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时间:2022-03-31 09:25:00

导语:全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全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一、应用本科、专业学位教育都是职业教育,我国高等教育已悄然向高等职业教育战略转型

什么是职业教育?简单地说,职业教育就是以就业为目标,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的教育类型。应用本科同一般普通本科相比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性特征。在培养规格上,应用本科培养的不是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模式上,应用本科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普通教育相比有更多的实验、实训、实习内容。可见,应用本科,也是职业技术教育。目前,我国本科高校中大约有1/3的本科是应用型本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6年7月22日的《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2009年3月2日,国务院学位办主任、中科院院士杨玉良就硕士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答记者问指出: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授予学位的标准要反映该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要求。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可见,专业学位也是职业技术教育。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硕士研究生教育正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笔者认为:80%以上的高等院校都应实施职业教育。只有职业教育才是面向人人的教育,高等教育也只有以职业教育为主体,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才有意义,高等教育也才能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助跑器,因此,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战略转型意义重大。

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集思能、操能、情能于一身的高技能型人才

在2003年底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提出了高技能人才的概念。《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文)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又进一步明确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可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目标是高技能人才。那么,什么是技能?笔者认为技能应分为思能、操能、情能。思能,即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操能,即动手操作能力;情能,即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不要一提技能,就是动手操作能力,可以忽视知识的学习,创新思维的训练;不要一提知识的学习,就是学科体系的课程。三者要统一于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当中。单独强调一个方面,忽视另外两个方面都是错误的,在实施项目课程教学中,思能、操能、情能并重,不可偏颇。仅强调操能,忽视思能,只知个别,不知一般,不会迁移,鹦鹉学舌,难以创新;仅强调思能,忽视操能,知识难以深化和透彻理解;仅强调操能、思能,忽视情能,无法融入团体,发挥团队的力量,实现技能的最佳效应。三者都重要,缺一不可,统一于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思能的获得,离不开知识的学习。实践证明:学科体系的课程是学习知识的最好方式。而操能必须在亲自动手实践、反复练习中才能获得,因此学校必须有充分的用于训练的仪器、设备、工具和材料,而且这些训练器材要与企业无缝对接。情能的获得,主要是小组项目训练中,提高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项目课程可以实现思能、操能、情能训练于一体。

三、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产教结合比工学结合更重要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内容比形式更重要,目的比手段更重要。“教什么”教的内容才是真正的核心,怎么教永远只是一种手段,有了内容,才有形式的必要将内容表达出来。没有内容的形式是无意义的,没有形式的内容是没有包装的,无法很好地“推销”出去。内容决定形式,内容是主要的、决定的方面,形式必须依赖于、服务于内容。现在研究高职应该“教什么”的不多,高职教材内容大多老化、陈旧。单从高职教材的参考文献就可以看出,编者所有参考文献都是教材,没有参考一篇期刊文章,从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编者没有关注本学科和其应用技术的最新进展。由于编者没有企业经历和实践经验,再加上很少阅读专业科技类期刊,对应用技术缺乏研究,因此编写出的内容绝大多数质量不高,不能体现出高职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先进性。现在研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比较多,动不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而实际上,企业的任务是生产产品、创造效益,培养学生不是企业的“主业”,企业不可能本末倒置,因此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有限;学校的任务是培养学生,为学生的培养质量负责。因此,实施工学结合的主体是学校,而不是企业。在学校,实施具体教学的是教师,教师能力的大小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力的大小,不具有职业能力的教师无论如何也培养不出具有职业能力的学生。因此,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的职业能力是当前制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质量的瓶颈,如何培养当前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的职业能力是当务之急。而实践证明:职业院校教师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进行产教结合是培养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笔者认为,职业院校教师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进行产教结合比学生工学结合更重要。另一方面,企业由于生产工艺的局限性,导致其实际使用的设备具有专用性,而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不是针对一个企业的一个岗位进行岗前培训,而是针对一个职业的岗位群来进行教育,其教育装备应该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同时由于企业生产工艺的特点,其使用的真实设备往往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而学习过程和规律应该是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直接在真实设备上训练,学生往往难以接受。因此一般来说,企业的真实设备往往并不适合直接用于教学。这就需要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开发出来源于企业,又高于企业,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装备来,而这种能力短期培训收效甚微,只有通过日常的产教结合才能获得。

四、消除官本位,回归师本位,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我国各级政府组织的各种评奖、评优、评先、评职,以及各种课题、项目、基金的申报,几乎全都采取了单位限额推荐申报的形式,未经单位推荐一律不予受理。这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各地区、各部门之间发展的平衡,同时减轻了上级的评审负担;但另一方面,却强化了基层单位的行政推荐权,但作为基层单位的各部门领导,“近水楼台先得月”,明显比普通教师有优势,从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官本位”。因此,我国绝大多数评奖、评优、评先、评职,以及各种课题、项目、基金的申报,均是领导挂帅。2009年教师节前夕,教育部评出第五届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经统计发现,100位获奖者中,担任党委书记、校长、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研究所所长等行政职务的,占到九成,还有人身兼几种职务。不带任何“官职”的一线教师仅有10人左右(2009年9月11日《长江日报》)。这些都是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权力通吃”、“官本位”现象的一个缩影,也是对那些长期兢兢业业在教学一线工作的普通教师一种沉重打击。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高等职业教育以人为本就是办学以普通教师为本,而不是以“官”为本。战斗在一线的普通教师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精品建设和校本建设战略的主力军。以普通教师为本,以尊重普通教师、激励普通教师、关爱普通教师、发展普通教师为前提,充分调动每一位普通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每一位普通教师充分施展才华搭建舞台,使其全身心地投身到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中,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我国各级政府组织的各种评奖、评优、评先、评职,以及各种课题、项目、基金的申报,都要面向普通一线教师,以普通一线教师为主体。废除当前普遍采用的限额单位推荐申报形式,实行自由申报,单位只对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匿名评审,评审结束后,适当考虑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平衡,网上公布评审结果及申报材料,接受群众监督和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