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学教学探讨
时间:2022-03-01 10:52:43
导语: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学教学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倡导多元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1.1创设情境,快乐教学
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临床病例,积极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情境教学可以调动护生的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练习平车运送技术时,护理教师可创设情境如“某患者,车祸致左下肢骨折,患者呼吸困难,伤口处大量出血,入院时已经给予患者代血浆静脉滴注,氧气吸入,入院后住院医师对伤口进行简单包扎止血后,开出医嘱:为患者进行X线检查。作为责任护士,你打算如何运送这位患者前往放射科进行X线检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需要护生分别扮演患者和护士,通过护生的集体协作,充分调动护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思考问题的严谨性、解决问题的创新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全体护生主动参与进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及时加以引导、点拨,鼓励护生树立信心,这样大多数他们都能用平车将患者安全运送到放射科进行X线检查。工作完成后,教师还应对护生在执行该项任务时的仪表、姿态、语言表达、沟通技巧、应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等相关表现进行整体评价,以培养护生解决问题、护患沟通的能力。护生在情境教学过程中勇于创新、各显其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新技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1.2通过角色互换提升技能与情感
娴熟准确的操作技能可有效避免护理风险,有效的人文沟通可拉近护患距离。在护理实践教学过程中,一些具体操作可采取真人实践的方法,以增强操作的真实性、实效性。让护生进行角色扮演,根据分工不同,让护生体验不同的角色,如进行口腔护理、输液、输氧、注射、为卧床患者更换床单等项目,让护生在操作过程中掌握技能,同时体会“三查七对”、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在与患者进行交流中体会人文护理的亲和力。而扮演患者的护生,在亲自感受这些护理操作时,可能会产生不舒服甚至疼痛的体验,让其切身体会护理实践操作“轻、柔、稳、准”的重要性,帮助护生树立起不断加强护理实践技能的信心,培养其关心、爱护、同情病患的职业情感。运用角色扮演法,不仅使护生掌握了实践操作方法、要领,更使护生通过角色体验,加强了情感的培养及护患沟通技巧的训练,使护生体会到了护理工作的真谛。
1.3借助多媒体,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
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讲解是护理专业教师传授基本知识、技能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同时还是护生掌握正确操作要领的基本途径。为使护生对实践操作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往往会边讲解、边示教,以加深护生对操作方法、流程、要领的掌握。但有时教师在示教时,由于受场地、空间、人数的影响,部分护生可能看不到、看不清或看不完整教师的操作演示。在这种情况下,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弥补单纯示教、讲解的不足,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一方面,可使用多媒体系统,针对教师的操作演示,从不同角度进行同步播放,避免了护生只听教师讲、看不清教师做的现象,开阔了护生视野,强化了实践效果;另一方面,示教中教师以图片、动画、视频等方式,对操作流程进行分阶段演示或连贯演示,将操作过程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加深了护生对操作流程的印象,便于护生理解应用,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在护生操作练习的过程中,我们还借助先进的开放式教学系统,使护生在系统中既可以看到整体的操作流程,又可以清晰地看到放大的某些局部操作,还可通过慢放、分解演示,促进护生牢固掌握操作细节,注重关键流程。
2以练促教,教学相长
2.1开放实验室
,加强课后练习及指导针对教学学时不断缩减的现状,仅靠课堂教学让护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通过开放实验室突破学时限定,使课内外学时融为一体,使实践教学在有限的学时得以适度延伸。为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充分满足护生的需求,通过开放实验室为护生提供反复实践的机会。
2.1.1实验室开放,灵活机动为使护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不断提高技能操作水平,护理实验室可在中午、下午课后及晚自习期间开放,有组织地安排班级进行操作练习。实验室内练习用物准备充足,为护生掌握操作技能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2.1.2课外指导,至关重要在实验室开放期间,教师的指导对护生掌握操作方法至关重要,但大多数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课余时间可能还要应付学校的各类政治或业务学习及其他临时性工作任务。为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可采取教师排班,轮流进实验室,或者培养实验员参与教学指导的方法,及时巡视,发现护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与帮助。
2.1.3榜样作用,以点带面在课后练习中,教师由于工作安排冲突,无法按时进实验室时,可培养一些高年级或同班护生中操作技能及组织协调能力强的护生协助教师进行指导,将这些护生培养成教师的好帮手、小老师,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由于这些护生操作技能要比其他护生掌握得好,他们在同班护生当中成了榜样,促使他们乐于指导帮助其他护生,同时也会激发其他护生比、学、赶、超的拼搏意识,有利于班级操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2.1.4小组合作,共同进步在课余练习过程中,为培养团队的合作意识,对一些操作项目,让3~4人组成一个练习小组,操作熟练后进行组内抽考,抽考护生的成绩可作为组内所有护生的考核成绩。这样每一位护生都担心自己被抽考,若成绩不理想会影响组内其他护生的成绩,练习时就会非常认真,同时也担心其他护生的抽考成绩影响自己的考核成绩,因而也会在其他护生练习时非常认真地指导、督促。组内护生边练习边进行相互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可达到护生之间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也较好地调动了护生课外练习实践技能操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2实习前强化训练,巩固操作技能
由于课程调整,护生在校第一年就学习了护理学基础,而到第三年才进入实习阶段。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记忆是达不到良好效果的。为使护生快速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我校每年在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2~4周,由护理教研室的教师精心挑选出临床常用且非常重要的13项护理操作,如无菌技术基本操作、各种皮试液的配制、静脉输液、各种注射等进行集中强化训练。经过集中强化训练后再进行技能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安排实习,从而不断激励护生注重实践技能的掌握,为护生顺利进入实习岗位奠定基础。2.3以护理技能操作考核和护理技能竞赛鞭策护生
2.3.1以操作考核促实践操作考核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环节中,为检测教学效果,我们可采取阶段性技能考核或实习前终末综合考核的形式,将护生护理操作考核成绩记入学业总成绩或护理实践技能考核手册,作为护生进入临床实习的有效凭证,操作考核不及格者不允许进入临床实习。这样就从制度上强调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从而促使护生主动练习操作技能,重视实践操作考核,培养了护生积极动手的实践能力。
2.3.2以技能竞赛促“教”、“学”技能竞赛也是检验实践教学的最好体现,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班内操作比赛或全校护生操作技能竞赛,并择优参加全省乃至全国护理技能大赛。通过技能竞赛营造重视技能学习的氛围,给护生提供一个可以充分展示自己技能的舞台,让优秀的护生在竞赛中脱颖而出。透过考核与竞赛结果,可以反映出教师“教”与护生“学”的整体性,为护理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引了方向。
3“教“”学”衔接,循序渐进
3.1课程衔接,趁热打铁近年来,我校新开设了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程,本课程在第二年开设,此时护生刚刚结束了护理学基础的学习任务,对于两本教材之间重复的重点操作项目,教师应趁热打铁,将两本教材充分融合,运用多元教学,反复练习,促进护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实践技能。
3.2见习—练习—实习衔接,环环相扣在教学中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操作训练,采用仿真练习、阶段练习、医院实习一体化实践教学系统,提高护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增强护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及适应能力。
3.2.1练习是获得护理操作技能的途径操作练习是护生掌握技能的重要环节,为此,在实践教学中应注重护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护生,让护生在不断的练习中发现问题、掌握技能。
3.2.2见习是熟悉岗位职责的途径临床见习是护生接触临床的开始,为激发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护生对护理工作的感性认识,我校有计划地组织护生在医院进行见习,或者建议护生利用寒暑假到医院进行见习。通过见习,护生可以熟悉工作环境及工作流程,体验患者疾苦,明确护理工作职责,了解护理操作项目,使护生在知识、心理上做好从事护理工作的准备。
3.2.3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环节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教学中实现培养目标的最后教学阶段,是“教”与“学”的继续,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过程,是“教”“学”衔接的重要体现。临床实习是促进护生提高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它既能促进护生理解与巩固理论知识,又是护生获得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临床实践能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增强职业责任感。护理专业教师应和临床带教教师积极沟通,制订有效的实习计划,正确引导和帮助护生顺利完成临床实习任务,进一步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作者:任艳萍牟爱玲程晓玲王燕李艳霞单位:酒泉卫生学校酒泉市人民医院
- 上一篇:职业教育中汽车专业的教法
- 下一篇:职业教育以人的发展研讨
精品范文
10中等生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