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研究论文
时间:2022-11-22 08:30:00
导语: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根据沧州职院产学研管理机制——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科研生产“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职业技能鉴定、技能培训和双证书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指明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产学研;职业教育;技能;校企合作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批具备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面向基层、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1]。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3]。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4],如何走产学研结合道路,培养“理论知识够用、动手能力强、就业面广”的高职教育人才,是高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几年来,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于完成这一培养目标,坚持走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办学路子,通过实施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和双证书教育,将育人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探索出了一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成功之路。
一、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本原则
1.互利性原则。在产学研结合中,坚持互利、双赢的原则非常重要,仅仅对一方有利的合作难以长久。因此,在合作中,不能只考虑自身的利益,而要相互关心对方利益,尽量使对方利益最大化,使对方困难或损失最小化,力求做到平等、自愿、互惠、利益共享、风险共担[5~6]。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按岗位群分类,确定专业能力结构和非专业能力素质的群体要求,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进行人才培养;企业为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提供生产实践基地,并由技师、高级技师担任实践指导教师。
2.协调性原则。在合作过程中,要共同找到最佳的结合点。这就是目标统一、内容明确、责权分明,各方受益。如果确属不能同等受益,一方应主动对另一方提供适当的补偿。例如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主动向学校投资,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共同体,真正实现“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学校根据企业的发展设定科研攻关项目和经济研究方向,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工艺技术[7~8]。学校以技术革新、开发新产品为突破口,协助企业解决生产上的难题,以补偿产业部门在学生实训期间所受的损失。学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技术支持同时,在管理过程中可以获得相关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为课堂教学提供案例,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3.教育性原则。学校专业的设置方向按企业所需确定,适宜企业的生产环境是专业发展、培育人才的强有力支撑。目前,我们聘请行业专家、高级技师等为指导委员会委员,先后有13个专业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与企业签订专业实习协议,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逐步形成产学合作共同体,为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为企业服务发挥着巨大作用。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在校外或校内实训基地参加生产实践,都要坚持既能通过生产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会生产知识、掌握技能,又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在实训基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十分有效的。因此,选择实训基地时,除了看其硬件条件是否先进之外,更要考虑它的环境、氛围、企业文化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这一原则虽然是从学校培养人才的角度提出的,但归根结底,有利于企业的生产与科研。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实现途径
1.建立计电中心。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投资建立了具有现代化水平的产学研一体化的计电中心。其主要的设备水平达到行业的现代化程度,并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辅助创造(CAM)等先进手段。计电中心既可以进行技能训练,又可开展课题研究;既可进行实验,又可进行岗位实践;既能承担工程项目和生产任务,又可模拟仿真生产过程;既可为学生按行业要求设计实训项目,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深入了解现代化的工艺流程、生产环节、工程项目组织、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又可为社会各界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职业培训、推广新技术创造更好的条件。
2.开展科学研究。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开展应用性技术研究,2005年在各级科研管理部门立项15项。2006年立项达20项,经费达50余万元。其中“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在市科技局立项。教师通过承担科研课题,进行科学研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丰富充实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参与科技开发,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培养创新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学院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引导企业为了更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对学校的依赖性更加增强,为在互惠互利原则下建立校外合作办学体系创造了条件。多年来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一直鼓励教师和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出台了教师承担科研项目给予一定的工作量、职称评聘优先考虑等优惠政策。通过科研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了产学研结合,也转变了部分教师认为只有本科院校才进行科学研究的认识。
3.建立校外合作教育体系。2005年我们选择了一批设备工艺先进,管理水平高,适合学生动手操作,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力的骨干企业作为实践教学基地。2005年以来共建校外教学基地25个,如畜牧兽医系2005年在沧州市运河区小王庄镇西花园村、河间中亚种猪场、泊头市昌达兽药种禽有限公司、东光宝丰养猪场、河北鲲鹏饲料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校外基地的建立,使学校依靠技术力量和科研实力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教育委员会,定期商讨有关问题,协调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学校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现场兼职教师,企业为学生提供部分工作岗位,使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进入生产领域,获得真正的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并在岗位工作中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获得一定的报酬。
4.定单培养,互惠互赢。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系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连续几年与企业合作,实行“2+1”教育模式,先后与“唐山三友集团”、“天成药业”、“宝利药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学生顶岗实习合作关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化工系积极运作,与河北华晨药业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实行订单式培养,正式组建“华晨班”,于2008年1月16日正式签约。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3],是实现校企双赢、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5.全面实施“双证书”教育。几年来学院一直坚持“双证书”制度,规定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基本技能等级证考试,取得相关等级证书,同时须参加专业相关的技能训练和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才能毕业。这一措施的推行,使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训练条件尽量与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评内容对接。截至2007年11月,学院有27个专业建立了职业技能(工种)鉴定点32个,95%以上的学生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奠定了基础。2006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85%,畜牧兽医等专业出现了几个用人单位争一个学生的局面。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培训,推行“双证书”教育,搭建起了校企联姻桥梁,铺平了就业的道路。
实行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加强了我院与企业的联系,提高了为本地区经济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也为我们提供了技术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的成功经验,保证了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办学事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它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文件.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Z].[2000]2号.
[3]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4]1号.
[4]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
[5]刘晓明.杨如顺.高职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模式选择[EB/OL].高职高专教育网.
[6]颜绍梅.谈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14):110.
[7]俞建新.校企合作——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辽宁高职学报,2004,(2).
[8]张泽.高职院校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喜”与“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7).
- 上一篇: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论文
- 下一篇:新农村建设中职业教育作用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