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体系下高职师资培养策略
时间:2022-11-21 09:39:42
导语:职业教育体系下高职师资培养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是办好职业教育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当前,我国高职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的关键问题,因而重视高职教育师资的培养是当务之急。对我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并提出我国高职师资培养的新思路。
关键词:师资现状;培养体系;职业教育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必须准确把握国家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和指导方针,结合院校实际强化师资培养,解决好师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师资培养标准和方法,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才能保证高职教育的持续稳固发展,从而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
1我国高职院校师资培养现状
高职师资培养水平决定了教育教学水平,影响着学生的质量以及学校在社会中的地位。在2012年8月底召开的全国教师工作会议中提出了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明确了“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目标。这不仅指明了我国高职院校师资培养的目标和方向,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如下。
1.1确立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
该培养模式不仅提高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而且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双师型”教师是既具备丰富行业经验又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无论是实践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技能的教学,“双师型”教师都能胜任[1]。这种胜任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高职院校十分重要,不仅使培养出的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职业匹配性,而且能快速树立学校在社会服务中的品牌。同时,“双师型”教师不仅可以发挥他们在教学上的优势,而且可以鼓励他们主动和行业接触。
1.2建立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
现代职业教育是要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因此,教师的专业水平与实践能力是关键。一是制定了教师赴企业实践(实习)制度,二是构建了“校中厂,厂中校”的校企合作机制,三是成立了职教集团,搭建了校企“产、学、研”交流与合作平台。
1.3制订了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师专业标准
我国高职教师专业标准的制订突出了职教特色,即着重强调教师的专业实践,又突出了高职教师的各种专业实践行为,同时制订了层级分明、操作性强的高职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为教师的专业发展、高职教师研训工作提供依据[2]。1.4制订了“双师型”教师考核标准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了“双师型”教师的考核标准。新任教师上岗前到指定企业进行专业实践训练,规定专任教师要定期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提出对教师科研能力进行相关评价。
2.1“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及培养方式有待完善
“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及培养方式缺乏效力。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形成了假期选派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前往企业培训的惯例,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仍与职业教师的技能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是教师赴企业实践(实习)制度不健全,教师每次都去的企业或车间不同,导致对教师的培训流于形式,达不到深入学习的目的;二是校企合作机制的局限性,使得教师在培训期间不能参与企业的核心工作,无法了解企业最新生产技术,难以掌握最新工艺的发展动态;三是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使得教师本人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强,缺乏明确的或量化的企业学习培训目标和要求,致使企业培训学习成效甚微。
2.2“双师型”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青年教师缺乏专业的培训和企业的实践锻炼,使得教学脱离实际培养目标。尤其是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从企业及高等院校引进了大量青年教师,总体上看,青年教师确实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高职院校教师的紧缺,未按师资正常培养机制开展系列培训和实践锻炼,部分青年教师一进校就走上讲台,有的甚至很快走上管理岗位,有的甚至搞不清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搞不清课程实践与实践课程等专业术语的内涵与外延。同时,由于教师竞争机制不健全,使得大多数教师缺乏忧患意识,没有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不主动去了解和分析专业所属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使得“教书”没有创意,“育人”没有心思,教师的发展目标仅仅停留在按部就班评职称、带够课时拿岗贴,发表的论文质量偏低,难以紧跟专业技术与行业发展动态。因此,教师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2.3“双师型”教师的考核方式有待健全
对教师的评价考核和晋升机制不完善、不科学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3]。国家应对“双师型”教师进一步界定,明确具体考核方式,各院校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双师型”教师的考核标准。比如要求新任教师上岗前必须在指定企事业单位进行不少于两个月的专业实践训练,训练结束后,至少要有一篇专业性,否则视为实践不合格;各专业课教师每两年要有不少于两个月的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
3提升我国高职师资培养水平的新思路
3.1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发挥好高职院校现有实验实训室的作用。在骨干院校建设期间,高职院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多个条件优越、工艺技术先进的校内实训室,但目前实训室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高职院校应重视校内实训对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在去企业锻炼的同时多关注校内实训,不仅能降低实践培训成本,而且能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在实践培训的同时,注重开发实验实训项目或进行有关课题研究,创新“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达到校内和校外实训的有机结合。(2)改革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弱化、专著出版,注重专业课教师的实践能力考核,要把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作为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必备条件,将教师参与校内实训室建设、企业技术创新和发明等所获成果作为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重要依据之一。(3)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高职院校可建立开放式的教师培训体系,规定从高等院校引进的新教师必须进行一定年限的相关专业工作实践和一定学时的培训,使其实践技能和经验能满足职业教育要求。建立稳定的教师实训基地,使专业教师能够定期参加生产实践、人才市场调查,实时了解行业发展,进而为职业教育提供优质服务。(4)完善现有教师评价体系并使其发挥作用。要加强对教师的业务考核,考核中要重视成果和业绩[4]。目前教师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评价、同行互评、教学督导评价及院系评价四级,但从运行情况上看,其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要逐渐完善现有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结果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监督和促进作用,对于同职级教师可设立不同的岗贴等级,按照评价结果、课时量等确定实际岗贴,督促教师主动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5)深化以老带新的“师徒制”师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该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师徒制”师资培养模式,并扩大该模式的影响力。一是将指导时间延长至3年,二是赋予指导教师一定的特权,深化指导的内涵,三是组织一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师进入评委会,在指导期结束时,对新教师进行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新教师是否“出师”的重要依据,同时规定指导期结束后不能顺利“出师”的,将延迟职称晋升并继续接受老教师的指导,一年后才能提出申请由评委会再次考核,考核合格准予“出师”。
3.2加强产学研结合,切实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能力
产学研结合主要是利用学校与产业、科研单位等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有效地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结合起来,对于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培养技术型人才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与实践能力。(1)按社会需求进行课程设置。高职院校应根据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开设课程,使学校与行业、产业的发展有机融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校企合作,实际上就是企事业单位为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实践平台。(2)发挥学校与企业的互补优势。实现学校与企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赢合作,创建产学研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建立高职院校“教学—生产—研究—实训”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合作机制,搭建校企深度合作平台。(3)搭建校企双方产学研合作平台。产学研相结合是高职院校培养合格“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途径,也是做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工作之一。没有对企业现实运作过程的了解和把握,学校人才培养就是闭门造车,是经不起社会实践检验的。因此,现代职业教育要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
3.3优化一体化的职教师资培养过程,持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整合各级各类教师教育资源,建立一个统一的教师培养、培训体制,从而持续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改变过去互相割裂的局面,加强职前、入职和职后教育机构的联系与沟通,促使它们在职能上共担、资源上共享、内容上共融、发展上共进,真正形成一体化的关系。(1)职前阶段。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理论性与技术性的融合;在教学方式上,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入职教育阶段。要帮助新教师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及从学习环境到工作环境的过渡。在这个过程中,要侧重帮助他们掌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明确教师要遵守的职业道德,使他们快速了解教材,熟悉教学内容,并对专业知识进行查漏补缺。(3)继续教育阶段。扩大专业教师继续教育基地,为教师的进修提供完备的场所;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来保障职后培训的质量;改革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在继续教育阶段推行弹性学制,教师可根据学校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地点、内容和形式,这样可以调动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增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改革传统的继续教育评价方式,坚持能力本位的观点。
4结语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关乎职教发展的前途与命运,而职教师资的培养则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因而,探索我国职教师资培养的新思路,建立完备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制定有效的培训机制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
作者:王锦淳 刘元芬 韩蕾 张威 张丽 单位:江苏建康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珺霞.社会转型期高职院校师资培养探析[J].广西教育,2013(27):73-74.
[2]刘晓,沈希.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历史、现状与体系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11):71-76.
[3]周建松.提高质量: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着力点[J].教育研究,2012(1):138-140.
[4]于伯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探讨[J].教育探索,2010(9):93-95.蒉
- 上一篇: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 下一篇: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创新途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