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模式
时间:2022-03-25 05:10:00
导语: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模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课程结构是指各层次、各类型课程间的构成比例及相互间的纵横关系。姜大源教授特别强调课程结构,认为过去课程改革缺乏“结构”的观念,而结构是影响职业能力形成的重要变量。传统的学科课程是知识的内在关系结构,而职教课程应该是知识与行动的产生结构,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建构知识与行动的产生结构。
2职业教育课程结构的基本特性
2.1相对的独立性: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这类人才要在生产第一线和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直接谋取利益的工作。职业教育培养人才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能适应学生毕业后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需要,这就要求其课程结构不是按学科要求而是按照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按照职业能力要求确定相关课程结构讲求相对独立。
2.2课程的跳跃性: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必须摆脱传统普通专业教育学科型的课程结构模式,突出实用性,打破学科课程体系条块分割的界限,把培养目标、专业发展方向、教学内容等融合到课程建设中去。跳跃性的课程结构是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体系最显著的特色。
2.3课程间的平行性: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体系是由多个平行的课程模块组成的,彼此之间不存在着层次上的差别,是平行的、并列的关系。
2.4课程的实践性: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必然重视实践性课程的教学,这是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课程包括动手操作的实验、模拟试验、实习、设计、实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体系也讲求理论性,但其理论知识的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为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3选择职业教育课程结构的基本出发点
课程作为沟通个体与社会的桥梁,其结构不可能来自课程本身,而只能来自外部世界。采取什么课程结构,取决于人们对课程出发点这一基本问题的看法。
就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而言,其课程有两个基本出发点,即学科体系和工作体系,与前者相联系的课程旨在把个体导向学科体系,培养学术型人才;与后者相联系的课程旨在把个体导向工作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
不同的能力不仅来自不同的知识,而且来自不同的知识结构。根据这一基本原理,要有效地培养职业能力,就必须把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与工作结构对应起来,从工作结构中获得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也就是说职业教育课程排序不应该按照学科体系,而是工作过程。
职教教学论认为:工作过程导向的目的在于克服学科体系结构化内容的学习,而有利于与工作过程相关内容的学习。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来自职业行动领域里的工作过程,即从职业典型工作过程确定职业实际工作任务,归并成教学工作任务,最终转化为职业教育教学任务。它是一个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最终到学习情景的过程。姜大源教授认为职业教育应该以过程性知识为主、程序性知识为辅,职教课程应该通过工作过程进行结构化,通过工作过程来整合知识和技能。
4影响职业教育课程结构选择的现实因素
4.1学生的文化基础:近几年来,由于高考制度的改革及高中扩招,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下降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普遍文化基础课差,学习习惯差,在基础教育阶段班集体中是经常受批评的群体。
4.2学生学习的时间: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职业学校普遍实行整齐划一、步调一致的传统学制,学习期限的长短、教学计划的安排基本上由上级教育部门统一制定。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的时间大多为二到三年,在这二到三年时间内既要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发展职业实践能力,所以相对而言学习时间比较短。
4.3职业教育的功能:职业教育的功能就是为职业教育活动提供服务,最终目标就在于促进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和更健康地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
4.4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走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流动和劳动力市场化步伐加快,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也在不断地向多元化发展。从近几年的毕业生出口看,对口升学、本地就业、外出就业、创业等并存,就业和自谋职业并存。同时,各行业专业就业需求也存在不平衡,非专业对口就业和创业逐年增多,这与现行的教学机制产生了无法回避的矛盾,而且呈加剧趋势;另一方面,非对口就业增多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声誉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参考文献
[1]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姜大源.论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特征与课程观[J].课程·教材·教法,1997,(8):11-15
[3]张家祥等.职业技术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5]刘春生等.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