现代学校体系。另一方面,围绕专业建设的制度支持需求实施制度设计,如校企合作制度、专业管理制度等,实现制度创新,以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管理制度保障和支撑专业现代化建设。(五)以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保障专业现代化建设水平现代化的专业必须要有现代化的专业办学条件。办学条件改善不仅需要充足的经费投入,更需要科学、合理的建设理念。一方面,基于“设备充足”的基本标准,围绕学习者的需求建设专业办学条件,配备专业实习、实训设备、图书资料以及学习场地等,让学习者能够及时、便利地享受到相应的办学服务条件。另一方面,形成与专业现代化建设相匹配的办学条件,改进投入机制,拓展专业建设资源获取方式,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获取经费投入,形成专业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机制,适应职业教育专业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六)以评价机制改进专业现代化建设标准通过把握专业现代化的核心特征,遴选专业现代化相关评价指标,构建专业现代化评价体系,以评价引导和促进专业现代化。确立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关注专业现代化的目标。基于我们之前的讨论,职业教育专业现代化重在培养“现代人”,增进学生的现代素养。因此,专业现代化程度如何,体现为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结果是否反映了现代精神,培育了体现现代性的技能创新型人才;与此同时,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以及相应的人才培养支持条件同样应突出其现代性特征。因此,在遴选专业现代化评价指标过程中,既要关注到学生的现代品质,如职业能力、科学素养、民主素养、环保素养等,又要关注培养学生这些现代品质的教育过程中所蕴含的现代要素,如课程、教学方式、学生管理模式等,还要关注支持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条件,如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具备现代精神的师资队伍,等等。这些内容是构成专业现代性的核心内容,应该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时候予以重点考虑。其次要根据指标对专业现代化影响的大小确定相应指标权重。由于专业现代化的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并非均质分布,有些指标是结果,有些指标是过程,因此,要根据指标所承载的重要性确定其在评价框架中的权重。再次是专业现代化指标可测量性问题。在专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中,民主素养、绿色素养等指标内容是被认为难以量化与观测的,但同时,其又是衡量现代化的关键性指标内容,因此,应通过科学的方案,确定此类指标的观测点与衡量方式。(七)以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带动专业现代化纵深发展推动职业教育专业现代化有较高程度的理论需要,也需要实践探索的持续丰富。一方面,充分关注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以及其他学科的现代化相关研究,利用相关的研究成果,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专业现代化的理论研究,提升理论高度,以高水平的理论研究引领专业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通过总结与反思专业现代化的实践,收集与整理专业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以扎实的数据与科学的实证分析,为不断优化现代化发展路径提供坚实实践基础。以理论带动和引领专业现代化实践,又以实践不断丰富和创新理论成果,不断凸显专业现代化的理论特质与实践底蕴。

作者:唐智彬 欧阳河 张 燕 郭 峰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