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贫困生成因分析论文

时间:2022-10-14 10:55:00

导语:职校贫困生成因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职校贫困生成因分析论文

【摘要】职校学困生的形成大致有社会、学校、家庭及自身四方面的因素,只要学校、家长、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到位,职校学困生的状况一定能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困生成因帮扶心理健康

学困生是指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职业学校学生因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对其中学困生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职校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就如何对其进行干预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同行们有所帮助。

1职业学校学困生形成的可能原因

1.1社会环境

1.1.1社会压力近年来,国家社会虽然逐步关注职业教育,但长期以来对职业教育形成的偏见,却是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明显改善的。一些学生因考不上重点或普通中学,而被迫进入职业学校,他们承受着沉重的社会负担和家庭的压力而心情压抑、沮丧。其中好多人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显得被动、懒散,对于学习也是如此,从而变成学困生。

1.1.2学历歧视在当今注重学历的知识经济时代,职高生的学历层次较低,无疑对他们的就业前景不利,而自己却又无力解决这一矛盾,好多人会自暴自弃,对学习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进而逐步沦为学困生。

1.1.3媒体影响近年来随着“超级女生”等各种选秀活动的频繁成功,使无数人盲目地梦想着“一夜成名”,更使无数的青少年沦为追星族。这无疑会使具有特殊学习经历和身份的职校生更多地痴迷于走所谓“捷径”。从而逐步放弃艰苦的学习之旅,渐渐滑入学困生行列。

1.2学校方面

1.2.1重视不够一方面一些学校领导对职业教育可能还不能正确的对待或是不太重视,其结果会导致投资不足,师资力量不够。另一方面,作为教师本身也会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甚至对学生抱有歧视的态度,从而导致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能尽职,因而学困生也会不断增加。

1.2.2课程特点职业学校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重专业技能而轻文化知识。在目前的职业教育阶段,学生在一入校时就必须选定所学专业,而这些专业多半非学生自愿,可谓身不由己。这往往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使其更加不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

此外,学校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仍严重脱节,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也是造成学困生的重要原因。

1.3家庭因素

1.3.1家长信心不足由于小孩上的是职校,而非普通中学或重点中学,家长对子女前途的信心也不足,甚至有自卑感。因而对他们的关爱和督促会明显不够,甚至听之任之,“顺其自然”。这样下去,子女的成绩只会越来越差。

1.3.2“问题家庭”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家长受教育程度低、就业率低、职业技术性程度低及家庭成员缺失等,都有可能导致不健康的家庭教养方式,而父母不健康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子女较高的问题行为倾向。这无疑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已有些资料表明,职业学校中存在上述“问题”的家庭明显偏多,因此学困生也会较多。

1.4自身因素转1.4.1不良的学习习惯大多数职校学生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进入职业学校以后,随着学习压力的减轻,他们的学习兴趣更会随之降低,学习毅力明显不足,相当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或是根本不想学习。

1.4.2心理问题较多的研究表明,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普通中学学生。他们往往存在着较多的抑郁、焦虑、恐惧、自卑等不良的心理。在这种状况下,还要承受来自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更易导致心理失衡,从而易对职校学习失去信心,不求上进。

2帮扶对策

2.1首先应建立教师与家长之间良好的互信关系,为学困生的改造构建和谐的环境一个好的帮扶对策的实施需要得到教师、家长、学生等多方面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其中,教师与家长间的互信关系是前提和基础。学校可通过建立家长联系簿,构建校信通,开家长会、家访等多种渠道与家长取得联系,向其详细了解学生在家各方面的状况以及既往的表现,耐心倾听家长对职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家长对学生的态度及其家庭教育方式。同时定期向其反馈学生在学校里的具体表现,经常与他们探讨其子女成为学困生的可能原因。对家长在家教问题上的困惑应予以同情和肯定。对他们在职校教育方面某些错误认知甚至消极的评价应予以充分的理解,认真引导他们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职校教育,帮助他们逐步纠正不良的家庭教育模式,消除平时对子女的不良的情感投射。此外,教师也应当向家长坦呈目前学校教育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总之,只有教师与家长不断交流、沟通,相互配合,才能逐步形成彼此理解、相互信任的关系基础,从而为学困生的不断进步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外部环境。

2.2重视对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构相应的帮扶体系要使学困生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和谐的外部环境固然重要,但从根本上讲,还需要学生的自身努力与配合。而职校生尤其是学困生由于多存在着心理缺陷,因此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对此,学校各级领导及相应教师应引起高度重视,可试从以下方面着手:

(1)学校应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可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把心理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作为教师应努力学习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可定期请心理学方面专家授课或进行专门的培训,经常开展经验交流,以提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2)教师应全面了解学困生的状况。在全校形成一种重视心理健康的氛围。对其中的共性问题可采取定期集中辅导的方式。让他们意识到“学困生并非仅我一人”,使其在共同学习中逐步形成心理平衡,进而能正确面对现实,悦纳自我,最终共同进步。教学中结合师生互动,同学间互相探讨等形式,这样可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育效果。

(3)对存在问题相当严重的学生,应进行经常性的个别心理辅导,充分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同情其遭遇,理解其困惑,对其存在优点应予以充分肯定和赞扬,教师应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重塑自信,奋发向上。

(4)结对帮扶。找出班级中相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对学困生进行学习、心理健康方面一对一的帮扶,并定期向班主任或相关教师汇报帮扶结果。教师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估,肯定其中取得的成绩,对不足之处,提出相关建议,使其顺利地进行下去。(5)生活技能教育。由经过培训的教师进行授课,主要内容包括自我认识能力、有效的交流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处理情绪问题的能力、缓解压力的能力等。课程题目如:“我是谁?”“什么是自信?”“我也有过成功”等。整个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协调和组织作用。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表明,生活技能教育有助于提高自尊和自我概念,减少抑郁、紧张和焦虑,甚至可预防青少年自杀等行为的发生。因此,在学困生的教育中,此方法也是完全可以尝试的。

职业学校的学困生的存在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我们不仅要仔细探究它的成因,更要积极认真地制定各种切实可行的帮扶对策,有针对性地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来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最终使其摆脱“困境”,学习进步。作为教师应不遗余力地做好这项利于学生、利于家庭、利于社会的基础工作,为向和谐社会输送更多合格、健康的劳动者而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夏美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因素及对策.职教通讯,2006年第1期.

[2]刘毅玮,封文波,韩宏莉.河北沧州市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家庭影响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第18卷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