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论文

时间:2022-07-16 11:06:00

导语: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论文

高校辅导员日益成为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培养优秀学生人才起着重要的功能,但辅导员职业角色定位不明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成为国内探究的热点。本文从辅导员角色定位、角色转换、由于职业角色定位不清存在的新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和策略等几个方面对当前国内探究目前状况做了综述,以期对推动辅导员相关新问题探究的深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辅导员的功能和地位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最初单一的政治辅导员发展成为具有承担着教育和管理等多重任务的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力量。如何正确定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角色,是关系到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进高校和谐发展的关键。国内对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角色探究主要集中在辅导员角色定位、角色转换、由于职业角色定位不清存在的新问题及提出的建议和策略等几个方面。

一、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和辅导员职业角色的历史沿革

我国的辅导员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建设发展,辅导员角色也有不同的变化。

第一,产生阶段。1952年,我国教育部发出《有关在高等学校有重点地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规定在学生中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辅导员主要做政治工作,是学生的“政治领路人”。

第二,六十年代的短期发展和“”的暂时受挫阶段。《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有关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等文件对辅导员的来源、地位、功能和学生工作等一系列新问题作了规定,至此全国各类高校普遍建立并逐步完善了政治辅导员制度。“”期间,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夺权和整人的工具,这个时期政治辅导员遭到批判,政治辅导员制度也被取消。

第三,八十年代的恢复和发展阶段。1978年恢复了统一高考制度,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恢复和发展了辅导员制度。1980年教育部、团中心《有关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学生政工干部既是党的政治工作队伍中的一部分,又是师资队伍的一部分,担负着全面培养学生的重要任务,赋予了辅导员“双重”角色。1987年《中共中心有关改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确认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人员是教师的组成部分,应列入教师编制,明确了辅导员的教师身份。

第四,新世纪的高度重视和规范推进阶段。2006年5月,教育部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回顾辅导员制度的历史沿革,可以看出辅导员的角色和在高校的地位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从最初的主要做政治工作,到“担负着全面培养学生的重要任务”;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基本定位于教师,到新世纪规定了“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但辅导员的职业角色和功能仍没有明确的定位。

二、新时期辅导员角色定位和角色转换探究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校招生量不断扩大,辅导员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再加上高校改革本身对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科学而准确的进行定位。我国学者普遍认为,明晰定位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对做好学生工作,发展高等教育,培养优秀人材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探究,有几种方式摘要:

一是从微观和宏观上来定位辅导员。如时太伟根据《教育部有关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出的“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认为高校辅导员的宏观角色定位是(1)辅导员队伍属于教师队伍;(2)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微观定位是摘要:(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日常管理者;(2)学生的人生导师;(3)学生健康成长的朋友。

二是定位于身份摘要:“政治辅导员”、“教师和管理者”、“教师、管理者和服务者”和“行政人员”。有学者指出新形势下辅导员的主体角色是学生事务老师,集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作为教师角色具有非凡性。

三是探究者根据辅导员从事的工作内容来定位,有的探究者认为辅导员角色是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导师、大学生文明修身的引路人、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设计师等;有的探究者把辅导员定位于学生政治上的引路人、生活中的贴心人、心理上的疏导者和学业上的指导者。

四是从服务学生的角度定位,将辅导员角色定位为学生前进方向的引导者、学生成长过程的服务者、学生事务工作的管理者。

五是从历史传承角度来定位,认为新时期辅导员的角色类型,一方面包括传统的、应予以继续加强的角色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学生成长旅途中的引领者、心理医生和人际关系协调者;另一方面,包括和时俱进的、应予以完善的角色学者和学习者、知识营养的调配者、职场经纪人的校园实践者、反思者和探究者。

就辅导员角色转变的内涵而言,辅导员角色要由严格的教育管理向教育、服务、发展转换;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换;权威型向对话型转换;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换;由知识单一型向复合型转换;由低学历向高学历转换;由非专业化、非职业化向专业化和职业化转换。

从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来看,辅导员的角色要从事务型向学习型转变,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当前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呈现职业化专业化的趋向,这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辅导员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辅导员角色定位目前状况和新问题

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明,导致辅导员处于尴尬位置摘要:是教师,但不具体从事教学工作,仅指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能,也不参和教师晋升机制;是管理者,但整天处理的是琐碎的学生日常事务,更多的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一个信息传达者。就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而言,有的将辅导员归为思想政治教育系列的教师,有的将辅导员归为行政系列的人员,有的高校尝试让辅导员在校外挂职锻炼。然而现实中,辅导员老师们大多对职业发展前景感到茫然。没有明确的角色定位导致对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内容、权利和义务等确定带来诸多新问题。

有学者指出近几年各高校辅导员大多是刚毕业工作的高校大学生、探究生,由于对自身职业角色熟悉不清,工作中会出现如下新问题(1)角色不清,在实际工作中把自己定位为专业教师或管理人员,导致对本职工作不投入;(2)定位不准。工作重心放在生活管理和活动组织上;(3)职责不明,事无巨细,疲于处理琐碎杂务。

还有的学者从角色冲突角度指出辅导员角色不明带来的诸多新问题摘要:如陈迪英在《高校学生辅导员的角色冲突》一文中指出辅导员角色责任的分散性、模糊性、工作成果的“无形性”造成的冲突,使辅导员为自己的辛勤劳动难以得到社会的正确评价而苦恼;对辅导员多重角色期望的冲突;辅导员的角色责任和个人事业方向造成的冲突。曹连众、高圆媛也指出辅导员因“考虑到自己的前途和目前自己的困境”,产生自我实现感的失落感,这是影响辅导员工作持久积极响和热情的重要原因。

董春艳等指出辅导员角色的不当迁移表现为摘要:(1)错位。辅导员和学生的关系“不像师生关系,不像朋友关系,而成了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2)缺位。忙于学生日常琐事,无暇顾及学生深层次的思想新问题;(3)越位。应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而不是全包全揽所有事务。这些新问题的存在背离了高校辅导员应有的角色要求。

四、探究者提出的建议

针对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明存在的诸多新问题,国内探究者也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策略。如,就辅导员自身而言,要勤于学习,慎思明辨,投身实践,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对高校而言,要明确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具体职责和范围、明确权利和义务,完善职务晋升机制,对辅导员进行角色练习和心理辅导。

就辅导员的角色转化新问题,有学者提出了新时期辅导员角色转换必须遵循的两个理论原则摘要:一是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相结合中突出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原则;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这些原则,转换辅导员角色的具体办法要加强建立合理的体制,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规范化、科学化学生管理的方法;加强辅导员自身的全面提高和素质建设。

近年来众多的有关高校辅导员相关新问题的探究成果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益的建议和策略,推动了高校辅导员现代化、专业化的发展。但这些探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调查探究,在探究方法上以对现有文献的归纳探究多,从管理层面和专家角度出发的多,从辅导员自身对于定位新问题的亲身体验的少;在广度上缺乏和国外相关辅导员定位的比较和借鉴,在深度上还限于对政策文件的解读和引申,而缺乏相应的理论依据探究。要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健康和谐发展,辅导员的职业角色的明确的定位是关键新问题。在此新问题上,国内探究者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究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刘红斌.邓基泽.高校政治辅导员的角色功能及其素质要求[J.科技进步和策略,2003(9).

[2石丽萍.浅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理念、角色、职能的转换[J.卫生职业教育,2003(2).

[3王晓龙.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角色定位和工作创新[J.考试周刊,2007(28).

[4朱惠琼.辅导员角色重构和和谐校园建设[J.闽江学院学报,2006(4).

[5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DB/OL].http摘要://.

[6北京市委探究室编,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