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教育的教学理论分析

时间:2022-12-16 08:42:21

导语:对职业教育的教学理论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对职业教育的教学理论分析

一、供需理论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现实基础

与其他的行业或系统一样,教育系统也存在着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教育供给就是特定的主体所提供的教育资源。在我国目前教育系统中,教育供给以国家为主,民办教育为辅。我国教育资源的分配严重失衡,义务教育、大学教育和普通高中普遍受到重视,占有绝大部分资源,而中等职业教育严重不足。同时,职业院校内部资源配置也不合理。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前景广阔。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技术工人、高级技术工人严重短缺现象,有关人士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技工荒”。据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报告显示,技术工人、高级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缺口很大,青岛1家公司急需1名高级模具工,开出年薪16万元的天价,没有得到如愿的员工;为了招聘数控机床技术工人,浙江10多家企业连续参加了杭州及周边城市的10多场招聘会,月薪一再提高,应聘人员还是寥寥无几。有些企业为了得到继续技术工,相互竞争,想尽了一切办法。如在江西南昌发生了一场技术工人争夺战,广东一公司在一次招聘会上就从南昌挖走l00多名技术工人,其中,对1名六级热处理工,公司承诺给月薪6000元及住房一套。供需错位是造成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协调的原因之一,供需错位,市场对技术工人的潜在需求未能转化为职业教育的人才供给,出现了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间错位现象,职业教育的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科技发展,相当一部分职业教育的潜在需求未能转化为现实需求。表现之一是专业结构与当地产业、行业人才结构不协调。一些城镇职业学校热衷于社会热门的“金(金融)银(银行)财(财会)保(保险)”类专业,而没有努力办好需求量大的一线生产、服务专业。

二、公共产品理论是中等职业教育多元化投资机制建立的重要依据

中等职业教育可以被视为一种介于“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之间的“准公共产品”。中等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除了受教育者个人和接受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的企业外,社会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中等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合理就业和合理流动,减少社会失业。而这些正是政府所要追求的目标和应履行的职责。中等职业教育的这种“准公共产品”特性,是决定其必须由市场和政府共同提供经费投入和调节的理论依据。市场对职业教育的调节主要在效率领域;政府主要在公平领域。市场和政府共同调节,既可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效率,又可以保障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公平。显然政府的调节十分重要,责任重大。从“投入”角度看,按照“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我们应该实行学生受益学生缴费,企业受益企业出资,社会受益政府投入的政策。在受益者中,社会、国家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受益者,因此,政府更应当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投资方。从中等职业教育的私人产品性质来看,市场应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市场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在市场化运作下,民间资金将大量的进入,多种投资将出现,民办中职将大量产生,弥补我国教育资源的不足,增加教育供给,促使供需平衡。

第二,建立中职教育成本分摊制度。中职教育的成本由政府、学生、企业及社会共同分担,这是中职的外部属性决定的。

第三,中职学校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学校消耗的人力、物力等教育生产要素由市场调节,并通过竞争获取,市场调节能灵活的反映教育供求状况,引导教育需求。民办中职的兴起,能充分的运用市场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提高教学质量与资源利用率。

世界很多著名的学者都认为应该加强市场在教育中的作用。诺贝尔奖得主加里·贝克尔所说:“无论是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是促进啤酒生产,我们都相信竟争的最大作用。”第四,中职教育服务面向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市场机制对市场信息的处理具有高效性,在劳动力市场上这一优势可以得到发挥,根据劳动力的需求,促使学校调整专业设置、招生人数、教育层次及教学内容等,以使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的需求。

由此,中职应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办学体制的多元化,大力兴办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实行教育成本分摊机制。从中等职业教育具有公共产品性质来看,政府在提供职业教育方面应发挥更大作用,其理由表现在:

第一,公共物品消费上具有排他性,利益上具有外部性的产品,社会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全由市场提供会造成供给不足或降低教学质量。

第二,市场失灵,信息不充分,无法使中等教育达到均衡。

第三,完全由市场调节不能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劣势子女(如我国农村部分孩子)因贫困无法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这需要政府出力扶持。

第四,市场调节的“价格机制”在教育领域无法发挥调节教育供求的核心作用。

市场机制运作是通过价格机制实现的,而教育机构与物质生产部门不同,学校提供教育不以盈利为目的,学校提供服务不建立在边际成本上,而且教育产品具有外部性,而教育成本要分摊,学费仅是成本的一部分,政府、企业、社会等受益者均要分担部分成本。因而政府在不干预学校内部具体事务基础上,有必要对中职进行管理与投资,以促进其良性发展。正如国外学者布坎南所言:教育完全由市场提供则其供给将会低于使社会利益最大化的水平。还有学者认为政府介入有两种情况:一是“邻居效应”,二是个人不能自理,而中等职业教育是具有“邻居效应”的,政府介入是理所当然的。具体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政府应该充当充当以下角色:

第一,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提供法律支持,赋予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法律权力,保护其正当利益,依法对职教进行管理。

第二,为民办中等职业教育要提供经费支持,采取措施使职业教育的相关受益者如企业、社会、个人等承担相应教育成本,对企业与职工征收职业教育税,专用于职教的发展。

第三,对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开办条件及办学质量进行评估,防止教育产品(人才)不合格给国家与社会造成负外部效应。

第四,为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市场化运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构筑民办与公办职业学校主体平等竞争的平台。

作者:蔡妮凇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