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价值观的传统人性论

时间:2022-03-10 03:40:57

导语:职业教育价值观的传统人性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职业教育价值观的传统人性论

[摘要]我国传统人性论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彰显了古代中国人的价值理想追求,对当今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意义。职业院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国传统人性论的影响。针对当前职业院校学生思想价值取向问题,文章建议运用中国传统人性论中的道德教育资源,扩大中国传统人性论对职业院校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人性论;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学生;价值观

“人性”作为研究人的先天禀赋与后天社会关系之间的范畴对于职业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人性论的研究重点是人的生成问题“。教育问题归根结底是形成人的问题”①,人性论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应用价值。我国传统人性论思想丰富,传统人性论作为中国古代人学的典范,对人的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思考和教育实践探索,尤其是对人的本质及其教化办法进行了多层面的探究。职业院校学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我国传统人性论的影响,但是由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对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问题还涉及得较少,这是今后进一步开展教育本质问题的讨论应当加强的问题”②,各种负面因素的影响逆阻了我国传统人性论对他们的积极影响,该现象是一个亟须处理和应对的教育社会学问题。鉴于职业院校学生的价值观和信仰发生一定程度扭曲和变异的事实,向中国传统道德世界领域寻求资源已经成为可能和必要。笔者在阐述我国传统人性论内容与价值的基础上,研究传统人性论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影响,以提升传统人性论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积极效应。

一、我国传统人性论的内容与价值

我国传统人性论是中国国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展现了中国古代哲人学者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传统人性论主要是围绕着“个人与社会关系”“人的理性世界与情感世界”“人的理论世界与行动世界”三个层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究,对当今中国职业教育、和谐社会建设、人的价值观构建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我国传统人性论的主要内容。首先,关于价值理想追求。按照古代学者们的归纳与总结,中国古代关于人性的学说有性善论、性恶论、性中性论、性两性论、性三品论和性二元论等。阐述人性的结论有异,但其旨归都是对人的发展的设想和导向,通过道德教化与修养促使人们向着真善美的道德理想人格发展。其次,关于社会关系论。古代中国哲人与学者对人性的阐释还导向了社会关系问题,关注人如何应对几对社会关系矛盾问题的处理。相关成果集中表现在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人的情感世界与理性世界、人的认知世界和行动世界的关系等,提出了一些思想和观点。例如,主张理性服从情感、知行合一与学以致用,这些观点至今还闪耀着哲学的光芒。最后,关于道德教育教化的阐释。中国古代哲人们提出了各自的人性教化论,在人性论基础上提出对人进行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现实性,从不同层面和侧面对人性的教育工作做出了不同的解说,肯定了道德教化对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巨大作用。2.我国传统人性论的当代价值。中国传统人性论的内涵十分丰富,对当代中国具有巨大的价值和启示。中国传统人性论非常重视道德教育教化的作用,借鉴它有助于提高国民的道德修为和思想道德素质;中国传统人性论提倡个人服从社会的社会本位思想,启示我们在全社会构建一种个体热爱集体的长效机制的切入点和实践方向;中国传统人性论重视对人的价值观的构建与教育,抓好公民价值观和信仰世界的建设工作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与践行。

二、我国传统人性论影响职业院校学生思想价值取向的表现与原因

当代职业教育“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却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的终极性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总体性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的关系”③。中国传统人性论对当代职业教育的理论体系建设和人文教育实践有着重要意义,对职业教育的直接影响有待提升。1.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价值观现状。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价值观既表现出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职业的价值取向上,学生更加务实多样,很多人热衷于自主创业发展,不再依恋于大的国企单位;在政治的价值取向上,学生更加倾向于自由、民主、和谐、文明的政治发展态势,希望国家长治久安;在经济的价值取向上,学生更加注重要实惠普惠于人,不能一味讲究发展;在交往的价值取向上,职业院校学生更加注重浪漫的友谊交流,同时也讲究社会关系网络的构建与经营,以便积累自己发展的社会资本。同时,职业院校学生还存在一些消极的思想价值取向,比如在很多价值取向上往往都是从自身出发,而对国家和社会层面考虑不多,处于一种过分利己取向的发展态势。2.我国传统人性论对职业院校学生思想价值取向影响的表现。中国传统人性论具有诸多特点,强调人的社会属性,提倡社会本位,个人服从集体;强调人的道德属性,提倡对人进行道德规范与教化以利于社会和个人;强调人的乐观性,主张人都是向往真善美的,提倡“人为”办法去管理人。中国传统人性论通过对职业教育内容、模式和目标的影响而间接发生教育社会学效应,主要表现为:首先,职业院校学生极端求实而忽视人文建设,表现出极端的功利性。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求职的价值取向、政治的价值取向、生命的价值取向等均带有强烈的功利性,这是中国古代人性论实用主义影响在当代职业教育客体——职教生价值取向上的表现。其次,从职业院校对学生思想价值导向的教育模式来分析。职业院校普遍采用道德理论教育为主的模式,教师的说教角色特征明显。职业教育价值取向为功利主义的实用型,“任何教育如果只是为了传授技能,这种教育就是不自由、不道德的”④,教育学家杜威的评价对于当代职业教育主体和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具有启发意义。最后,从职业院校学生思想价值取向教育的目标来分析。职业教育因其面向职业岗位和社会价值诉求而具有满足学生、社会双方就业需求的属性,但“人在与外物的接触中,往往会沉溺于后者的诱惑而是非不分”⑤,职业院校学生便是面临此危机的群体,我国传统人性论可以适当地引导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性回归而减弱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不利影响。3.传统人性论对职业院校学生思想价值取向影响的原因探析。首先,当代青年的心理特点与个人追求制约了中国传统人性论对其思想价值取向的积极引导。职业院校学生对包括中国人性论在内的国学均难以发生兴趣,对于道德教化的问题存在排斥心理。其次,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在很大程度也制约了中国传统人性论对学生思想价值取向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各种道德失范现象与职业伦理失范现象等,给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价值取向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再次,学校道德教育的模式、方式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中国传统人性论对职业院校学生思想价值取向的正面影响。目前职业院校道德教育的话语叙事理论化浓厚,生活化不足,严重制约了中国传统人性论对职业院校学生思想价值取向的积极影响。最后,国家对中国传统人性论重视不够,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国传统人性论对职业院校学生思想价值取向的积极影响。我国目前从国家层面对中国传统人性论的宣传不多,对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人学论较为重视,这种不对等的态度也制约了中国传统人性论对职业院校学生思想价值取向的积极影响。

三、提升传统人性论对职业院校学生思想价值取向正效应的对策

当代高等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所有教育“越来越以经济和社会的功利需求为转移,亦步亦趋地充当社会和个人追逐利益的工具”⑥,针对此症结的解答思路必然指向教育的人性化回归。针对当今形势下我国职教学生各种思想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提升传统人性论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正效应,克服传统人性论的道德教育误区,推动职业院校学生思想价值观和实践步入正轨。1.整合中西人性论。积极整合传统人性论与西方人性论,形成一种健全的人性论体系。加强理论建设,将中国传统人性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和西方人性论人学论结合,整理提炼归纳出一套适合当今中国梦和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中国特色人性理论体系,力求为当今职业院校学生思想价值教育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指导。2.发挥职业教育主体——教师的引导作用。积极挖掘人性论的教育资源,努力让职业院校学生掌握和践行中国传统人性论的合理内核。利用思政课主渠道,将中国传统人性论纳入其内容体系。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中国传统人性论的学习网络化。努力指导职业院校学生躬身践行中国传统人性论的教育资源,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做好。3.引导职业教育客体——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和转向。职业院校学生应该积极针对自己所处的问题,从中国传统人性论中挖掘有益的道德教育与学习资源,从价值观的重构、生活、学习和交友等方面,不断践行中国传统人性论的理念于职业教育学习和职业社会化过程中。4.强化职业教育院校人文环境建设。从校园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建设上着手,努力促进中国传统人性论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正面影响。职业院校学生所在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空间及网络空间,大力宣传中国传统人性论的积极成分,创造一个中国传统人性论影响职业院校学生的良好校园氛围。再者,将中国传统人性论纳入校本课程建设规划和实践,让职业院校学生通过学习校本课程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倡和宣传中国传统人性论的有益成分,以职业院校为基地面向全社会形成学习和躬行中国传统人性论的良好社会环境。中国传统人性论是中国人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的话题基本都是围绕人的个体与群体、人的情感世界与理性世界、人的知识世界和理论世界等进行思考和探究,这三个方面也正是我国当今职业院校学生思想价值观教育的重点。目前最关键的是要建构起传统人性论对职业院校学生群体发生影响的理论模式,并探索在职业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应用模式和载体,扩大我国传统人性论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积极影响,从而促使他们的价值观全面、可持续发展。

作者:陈玉婷 单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注释]

①郝文武.教育哲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8.

②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422.

③吴秋懿,王华志,郝俊.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的相融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2):190.

④(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55.

⑤张斯珉,乔清举.论儒家自然人性论与礼乐教育的关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41.

⑥金业文,刘济良.论化解我国教育中“人”之失落问题的根本途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