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研究
时间:2022-09-08 10:49:26
导语: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通过对社会相关部门、就业单位、本专业的毕业生、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在校学生和一线教师的深入调查与了解,发现影响和制约广西高专声乐教学发展的问题如下。(一)生源素质较差。2016年开始,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招生为国控专业,学生不用参加“艺考”。也就是说,这一部分生源音乐基础比较薄弱,很多都是零基础的学生。(二)和声乐相关的基础学科知识融入不够。我国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与行业及岗位需求接轨。声乐教学应该是融视唱练耳、弹唱、声乐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技术、表演、语言表达能力等为一体的教学过程,而如今的教学更多地关注声乐技术层面,缺乏小学音乐师资所需的“多能型”教学能力的综合训练,未能很好地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三)学科开放合作不够。广西是面向东盟的窗口,东盟博览会和民歌艺术节每年都在这片热土上唱响。广西的职业院校更应提升国际交流和合作水平,为区域的音乐教育、音乐文化传播、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在声乐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应融入更多东盟各国的音乐文化元素,加强各国之间的教育交流合作。(四)教学内容安排不尽合理。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就业范围及岗位涉及小学音乐教育,以及青少年宫、群众文化艺术馆、儿童艺术培训机构等音乐教育普及辅导工作。目前的小学音乐教材基本上以民族音乐为主,占教学内容的70%以上,其中地方民族音乐更为突出。而高专所使用的声乐教材大部分是本科院校的声乐教材,授课内容和方式也大多延续本科教学,未能凸显地方专业特色。为了更好地满足当地教育需求、服务于社会、做好产教融合,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就业平台,必须在教学内容上重新整合,使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更加全面、完善、实用。所以,校本课程开发势在必行。(五)评价和评估监督系统不够健全。我国以前的高等教育入口把关严格,但在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入学门槛相对降低。如果过程管理不严,则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难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通过上层监督控制、课堂评议、考试、比赛、演出、技能检查、社会评价、见习实习评价等众多形式,评估人才培养的阶段性目标和总目标[1]。(六)教师的科研能力有待提高。教学和科研一直以来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是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研究成果反作用于教学改革,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才能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七)课堂教学、授课形式存在不合理性。由于学校教学资源有限、师资匮乏、控制教学成本等原因,加上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较短(如本校三年的课程压缩为两年),学生真正学习声乐的课时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必须通过各种渠道整合课程内容、改变课堂授课形式,开拓多方面学习声乐的渠道。
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程体系
(一)增强课程核心内容建设。从研究职业岗位的真实需求入手,课程教学内容以职业能力为本、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注重学生的发展需求。根据声乐课程的性质、作用、就业主要面向和需求,重点打磨和制定课程人才培养目标,提炼课程核心能力与目标链,强化整体性,完善学科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和实施方案,使课程教学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下面,笔者以本校声乐课程体系设计思路为例进行论述。以“工学结合、校校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以掌握音乐教师声乐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基本技能,具有“职业素养+教学技能+专业特长”,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的小学音乐教师为培养目标。以“理实结合、情景模拟”为教学模式,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强调实训环节。建立“三结构三模块”课程体系——“三结构”指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三模块”指社会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儿童声乐教学能力。“三结构三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通过课堂教学、选修课、专业教学实训课、互联网教学平台、观摩学习、见习实习、采风、演出、比赛、期末以赛代考、基本功检查等模块来支撑。同时,依托本土的音乐文化开展特色声乐教学。如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每学期开设的广西本土原生态歌曲演唱、广西原创声乐作品演唱、广西特色乐器弹唱、东盟各国声乐作品演唱、小学1至6年级歌曲表演唱等课程。通过课程教学,融知识性、技能性、艺术性、实践性、特色性为一体,为发展学生音乐才能、提高音乐表现力、增强职业能力提供保障。(二)完善声乐教学的目标链。第一,建立网络课程平台。包括校园网站声乐学科学习平台和移动互联网学习平台,达成资源共享。构建一个生动、形象、丰富、全面的声乐学习、教学、在线交流、答疑系统,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视频、微课、文字描述片段、图片、远程网络教育网站链接等手段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主动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学科知识和职业知识的积累。第二,根据学科的专业性和职业性,进行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对课程单元导学(知识点的要点和脉络、思考、练习内容等)、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包括教学方式方法)、学习评价方式、职业情景模拟与设计等进行认真的梳理与整合,使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更加全面、完善、实用。同时,强调网络学习、课堂学习及实践实训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搭建更好的学习平台,实现产教融合,对接职业岗位,服务于社会。(三)打造课程特色和亮点,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在现行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民族民间音乐部分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广西小学音乐教材为例,1到6年级的音乐教材中有7个板块,其中,中外民歌、快乐的小乐手、我的家乡好、多彩的声音等教学板块都是以民族音乐为主,且地方民族音乐更为突出。人教版的教材同样是以地方民族音乐为重头戏。而如今高专使用的声乐教材大部分是本科院校的压缩版,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融合度不够,缺乏区域特色和专业特色。因此,有必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改变传统声乐教育模式,彰显学校办学理念,突出特色和个性,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校本课程开发可涵盖以下内容:歌唱基础知识板块、发声基础练习板块、中外艺术歌曲(初、中、高)、民歌与戏曲(初、中、高)、中外歌剧选段(初、中、高)、本土民族歌曲(原生态、创作歌曲)、东盟歌曲、儿童嗓音训练知识与演唱、儿童歌曲板块(择选当地小学音乐教材曲目)、新歌篇。(四)情景模拟与岗位体验相结合。声乐教师应达成一个共识:师范教育培养的学生必须是能唱、能奏、具备理论知识、掌握教学方法,以及有组织开展音乐活动能力的音乐人才。这些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完善的知识结构、丰富的教学手段、敏锐的观察力和听辨能力。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分阶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拓展性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岗位情景模拟贯穿于教学过程,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等。高专的声乐教学基本上以小组课(2-15人)的形式进行,这种授课形式非常适合情景模拟。在小组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某章节、某时段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通过互相听辨、观察分析、鉴别督促、评教讨论等,学生逐渐克服胆怯心理,在声乐知识、曲目积累、教学方法、组织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在互帮互教的过程中,学生提升了个人效能感,这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是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能力。除课堂教学外,在课后学习中,小组长带领组员根据教师布置的课题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可以邀请高年级或歌唱能力较强的同学参加),经过反复的学习模拟、分析、总结,提升歌唱能力和教学能力。另外,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学习。(五)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长期以来,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主要以个别课形式进行,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在于针对性较强,授课更有计划性和系统性。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学校、个人的需求。探索新时代声乐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地方和学校的人才培养需求,是当今高专音乐教育的呼唤。集体课。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降低教学成本,而且它是声乐理论教学、声乐作品学习和欣赏、多角度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最佳教学方式[2]。教师可以通过案例讲解、多媒体等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帮助学生掌握乐理知识;还可以通过示范、评教、讨论提高教学效果。集体课适用于新生入学前几周的声乐学习入门和兴趣培养。小组课。按学生的基础能力、声音特点进行分组(2-15人),并根据他们的基础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学生在集体练习、个别抽查、指导、评比、示范对比的过程中,发现自身问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对发声的辨别能力。这种授课形式非常适于情景模拟的融入,在职业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提供很好的积累。个别课。由于教学条件有限、人才培养要求所限,个别课在高专的教学中比重较小。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为了学校拔尖人才的培养,我们对每学期期末考试排名前三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一对一个别课教学。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满足了学校和学生不同层次的要求,较好地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混合式教学,也就是“网络+课堂”。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一般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需求。互联网教学以其独具特色的构建模式,成为人们学习知识、传道授业解惑的新方式。教师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学生可以预习、练习和巩固知识,师生通过互联网相互交流、沟通,成为传统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和拓展[3]。如今,互联网教学模式丰富多样,如网络慕课、远程教育、手机APP、微课等。利用互联网海量的教学视频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有主题性、有针对性地学习,通过多方位聆听、观看、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提升专业能力。特别是微信具有传播文字、图片、视频、语音、通话等功能,其特点是信息便捷、互动性强、影响范围广。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与学生交流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检测学习效果,与学生分享声乐教学视频。通过微信群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拓展学生专业视野,提升专业及职业能力。(六)多元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考核评价是声乐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对教师的教学起到检测、管理、导向的作用,能够了解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优点和缺点、矛盾和问题。通过考核评价,使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养和综合能力。声乐考核评价同样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到导向、调控和激励等作用。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潜力,提高自我反省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考核评价就像无形的指挥棒,为声乐教学指明行动方向。目前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往往通过学生回课、期末考试、声乐比赛和演出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该采用多维度、动态的跟踪调查机制进行课程的考核评价。具体来说,包括常规的考查(入学面试、课堂学习、课堂纪律、课后学习与互动等)、考试(应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关注学生各方面的进步与成长)、实践(课堂学习实践、回课、艺术实践、舞台实践)、教学成果展示(声乐比赛、音乐会)、社会评价(见实习单位评价、社会评价)、督导和信息(通过个人谈话和信息平台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教学督导、教师、学生)等。
三、强化与各学科协同发展,扩展国际交流平台
声乐教学的学科综合性极强,学习内容包罗万象。首先,它与其他编外学科,如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物理学、语言文学、美学、历史学、人类学等有着内在关联,在教学中相互渗透、融合,相互作用和影响。其次,与音乐学专业的其他课程,如正音课、视唱练耳、音乐欣赏、音乐理论、钢琴、形体、音乐史、和声曲式、编配弹唱等更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8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协同,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专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更要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完善的人格。所以,教师要正确处理专业课与其他人文学科、艺术学科之间的关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倡学科综合,引导学生理解多元文化,以声乐课程为立足点,加强各专业课程间的联系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彰显人文内涵和美学精神;训练学生歌唱思维和行动的统一;唱与演结合、教与学融合,培养学生成为艺术修养与文化修养并存、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高度统一的综合型高素质艺术教育人才,从而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广西丰富的民族艺术资源和对外交流窗口,打造有地方特色的高专声乐教学模式。除了在声乐教学内容和社会实践中融入更多的民族区域文化和东盟各国音乐文化元素外,更重要的是打造合作交流平台。比如,举办文化交流讲座、互派访问学者、举办短期培训班和学习班、艺术采风等。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推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深化东盟职教之间的合作与发展。通过开放窗口、加强合作,丰富声乐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学校声乐学科的社会影响力,打造特色声乐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地方艺术教育,服务于东盟各国的文化交流。
四、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促进学科教育整体发展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其主导着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因此,优化教师素质结构是提高教学成效的关键。声乐教师要有一颗不断修正自己、潜心钻研的敬业之心,要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充实文化底蕴、提高教育理论修养、掌握新的教学技术和方法,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此外,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才能更好地构建育人环境,高专的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持续提升。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能够及时将最前沿的学术成果运用到课堂教学和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而教学是科研的隐形动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体会、探索、创新,在与学生互动交流、共同探讨中得到启发,获得新的科研灵感。教师通过教学和科研增强了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有助于挖掘自身的潜在创造力,实现教育创新,同时促进和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总而言之,要提高高专声乐教学质量,必须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将教学与科研有效结合起来,做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当今高校教育中,团队合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织形式,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建立一个老中青搭配、校企合作一体化、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团队势在必行。它能全方位增强教学和科研力量,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高专声乐教师凭借团队成员合理的人才结构、知识结构、组织结构进行有效合作,完成教学、科研、实践等教学活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加强学生管理,提升声乐教学质量
音乐教育等师范类专业生源的音乐基础相对薄弱,加上学生文化底蕴较为不足,在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有所欠缺。要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加强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以职业教育目标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专业素养为抓手,从各方面、各渠道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首先,新生入学要进行职业、专业、校纪校规的思想教育。其次,加强课堂管理,严抓课堂纪律,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备课和分组教学,多采用肯定式的教学法鼓励学生,让他们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喜悦。最后,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通过课堂上的讲解、赏析、练习、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通过课后的表演、比赛、实践等,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内学习和校外基地实践,创设学生成长平台;通过专题讲座、音乐会、技能大赛、座谈会、各种文艺演出等,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提升其艺术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
专业课程建设是否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所学校办学的成败。因此,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应根据学校办学定位,确立声乐教学课程目标及方案,通过各方的通力合作,不断思考和总结、修订和完善,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使声乐教学更加科学、合理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婷.高校声乐教学质量评价:困境与出路[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10).
[2]黄小冰.声乐集体教学改革初探[J].广西教育,2003(34).
[3]邱琳琳.“互联网+教育”模式在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8(12).
作者:黄小冰 单位: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上一篇:高校音乐类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 下一篇:房地产上市企业财务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