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教育应对经济全球化分析论文
时间:2022-10-25 03:51:00
导语:我国职业教育应对经济全球化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巨大机遇与严重挑战的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是它的重要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前世界经济结构也在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上:首先是产业结构的变动。从世界范围看,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是,第三产业持续上升,第一产业逐步下降以及第二产业缓慢增长或停滞不前。其次,产业部门中的行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一些行业如纺织、钢铁、采掘等日渐减少;相反,一些新兴行业如电子、计算机、合成材料等日趋发展。第三,各产业或行业的技术构成一般都表现出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受经济全球化潮流和“入世”的影响,我国经济结构也必然在这三个层面上发生变化,从而对我国职业岗位结构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变化,一方面会使得社会原有的某些职业岗位大批地消失,另一方面又会新增加大批的职业岗位;而技术结构的变化既会影响相关职业岗位的内涵,也会影响社会职业岗位的构成,一般表现为职业岗位技术含量日趋丰富和智力成份不断增长,以及这样的社会职业岗位比重增加。总之,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后,社会岗位体系会加速突显不断向高新技术趋近这一特征,这就向劳动者的工作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工作岗位职业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应变、生存和发展。这样以来,无疑将对我国的教育业特别是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和己任的职业教育业产生极大的冲击,是否能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也将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因此,必须确立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要从观念上扭转轻视职教的思想,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应对策略的总方针,将“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职业教育的总目的,以此为基点,我们从各个侧面来探讨我国职业教育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
一、树立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
要想发展职业教育,改变传统旧观念,树立适应新形势的新理念是至关重要的。主要包括:树立职业教育以人文精神的培训为先的理念;建立起终身教育的理念;从唯知识的教育质量理念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转变;职业教育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理念;职业教育必须走具有自身特色道路的理念。
二、建立开放的职教体系
我们前面已提到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按照终身教育的原则,人们的职业发展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之中,它包括对职业的认识、准备、确立、再准备、转业等不断追求完美的诸阶段。因此职业教育应该贯穿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始终,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纵向贯通,横向立交,能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式结构。而我国现有职业教育的缺点主要是封闭性因素太多,因此,我国职教的改革就是要打破封闭,构建开放性职教体系:(一)贯通职业教育的纵向办学体系。在职业教育系统内,不应该只有中职和大专两个层次,还应该有高职本科、应用型硕士、博士等各种层次。除学历教育外,还应该有非学历的在职培训、转岗培训和继续教育。这些办学层次和办学形式之间不能是孤立的、割裂的,而应该是互相连接、上下贯通的统一整体。(二)架设职业教育横向办学的立交桥。构建开放型职业教育体系,除系统内上下贯通外,还应与其他教育类别建立接口,形成立交桥,使不同层次的职教毕业生可以顺畅地选择其他教育形式进行继续教育,也可以运用其他教育形式开展职业教育,通过不同教育形式的沟通、融合和衔接,构建和发展适应经济建设及社会成员对学习多样化需求的终身教育体系。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1、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接轨。2、高等职业教育与其他高等教育的接轨。3、要探索利用自学考试等成人教育形式开办高等职业教育。
三、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发展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对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新的要求。职业教育应培养熟悉中国国情和传统文化、具备优良的外语水平和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国际意识、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国际型专门人才,以及符合国际职业资格标准的劳动力。一切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我国要在入世后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且立于不败之地,一个重要的保障就是拥有大量具有涉外知识,能面向国际市场,适应国际竞争,富于开拓精神的高素质的外向型、整合型、实践应用型的职业技术专门人才。
四、建立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的新型职教体制
职教体制改革是一个重要、繁杂且需循序渐进的过程,包括很多方面,并且在不断变化中。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探讨职教体制改革。(一)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的管理体制。(二)办学主体必须多元化、市场化。(三)使普教与职教比例合理化。(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职业教育持续发展。(五)办学模式多样化。(六)完善职业资格标准,强化就业准入制度。(七)加强和完善职业指导和咨询制度。(八)职业教育层次必须高延。
五、专业设置要符合新时期的要求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我国的职业学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必须满足以下各项条件:(1)使专业具有多重选择的职业准备。(2)使专业具有职业群集知识内涵的共通性。(3)使专业具有职业群集基本技能的共通性。(4)能够与未来延伸教育衔接。(5)具备适应社会变迁的职业准备。实践中,我国的职业学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要以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和出发点,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突出风格,强调特色,实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专”的策略,在实践中应遵循适应性原则、超前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专业设置要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由混乱向规范发展,由各自为政逐渐向宏观调控转变,由“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变。以下几个领域的部分专业有可能成为今后发展的重点:(1)电子商务和物流服务业。(2)环境服务业。(3)物业管理。(4)旅游服务业。(5)社区服务业。
六、教学领域的改革
在教学目标和侧重点方面,要由重视为短期目标服务转变为重视为长期目标服务;由重视受教育者的共同性转变为重视受教育者的个性;由适应单一人群的受教育需要转变为适应多种人群的受教育需要。在教学管理方面,要由刚性的教育管理系统转变为柔性的管理系统;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师资。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方面,要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重视专门技能转变为重视核心能力;由重视传递知识、技能转变到重视发展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由运用传统教学媒体转变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课程开发。在职教课程设置方面,要进一步完善能力本位的职教课程;进一步探索解决职教课程矛盾的策略,主要是职教课程的针对性和普遍性、升学目标与就业目标、理化与实践技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课程与普通教育课程、职业培训课程的融合。
七、加强德育教育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对于相关法规、政策都不甚完备的我国教育市场来说将会在教育主权、办学方向、教育观念、民族文化传统等诸方面带来巨大冲击。这使得今后学校的德育教育将上升到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我国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在教育目标上要增加国际竞争与国际理解的内容。同时,在西方文化大举进入的时候,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切实提高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要利用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抵销西方文化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这是一项关系到中华民族在二十世纪的命运的战略使命,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做到未雨绸缪,做到防患于未然
- 上一篇:我国中小企业出口战略创新探究论文
- 下一篇:我国证券业发展现状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