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实验课论文8篇

时间:2022-07-16 11:03:34

导语:物理教学实验课论文8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物理教学实验课论文8篇

第一篇:物理实验课学生探究能力培养

1.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传统物理教学模式只是一味的重视知识灌输目标,过于追求学生对于物理基础知识及应试技巧的掌握质量,忽略了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实验现象分析,造成学生对于已学知识无法做到真正深入了解及掌握,对知识的学习只停留在课本教材上。并且传统物理实验教师在进行实验之前将实验内容包括具体实施方案及应该注意的实验细节。学生做实验实质是在模仿老师的实验过程,自主进行实验的机会较少,而且学生进行实验的方式较为单一,缺少相关自主探究性活动。造成学生只是表面上掌握了实验现象,对于现象背后的实质问题往往不太清楚。

2.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内涵及问题分析

2.1探究式教学内涵分析

所谓探究性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问题进行探讨及研究。对问题的探讨就是深究问题的本质,对于物理科目而言就是深入了解现象背后的物理反应的本质及物质的物理属性。研究就是对物理问题进行多方位思考,提出多种解决方案。探究的本质是追求事物的真理,物理科目进行探究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彻底了解所学内容的真正原理。

2.2探究式教学展开原则

探究教学主要以探究为主,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教材中容易产生争议的部分或者是抽象难懂难懂部分采用探究式教学,物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主动发现与物理相关的问题作为探究的对象。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等方式解决问题,探究式教学能够为学习提供足够自由学习的时间,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或者是课下自由结组,通过团结合作解决探究问题。物理学科实现探究式教学能够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3实施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物理教学模式只是一味的重视知识灌输目标,过于追求学生对于物理基础知识及应试技巧的掌握质量,忽略了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实验现象分析,造成学生对于已学知识无法做到真正深入了解及掌握,对知识的学习只停留在课本教材上。并且传统物理实验教师在进行实验之前将实验内容包括具体实施方案及应该注意的实验细节。学生做实验实质是在模仿老师的实验过程,自主进行实验的机会较少,而且学生进行实验的方式较为单一,缺少相关自主探究性活动。造成学生只是表面上掌握了实验现象,对于现象背后的实质问题往往不太清楚。

3.初中学物理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途径

3.1充分利用实验

物理实验是学生学习掌握抽象物理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丰富教学手段实现物理探究性教学的基本方法。探究性教学对于物理实验的要求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实验的主要操作者。教师需要结合教材提出相应的实验问题,然后通过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来解决问题。实验现象是学生解决问题的直接证据,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对于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相关结论。关于力的合成的求解方法,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上的实验来向学生演示,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随着实验的进程向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比如可以向学生提问:课本实验中合力与分力等效的标志是什么?以及平行四边形法则是不是对于所有求合力的问题都能解决?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传统实验思想上进行新实验方式的探究,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能力。学生通过交流彼此制定的不同的实验方法,既能对需掌握的知识有全面的认识,还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设计实验的技巧。

3.2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敢于探究

良好的探究环境是初中生善于探究的前提和基本条件,良好的外部环境能够激发初中生探究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这个角度来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的平台,并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要鼓励学生发现教师教学中的不恰当之处,教师要善于用积极语言去鼓励学生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导师和引路者,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能够放开最初的羞怯,大胆的投入到探究性学习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教师开展探究性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学生之间通过积极的沟通,能够充分的交流彼此的思想,从而获得整体性提高的效果。

4.总结语

教育改革形势下我国初中教育已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物理教学内容也在现代化教育中得到深入发展。物理课程教学研究,是基于自然界客观事实存在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知识点深入学习,在学习中总结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开展首先着力于物理科学基础建立,通过对物理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性总结,并提出可供研究性问题,再通过科学研究后总结问题解决途径,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利用物理基础知识进行全面分析,加之以创新理念应用,来有效解决物理课程研究中产生的问题。

作者:陈春德工作单位:南侨中学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师教学实验中的重要作用

一、做工程师,精心设计实验,细心选取器材

实验的设计和选材是关系到本节实验课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在一节实验课上尽可能收获更多的细节,实验前的精心设计是不可或缺的一步。这就需要物理教师做一个非凡的工程师,精心设计学生的实验过程,并根据实验精心选择适合当下学生需要的实验器材。实验的设计包含的要素较多:①注重实验方法;②尽量减小实验误差;③设计的步骤科学可行;④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器材的选择往往被部分教师忽视,其实它是实验设计过程中异常重要的一环,有时甚至能左右实验的成效。以我教学的《熔化与凝固》一节为例,其中的一些经验与教训很能说明问题。课前,先确定本节的主线为利用对比法,探究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中的区别与联系。在1班上课时,师生共同学习熔化、凝固定义后,很自然地过渡到熔化、凝固过程中的吸放热关系及温度变化规律的探究。共同讨论实验方法时,学生都认识到物体吸放热不均匀有可能影响本实验,不失时机地推出“水浴法”及通过不停搅拌等手段使吸热均匀。然而“百密一疏”,在冰的选择上,我采用通常的碎冰(即用锤子将冰块一一敲碎),将其装入大试管,进行实验,结果并不理想。如:①缺少冰在低温吸热升温而物态不变的过程;②冰在融化过程中,虽经不断搅拌,但温度仍有小幅振荡;③融化过程过短(3~5min),不足以在学生中产生强烈印象……于是痛定思痛。在2班再上本节课时,我对实验的器材作了根本改变:①变贮冰保温瓶单层为“双层”,在夹层中装入-10℃的20%酒精,从而可控制实验时碎冰的初温在-6℃左右,可让学生发现晶体固态物质在未达熔点前吸热升温而物态却并不变化的过程;②变碎冰为霜,使颗粒更细小、受热更均匀,甚至无需搅拌;③变水浴为空气浴,即通过冰从空气中吸热给冰“加热”,使冰得以缓慢吸热。实验中,经4~5min后,冰温度达到0℃,此后经历“漫长”的15min的熔化时间。这期间,学生还发现这些细冰融化后形成的一个个气泡在冰水中缓慢上升这一以前老师也未见过的过程,收获到许多意外之喜。这样,学生充分理解“盘中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这句话的含义。

二、做主持,启发思维碰撞,引来百花齐放

在学生实验时,应创造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对其探究内容不能统得过死,否则可能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开放实验的结果必然会带来百花齐放的局面,此时的物理教师更应是一个激情澎湃的主持人,为这一伟大的思维碰撞时刻发挥推动作用。以我2013年上的一节公开课《光的折射》为例,即可见一斑。实验材料为一只激光手电筒、一张硬白塑料片、一只空塑料杯、一只长吸管等,利用热水的水雾显示光在空气中的光路,让学生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的基础上,结合自习,自主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这样得到的结论比平时单纯由老师演示得出结论要好得多。实验讨论时,我作为“主持人”,让学生广开言路,各抒己见,结果如何呢?经统计,本节课,在学生探究后,共提出这样一些有意义的探究结论,参与实验后的总结交流:①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改变传播方向,且偏向法线;②增大入射角,折射角也随着增大;③光从空气中垂直射向水中时,不改变光的传播方向;④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且偏离法线;⑤在④的结论中,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时候,没有光线进入空气;⑥光线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⑦光斜射到空杯底某点,慢慢加水后,点向法线方向靠近;⑧斜射入水中的吸管看上去向上弯折了;⑨竖直放的吸管从上面看上去在水中的部分好像变短了,而从旁边看过去,好像变粗了……

三、做导师,纵论实验得失,升华实验成果

实验的及时总结,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此时就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上的导师发挥作用的时候。实验中虽有百花齐放之乐,却需“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导师此时的作用是“画龙点睛”,不失时机地点评实验的得与失,可加深学生对实验结论的理解和掌握。必要时,导师还应采用更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寻实验数据间的联系。图像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用图像法描述物理过程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通过图像的比较,学生较容易地理解物理过程、发现物理规律,这种直观印象有时能透过事物的本质,诱使人们做更深入的探讨,利用图像法思路清晰,可以使得物理问题简化明了,起到一般计算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使物理概念得到进一步拓展,而且图像法能将物理学科和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这些都是学生通过自学不可能达到的。教师的这些角色变换,使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可以在参与指导的过程中吸纳新知识,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一起探索新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同时,面对新的课题、新的要求,教师将不断激励自己刻苦钻研,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相信到那时,师生均可在这一和谐氛围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作者:刘必雄工作单位:平潭县思源中学

第三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一、自制仪器模型增强演示效果,增大演示可见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获得直观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有利于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因此,演示实验有其它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作用,为增加演示效果,增大实验的可见度,我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可乐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乒乓球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还有在演示串、并联电路时,我自制了一块大型演示板,将电池盒、开关、电线、电压表、电流表、灯座及灯泡,等科学地排布在其上,把它放在讲台上,醒目大方,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线路连接也一目了然,老师演示起来也得心应手.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材上的探究实验是对一些重要定律和原理让学生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主动探究,而是替学生设计好实验步骤甚至做成演示实验,学生成了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对未知结论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认识到这些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从而认识并形成正确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我首先让学生思考:放入水中的乒乓球,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不动的过程中,它受到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样变化?浸没在水中的体积怎样变化?从而让学生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作出猜想和假设,并进一步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分析论证并尝试改进实验方案.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不仅得出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逐步树立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世界观.

三、实施小实验、小制作教学手段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重视初中教材中小实验的教学,既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小实验和小制作的完成,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导致了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若能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把握住对小实验教学的机会,通过学习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就可激发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激起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通过小实验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小制作活动,如自制电动机、测力计、潜望镜、简易望远镜、三棱镜、、电铃、楼道电灯开关电路等.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物理学是实验科学,提倡学生自编实验和自制实验器材,可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和动手创新的能力,又如“纸盒烧开水”、“小风轮”等小实验的实施和操作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通过对小实验的教学,达到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复习和提高的作用.因此,小制作、小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同时,通过对小实验的教学还可教育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精神,实施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拓展实验教学的思路,扩大实验探究的范围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就是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及“想想做做”小实验,而是将实验探究贯穿于物理学习的全过程.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可乐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乒乓球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关键在于教师.要让学生具有创造精神,教师首先要实施以创造性教育.依靠具有创新的教师通过创造性的教育一定能培养出创造性的学生,而教师对实验创新又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关键.

作者:徐静工作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城北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1初中物理提高课堂实验效果的必要性

课堂实验一直是初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课堂实验活动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所占的比重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有些课堂实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或是其它一些原因,实施的效果还不是很理想。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课堂实验的作用,就必须要提高课堂实验的效果。初中学生普遍都认为物理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功课,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物理教学让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但效果明显的实验指导,却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所学,也就是所谓的“千言万语道不清,一看实验便分明”。因此,物理教师必须要结合教学实际开发一些直观的实验活动来提高其效果。初中物理实验活动大多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奇异性,生动、直观、新奇的实验活动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所以,在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活动的设计中加强这种趣味性,可以有效提高实验的效果。在国外,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物理课堂教学的实验活动,如德国物理教学大纲中明文规定把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作为物理教学的目标之一,物理规律应通过大量实验和细致的观察得到,并且在基础物理教材中编入了大量的演示实验。美国也将物理课堂的实验教学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一般能用实验说明的物理知识就不用语言来说明,更注重知识了实践性。而英国的物理教学更是以科学探究为其特色。由此可见,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在课堂教学上提高物理实验的效果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2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来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很多时候在教学观念上还没有从传统转变过来,以往那些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还在潜意识里制约着我们的教师与学校,在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也就难以充分发挥物理课堂实验的作用,没有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实验的乐趣,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此外,在我们应试教育的体制之下,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也让我们的教师将大部分的精力扑在了课堂知识的传授上,将课堂实验放在了次要的,甚至是可有可无的地位上,宁可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如讲实验,让学生来背实验以完成教学要求。其次,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方式呆板,僵化,大部分教师没有进行自行设计实验活动的习惯。物理教学是以观察与实验为基础的,我们课本中安排的实验,有很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有的实验效果不明显,也有的与现实生活脱离,没有起到物理课堂实验应有的效果。尤其是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如果没有实验环节,学生掌握起来确实比较吃力,这时候,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来进行自行设计实验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我们的物理实验,大多是根据学校提供的实验器材来进行,学校有什么,我们的教师就做什么,只要完成教材中规定的实验即可。其结果可想而知,学生失去对实验的探究欲望,更不用说灵活性与创新性了。第三,就大部分学校来说,初中物理实验中所需的实验器材普遍配备不足,难以满足新课程中所要求的实验需求。也因此,我们的很多教师也不断的将物理课堂实验进行删减或是擅自演变,很多教师甚至不愿意在课堂上做实验。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怕实验不成功,对自身的实验教学素质没有信心,不具备自行设计完成实验的能力。中学物理教师能够自行设计并完成实验,具备实验教学的素质,是一种综合性创造能力的表现,而我们的大多数教师缺乏这种能力,从而影响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制约了我们素质教育的发展。

3提高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措施

3.1转变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观念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得物理实验教学

也在发生着变化,但从根本上来说,要起提高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效果,就必须转变教师以及学校生理念轻实验的观念。首先,要改变师本位的观念,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地位,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来说,教师要融入到学生中间,在课堂实验活动中要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次,要强调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要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科学探究法是学习物理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而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在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中得到自主发展。再次,要构建综合评价体系,改变以往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方式,要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进行综合素质的评定;此外,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是综合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

3.2改进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方法

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要更新教学的方法,要从传统的接受性的学习方式转移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上来。首先是在常规的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上,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教师的实验演示进行观察、思考、分析等,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内容,引导学生对课堂实验活动的现象进行观察,对课堂实验活动的数据分析并且归纳出结论,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要注重实验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性,有些实验可以安排教师与学生来协作完成,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实验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在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第三,有选择的将部分测量、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索性、设计性的实验,来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观察实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3.3改进课堂实验方法,提高课堂实验效果

物理课堂实验的正确性以及成功完成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其结果往往与我们的预期会有一些差别。因此,物理课堂实验需要教师进行大胆改进与完善,如可以对可见度、直观性差的实验仪器进行改造,提高实验效果;可以利用身边的材料自行制作简单教具代替或更新实验,提高实验效果。

4结束语

总的来说,实验教学做为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更好的学习并掌握物理知识是有十分明显效果的,加强并提高物理课堂的实验教学效果,可以通过不同教学手段的合理安排,以及其它提高趣味的新尝试来不断的探索、总结,当然,也需要我们的教师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养,才能更好的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作者:李秀平工作单位:秦皇岛市第四中学物理初中

第五篇: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效果提升

一、精心准备,留有预案

上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教师要注意实验的细节问题,以免意想不到的失误,力争做到实验准确无误,以确保实验成功,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要有失败的预案,随时面对突发事件,向学生解释原由.

二、演示过程要直观易懂,达到高效

演示实验的一切功能离不开观察,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构建知识.因此,直观易懂是演示实验的首要要求,要达到这点要求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要注意:

1.现象要显著,尝试放大现象

为了使现象明显,仪器的尺寸要比较大,尤其是观察部分的尺寸要大、刻度线条要粗,要使教室内最远的同学能看清.这样有可能降低实验的精度,但可以用感受效果来弥补.还可以借助投影仪、挂图来放大效果.如讲到滑动变阻器时,笔者叫学生把实验室最大的滑动变阻器扛上讲台,学生个个来劲,认真听讲,仔细观察,取得不错效果.另外,仪器的摆放位置也要注意,要让学生处于最佳观察角度.

2.仪器要简单,尽可能用身边的物品

麦克斯韦说过:“演示实验的教育价值常常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演示要直观,就是为了能从实验中直接观察到物理过程,认识物理现象的本质,不需过多的拐弯抹角,造成不必要的干扰.特别是一些为建立、巩固物理概念的定性演示,没有必要选择精密复杂的实验装置.例如,用一个长木条将两个环形磁体穿起的方法演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就比书上用两个条形磁体做的演示要直观的多.实验时尽可能用身边的物品完成实验,让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科学家得出物理规律不只在实验室,生活与物理紧密联系.如,探究物体的导电性能时就可以取学生身边的物品:铅笔、塑料圆珠笔、硬币等等做实验.又如“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是《平面镜成像》这一节的重点,为了加深印象,可以让一个学生到讲台前充当镜前的“物”,让台下的学生扮成镜中的“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3.小实验作用大

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导致了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若能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把握住对小实验教学的机会,通过学习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就可激发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物理的信心.如,讲到沸点知识的时候,可以演示“纸盒烧水”,讲到能量转换知识,做“小风轮”,讲到“流体力现象”,做“杯中取球”小魔术等等小实验.这些既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也能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性.演示实验的过程如果繁琐或现象不明显,就无助于物理教学,有时还会干扰学生思考,这样的演示不做更好!

三、重视演示实验的启发性

演示中的启发性,首先在于以趣激疑.当生动的演示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认知的矛盾将上升为思维的动力.例如,在流体的力现象实验中,当我用软管贴着小纸屑摇动时,小纸屑从软管的一端跑出另外一端,飞出的纸屑如天女散花一样,学生面对如此神奇的现象,问题必将油然而生.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引导学生们思考,演示实验一般可以采用这些步骤: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建立初步表象;再做实验,提出问题进行探讨,找出规律;应用规律来说明问题,并用实验来验证.这一过程体现了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规律,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作者:黄杰工作单位:江西省南康市平田中学

第六篇: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效果

1演示实验相关释义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作为基础的学科,其定义、定理以及相关的定律都是以大量的实验及其实践活动作为基础的,这就要求物理教学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还应适当增加实验教学的内容.这种实验教学的增加可以是课上的也可以是课下的,以实验室教材的应用或者学生动手制作简易的实验器具,能够使其在实验中理解基础物理知识,加深对相关定理、定律的理解.而物理中的许多知识又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来观察生活现象,利用身边的物品来做物理实验,比如将筷子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来观察光的折射现象等.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验器材,使学生更直观地看到实验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思考相关物理问题,使其思维得到启发和锻炼.演示实验的应用,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更为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以实验来演绎相关定理的推导过程,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2演示实验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更强调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及其创造性,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演示实验的应用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一种必然选择,演示实验的有效应用能够以一种更为直观的方式将教材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且通过实验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物理教学的开展.演示实验的应用能够起到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一些认识欠缺的补充作用.对于物理这一抽象学科的学习,初中生所具有的抽象思维能力有时候不能完全准确地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而演示实验的引入能够很好的把初中物理知识与学生的认知结合到一起,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效率保证教学的效果.从教学的角度讲,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增强,对物理课堂教学具有较好的补充作用.物理教学具有较强的实验性特点,而演示实验则是以具体的实验来展现物理定理和定律,是对理论的一种形象化的解释.这样一种演示实验中的应用,将基本的物理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以实验的形式展现出来,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并将整体细节化,将物理现象更为清晰地展示给学生,使得教材内容更为活泼.此外,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现象等的思考和探索,从实验观察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这样一种过程在深化其对知识的理解的同时也增强了其自主学习能力.

3增强物理演示实验效果的有效方式

从上文中,我们认识到了演示实验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实践中增强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效果成为一种必然要求.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达到该种效果:首先,演示实验效果的增强需要具备一定的演示技巧.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不能是教材实验步骤的简单重复,为保证其课堂效果,便要求教师对实验进行一定的改造创新,从而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比如对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实验的演示,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捆扎绳束的梳理来展现一种各绳相互分散的现象,在因其学生好奇及求知欲望的基础上再引入电荷互斥的实验.这样一种小实验的铺垫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可以顺利地引入演示实验使学生更好地来观察实验现象,理解相关物理知识.演示实验中,教师实验技巧的应用和创新能够改变学生想象中的一些实验结果,从而使其获得正确的认识.演示实验的应用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认识上的心理特点来设计有趣的演示实验,比如对于大气压的验证,在实验时,教师可以将一个盛满水的杯子盖上玻璃片之后进行导置,玻璃片因为大气压的存在不会掉下来,而水同样也不会流出来.通过这一实验的演示,使学生对于实验结果担忧的心理得到充分利用,并且使其对实验现象和理论有了更直观且深刻的认识,而这一实验的应用也能够起到更好的课堂效果.其次,演示实验效果的增强需要教师不断地改进其实验方法.初中物理教学也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而实验教学则要不断对实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必要的完善,从而保证其在课堂演示的效果.对于一些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的物理现象如液化的演示,便要求教师对实验方法进行必要的创新,以保证学生对于该实验的兴趣及相关知识的展开.对于“液化”知识的讲解,教师可以利用简单的实验材料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强化其对这一想象和概念的理解,并且通过反复的有差异的实验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再次,演示实验效果的增强,需要更为直观的呈现.初中物理中的演示实验更多的是观察实验,而观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第一步,为保证教学效果,演示实验便要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种直观的要求是将实验的装置实验步骤及其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等更为直观、全面的呈现给学生.当学生全面的观察到某一实验的完整过程时,其对实验的具体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和相关知识的理解也更为全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装置规格的选择、选择具有一定特征的实验试剂或者材料,保证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而且教师可以将演示实验与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以多媒体来展示不同的实验装置及其材料等,使学生们对于演示实验有更为充分的认识.此外,演示实验效果的保证,需要一定的教具辅助.初中物理中可以用于课堂展示的实验是多种多样的,而传统的实验仪器及其装置对学生的吸引力是不断降低的,为了更好的保证实验的效果,教师表要对仪器进行一定的创新改造.教师自己动手制作的仪器能够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好奇,从而更加关注演示的实现想象,使得推理也更容易被接受.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取材来进行试验,如用易拉罐来完成对于大气压强的演示,通过对易拉罐中空气量的改变来验证大气压强对于沸点的影响.这样一种取材于生活的实验,能够使学生更为好奇,同时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从而使演示实验更具有效性.最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中,通过学生的参与来优化实验效果.物理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观察只是其对物理知识学习最为基础的方式,当其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时才能够对实验本身及其中蕴含的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演示实验应用中,教师以自己的操作作为一种示范引导,完成了将知识传输于学生的简单过程,但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无法保障的.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引导学生来完成实验中的某一个步骤,并要求学生进行相关的数据计算等,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使他们更好的理解知识.在这过程中,也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等来引导学生的参与,实现课堂气氛活跃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结语:初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效果的增强,需要教师明确认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并且从其教学实践出发,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并对其实验方式等进行必要的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演示实验的有效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周海娟工作单位:南通市第三中学

第七篇: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

一、化被动为主动式实验

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理论都比较抽象难懂,如果在教学中不增加实验教学,就会让书本中那些物理概念和理论知识变得空洞、乏味,学生难以做到真正理解.所以,重视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以前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一般采用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实验操作过程,学生在讲台下面看的方法.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没有参与意识,而部分坐在后排的学生由于距离过远,基本上无法看清实验操作过程,那教师的实验就是徒劳无功的.而且一般来讲,教师的实验操作都是准确无误的,而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很多不可预见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学生在实验中进行分析、思考,最终得以解答.这种实验教学根本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因此,应该要让学生参与,学生在实验中充分将手动、眼动、脑动三者联合起来,从而深刻理解知识、获得知识.例如,在讲“摩擦力”时,主要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自己上台完成实验,对学生测得的数据加以引导、分析,学生很容易接受.

二、多媒体式实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多媒体技术正一步步地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一大优点是图文声像并茂,直观性、趣味性也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也能在多媒体中进行动态展示.而且多媒体的信息量大,这在无形中放大了课堂教学的“空间”,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还可以用多媒体来模拟补充内容,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规律.教师应尽量利用视频资源呈现给学生一种真实感,没有视频条件的,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科学模拟.例如,在讲“弹力与形变的关系”时,引入一段蹦极的视频;在讲“作用力与反作用”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视频效果,选用一段湖面上两船相互作用的视频,这样能够更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三、变通式实验

针对课本中的一些实验,可以对其做出一些变通,这样可以让实验的成功性增大,而且让学生易于把握和理解.例如,为了说明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教材上是让带电的物体去靠近一大堆小纸屑,这个时候,由于物体具有带电性,很多纸屑就飞向带电体,接着又散开了.在这个实验中,一大批纸屑的飞散吸引了学生的太多注意力,对于那些第一次接触电学的学生来讲,不容易得出“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一结论.那么,这里就可以采取一些小小的变通,让学生能够更深一步地理解这个知识点.具体方法就是用一个面积为2cm2纸屑,在中间穿一个小孔并用细线悬挂于一个架子上,将带电物体慢慢靠近纸屑,这里就会看到细线会发生弯曲,而纸屑就会向带电体慢慢靠拢,这样就能进一步加深大家的认识,也不会让学生的注意力被过多转移.

四、引导式实验

在创新型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让学生在学生中多多思考,善于质疑.在实验教学中,借助实验中一些外界因素的作用,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通过在实验过程中探索答案,解决疑惑.例如,在做“测定固体的密度”实验时,在实验之前,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能否对石块先测体积,然后再测质量?通过改变实验的步骤,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改变实验步骤所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反应———由于是先测石块的体积,那么石块本身就会有水的残留,然后再去测量石块的质量,就会影响测石块质量的准确性,而且还会弄湿天平托盘,使学生对天平测量为何要注意“保持天平托盘清洁干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还确保了实验教学应遵守的实验规则.

五、课后小实验

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实验活动,如小实验、小制作等.根据每个实验的不同特点,针对性地考察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如课后让学生多动手制作一些小实验,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自己设计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或者是对实验器材的小小改进等,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运用多媒体新技术,让实验更加直观清楚;变通教材中的实验,引导学生更好地做好每一个实验;组织课后小实验,鼓励学生自己动作制作小实验,这样才能不断创新实验教学,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

作者:李立超工作单位:江苏滨海县坎北初级中学

第八篇:初中物理实验作用

一、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

教师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目标的达成,往往忽略了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无非是灌输式教学和填鸭式教学,教出来的学生不是具有一定的“模具性”,就是过于“理论化”,不会与生活实践衔接。绝大部分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课的时候,经常是简单讲一遍,即使做实验也是简简单单地自己做,学生看。这种“演示教学”造成了学生缺乏主动性,对物理实验没有兴趣,对于物理教学之中的知识没有激情去钻研,课堂的效率更低。即使在讲到具体知识的时候,也没有与实践紧密相连,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没有进行提前计划与知识整合,这都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实验教学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的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通过实验,主动获取物理知识和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科学品质和世界观的形成。同时,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能力。这样就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的弊端,实现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

三、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物理小实验能够培养初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自我探究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凸显初中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比如在学习了杠杆平衡条件后,教师可以布置实验任务给学生:独立制作小杆秤,并且评选谁做得最好、最准确。通过让学生亲手制作小杆秤,能使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运用更加深刻。通过评比,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他们会思考究竟如何做才能在制作中胜出,这些别出心裁的小设计都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在物理小实验中,教师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以及进行实验等,都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体现。比如在进行大气压强实验时,教师可以提倡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案,在班级内进行评比。以这样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物理新课标强调通过实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精神以及创新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比如在进行“纸锅烧水”小实验时,初中生所学到的知识告诉他们纸锅不可能烧水,但出于好奇心,他们希望尝试这个实验。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实验过程以及结果的仔细观察,听教师讲解并总结物理知识,对燃烧的重要条件———“着火点”这一新的名词有了认识,明白了为什么纸在烧水过程中不会被点燃。通过整个实验过程,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探究能力、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等都得到了发展。这样的实验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综上所述,物理小实验,加深了学生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契合度,让学生不但能学,还能用。为了更好地进行物理教学,教师必须大力加强实验,改变重讲述、轻实验的教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用深入浅出的生动语言和有趣的实验,把物理课题以新奇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实验,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探究能力、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等都得到了发展,这样的实验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作者:杨宝峰工作单位:陕西省府谷县第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