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下音乐学专业发展研究

时间:2022-09-08 10:42:43

导语:一带一路下音乐学专业发展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带一路下音乐学专业发展研究

从地域性、人文性及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出发,以体现“文化属性、人本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系统逻辑作为研究宗旨来推进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的发展,是大众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的新视角。本文聚焦于“一带一路”视角下广西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探究了“承续八桂文脉、搭建无边界实战化的实践育人平台、完善专业建设质量评估体系”的三点改革路径与策略,并强调修勤补拙、努力形成自身的发展特色才是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战略。

一、“一带一路”的契机与广西的地缘优势

(一)“音乐教育联盟”——全球音乐教育的新发展。2015年3月中国政府了《“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该倡议不仅顺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也立足于世界文化多样化的发展潮流,得到了包括东盟十国在内的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我国与沿线国家共同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也为我国与世界高等教育的交流、发展、融合提供了重要契机。2017年5月,“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大会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成立,此后两年第二届大会如期召开。这两届共襄盛举的会议让所有参与国的音乐院校和专家学者们分享了中国“一带一路”带来的文化红利,开启了全球音乐教育创新发展、合作共赢的新纪元。(二)地理、交通、文化——得天独厚的亲缘优势。广西地处“一带一路”交汇对接和陆海统筹的重要节点,位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位置,在中国——东盟泛北部湾、泛珠三角等区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及地位。作为我国唯一沿海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广西在近几十年的发展建设中已逐渐由国内的边陲转变为国际通道的枢纽,是中国进入东南亚的“桥头堡”。在千百年的民族迁徙与繁衍中,广西的文化、艺术、宗教、习俗与东南亚各国相互影响交融。据考证,壮族与泰族、京族与越族为同源异流的民族,广西的多个民族与东南亚的多个民族之间均有亲缘关系。从最近一次人口统计大数据分析,广西以拥有200多万华侨华人遍布于东南亚多国而位居中国第三大侨乡。天然的地理优势、便捷的交通加之高度的文化认同感使得广西在“一带一路”视域下进行区域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更具备广阔的前景及竞争力。

二、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的发展现状

(一)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的特点。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形式重要组成部分的,其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师资队伍、生源结构与其他高等教育形式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人才培养的创新性与灵活性上独立学院往往具备优势,但是在人文理念的熏陶上难以比肩精英高等教育,在专业技能上较普通大众高等教育也往往缺乏特点。通过对广西区内几所开设音乐专业的独立学院调研得出,大多数院校多年来从“学”与“演”两个基本点着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自身师资及生源的客观情况压缩了部分音乐理论课程的深度,为学生搭建诸如区内外及境外的采风、实践基地、实习创业等实践教学平台,但是由于音乐学专业的发展是一个由内至外辩证统一、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有机体,缺乏特色、简单移植而来的课程设置难以激发专业基础能力较为薄弱的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将课堂理论延伸至课外实践,从而降低了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成效。(二)人才培养改革的目标从本质上分析,目前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发展趋势。不容乐观,除了师资及生源客观的短板之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首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没有纳入到整个文化产业视野下;其二,课程设置不够明确;其三,管理机制较混乱。近年来,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促使我国大众高等教育朝着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方向转型,如何对课程设置进行合理的改良和建设,将教学环节与产业需求对接,以培养出适应当前经济与人文结构优化的应用型人才,是各高校持续发展所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以自身办学特色为出发点,以地理人文浸润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实践能力为主线,充分与市场需求相接轨。

三、改革路径与策略

(一)承续八桂文脉为主的特色化课程设置。“一带一路”视域下各国高等音乐教育的交流其本质是文化的交流。树立多样共存、互鉴互进的高等音乐教育理念,首先需要从本民族的原生音乐文化中寻求养分。在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课程设置中承续八桂文脉,融入地域文化底蕴,增加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课程群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音乐文化课程群,如《广西民族民间音乐赏析》《广西戏曲曲艺赏析》《世界民族音乐赏析》《东南亚乐器与文化》《东盟音乐舞蹈编创》等,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增加人文素养,具备跨文化理解的理念和能力,以开阔的国际视野及饱满的文化自信应对文化传播中由于与本民族文化差异和冲突而造成的思想碰撞,对多元化文化保持尊重和理解。(二)搭建无边界实战化的实践育人平台。“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了沿线国家和地区音乐教育资源的互换与整合,推进了高等音乐教育国际化办学进程,由此,广西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应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师生互访与定期交流的机制,增加境外演出与实习的机会,在现有的广西区内外、东南亚境外国家采风路线的基础上拓展地域范围,引导学生进行采风成果的收集、提炼、音乐编创与表演的创新,展演出更多弘扬彰显八桂地域特色、促进东盟合作交流的艺术精品,推动音乐创作、表演、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四位一体”学科结构的良性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体现文化属性、人本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系统逻辑,为学生搭建无边界实战化的实践育人平台和发展空间,从而推动独立学院高等音乐教育高质态的发展。(三)完善“一带一路”视域下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建设质量评估体系。将广西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发展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对探索我国民办高等教育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规律、形成独特的办学品质具有重大意义。完善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建设质量评估体系,主要应从以下几点着手:(1)专业设置;(2)师资建设;(3)教学方案;(4)课程质量;(5)教材建设;(6)毕业反馈(7)教学管理。专业设置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的体现,并应该建设相配套的师资队伍;教学方案主要以该专业方向学生的培养需求设定,同时应配备相应合理性、科学性的教学大纲,使得课程质量符合规范;教材建设体现了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推进高等教育音乐学专业朝着开放、交流、国际化的趋势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毕业反馈是整个专业建设质量评估中非常重要的节点,可采用随机、分层、类集等抽样法,从纵向、横向结合比对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与专业教学质量反馈;而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是完成教学全过程的根本保障,强调的“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的行政管理手段目前依然是独立学院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重点。从地域性、人文性及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出发,以体现“文化属性、人本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系统逻辑作为研究宗旨来推进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的发展,是大众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的新视角。只有以上评估体系中各个环节高效运作、紧密配合,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发挥独立学院强化优势、分化劣势,着眼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差异性、互补性和创新性的办学特色;在基于“一带一路”视域下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的改革才能真正实现“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合作共赢”的研究主旨,为培养以人文精神为引导、以音乐能力为主体、以社会发展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养成之路提供借鉴和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斐然,张伯瑜,杨高鸽:《“一带一路”与音乐教育——“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成立大会暨音乐学术研讨与展演活动综述》,《艺术教育》,2017年第6期,第28-31页。

[2]窦武:《区域经济背景下的广西高校与东盟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探索与创新——基于广西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实践》,《文化教育市场》,2011年第85期,第88-89页。

[3]王此炤:《关于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教学评估体系的研究》,《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3期,第5-11页。

作者:李颜汐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教育与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