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高职工学交替模式的创新
时间:2022-04-06 09:41:00
导语:小议高职工学交替模式的创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推行工学交替的教育模式会遇到许多困难,如企业不热心、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计划不适应工学交替模式、学生管理难、保证教学质量难、工学比例控制难、与企业沟通融合难、需要转变观念等等。针对这些困难,在高职教育实践中采取“校企融合、工学一体”的推行工学交替教育模式的新途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工学交替;教育模式;校企融合,工学一体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工学交替的教育模式,不论是从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还是从当前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和学生情况来看,都是公认的十分有效的模式。
工学交替是指学生的课堂学习和生产岗位实习交替进行,使学校教育教学环节与企业工作岗位有机结合,手脑并用,在实践中学,学后再实践。其教学模式是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实践技能熟练,综合素质较高,必然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然而,在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下,高职院校真正实行工学交替的教育模式还很困难。很多高职院校从不同的角度对工学交替教育模式进行了探索,我院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进一步发展了工学交替理念,提出了“校企融合,工学一体”的更具实践操作性的概念。
主要困难
企业不热心建立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比如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学校、企业按照政府制定的政策,依据“职业培训合同”开展培训。目前我国还缺乏相关的具体法律法规约束企业,企业对工学交替普遍不热心,这也很容易理解,因为从短期来看,企业承担人员培训的任务势必影响其效益。所以,在没有相关国家政策和法律要求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情况下,学校必须想办法使企业从工学交替活动中得到益处。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计划不适应工学交替模式传统的教学计划往往灵活性较差,而工学交替活动是围绕企业需求和学生能力需求展开的,学生到企业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必须服从企业的生产或经营活动。因此,必须调整教学计划,尽可能地把理论课安排在企业生产的淡季,把工学交替安排在企业最需要人手的生产旺季,解决好“工”与“学”在时间上冲突的问题。
学生管理难度大参加工学交替的学生兼有学生和企业员工两种角色,由此增大了管理难度。一是学校对学生的行为规范与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不同,导致对学生的行为评价产生误差;二是工作与学习环境更迭和交替,容易使学生自律意识淡薄;三是在顶岗工作过程中学生比较分散,给管理带来困难。因此,对顶岗工作期间学生的管理应以企业为主,学生的日常管理由校企共同负责,学校派教师进驻企业,与企业管理人员一道,解决好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保证教学质量难推行工学交替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和动手能力,而企业在工学交替中,一是要尽社会责任,二是要利用学生的顶岗工作创造价值。在工学交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企业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提高技能水平、学生无法掌握关键岗位的技术、在不同岗位实习的学生受到不同的锻炼导致有的学生能力不强等问题。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应加强校企深度融合,还要加大实践考核力度,制定科学的考核目标、考核标准、考核科目及考核方式,以激励学生参加工学交替的积极性。
工学比例控制难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对高职教育同等重要。因此要合理安排工学比例,使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适中,杜绝重工轻学或重学轻工的错误倾向。
与企业沟通融合难企业与学校一般都有一定的空间距离,人员的往返会有困难,另外,学校的学生和教师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在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上必然有所不同,加上缺乏沟通与相互了解,所以融合起来难度较大。
有关人员需要转变观念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家长与企业人员对工学交替的意义理解各不相同,可能存在不理解工学交替的意义,不支持工学交替的做法等情况,所以,要加大学习与宣传力度,使有关人员转变观念。
实践探索
针对以上推行工学交替教育模式的困难,我院积极探索,并借新校区建设与省级数控实训基地建设的机会,提出了“校企融合、工学一体”的推行工学交替教育模式的新途径。在新校区建设了3000m2的标准厂房,投资一千多万元购置了各式普通机床、数控车床及加工中心,并与大智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创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合作,企业携生产设备与人员进驻我院的实训厂房,实现校企的真正融合。这两家企业一家是精密机械零件加工企业,主要设备是立式加工中心,另一家是模具企业,主要设备是加工中心、电火花机床和线切割机床。合作企业的设备与学校的实训设备分类并列布置在实训车间内。企业的生产过程完全向我院的教师和学生开放,可以随时参观和学习,企业的产品订单任务有松有紧,当生产任务紧张的时候,我院的设备可以有偿提供给企业使用,技能好的学生和教师也可以有偿为企业工作。企业生产任务少的时候,其设备可以提供给我院实训使用,企业的生产技术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兼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训。
这样,可以更方便地解决推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遇到的各种困难。企业进驻学校,既可以利用学校的人才技术优势,又可以降低成本(能源价格、人力资源、管理费用、资金占用等),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设备和生产环境,是一个互利互惠的事情,企业没有理由不热心。我院以数控技术专业为试点,进行了专业课教学计划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调整,结合合作企业的生产情况,灵活安排“工”与“学”,尽量做到工学一体化。例如,将试点的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变更为半天进行理论授课,主要由教师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室进行,半天进行生产实际操作,在生产过程中穿插补充讲解必要的理论知识,主要由指导教师、企业工人师傅和技术人员在生产现场进行。学生实训加工的工件以企业实际生产的简单零件为主,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零件的复杂程度逐渐提高,学生在实训中加工的零件无偿提供给企业,企业提供材料和技术支持,并承担学生实习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废品。这样,学校既可以节省实训材料开支,又可以取得良好的实训效果;企业会督促技术人员认真教育指导学生,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双方均能从中受益。
一般情况下,学生还是集中在学校里,并且由学校的教师与企业的师傅共同指导和监督,随时随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这种教学模式,学校与企业必须事先认真仔细地协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计划,确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过程中双方必须积极协调,灵活处理,这样既可以保证教学质量,又可以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当然,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学校依然应占主导地位,要恰当地确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对于低年级学生,应以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理论课的比例显然要大一些,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要逐渐加大实践课的比例,相关的理论知识应尽量穿插到实践中讲解。这就要求对整个培养过程通盘考虑,并且要分阶段区别对待。
企业与学校在空间上融为一体,实施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双方人员的沟通与融合。学校可以直接从企业中选聘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讲授相关课程,还可以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鼓励教师通过与企业合作,在替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提高动手能力,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
实践效果
我院以2008级数控技术专业的两个班作为试点,与进驻的企业一道探索并完善可行的校企融合模式以及工学一体的具体操作方法,初步实践的效果还是很好的,学生一致反映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较以前的教学模式更容易接受,更有兴趣,学习效果更好。学校与合作企业也觉得彼此更容易协调,教师和企业人员也都比较认可这种教学模式,同时,也得到了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校外专家的肯定。当然,对这种教学模式的继续探索也许还会遇到其他问题,但毫无疑问的是,“校企融合、工学一体”的教育模式在实践中一定会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丁宗胜.高职教育模式若干问题探索[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2]聂伟,等.“工学交替”概念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09,(10).
[3]陈志生.推行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瓶颈”与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
[4]施祝斌.高职院有效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11).
[5]程福强.高职院校工学交替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 上一篇:高职教育特点与专业教材综述
- 下一篇: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及完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