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学人文教育

时间:2022-03-19 08:01:19

导语:浅谈音乐教学人文教育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谈音乐教学人文教育

【摘要】音乐教育从属于人文教育,包含了历史与社会,也包含了道德与修养,是对人的素养进行教与育的过程。人文素养是一切素质的基础,利用音乐教学推动学生的情感发育、智商提升,从而完善音乐中的人文教育,是音乐教师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音乐;情感;教学

在学校里的音乐教育中,人们比较重视音乐专业的技术成分,而相对淡化了音乐教育中的文化素养方面,这样就导致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素养。但从教育的本质意义上讲,音乐教育不是技术教育,而是人文教育,对学生进行音乐相关的文化修养教育,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人文教育的主要内涵可以归纳为乐情、乐智、乐人。

一、乐情

所谓“乐情”,是指通过音乐使人在情感上与之产生共鸣。在我国对音乐课程制定的新课标里对音乐课程价值的体现中的第一条就是: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不难看出,音乐对于孩子而言,情感体验是最为关键的。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备课,打算给初一年级上《友谊地久天长》这一节课,我突然想到了有一次,我和学生闲聊时,当聊到有关友谊的话题时,我发现他们似乎对于朋友很重视,觉得友情对他们而言是最重要的。于是,当我准备《友谊地久天长》的教学时,我特别重视这一点,我希望借由他们对友谊的真挚情感来进行我的音乐教学。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新课教授之前,我用了学生都熟知的《朋友》进行引入,先给学生一种熟悉感。然后是进行“友谊接力棒”这个环节,我让学生畅所欲言,介绍他的朋友给我们,并将他们从相识到成为好朋友、成为好朋友后发生的趣事跟大家分享。学生的参与度很高。然后,很自然地就引入了新课《友谊地久天长》,播放视频给他们看,并介绍了歌曲的背景。当歌曲学唱结束后,我又一边播放着《友谊地久天长》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加深对旋律的记忆,一边动情地朗诵着有关友谊的诗歌。同学们认真静听并陶醉其中,直到下课铃声响起的那一刻,同学们好像才从充满了浓浓友情的氛围中抽离出来。

音乐的教学有别于其他课程的教学,更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师起关键性的作用,有了教师深刻感情的引领,学生情感的投入将成为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因此,我将这个投入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备课投入教师需要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只有老师拥有一个年轻的心,才能了解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情感世界。这就需要我们多跟孩子们沟通,了解孩子们当前的想法。除了沟通,作为教师,我们还要留心。正如我上《友谊地久天长》这一课,留心学生的情感为日后备课提供材料。第二个阶段:上课投入有了前期充分备课作为上课的基础之外,教师上课投入的多与少与学生给老师的反馈是成正比的。面对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先跟学生有一个情感的交流,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氛围,有了好的氛围,教学环节自然进行得顺理成章。第三个阶段:反思投入一节课下来,是好是坏,是成功是失败,哪里不足哪里进步,这些都是通过课后反思得来的。反思,实为经验积累的过程。反思得越深入,投入的越多,那么,教学经验的积累越是丰富。

二、乐智

所谓“乐智”,是指音乐中常见的乐理知识,它是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音乐、读懂音乐的利器。音乐老师都知道,音乐课在学校里是作为一门学科存在的。如果它仅仅是利用情感这一方面进行教学,其实作为课程,这样的教学只成功了一半。音乐的确是情感的投入与表达。但是,追根求源以后,我们不难看出,音乐之所以能联通情感,靠的是对乐理知识熟练地掌握与灵活地运用。“乐理”就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也就是“智”的所在。说到乐理学习,让我想到了一次在给小学低年级学生上认识音符的乐理课。因为音符的学习是音乐教学的基础。所以在备课时,当备到让学生了解不同音符的时值时,一开始我只是尝试用钢琴、三角铁、响板等各种音乐器材进行教学。但是我发现,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对这些乐器所发出的长短不同的音的感知是非常模糊的。为这事,我苦恼了好久。直到有一天,我在家陪来家里做客的小男孩玩用麻将搭大桥,发现小男孩会根据搭桥时每层所需要的不同长度来平均分配麻将的数量时,突然想到了上这一课的好办法。于是,第二天,我便开始做课件了。如图所示:

作者:曹烨 单位:杭州市萧山区临江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