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职教问题及策略
时间:2022-04-12 05:34:00
导语:农村职教问题及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完善国民教育体系的基本。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职业教育,承担着促进农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战略任务,其发展状况及功能发挥直接影响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在农村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正确认识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对于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使农村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组织力量,就农村职业教育,开展了专题调查研究。采用实地走访考察、召集相关座谈会、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山西农村职业教育在经历了艰难的创业和迅速发展的辉煌之后走入低迷。与此同时,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却日益旺盛。挑战和机遇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
一、研究的主要方法与当前农村职业教育现状
考虑到本课题调查研究的范围涵盖全省的县乡镇,在研究方法上采取大面积问卷调查法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相关问题制问卷在全省范围内调查研究;个案专访调查对有代表性的职业中学、乡镇培训学校和农村居民进行访问为主;进行课题的前期论证,收集有关内容研究的观点、方法等,配合研究进度及时综合成文献综述资料。山西是煤炭资源和农业大省,目前农村人口仍占70%以上。九十年代初,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全面开展县级经济教育调查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科教统筹结合”,积极实施以“三教统筹”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农村职业教育走进全国先进行列。近几年,农村劳动力供求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调查数据显示,69.3%的认为本村能够外出打工的青年劳动力都已经出去了,这个比例在运城、晋中和大同地区分别为70.5%、71%和72.4%。只有30%的村认为还有青壮年劳动力可转移。这说明劳动力的供求关系正在从“供过于求”逐步转向“既过剩、又不足”。“过剩”是指总量上劳动力是供大于求的。“不足”是指结构上有技能的、年轻的农村劳动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年轻的劳动力已经出现明显的结构性短缺。劳动力不能仅靠出卖一般的劳动力来挣钱,而要更加重视素质的提高,更加重视培训,通过培训让农村劳动力升值,将给农民带来很大实惠。应当不断完善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政策,把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作为促进农村发展的一个长远大计。近十多年来,全省农村职业教育共培养各类中初级人才65万人,在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调查中,许多职业教育工作者反映了多方面情况,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见下表):山西省中等职业教育近三年发展概况
二、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长期以来,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和当地经济社会不发达的制约,没有真正实现政府统筹和领导,部门联办的教学模式,没有真正形成一个教学、科研、生产、经营服务一体化的办学实体和一校多能的职教办学模式,大多数学生及家长对职业教育缺乏了解,尚未摆脱小农文化意识和传统家族观念、愚昧落后的封建习俗等束缚,疏忽了科技、文化、技能的学习。
2.职教体系不健全。各职教学校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指挥、协调发展的纽带。因种种原因,职业教育本身也没能把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结合起来,对职业资格证书缺乏认可机制,对国家关于培训与就业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乏力,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3.财政经费投入不足,专业调整不及时,设备严重不足,专业设置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致使职业教育发展滞后于产业需求。学校因无资金添置专业设备,学生到校也学不到先进的实用技术。学校不能根据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随时更换新的专业和添置新的专业设备,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4.职教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还不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农村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挑战,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职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稳定性。教师类型结构不合理。要满足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需要,目前的突出问题是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职业高中专业课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6.71%,实习指导教师仅占2.7%,特别是“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工学结合不到位。许多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缺乏。培训内容与教育教学实际脱离。在调查的48县中,近两年内,只有25.7%的职高教师参加过地(市)级以上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35.3%从未接受过任何培训。
5.就业准入制度不健全,尚未形成规模化的就业机制。就业准入处于失控状态,“先培训、后就业”成为部分部门招工挣钱的手段,持证上岗形同虚设,技能鉴定部门对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缺乏有效的监督。
6.专业设置僵化,师资实践技能缺乏,人才培养水平低。从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来看,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据统计,2008年城镇从业人口中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5%,高级工占15%,中级工占26%,初级工占54%,技能劳动者仅占34.9%,劳动者技术等级偏低。
三、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
1.实施灵活而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学校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和职工代表表决制,调整班子,优化队伍,全面调动全体职教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实施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管理改革,走改革和创新发展的道路。积极推进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为学生、农民提供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实行灵活的教学模式。政府应制定积极的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积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吸收社会资金,这样不仅会使投资者受益,还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使农村职业教育在国家财力不足的情况下优先发展。民办职业教育灵活的办学方向,也会满足人才市场的动态需求。
2.搞好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深化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以及管理人员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职务聘任制度,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农村产业化基地、工厂、企业实践,到高校培训学习,扩大“双师型”队伍,确保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3.实施“普职教渗透,长短期培训结合”的战略。针对当前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农村职业学校可分别开设普通高中班、职业高中班、短期专业技能培训班,以满足各种不同的社会需求。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要树立“立足农村,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三农”指导思想,举办各种农业科技培训班,设立农业科技咨询站点,实施学校与村组或农村合作社的对口帮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知识和一些实用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经济,帮助农民、乡镇企业走致富之路。
4.专业及课程设置要适应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农村职业教育的重心应放在农业科技培训和农民工的转移培训方面。农村职校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办学方向,设置为农业、乡镇企业服务的专业,使职业教育内容“本土化”;打造特色品牌专业,设置综合专业。在农业市场化进程中,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深加工、保鲜储藏、市场流通、农村合作经济、经纪人教育也应成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内容。农村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应积极反映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进行农村经济发展需求调查和就业市场的调查,建立和完善毕业生跟踪调查体系,依据市场需求信息和农业生产发展方向信息设置专业,引导学生选择前瞻性的专业,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5.实验实训基地设置与管理实行实体化,走“学校+企业+农户”的产、教、研相结合的道路。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是农村职业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走产、教、研相结合的道路,实施专业实体化。将部分专业办成既是教学和科研实体,又是生产经营和服务实体,师生既是教学人员,又是生产、经营、服务和管理人员。走“学校+企业+农户”的产、教、研之路。狠抓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6.校校合作,校企联合,共谋发展。农村职业学校应与一些办学有特色的重点中专学校和高校实施联合办学。借鉴它们科学的管理方法、先进的实验设施设备和科技支持,共同实施科研开发和科技推广应用。与知名企业联合办学,既可解决学校的资金问题,又能开辟师生的实验实训场所,并有效地解决就业问题。利用职业学校技术资源优势,实施“送教下乡”、“送教到企业”和“送教到校”的“三送教”活动。通过校校合作,校企联合,提高学校教师的知识文化水平,提高技能和科研水平,提高农村职业学校的技术服务能力,实现学校和农村、学校和企业单位、学校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7.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一项学校新体制。依托现有的农业院校建立农村职业教育研究机构,以研究农村教育,编制课程、教材,培训高层次专业农民与农村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为重点,建立一项新的农村职业教育牵头制度与保障机制。负责农业中专学校、农村职业高中、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师、专业教师以及有一定水平和经营规模专业农民的培训,增设推广教育教授工作职能,研究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综合素质教育,示范带动地市、县乡村农村教育的发展。省、市级财政建立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使农业高校在农村教育、农民培训中充分发挥牵引、示范和辐射作用。
8.积极推进农村教育课程改革。改革课程内容,一是强调多学科的交叉渗透,培养复合型人才;二是在强调能力本位的同时,普遍强化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共性知识,为学习者个人生活和提高工作效能,以及升入高等学校提供更广泛的准备;三是强调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并把这方面的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能力看待;四是更加关注外语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受训者更有效地运用对外交往的工具。采取拓宽专业的措施,编制“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为受训者提供更宽的知识面和职业能力。通过农村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逐步实现国家、地方、校本教材并举的灵活格局。
总之,农村职业教育要以职业为主导,促使人们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岗位工作能力的形成,完成一个人的初始职业化或再度职业化;以“三农”为基点,从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教育需求认识发展农村教育。农村职教必须立足农村,与农村经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研究紧密融合;以学生为本位,从学生发展需求和职业教育本质要求出发,给学生表现真实的自我、发现潜在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农村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首先符合的是“人本”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职校要把自己推向市场,成为整个开放市场的一部分。农村职业教育把满足市场需要作为办学的宗旨,把接受市场检验作为办学的标准。
- 上一篇:谈论教学的本质
- 下一篇:粮食局办事效能提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