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语言学下网络流行语研究
时间:2022-10-15 10:52:18
导语:生态语言学下网络流行语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断有大量的网络语言涌现出来,同时也有许多曾出现过的网络语言消失。网络语言的出现一方面增加了语言的多样性,丰富了语言生态系统,为语言生态系统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网络用语有时因为不受传统语法规则的限制而会对使用者的母语产生威胁。本文从生态语言学角度出发,对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生态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网络流行语使用的意义进行探析。同时,生态语言学为网络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也为语言生态的平衡、规范网络语言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网络流行语;多样性;动态性
一、引言
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是语言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一门跨学科研究,是一个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互交叉的学科领域。生态语言学是从生态学角度研究语言的生态因素,指出语言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将语言系统归于自然生态系统来思考。语言有自己的生态环境,语言使用的社会以及语言使用群体的态度决定了语言的生存环境和语言的生存发展状态。语言的生存、发展、消亡,濒危语言保护,语言活力,语言规划,语言与现实世界的互变互动关系,语言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生态系统与文化系统等等都成为现在生态语言学的研究热点。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生态语言学为网络语言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对网络语言的和谐、规范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用发展的理念去使用网络语言,使网络语言在语言生态环境中健康,规范的发展。
二、理论基础
基于目前的研究,生态语言学目前有两种主要的研究范式[1]:1)豪根范式(Ecologyoflanguage);2)韩礼德范式(Ecologicallinguistics)。197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豪根(Haugen)在报告中首次提出“语言生态学”的概念。在1972年的论文集《语言生态学》(TheEcologyofLanguage)中系统、完整地论述了生态语言学的理论。他将生态语言学定义为“任何特定语言及其环境的相互作用”(thestudyofinteractionsbe-tweenanygivenlanguageanditsenvironment)。这里的“环境”代指“使用某种语言作为语码的社会”(theso-cietythatusesalanguageasoneofitscodes)[2]。这种范式将“语言与其使用环境的相互关系”比喻为“生物(动植物)物种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另一种研究模式“韩礼德模式”更加关注人类话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作用和影响。尽管两种研究范式的观点不同,但却并非相互对立,而是互为补充。总之,生态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从整体性、动态性两方面对语言与其外部环境进行研究,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语言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状态。国内对于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初期主要是对国外研究成果的翻译和介绍。理论研究方面,范俊军(2005)对生态语言学在西方的发展历程、学科定义、研究领域等作了详细的介绍。冯广艺撰写了国内第一本题为《语言生态学》的专著。黄国文(2013)对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做了系统的论述。应用研究上,许多学者将生态语言学理论与教学相结合。王艳萍(2010)以生态语言学为指导,从教师教学理念、教学目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测试等方面的生态化来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何芳芝(2016)将语言教学与学习过程看作微观生态系统,研究系统中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对英语教学进行生态设计。韩军(2013)对生态语言学的发展作研究综述,张青荣(2012)从生态语言学视角对网络流行语的地位,作用进行研究。近年关于语言(少数民族语言、方言、濒危语言等)保护,语言多样性,网络语言及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所占比例逐渐升高。网络流行语可以理解为“由网民自己创造,在互联网上广为流行和使用并可以延伸到现实中的各种符号、词汇、短语及句子等”[3]。目前已有许多的学者从网络流行语的组成、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机制及网络语言的语用功能等视角进行研究。网络流行语被称为互联网时代“一种新的特定的社会方言”[4],因其形式上的多样性及趣味性而得到广大网民的使用,并渐渐发展用于日常交流。网络语言的出现和使用也为语言生态系统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然而,由于网络语言的来源不能确定,故无法保证其规范性。所以,从生态语言学视角对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流行的过程进行审视显得必要。
三、网络流行语的来源的生态解析
随着网络这个特殊的“社会”更加多元,网络语言的使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网络交流的特点也决定了多种形式网络语言出现的必然性。网络流行语形式上将文字、数字、符号融合形成拥有创新、简洁、形象的语言形式,而各种类型的流行语之间不相抵触,网络语言的来源多样,方言、外来语、广告、电视节目和电影中的经典台词、游戏用语等等都是网络流行语的主要来源。网民们将其他领域使用的词汇应用到网络交流中,以达到用最新颖、便捷的方式进行交流的目的。通过对近五年的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得出网络流行语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方言或谐音词。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来自不同地区的网民有时在网络上会无意识地使用各自的地方方言。由于部分方言词汇使用时可以增强对话的趣味性,有助于在网络社交中开始话题,故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比如东北方言“老铁”是对“哥们”的别称。2019年在视频网站中广泛传播的“鸡你太美”是流量明星蔡徐坤在参加选秀节目自我介绍时,演绎SWIN的歌曲《只因你太美》时因唱得太快,被听成了“鸡你太美”。配合着原视频中表演的篮球秀和舞蹈,被网友恶搞后上传到视频网站上,并得到了病毒式的传播。以流量明星的表演为素材,讽刺了娱乐圈的流量现象,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潮流。人们在使用相同的网络流行语时找到了情感上的认同。这些网络流行语打破了传统语言形式的框架,吸引了网民的注意,博取了大众的点击量。(二)旧词新义。网络流行语不仅有创造类的新词,还有形式上没有变化,但是随着其流行和发展,产生了与原本的含义不同的词语。网络语言中对旧词赋予新义的现象不仅扩展了旧词原有的意思,有时也会表达出旧词原有意义范畴之外的新的含义。这其中隐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使原有的词义经过人们联想和类比,从一个范畴映射到另一个范畴。比如,“请开始你的表演”开始出现在电视选秀节目中,后作为网络流行语广泛使用后表达一种洗耳恭听的态度。用在更多的场景中。“硬核”原本指“核心部分,中坚分子”,也指打破以往的说唱和舞曲的形式,一种新的更有力量的形式,也称硬核朋克。后来“硬核游戏”传入中国,“硬核”被游戏玩家们单独使用,来形容专业的、对某件事情狂热的人,后又衍生出受众面小,小众,让人难以理解的意思。开始仅仅在音乐圈、游戏圈流行,随着“硬核”的含义不断拓展,词语本身的“寿命”得到了延长。这为不同领域中的人们使用的语言增加了多样性。但是由于网络社会的自由性,有些网络语言违反了语言规律,这会对青少年的语言观产生不利的影响。比如“奇葩”原义用来比喻不同寻常的优秀文艺作品或非常出众的任务。然而经过网友的加工现在成了贬义,多指让人难以想象的行为。人们最终只记得贬义的含义,却忽略其原本的含义。这会导致在某些情况下此类词语以本来含义出现时,人们无法正确理解。(三)反映社会现实类。一部分网络流行语不仅形式新颖,还表达出对社会某些社会现象的揭露。语言的使用离不开它存在的社会文化环境,与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密切相关。网络语言有时可以反映出网民的社会心理,人们通过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车厘子自由”最早出现在文章《26岁,月薪一万,吃不起车厘子》中。文章中作者列出了“女生财务自由的15个阶段”对照表,包括辣条自由、奶茶自由、外卖自由、咖啡自由、车厘子自由、口红自由、衣服自由等等。此后车厘子发展成了新晋的富有的代名词。继而发展出了“XX自由”的新时代的社交用语,与其相反的出现了“贫民窟女孩”“消费降级”等等。许多网友经常通过使用这类流行语来调侃自己的贫穷,这也反映出了深层次的人们的心理状态。通过将自己的“生活理想”用物质表达出来,也体现出当代年轻人直面自己的生活状态,乐观的心理。在2019年的上半年,“996”工作制度引起了网民的热烈讨论,成为了热点话题。京东、阿里巴巴等企业负责人相继发表对“996”的看法。所谓“996”是指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996”工作制已经逐渐成为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企业中的“标配”,关于“996”的工作制的讨论这一话题具有公共性,从开始在网络上的讨论逐渐发展到媒体的报道和讨论。这类流行语不仅用于网民日常的交流,也通过在网上对它的讨论引起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反映出某些社会现象。
四、网络流行语产生的意义
(一)促进语言的生态化发展。网络流行语与网络环境之间的互动与生物物种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相似。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使用的环境,网络流行语因其诙谐、生动的特点成一种全新的词汇形态。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增添了语言的多样性,加速了语言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5]。同自然界的生物进化一样,语言的进化也经过“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存在和发展,逐渐达到动态的平衡。同时,网络语言在不断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各部分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彼此竞争。对于适应语言规范及社会发展的网络流行语,就会被吸收进入到语言生态系统中,进而丰富语言的多样性。而对于不符合语言规范、只能短期存在的、未能大范围流行的流行语就会在使用中逐渐被淘汰,最终走向消亡。在此过程中不仅维护了语言的多样性,还促进了语言的健康发展,维持语言生态的平衡。这体现了语言生态系统之动态性的特征。总之,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存在有其合理性,我们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允许其与语言文化生态系统中的其他部分和谐发展。(二)带来文化的多样性。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对于传统词汇的应用有了更多的选择,旧词被赋予新的含义得到的重新使用、中文英文相结合形式的流行语的出现都体现了网络流行语带来了文化的多样性。语言使用者选择语言变体时受到社会、经济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对于使用的语言要求更加简洁、方便沟通。网络流行语同时具备语义丰富和形式简洁的特征,能很好地满足语言使用者追求高效的需求。网络语言的出现也突破了许多传统语言存在的束缚,网络语言中语言变体持续产生,并且更新速度快,在网络交流中广泛传播,甚至发展到人们日常生活交流中。这些新颖奇特的语言形式,伴随其出现、发展、使用的过程,推动语言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的进程。Haugen(1972)曾指出:“语言存在于语言使用者的思维中,而且在语言使用者之间以及语言使用者与环境之间发挥着媒介作用。”由此可见,语言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在相对自由的网络环境中,最近的流行语中不乏“坑爹”“蛋疼”等不文明的网络语言,此类流行语会对网络生态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必须加强监督和规范。语言本身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人们认识现实世界的重要途径。在认识和感知世界的过程中,语言使用者对世界的主客观判断都可以通过语言反映出来。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可以满足人们得到他人关注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所以可以适应网络语言生态环境并得到广泛使用。(三)满足情感个性需求。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者主要为10—20岁的年轻人。年轻人渴望张扬自身个性,对于新鲜的事物最为敏感,因此对于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态度最为积极,可以快速地创造、使用网络流行语。通过对“名人名言”的恶搞,某些特定流行语的使用可以作为网络上的“社交名片”,既可以满足网友自己的趣味,还可以借助流行语的使用迅速地打开社交话题。在当下“娱乐至死”的时代,帮助重构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这种新潮的,打破固有体系规则的语言的使用可以迎合了年轻人猎奇的心理,同时满足了引起他人注意的心理需求。人们用新颖、创新性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既可以达到交际目的,又能为交际过程增加乐趣。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心理距离。近年来,许多网民通过与环保等社会议题有关的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从而引起人们对环保问题的重视。网络流行语不仅可以满足年轻人猎奇的心理,也可以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结语
生态语言学视阈下,网络语言的出现增加了语言的多样性,有助于我们从不同方面感知世界,其使用亦加速了语言系统的动态平衡。然而,网络流行语的迅速发展对语言系统的规范性、相对稳定性和文明性也带来了巨大冲击。这要求我们要对网络语言的使用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宽容的心态理解和接受网络流行语的使用。鼓励使用为人们带来方便和乐趣的、具有积极意义的网络流行语,同时抵制低俗的网络流行语,并注意防止其无节制的传播而对社会上当前语言环境带来不良的影响,为网络语言的使用维持一个健康、良好的语言环境,促进整个语言生态系统平衡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AlwinFill,PeterMühlhusler.TheEcolinguisticsReaders:Language,EcologyandEnvironment[M].London:Continuum,2001.
[2]Haugen,E.TheEcologyofLanguage:EssaysbyEinarHaugen[M].Stanford:StanfordUniversityPress,1972.
[3]李慧.浅析网络流行语的演变[J].新闻世界,2010,(6):168-169.
[4]汤玫英.网络语言新探[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11.
[5]周慧霞.生态语言视阈下的网络语言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3,(12):253-256.
作者:张迪迪 王丹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 上一篇:多途径拓展校外美术教育空间探讨
- 下一篇:教育技术理论与教育技术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