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构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作用论文

时间:2022-09-15 02:34:00

导语: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构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作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构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作用论文

论文摘要:全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更新办学观念,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发展观、质量观;以学生为本,全面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强化领导,建立和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方面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如何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就高等教育和高校的工作而言。切实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同样是一个关系到高校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自己近年来从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从高校办学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学校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以及建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长效机制等方面。谈点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更新办学观念,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发展观、质量观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由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等教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民众的文化需要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但同时也使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问题和由其引发的社会问题等日益浮出了水面,其焦点就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以我省为例,2004年,全省高校毕业生近8万人(非师范类专业高校毕业生约7万人,师范类专业高校毕业生约0.7万人),总量比2003年增长了约四分之一;2005年,全省高校毕业生超过9万人,比2004年增加近2万人。虽然近2年来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均达85%左右,但占据相当比例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仅占77%左右。总之,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工作任务日趋繁重。大学毕业生就业上的压力已成为制约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然而就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而言,存在一个确立怎样的发展观、质量观的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地提出和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科学的发展观。对于我们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工作同样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始终强调做好就业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新的高校发展观、质量观。即把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作为高校发展的动力,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前景作为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把就业状况作为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并在安排年度招生计划,设置专业、学位点和进行教育评估等方面与就业率适度挂钩,形成事业发展、结构布局、经费使用等与就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管理运行机制,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从2004年开始实行的五年为一周期的全国高等学校质量评估,就业工作是其核心指标之一。2005年教育部将把各省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计划与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适度硬性挂钩,并研究制定结构调整宏观指导意见。对此各高校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认真加以应对。一是要在对服务范围内社会经济发展的走向和人才需求情况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本校的办学层次、类型和定位,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专业设置,认真规划好招生计划,推进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二是要以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为重点,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尤其是高职院校要大力实行“订单式”培养,坚决推行“双证书”培训制度,把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三是要在广大师生中大力宣传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发展观、质量观,以促进广大师生办学观念的转变,进而为全面做好就业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以学生为本.全面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

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想基础和重要环节,也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方面和重要内容。要切实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一切以学生的利益出发,一切为了学生,要用“走遍千山万水、不怕千辛万苦、道尽千言万语、不惜千方百计”的精神,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工作。

2.1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要立足抓早、抓细、抓实,坚持把就业指导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规划,积极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在校园唱响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主旋律。在时间安排上,力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均有针对性安排不同的指导内容形式,做到细水长流、润物无声。2.2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大学生职业素质指大学生将来从事某项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具体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在就业市场竞争日益剧烈的情况下,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成为其能否就业的关键。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必须纳入对学生的教学活动之中,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要改变以往那种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的掌握、轻能力的培养倾向。把对学生进行敬业精神、乐业意识、守业规范、勤业精业的工作态度等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划体系;在搞好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把对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社交礼仪等知识学习纳入学校教学规划体系;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与实践和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广大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就具有较扎实的职业素质。

2.3努力搭建就业信息平台,为毕业生提供便捷快速的服务。当前高校就业指导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为毕业生提供信息服务,要建立健全校就业信息服务专区或网页,为毕业生及时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并让学生从网络上接受到相关的就业形势教育和就业指导。要充分利用全国或全省毕业生就业公共网或各人才市场信息网的作用,引导毕业生关注网络就业信息,参与网上招聘活动等,进一步扩大毕业生的就业视野,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2.4努力构建融教育实习、见习和就业为一体的实习见习基地。要选择就业需求大、指导能力强的地区和企业,主动去建立相对稳定的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并发挥基地的辐射作用,逐步扩展毕业生在该地区的就业面,以推动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如:我校今年瞄准了浙江商品经济发达,人才市场活跃这一特点,主动上门与浙江义乌的十几家民营建立了实习、见习基地,当年就为应届毕业生找到了180多个就业岗位,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此外,我们还和当地的一家企业集团签订了联合培养企业管理人才的协议,为我校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目前该项工作正在积极开展之中。公务员之家

三、强化领导.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长效机制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重、时间性强、难度大的长期的工作任务,需营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自抓落实,并从制度建设、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建立起科学的长效的机制。

3.1实行“一把手”工程,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学校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目前各校都普遍建立了党委书记或校长亲自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体制,这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然而这种“一把手”工程还必须有相应的配套制度和措施才能得以贯彻施行,学校要成立包括党务政工部门、学生工作部门、教学部门等在内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以便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就业指导和服务、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协调好该项工作,形成合力,营造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各院系也应实施“一把手”工程,由院系主任领导亲自挂帅抓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形成学校上下互动的良性循环。

3.2建立健全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并从人员和经费等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学校必须设立校级专门负责毕业生就业的机构,并按规定(1:500)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在专职工作人员中必须有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学者,还必须有熟悉产业和人才政策,懂得职业生涯规划和人才营销策略的能手,要有计算机网络设计和运作服务的专业人士,总之要使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成为一个善于捕捉机会、善于协调配合、善于攻坚作战的高效机构,切实发挥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必须加大就业指导工作的经费投入,使该项工作得以正常的运转。各院系也应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

3.3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制度和奖惩制度以及毕业生的跟踪联谊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激励作用和往届毕业生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既然毕业生的就业率是检验一个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那么学校也应对校内各院系毕业生就业情况实行严格统计,并以此作为对各院系的专业调整和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作为对各院系办学效益评估和教职工奖惩的重要依据,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激励机制,以利于真正把就业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健全毕业生跟踪联谊制度,充分发挥往届毕业生的优势来拓展就业渠道,利用已毕业的学生为学弟学妹们介绍就业机会或传授经验,这也是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值得我们去大力挖掘和开发的领地,其潜力无疑是巨大的。

总之,只要我们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学校工作全局,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正视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找准主要矛盾,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去全力做好工作,就一定能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