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音乐教育传承与现状研究

时间:2022-02-18 04:32:51

导语:古筝音乐教育传承与现状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古筝音乐教育传承与现状研究

一、古筝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

古筝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秦朝开始流行的古筝,经过长期的发展,在唐代达到了鼎盛时期。在中国,古筝作为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近代以来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喜爱的民族乐器之一。“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谈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古筝是一件极富表现力的乐器,历代众多文人墨客在他们的笔下书写了很多绝美的诗句。古筝弹奏,既能体现出气势磅礴的场景,又能表现出婉转细腻的情感与曲调,它的音色时而纯洁淡雅,时而婉转动听,时而低声沉吟,时而气势磅礴。回顾发展历史,古筝的形态从最初的古筝五弦到十二弦,唐以后加至十三弦,至明代后又变为十五弦,到如今是二十一弦、二十四弦等;演奏方式从弹奏、轧奏、一手弹、滑、揉、按、颤动双手弹到双手摇等一系列的转变,弹奏方式以及形态的变化,证明古筝从古至今一直都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音乐者从传统古筝的临摹到现代筝曲的创新,再次证明了古筝的不断发展。到目前为止,古筝分为了多种流派,统称为南北两派,细分为九派,分别是山东筝、陕西筝(秦筝)、河南筝、浙江筝、潮州筝、客家筝、福建筝等,涉及地域广,可见古筝的艺术魅力是源源不断的。该书提出,随着古筝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在实际教育和推广中,古筝教育的弊端逐渐显示出来,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只注重个体演奏技术,忽视了集体演奏的培养。古筝教育往往采用“一对一”教学,这种方式高投入,低产出,而且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一旦与人同台演出,就会手忙脚乱。第二,忽视古筝作品的文化底蕴,一味地训练专业技能。很多古筝乐曲与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如《满江红》《霸王别姬》等。古筝体现了很浓厚的地域文化,古筝艺术博大精深,文化底蕴特别深厚。第三,强调学生呆板练习,忽视学生的创新能力。第四,过分注重古筝的考级,忽视学生的领悟能力。古筝不是一两天时间就能学会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需要持之以恒地保持浓厚的兴趣。

二、当代古筝音乐教育传承

目前,人们弘扬古筝文化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种:一是大型的演出表演,如春节联欢晚会;二是中外大型古筝比赛,主要目的是让古筝这种传统乐器走向全世界;三是古筝艺术家在各地开音乐会、专题讲座等;四是古筝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加入流行元素,融入电音元,使古筝的发展更加多样化。该书提出当代古筝教育存在以下弊端:一是高等学校的古筝专业教学质量不高,内涵建设不足。二是社会古筝教师资质不规范,能力参差不齐。有些教师是专业院校的教师,有些是民间古筝音乐爱好者,民间爱好者往往演奏技巧和理论水平不够。三是古筝音乐娱乐化严重。传统筝乐传播狭隘,在当今宽松的音乐产业化背景下,为了迎合观众对流行音乐的追捧,有些格调不高或者艺术水平较低的古筝音乐登上大型舞台。当代古筝音乐要传承下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第一,加大古筝音乐的宣传力度。政府应该给予支持,鼓励各大媒体对古筝音乐进行宣传。第二,拓宽古筝音乐的传播渠道。相关部门应利用手机、电脑、商场等进行广泛传播,让古筝音乐广泛深入人心,融入大众生活。第三,完善古筝音乐教育体系,加大经费投入,配备足够的师资力量,准备充足的教学器材。第四,号召大众正确认识民族音乐的重要地位。古筝音乐有着几千年的优秀传统,能使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中国优秀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第五,加强古筝艺术的研究。古筝演奏技法和弦制等方面尚未规范统一,相关部门应该组织人力,搜集、整理、研究流散在民间的古筝音乐文化遗产。这项任务艰巨复杂,需要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第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位置,只重结果而轻过程,忽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增加学生学习古筝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艺术实践活动。第七,古筝音乐教育要注重教材建设,不能局限于古典的筝曲,应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特点。基础性训练类的教材应主要关注技术性的内容,练习曲的教材应以技术与技巧方面的内容为主,重视对传统曲目的学习与训练,注意教学内容选择的科学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八,古筝教育要注重智力、德育的培养。高校除了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还要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意志力。概言之,该书详细介绍了古筝艺术浓厚的文化底蕴,介绍了基本技巧以及一些代表性曲目,对于不断发展的古筝音乐艺术来说,很有借鉴意义。

目前,古筝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须解决。现代的古筝学习者尤其是教育者应该牢固掌握传统文化并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担当起保护与传承这门艺术的责任,使古筝音乐艺术发展得更加欣欣向荣,进而达到新的高峰,焕发出新的生命与光辉。

作者:赵岚 单位: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