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教育发展存在缺陷的对策研讨

时间:2022-08-26 08:49:00

导语:中职校教育发展存在缺陷的对策研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职校教育发展存在缺陷的对策研讨

摘要:随着我市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挥我市庞大的人力资源优势,然而我市目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多问题,已成为制约工业化的一个基本因素。本文基于工业化与职业教育的内在联系和目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主要工业化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社会需求;解决对策

在淮安工业化的进程中,淮安的工业规模在相应的扩大;工业的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虽然淮安职业教育的规模及专业做相应调整但是仍然不能满足淮安经济发展的要求。淮安的职业教育存在如下许多问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不高;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的不吻合度;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发展失衡;职业教育的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等。如何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将是解决淮安经济发展技能型人才需要的关键问题。笔者通过研究工业化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基础上,提出适合淮安职业教育发展的策略。

1立职业教育战略地位,明确职业教育发展目标

首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企业、社会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淮安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是开发人力资源,促进劳动就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提高认识,将职业教育的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市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其次,发展职业教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苏北争先进、全省争进位、全国有影响”的目标,全面贯彻以富民为主题、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具有淮安地方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着力培养面向淮安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服务;为提高农民致富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构建和谐淮安服务。

第三,要明确目标。“十二五”期间,淮安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一是优化调整职业教育结构。加强招生调控,严格普高“三限”政策,确保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均衡发展。完成全市职业学校布局调整,职业学校由现在的43所调整至20所。二是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全市职业学校均达到省三星级标准。三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2加快职业教育基础建设,提升职业教育整体实力

2.1加强重点职业学校建设。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重点建设一批在市内起骨干和示范辐射作用的职业学校。各县(区)政府要集中力量重点办好一所职教中心,把县(区)职教中心建设与县中建设摆在同等位置,进一步加大投入,扩大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切实提升基础能力,使之成为当地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社区教育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地。

2.2加强示范专业建设。面向IT、特钢、盐化工新材料三大千亿元级产业和化工、机械、纺织、冶金、烟草、医药、餐饮、旅游等产业,规划好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职业学校的专业结构,建设一批示范专业。十二五期间,全市要建成一批信息技术、化工技术、机械制造、现代农业、医药卫生、旅游服务等方面专业特色鲜明的职业学校。

2.3加强职业学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承担职业学校学生生产性实习的市内企业中,建立10个职业教育生产性实习基地。通过政府财政支持、学校资金配套、社会资金参与等方式,建成一批能够资源共享,集教学、实习、生产、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实训基地,逐步完善职业教育实训体系,满足学生校内学习期间专业技能操作训练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2.4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专业素养和学历层次。实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十百千工程”,加快培养一批职教名师、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

3深化改革创新,增强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3.1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分级管理、县(区)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公办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深化以人事和分配制度为重点的学校内部改革,推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制,激发学校的内生动力。支持公办职业院校吸引民间资本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探索公办民营的运行机制,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鼓励职业学校与高校开展联合办学、课题互动、产品研发等形式的合作,与西部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开拓教育市场。把民办职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探索完善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制定鼓励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就业和学生待遇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努力形成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格局。

3.2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深化课程改革,发挥职业教育教科研先导作用,开发一批体现专业和地方特色的精品课程,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大力推进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及科研单位合作,加强产教结合,形成校企合一的培养模式。职业学校所有专业都要建立对口、稳定的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基地。采用灵活的学制和学习方式,允许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大力开展技能竞赛和创新大赛,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3.3深化职教招生制度改革。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招生工作,按照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制定招生计划,实行目标管理,将招生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与年度工作业绩考核、奖惩结合起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改进完善招生办法,试行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分块同步招生,控制少数地方和部分学校普通高中规模过度扩大。进一步规范招生市场,积极推进跨区域联合招生、合作办学。

4服务地方经济,着力打造淮安特色的职业教育品牌

4.1开展技能型人才教育培训。职业教育要为我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服务,根据地方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制定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扩大“订单式”培养规模,实现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一体化。每所职业院校要引进一户企业,在校内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每一个专业要在市内大中型企业建立稳定的实训、实习基地。组织学生顶岗实习首先选择本地企业,积极引导学生在本地就业创业。着力打造淮安特色的职业教育品牌。

4.2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牢固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思想,统筹职业院校、成人学校的教育培训资源,建立以县(区)职教中心为龙头、农村职业学校为骨干、乡镇成人教育中心为主体,分工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网络,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开发培训项目,帮助进城务工人员掌握一技之长。

4.3开展现代农民教育培训。策应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充分发挥县级职教中心的辐射功能,结合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成人教育中心校,在农民中普遍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增收致富本领;实施农民创业培训工程,对农民开展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4.4开展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引导企业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培养更多的高级工和技师。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鼓励职业院校、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和职业培训机构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尤其是“4050”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完善和发挥社区教育的功能,加快建立覆盖全市、城乡一体的社区教育网络,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虽然笔者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力所能及的研究分析,但是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加之水平有限,以致问题的解决策略还不够详细具体,还存在许多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探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