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男生就业论文

时间:2022-07-16 11:43:00

导语:透视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男生就业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透视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男生就业论文

论文摘要:高职院;英语专业;就业难;就业指导

论文摘要摘要:在许多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男生,每每到了毕业时候都格外的发愁,由于学历的限制许多工作种类的限制,导致英语系男生经常会处处碰壁。对此作出了该现象的具体分析和相关的处理办法,能够更好地做好英语专业男生的就业指导。

1案例情况摘要:优秀男生遭遇就业难

我系2004级商务英语专业欧姓男同学,已于2007年7月毕业于我校。现在一贸易单位任职销售代表。该同学的就业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困难重重,最终柳暗花明。欧同学入学报到时,曾多次向学院提出要求退学。经我们了解摘要:该同学家在粤东农村,父母靠经营杂货店维持生计,生活本不宽裕,还要承担其和弟弟教育费用,该同学认为高考“失手”考上大专本非所愿,同时也希望自己退学把学费留给明年要读大学的弟弟,自己则可以步入社会打工减轻家庭负担。经系领导和辅导员老师耐心劝说,并在协助其办理了缓交学费和布置了勤工助学岗位之后,该同学放弃了弃学的念头。在接下来的三年里该同学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直勤奋刻苦的学习,每个学年均获得我院的一等、二等专业奖学金,在并在二年级时通过了英语六级。同时家境的艰难,反而使其在相对其他的同学更早熟、能吃苦,在系里担任生活部部长,新生班主任助理和班长等多种职务,学生工作深受老师、同学的好评,2006年6月,欧同学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转眼到了毕业就业的时候,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在校表现优秀的毕业生却在其中屡屡受挫。刚刚上完就业指导课的他,对找工作还是布满了信心,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心的预备了自己的简历,看着简历上充实的校园经历,心里还是洋洋自得的。为了能更好的预备面试,欧同学还从自己不多的生活费中抽出了一笔钱预备了一套正式的面试服装。一切预备就绪,他开始频繁的参加各大高校组织的各种大型招聘会,简历倒是投了不少,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却如泥牛入海,毫无音讯。这时的他开始着急了,于是就改在网络上放简历,和根据报纸上的广告投递简历,过了段时间还真有了点成效,也有了两三家公司让他去面试,抱着喜悦的心情,他预备充分地去了面试,可是每次都遭到了婉言的谢绝,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更希望招聘有经验的女性员工。如此一来,本来自信满满的欧同学,顿时感觉前途渺茫,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摘要:是患上了“应聘惧怕症”。据我们的调查和总结,发现一个“希奇”的现象摘要:该同学同班男同学也出现了类似的就业难现象。

2处理办法摘要:调整心态、对症发力

针对欧同学的情况,我们采取了如下办法。首先,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让其重塑信心。第一,对其进行当前就业形势教育。从国家的宏观就业状况入手指出大学生就业难是个有普遍性的新问题摘要:2007年高校毕业生达到495万人,比2006年净增82万人,就业形势本不容乐观。从学院整体就业形势和学院其它专业就业形势大抵和我系本身专业就业人数相仿。同时,在本专业就业状况比较,顺利实现就业的男同学也不多。其次,我们为其制定了新的就业策略。一方面,建议其扩大求职范围,转向销售、助理等专业要求不高的岗位,先就业再择业。第二方面加强简历投递针对性,参加一些专门针对高职类毕业生的就业专场供需见面会。第三方面,发动各方资源,积极为其提供给聘机会。经历多次失败之后,慢慢地欧同学也开始改变了观念,决定先找一份工作,然后“骑驴子找马”,再找更对口的工作。终于在2007年6月在一个鞋业批发市场觅得一份销售代表的工作,工作虽然很累,但还是偶然可以遇上一些国外的买家,发挥自己的语言特长。

3新问题反思摘要:结构性矛盾是症结

从表象来看,欧同学就业过程经历了不少波折,是大学生就业难这一宏观背景下的司空见惯的个例,不值一提。但揭开现象的面纱,触及的是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难的本质。所谓“结构性就业难”,通俗点说是有人找不到工作,有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所谓的“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考察欧同学整个就业过程,导致其就业困难的结构性矛盾至少存在三个方面摘要:第一、英语专业毕业生庞大就业需求和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存在结构性矛盾;第二、英语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社会需求存在着结构性矛盾;第三、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性别结构和用人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性别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

从人才供需矛盾角度看,来源于人事部人才市场的一项2006年高校毕业生需求情况分析数据很能说明新问题摘要:2006年外语类人才总需求人数仅23269人,其中本科生14948人,这无疑注定了大量如欧同学这样的高等职业教育外语类毕业生不甚平坦的求职之旅。有专家分析,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以及近几年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交流频繁,这些均在客观上造成外语类专业过热的繁华景象,社会上甚至流传一种说法摘要:只要英语好,工作不愁找。但一味忽视市场吸纳能力和实际需求的扩招,培养出来远远超过实际需求的外语人才,最终必然导致外语类人才高消费现象出现。因此,欧同学百般周折,最后也只能暂时放弃了专业对口的期望,既是一种就业策略,更多的是无奈的

现实选择。

从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和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的角度考察,这个矛盾同样突出。一方面,我院目前英语类专业培养模式的特征仍然是“师范类本科英语教育的简缩版”。即注重学生的语言基础如词汇积累、语法练习、读写译能力等层面,而对于英语交流性练习如口语、学科应用能力如涉外商务、文秘等应用性层面的培养,尽管也设置了一些“专业性”课程,但这种生硬的加法和实践的缺乏,导致在事实上某种程度的缺失。于是,“哑巴英语”“高分不高能”等等现象普遍地在毕业生中出现,以欧同学为例,虽然在四六级考试中得心应手,都是高分一次性通过,但多次参加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皆以失败告终。而从用人单位对外语人才的知识能力需求来看,据2006上海举行的国际语言研讨会透露,我国约有3亿人在学英语,其中大中小学学习英语的人数超过一亿人。有专家猜测,再过几年我国学英语的人数将超过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总人口。在我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的新形势下,单一的外语人才早已经优势不在,而精通国际经济贸易、公司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在就业市场上颇受青睐。相对于过去那种针对性不强、定位不够清楚的通用英语,企业更愿意招聘“双料”人才,即“外语+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个矛盾的存在,将促使我们不得不更深层次的反思摘要: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不是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最后,一个平常但往往被忽视的事实是摘要:外语类专业普遍“阴盛阳衰”的性别结构,也构成了“结构性”就业难矛盾中的一环。甚至具体于我院英语专业毕业生而言,这一矛盾体现得尤为突出。按照一般的共识,高职院外语类毕业生往往难以从事翻译等高端语言活动,而定位在实用性外语专门人才上,具体对口的就业岗位则集中在两类摘要:外贸业务员和办公室文秘助理职员。此二类岗位多倾向于招聘女性,是因为女性的特征和岗位的要求相结合,决定了在从事此类工作中的女性往往比男生有优势(起码一般情况下如此)。如此一来,我院英语语专业男毕业生比女生更难就业,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时,从环境育人的角度来说,长期处在“万红丛中一点绿”的英语专业男生,在女生主导的集体氛围中耳濡目染,轻易形成女性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倾向。不少老师反映,教学过程中,确实感觉到在一个女生很多的班级环境中,教学模式、内容会受一些影响。非凡是课堂讨论中,缺少男生的不同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讨论效果。不少英语专业男生坦言摘要:由于女生活跃、男生沉默,造成了女生不论是学习成绩,还是活动能力等各方面都优于男生。因此,探究男女比例悬殊下学生的互动和成长,以及在现实的基础上营造一个男女生取长补短、齐头并进的学习生活氛围,同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