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通识音乐教育思考
时间:2022-08-13 10:04:02
导语:高校通识音乐教育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以及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人文素养、艺术素养以及综合素质培养中具有显著的优越性,通识音乐教育作为新时期高校音乐教育的一种新的模式,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优势也日益突显,因此,通识音乐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在新时期、新的社会形势下也受到了高校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通识;音乐教育;素质教育;人才培养
音乐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情感生活,是人们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相对于其它艺术形式来说,音乐更受人们的青睐和喜爱,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也是如此,同时通识音乐教育课程也特别受欢迎。在这样的状况之下,通过高校通识音乐教育的开展和实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显得尤为必要,也非常重要,在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更加符合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人才需求。
一、通识音乐教育简述
通识音乐教育作为一种非专业的音乐教育形式,是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一种更新,其可以将音乐所具有的功能与价值通过音乐教学的开展得以充分发挥和展现,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通识音乐教育的开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和缓解大学生重专业、轻人文,重技术、轻素养等问题,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在新时期的人才培养中发挥出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在21世纪的今天,高校素质教育已经全面实施,通识音乐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应该明确其自身定位和教学目标,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新时期高校通识音乐教育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建立健全通识音乐教学课程体系。音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以多样化的形式存在和不断发展的,这为音乐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素材和教育资源,同时新时期高校通识音乐教育要注重多元化课程体系的构建。通识音乐教育主要是在对于学生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人文素养的培养,进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通识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西方色彩的音乐艺术有深入的了解,还要使学生对我国优秀音乐文化有深层次的认知,同时还要能够让学生对音乐发展的源流以及当今音乐发展动态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于不同乐器的音色和不同唱法的差异等也要有一定的感受与体验,进而促进学生多元化的发展。因此,构建多元化的通识音乐课程体系尤为必要,既可以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理论的认知,又可以使其获得良好的音乐体验,使其在认识音乐、体验音乐的同时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二)与时代接轨,创新和丰富教学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通识音乐教育也要与时俱进的改革和创新,教师在新时期、新的教育形势下也要积极的转变和更新音乐教学理念,创新和丰富教学方法。在通识音乐课程教学中,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通识音乐课程教学中可以引入视听式、讨论式、探究式、互动式、分层式等教学方法,并结合教学内容灵活的采取相适应的教学方式,进而在促进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培养的同时也促进通识音乐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使其以小组为单位对音乐作品的创作风格、创作主题以及创作技法等展开讨论和分析,并将最终讨论结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通过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有深层次的理解,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可以更好的感受音乐所具有的艺术魅力,进而促进其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也逐渐迎来了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时展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的手段也日益现代化、信息化,信息化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的一种拓展和补充,也已经成为了高校现代化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在通识音乐教学中也要充分的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进而促进通识音乐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在通识音乐课程音乐史教学中,内容理论性强,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互联网搜集和整理音乐家系列、作品类型系列相关的音乐史知识和资源,并将其制作成PPT,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向学生更直观的展示一系列的音乐史发展进程,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举办音乐相关的讲座、开展音乐鉴赏会等形式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其审美能力,进而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三)构建音乐通识实践教学体系。高校通识音乐教育的开展和实施不但要注重建立和健全音乐通识课程教学体系,同时还要强化音乐通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音乐通识实践教学体系应该与课程设置紧密结合,进而提升音乐通识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高校可以根据音乐通识课程设置的具体情况在学期内定期组织和开展一定数量和规模的音乐实践活动,例如校园歌手大赛、校园音乐节、汇报演出等,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音乐实践的机会,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使其在音乐实践中强化对于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使其更好的感受音乐所具有的无限魅力,提升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另外,通过实践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四)加强通识音乐教育网络平台建设。现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使得现代社会也步入了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在这样的时展背景下,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并以互联网为依托构建通识音乐教育网络平台,进而在促进高校通识音乐教育网络性提升的同时也提高了高校通识音乐教育互动性,为大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了信息化的环境,极大的拓展了大学生音乐学习的空间。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以及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介的发展,高校可以在了解其使用规律和媒介优势等基础上建立微信公众号、构建微博互动平台,并定期的丰富多彩的音乐资讯以及优质的音乐相关的资源信息,进而不但使学生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音乐的发展动态,也开拓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五)结合教育特点,科学设置教学目标。音乐具有显著的美育功能,是美育教育的重要构成,对于学生审美能力、形象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具有独特的优越性。高校通识音乐教育也正是在充分了解其功能和价值的基础上而开展、实施的,充分利用了音乐的美育功能和价值,高校通识音乐教育和专业的音乐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在教学目标方面差异较为明显。高校通识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音乐课程教学使学生切实感受音乐所具有的无限魅力,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不以音乐理论和技能知识作为课程教学的重点,注重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走进音乐课堂,发挥音乐美育的效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高校要对通识音乐教育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并有效结合教育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进而为高校通识音乐教育的开展和实施指明方向,避免其教学重点向应用型和专业性方向倾斜,促进新时期高校通识音乐教育的健康良好发展。
三、结语
大学生群体是高校通识音乐教育的主要对象,其对于音乐广泛喜爱,相对于通识课程体系中的其它学科而言,通识音乐课程受欢迎的程度更高。在通识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认识到大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无论是课程内容设置,还是教材编创中都要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审美认知规律,在优化和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促进其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现代化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文君.大学通识教育中的音乐教育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20):56-57.
[2]李鸣.大学通识音乐教育的三维度探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4,(01):108-111.
[3]刘琨.高校音乐通识课多维教学体系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03):187-189.
[4]周婷婷.高校音乐通识课的必要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1,(26):207-208.
作者:翟鹏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 上一篇:中国法制史教学情境教育分析
- 下一篇:音乐教育培训产业现状及发展构思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