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导职业教育思考
时间:2022-01-11 10:35:14
导语:广播电视编导职业教育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管理问题。在高校管理层面主要涉及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专业方案设计。在专业方案设计中由于地方院校发展方向模糊,使得课程体系在设置时与职业化和时展存在一定差距。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属于艺术类招生,地方高校的方向归属有的是属于文学院,有的是属于新闻传播学院;在人才定位时,有的高校是以教育部的课程体系为基准,借鉴的是艺术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案,并没有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和就业规划,使学生的学习方向不明确,学生动手能力差。另外,作为地方院校的新兴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发展相对较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人才比较稀缺,大部分教师是相近专业转行过来的,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加上近年来高校扩招,生源巨增,使教师资源严重缺乏,既不能保证生源质量也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学生规模的扩大,对实践设备的需求也在加大,对于设备的建设不足,使编导专业的职业化教育有所限制[1]。(二)行业问题。从某种角度上看,行业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广播电视编导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随着社会发展电视台的数量正在减少,也正在向企业化转变,电视台提供的编导职位是远低于社会需求的学生毕业数量的。随着时展,一些地方高校在编导教学中还讲授与实际脱节的技术,这是不能适应时展的。编导需要的是人的创新能力在电视台中的应用,而目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是一个难点。因为地方院校的生源质量较部属院校差,再加上扩招后学生数量增多,作为一个后备专业,许多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编导专业并不是最优选择。再加上大部分学生比较重视技术,对基础文化知识比较轻视,对专业知识又缺乏理解,使得对专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比较薄弱[2]。(三)对时代把握不准确。科技发展使社会进行入网络时代,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在增加,对需求质量也在提升。特别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求人员在工作中更严格严谨,需要对社会发展变化有敏锐的感知度,善于发现新现象,有较强的文字能力,以便将现象总结成文章。但是目前地方高校对这些新时代的发展需求认识不到位,使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没有根据时代需求进行改革,课程与时展脱节。适合时展的教育模式才能为社会提供适合的人才,以促进社会进一步发展。而目前许多地方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育模式落后,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走出校门后不能将理论应用于实际[3]。
二、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职业教育困境的原因
(一)学校管理落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受专业限制,与社会和生活联系比较紧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大量信息正在快速冲击人的头脑,只有有内涵的节目才能让观众产生兴趣,不推动新鲜感。而学校管理的落后会导致制定的培养方案等不符合时展的需求,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教育方式落后。教育方式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分。传统教育模式在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新媒体时代如果继续采用传统教育模式,那么会影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编导专业的职业需求来看,综合能力非常重要,写作能力强、资料收集能力强和执行能力强的编导专业毕业生是社会欢迎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地方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育模式是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突出。(三)高校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是教育的根本保障,没有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就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结果。从目前多数地方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来看,教师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能力普遍不足,一线的编导工作人员不能从事教育工作,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又没有一线工作经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压力。所以要设定严格管理制度和机制,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一)地方院校要加强对时代形势的把握。学校对人才的培养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紧紧把握时代需求,根据需求进行人才培养。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毕业生的素质决定国家的发展。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个与社会实践结合紧密的专业,学校要加强对时代需求的把握,了解时代需求人才的要求,在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特点的基础上与社会需求和观念需求结合,促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职业化教育进行良好发展。(二)创新培养模式。地方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与社会媒体融合,以通过社会料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的综合素养。地方高校可以与媒体单位签订协议,学生在毕业实习时可到相关单位进行实习,一是锻炼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一是按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自我提升。目前已有一部分地方院校与企业进行联合,这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也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基地。对于校企合作的媒体来说,与高校合作可以使企业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在降低人才培养成本的同时可以打造媒体专业团队。这种校企结合的创新培养模式可以使学校和企业都受益。(三)构建健全的教育管理体制。管理体制是广播电视编导以专业发展的关键监督因素。根据时代的发展和需要,结合地方高校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管理体制的构建。首先,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编导实践活动,到编导一线去体验工作。其次,要外聘优秀的电视广播电台等一线工作的人员到教育队伍中,加强编导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根据未来工作需要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最后要建立竞争和考核机制,对于优秀教师要奖励,对于表现不好的教师要进行批评和惩罚,通过有效考核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编导思维主要是进行思维的转换,要有创新意识。作为编导人员要善于捕捉时展的新需求,要在知识技能、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等方面加强能力的提升。要多参加培训课程,要多走进社会各个角落去探索生活的细节和创新之处。(五)深入发展职业化。地方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向职业化转变是国情发展的必然。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几近消亡,所以地方院校在培养人才方案上一定要跟上时展步伐及时更新方案,同时要加大设备的投入量。广播电视编导属于人类对世界的艺术性认知,是一种对世界理解的新方式。广播电视编导要求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需要导演、节目制作、方案等多个工种的多项工作组合,职业化的过程需要兼顾学生的需求。广播电视编导学生的职业化培养不同于一般技术院校的技能培养,需要学生本身对社会、文化、哲学、艺术、写作等多方面知识的涉猎,知识修为对编导专业的创新能力有很大推动作用。在职业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创新,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创新,也需要实践经验的创新。要教会学生依靠个人去思考和领会节目的内涵,以促进培养的编导人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总之,随着时展,新媒体时代来临对社会人才需求也更高更多样。广播电视编导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需要全能型创新型人才来支撑编导专业发展。目前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时展对编导专业人才职业化的需求,需要高校改变教学模式、加强对时代形势的把握、健全教育管理机制、深化职业化教育研究,以为新媒体时代培养适合的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马莉英,巨浪.构建“大实践”平台打造“融媒体”人才——南广学院培养“应用型电视编导人才”课程设置探索[J].传播与版权,2013,(06):133-135.
[2]王丽丽.小议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才智,2014,(18):123-125.
[3]邢丽梅.大数据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4,(06):110-114.
作者:陈宏 单位:陕西渭南师范学院丝绸之路艺术学院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 上一篇:人才培养职业教育模式探析
- 下一篇:中专数学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