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性音乐教育及音乐课程开发研究

时间:2022-01-14 11:27:41

导语:原本性音乐教育及音乐课程开发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原本性音乐教育及音乐课程开发研究

摘要:幼儿教育中音乐活动是重要的内容之一,音乐在幼儿生活中必不可少,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目前,承德地区幼儿园音乐课程开展残次不齐,各幼儿园在开展音乐集体活动中都有一些疑惑,甚至较少开展音乐课程。基于幼儿园音乐课程开设现状,本文在课题研究中提出有效策略,促进承德幼儿园音乐课程开发。而原本音乐教育理念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艺术领域培养目标保持一致性,并能够使幼儿音乐活动达成《纲要》中的目标。

关键词:原本性音乐教育;承德地区幼儿园;音乐课程开发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和其他教育活动一样,教师需要遵循“幼儿为本”的理念,在选择和设计教育内容时要用心、独到,想办法激起并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同时根据各个幼儿园自己的园所理念,设计幼儿园自身的音乐活动。

一、原本性音乐教育的概述

(一)原本性音乐教育的提出

原本性音乐教育是由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CarlOrff,1895—1982)提出的。直到今天,历经七十多年的发展,原本性音乐教育系统已然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和最著名的音乐教育系统之一。从原本性音乐教育的提出、教材的创建、乐器的生产和采用,以及教育实践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开放性、包容性和进步性。“原本”(element)具备相互关联的两层意思:其一是基础的,其二是中心的,同时二者密不可分。原本的音乐“基本的材料”最为重要,包括至少三种原本的过程:节奏的过程、旋律的过程、和声的过程。这些过程的基础都是声学现象,同时受制于时间、距离及音的特性。它基于人类的自然本性,通过敏感性,即兴创作,想象力,创造力和其他方法和手段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孩子们必须唱歌,演奏,玩耍,跳舞和设计自己的游戏音乐。它从基于节奏的阅读开始,强调身体的感觉和兴趣,所有这些都对传统音乐教育构成了严峻挑战,并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本的音乐与节奏表现和舞蹈有着联系,运用的乐器是可操作的乐器活动人的身体、或是人体直接可及的乐器,同时原本的音乐也受到风格、地区、时代和传统等文化和历史变迁的影响。因此,原本性音乐教育在于对音乐的语言和表现的真正理解,这是根本的前提,也是音乐教育的启蒙思想。

(二)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的理解

原本的音乐,用奥尔夫教材第一卷的前言来说,应该是所有后来的音乐创作和阐述的基础,使我们真正地理解音乐的表现和语言的表现。原本的音乐一词并不是音乐教育的目的和结果,人们往往产生误解。原本的音乐包含了一种体验的天地,孩子们在其中接触音乐的根基,形成音乐的初步感官印象和认知的动力,使他们拥抱音乐、发现音乐、体验音乐、融入音乐、理解音乐。同时,原本的音乐,不应该被定义为一种由元素组成的音乐。如果把现代教育研究的结论归纳一下,原本的音乐可以定义为:原本的音乐教育还原了人类与音乐最初关系的本来面目,它把音乐对象的核心结构和与之相应的人的动机、理解水平、心智发展联系起来。这种理想的、精选的音乐对象便成为一种过程,用最为简易和自然的方式,使主动参与者获得一种原本的体验。因此,原本的音乐教育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最为突出的特点,也是出发点,最终作用在人本身,这种理念与我们提出的“以幼儿为中心”的思想不谋而合。原本性音乐教育具有朴素、原始、原本的艺术这些特点,同时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在原本性每个发展阶段中,永远地涌动并生成出新奇的灵感,是一种绝无结论、永不止步的教学法,是动态的发展和成长的音乐教育理念。

二、承德地区幼儿园音乐活动现状分析

(一)幼儿园音乐活动开设情况

根据对当地公立幼儿园的调查,有三所幼儿园开设音乐活动较多,并有自己幼儿园的活动规划;另外三所幼儿园开设音乐活动较少,没有规划的集体音乐教学活动,一日生活中的间操时间,有音乐韵律操;六所幼儿园均没有音乐区域活动;有两所幼儿园尝试做过主题音乐活动。

(二)教师音乐素养

首先,学龄前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在更新。在接受调查的141名幼儿园教师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教师占总数的95.74%,是非常可观的一个数字。第二,学前教师的专业教育水平有显著提高。有学前教育和学习经验的幼儿园教师131人,占总数的92.91%。各个年龄段教育水平的统计数据表明,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水平主要集中在大学(包括初中和初中),达到98.5%,这反映了教师的专业水平状况。学龄前教师的教育正在从以前的初中和中等教育逐渐转变,升级到更高的专业和学历。他们在专业的学前班和相关音乐课程中具有一定的音乐技能,为奥尔夫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半以上的老师在演奏乐器方面具有特定的技能,但很少在活动中使用。访谈发现,参加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大多数教师都是幼儿园的专业负责人,以及教育和研究小组的负责人。幼儿园老师学习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方式主要来自幼儿园观察课的活动,内心有潜在希望的教师和需要进行奥尔夫专业音乐教育的教师只能通过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机构自学获得相关的教学理念和动手经验。幼儿园教师对奥尔夫的音乐课程训练前后的支持不足,并且幼儿园教师缺乏专业素养,这是在幼儿园实施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瓶颈。大多数教师都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只有浅显了解的程度,非常了解或是精通的人数极其的少,所有一线教师可能都知道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但是大家的水平都处于一种知而不精的状态。而且大家对于奥尔夫音乐教育概念的理解也是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且对于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实质把握程度几乎一致。

(三)对原本性音乐教育的认识

根据调查,部分音乐素养较好的教师对奥尔夫音乐教育有所了解,并理解原本性音乐教育活动流程,但在组织过程中,会与传统音乐活动组织相融合,环节之间连接不够自然;部分教师不了解原本性音乐教育,因此,对于幼儿园音乐活动课程开发有很大的限制。

三、基于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幼儿园开发园本音乐活动的策略

(一)从简单的和基本的形式开始设计活动

音乐活动绝不仅仅是教幼儿歌唱、教幼儿做动作、教幼儿记住节拍、节奏等,从音乐设计开始应转变思维,引导幼儿参与,使幼儿愿意、自发的参与到老师的活动中。这就需要在设计幼儿园音乐活动时,时刻记得以幼儿为中心,鼓励每位幼儿亲自参与创作活动,可以从幼儿熟悉的语言或动作开始设计。音乐不是来自写字板的音符堆砌,是源自快乐的游戏和玩耍。根据小中大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以童谣、诗歌入手,读熟后,鼓励幼儿进行动作创作并表演。基础的音乐教育不是现代化复杂的审美创造,也不是简化的“大师作品”,而是音乐学习的起点。

(二)实践活动贯穿始终

幼儿很少能乖乖的坐在椅子上听音乐,或是被动的接受一些肢体动作等,他们更喜欢游戏、歌唱、跳舞、表演,并能在这样的活动中做出积极反应。幼儿在歌唱、跳舞、打击乐活动中可以表现出欲罢不能的驱动力,也会对教师有所感染,从而使教师对幼儿的实践能力和技能发展的关注多于知识的传承。因此,在教学设计和分析上应该采取更为严谨的态度,力求在实践、情感和认知之间求取平衡,这样也可以更充分的考虑到人类学和社会文化对学习的要求。感于内心,动于身体。音乐、动作、舞蹈、戏剧、歌唱源于同根,反映在节奏及其声音、空间、力度、结构中的各种表现形式。实践活动中,引导幼儿参与活动,教师还需做好环境的布置、教具的安排、乐器的交换、律动的空间等事情。而这些安排中,需要教师引起注意的是学习环境的布置,不止是静态的环境布置,还主要指在活动中有效引导,环节与环节的有效连接,不是生硬的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

(三)充分融合语言和动作

音乐是抽象艺术,而我们的活动目标是使幼儿从音乐本体中发现和理解音乐。在音乐活动中,用语言代替姿势,用哼唱代替诗歌,幼儿更乐于在其间参与活动。基础音乐教育综合地使用主题音乐、语言、动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多种艺术的综合运用中,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媒介、学习材料、创作和创作的分工是必要的。语言的训练是一切音乐学习的开端,不论是节奏还是旋律的练习都居于首位。语言中,幼儿对身边事物的名称最为敏感,然后加以节奏和韵律,使之在风格中和表达上发生变化,也就为后面的童歌、诗歌活动打下基础。童谣和诗歌都有韵,无韵则无语言,在韵的作用下,词汇变得明快并得以延展。我国诗歌、童谣等文化资源丰富,开发使用这些资源也是对文化的有效传承。

(四)乐器操作设计其中

目前幼儿园很多音乐活动还只限于歌唱和律动,乐器使用较少。而幼儿对乐器充满好奇心,他们喜欢敲敲打打。根据幼儿年龄发展和操作乐器的能力,在低年龄段使用操作简单的串铃、铃鼓等乐器即可;中班幼儿可以加入鼓、碰铃、三角铁等乐器;大班可以加入音条乐器。原本性音乐教育把节奏韵律的因素加到音乐活动中,设计简易可行、技法不乏内涵、音色平衡的环节,避免过于困难或者过于简单。打击乐器对于幼儿来说操作简单,并能通过不同的演奏方法呈现不同的音色,表现不同的情绪。在幼儿园缺少打击乐器时,可以用一些日程生活用品自制打击乐器。比如:在空的矿泉水瓶中装进沙土扮演沙锤,两根等长的木棍代替打棒;用铁的碗和盘子代替碰铃或镲等等。音条乐器也是重要的打击乐器之一,同样是奥尔夫先生创造的带有旋律的打击乐器。所有的这些乐器可以看成音乐活动的道具,以幼儿年龄音乐发展能力为依据,开展活动,并丰富活动内容。

(五)注重幼儿社会交往行为的培养

音乐活动不是简单地音乐玩耍,同时把社会因素纳入到基础教育中,与《指南》中培养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指导相一致。成功的音乐活动设计,应该是社会学习和个体学习的比重安排得恰到好处、合理交替。在集体音乐活动中,通过音乐创作、歌唱、演奏、聆听的群体合作活动,从教育心理学方面考虑,使幼儿社交、共同协调、解决问题等能力得到锻炼,并使幼儿在共同的音乐创造和聆听活动中,强化社会交往行为。传统意义的音乐活动在课堂管理上似乎较容易,课堂纪律令人满意,每个幼儿都在端坐、守纪律、懂规矩,只在老师的指令下才敢开口唱歌说话。这样的氛围对幼儿的全面素质培养基本没有起到作用。在原本性音乐教育中,给幼儿创设多样的机会,采用多变的方法,使幼儿以个体或是群体的形式沉浸在音乐之中。音乐活动形式中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音乐游戏活动,可以先从设计担任音乐游戏开始,再拓展到双人音乐游戏,再到交换舞伴、集体游戏活动。每一种游戏过程,都能从幼儿问题学习的方式中锻炼幼儿社会交往行为的发展可能。

(六)鼓励幼儿音乐活动创造

幼儿充满想象力,原本性音乐教育不是把音乐教育视为简单的复制或阐释的活动,是帮助幼儿把精选的音乐对象转化为创造的过程。要想幼儿拥抱音乐,不仅依赖对艺术作品的技法分析,而是必须使幼儿能够积极有效地投入旋律、伴奏和简单音乐对话的创造活动,并从中获得成功的感受。通过这样的手段,发现音乐和理解音乐就不仅指向认知的活动,而且能够造就决定整体人格的态度。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幼儿音乐创造能力。同时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即兴创造,可以从持续低音或终止低音、持续同一节奏型等这种框架式即兴,使幼儿在较短时间内了解并掌握即兴创造的方法。鼓励个体或群体确定自己的素材和规则,在表演中不断展开,冲破曲调和曲体的限定,进入未知领域,使演奏者或演唱者在这一过程中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乐器和乐队同伴,认识这种自发创造的过程和原则,发现音乐的产生,融入创造的过程。在活动中激励幼儿发现并解决问题,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使幼儿形成音乐的技能和态度,形成创造能力,理解实践的过程和规则。总之,幼儿园音乐园本课程开发在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基础上,既使其目标与《纲要》中相一致,也能使幼儿园教师发散自己的思维,这既是幼儿音乐教育的前提,又是音乐教育的动力,既是音乐教育的目标,也是音乐教育的内容。而且,这样的活动方式不管针对幼儿个人还是群体都是适用的。而在原本性音乐教育的理念下,通过音乐与语言、动作、戏剧表演,创造出具有园本特色的音乐课程,提升教师的音乐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黄菊芳.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初探[J].学前教育研究,2007(Z1).

[2]刘沛.奥尔夫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

作者:徐国帅 李亚楠 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