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职校招生滑坡原因分析论文
时间:2022-07-16 11:07:00
导语:农业职校招生滑坡原因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年来,农业职业学校普遍感到招生越来越难,出现明显的滑坡现象据有关资料显示摘要:1996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总数中,农学类学生占3.5%,比1990年降低1.7个白分点,而在普通农业高等院校中,农科学生所占比重也人il}下降,1996年为59.810,比1990年下降23.9个白分点农村职业教育史处于全而萎缩和人幅度滑坡状态,突出表现为摘要:生源不足和学生流失率高1992年全国农林牧专业招收25万人,占职业高中总数的20.1%;1993年只招收了16万人,占12.2%陕西省某县农技中学计划招收一个班,结果报名的仅为6人现在,全国农科专业学生流失率在30%左右,最高达50%以上但另一力一而,现在仍有许多初中毕业生末能升学,而目‘绝人多数是农家子弟在储备生源仍然很多的情况下,为什么农业职业学校招生还是而临着生源危机?分析其中原因,对促进农业职业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是有所裨益的。
一、农业职业学校招生滑坡的主要原因
1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
由于历史观念的积淀,人们总认为就业是政府布置的,可以端“铁饭碗”。多数农民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毕业后离开农村,找到理想工作。“官本位”的观念虽然在我国思想界一直受到批判,但事实上始终没有清除,“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这种观念和当前市场经济所奉行的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机制是格格不入的。在“就业无望”的心态作祟下-“上学无用”的思想静静泛滥,大量初中毕业生流向社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压力,增加社会不安宁的隐患。
2农业弱质产业的影响
近几年来,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继续扩大,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村普遍存在“增产不增收”、“卖粮难”、“农民负担过重”等诸多现实新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农业职业学校的招生,导致了农家子女认为学农永无出头之日的错误熟悉。
3经济体制转轨的影响
经济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需求和供给、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最终要由经济来决定。对处在经济和教育结合点上的职业教育来说,这种影响更为直接。目前,我国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向,尤其是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崛起,给农业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新问题-使农业职业教育内部产生了新的矛盾。
4招生渠道不畅的影响
目前中专招生计划仍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一方面农业中专招生中的报考类别、专业、招生人数、分数仍然卡得很紧,导致一些事先未报中专而事后想进农业学校的学生不能入学,一些种粮大户的子女因为考试分数差几分而未能实现学农的愿望。而另一方面民办学校的兴起,招生自主权的扩大,一些职业高中招生过程中的无序竞争,严重影响了农业中专的生源,给农业学校招生带来一系列困难。
5高校扩招的影响
1999年高等院校大量扩招,引发全社会的普高热,造成中考分数高的学生进重点高中,分数中等的学生进普通高中,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出钱给子女“买”高中读。越来越多的农民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能接受高等教育,而目前中等农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联系还未完全畅通,农业中专作为一种终结性的教育阻碍了人们对它的选择。
6农业职业学校自身存在新问题的影响
近年来农村改革的实践已使农民熟悉到了科学技术对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及增产增收的巨大功能,优良品种的广泛应用,配合施肥技术的推广,地膜覆盖技术的普及,都给农民带来巨大收益,使他们更加信服科学技术。农民送子女进农业中专学习的目的,是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益,发家致富。而现在农业中专改革普遍滞后,显得力不从心。如专业设置老化、课程改革步子缓慢、教材陈旧、教育方法简单,所有这些都严重削弱了农家子弟上学的积极性,从而加剧了学生招不进和流失严重的现象。
那么,面对招生滑坡的现象,我们采取什么策略,使农业职业学校走出低谷,克服滞后,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呢?
二、扭转招生滑坡的策略思索
1转变观念$拓宽就业门路
农校毕业生要更新就业观念,不能把就业范围局限于乡镇国家机关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而要面向大农业,面向农村各个领域,去发挥自己的专长,服务社会。时下有人认为摘要:“博士生、硕士生多多益善,本科生等等再看,大专生靠边站,中专生没人要”,这种炫耀性的使用人才观念是十分片面而有害的。我们应该教育农校学生熟悉到摘要:在中国的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相当落后,大量的半手工、半机械化生产手段和少量的自动化、电气化生产手段并存,还需要大量的初、中级技术工人和技术干部。农校毕业生不是没有用,在农村恰恰是很需要这类人才去创业。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产业化需要大量的农校毕业生去应用农技知识,推广科技新成果。农村是农校毕业生大显身手的广阔天地。
2主动出击,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动,农业不能再按照传统的经营方式去组织生产,而应按照产业化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走产加销、贸工农一体的产业化道路。面对市场的变化,农业教育必须主动出击,摸清当地经济发展情况,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专业结构,使原来单一的农学专业向农副产品加工、农副产品经营、市场营销等专业延伸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扩大农校毕业生的就业面向。
3扩大宣传,实行多门招生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普高热的兴起,面对中专招生渠道不畅的现实,一方面农业中专应放下架子,主动走向市场,向社会宣传自己,推销自己,提高学校知名度’另一方面学校应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改变过去的“独门进独门出”的现象,开展“多门”招生,在办好农业中专的同时,可开办农函大、农广校、成人高校、高职班、职业中专、各种短期进修班等。还可以大力发展联合办学,和企业、乡镇机关、高等院校结合,走产教学、教科研结合的路子,采取职前和职后、长训和短训相结合的灵活的办学方式,让企事业单位参和学校的人才培养,使学校的各种设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用人才,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要。
4深化改革$提高办学水平
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中专的教育改革已迫在眉睫,必须树立能力本位的教育指导思想。首先,农业中专应坚持按照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来调整专业设置,围绕当地的支柱产业发展学校的主干专业,根据产业结构来优化学校的专业结构;其次,要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材,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改革考试考核制度,推行“双证制”,狠抓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具有过硬素质的农业技术人才;第三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关键还是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农业中专教师可以通过“聘用外埠优质的、培养适合自己的、提高全员在岗的”途径,选拔培养骨干教师队伍,为骨干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和提高环境,鼓励在职教师通过函授、电大、自学考试等方式进修新知识,布置他们去农村、乡镇企业学习新技术,不断提高素质,培养成为适合现代化农业职业教育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 上一篇:财政信息处科学发展观第二阶段报告
- 下一篇:财政局班子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精品范文
10农业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