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多元化发展探究

时间:2022-11-20 09:16:14

导语:高校音乐教育多元化发展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音乐教育多元化发展探究

[摘要]通过分析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提出运用多元化音乐教育的研究路径,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涉及课程内容、教学形式、校内活动、校外实践、新媒体音乐等内容,从多途径、多形式、多平台共同构建高校音乐教育多元化。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多元化

从20世纪中叶发展到现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多元化已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然而,在整个音乐教育领域,多元化音乐教育中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将直接影响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实现。

一、普通高校多元化音乐教育的现状

高校音乐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单一的音乐教学已不能适应新时展,整体而言,多元化音乐教育面临着矛盾和挑战。

第一,就课程设置而言,诸多普通高校将音乐教育作为选修课程,开设了音乐鉴赏、民族音乐赏析等,但未将音乐教育作为素质培养的重要领域。与大学通识课程和公共课程相比较,弱化了音乐教育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未发挥音乐的激发创造力及辨析力、培养鉴赏能力等功能。同时,高校设置的音乐教育类课程比较单一,知识面不够丰富,导致教育者和学习者都没有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就课堂教学而言,大多数大学生认为音乐教育就仅仅是唱唱歌、听听音乐,而这些也只是为了消遣或是自身的放松。由于对西方音乐的崇尚,教师在课堂中教授的内容大多以西方音乐为主,而对于本国本民族音乐的历史、文化了解的缺失,造成了当代大学生音乐知识的狭隘和短视。他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缺乏兴趣,有的认为它们是已经过时的东西,就更别提对西方音乐文化的了解了。造成这样片面的认知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很大关系,课堂教学手法陈旧,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只是囿于对音乐表面形式的介绍,较少去挖掘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精髓,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快餐式的音乐教育形式,让学生对世界多元化音乐的了解少之又少,这些也制约着我国大学音乐素质教育的发展。

第三,就教学方法而言,普通高校设置的音乐选修课程一般为音乐欣赏,教师的授课内容乏味,形式单一,造成众多大学生选修音乐欣赏课只是因为这门课程好拿学分,以致音乐欣赏课程形同虚设,教学目标根本无法达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个问题仍没有解决。中国的教师太爱讲,太能讲,讲得太多。他们认为学生总是领会不出来的,追求学生死记硬背,这样造成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情感缺失也是一个方面,课堂气氛呆板、沉闷,每次的教学过程都是一样,这使得一些学生在上课时睡觉、玩手机或是干些与上课无关的事情。这样也造成主体与客体之间认知信息间的沟通停滞,忽视了师生之间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以致课堂效果差。

第四,就实践拓展而言,高校普遍成立了大学生艺术团,制订了日常培训、教学计划、考核等制度方案,但是覆盖面不广,面向的群体仅是有专业基础、兴趣爱好的大学生,并不能面向在校学生开展音乐教育的相关实践活动。高校也会定期开展音乐讲坛、音乐会演出、乐队表演、文艺会演等活动,以及组队参加校外与音乐相关的各类竞赛,但这些举措都仅针对有特长才艺的学生,往往忽视了音乐教育的普遍性、局限性和延伸性,音乐实践的领域范畴也受到了限制,从而不能更好地构建音乐教育多元化体系。

二、高校音乐课堂教学多元化

1.高校音乐教学内容多元化

课程内容和教学风格多样化的改良。中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国,每个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和音乐文化内容。应扩展各民族之间不同的音乐文化与多民族音乐文化融合的内容,也包括外来文化的融合。学校图书馆和资料中心可以配备文学、音乐、美术、历史、民俗习惯等各种资源。教师培训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了解和分析他们对自己及其他地区汉族及各民族音乐文化的感受、态度和理解;掌握和理解有关中国各民族族群的历史脉络和社会性特征;提高他们的文化交流能力;提高他们在有关民族和地区文化多样化的课程发展上的技能。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评价和修订教材的能力。

2.高校音乐课程形式多元化

多元文化音乐课程应当是综合化的,对民族音乐和音乐文化族群有整体的描绘,应当是整体学校课程的有机部分。还应当将文化、历史经验、社会现实、民族音乐和音乐文化族群音乐的生存状态包括进来,在设计和实施多元文化音乐课程时,采取多学科和跨学科的途径。对学生来讲,从多学科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单一学科只能让他们对民族问题产生局部的理解,通过多种多样的社会科学的视角,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全球的音乐视野。

三、高校音乐课外活动多元化

1.校内艺术活动是培养大学生音乐素质的延伸

在高校,第二课堂是教学课堂的补充与延伸,也是提高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平台与途径。在音乐教育多元化中,高校可建立“三个课堂联动”机制,即课堂、校内、校外,互进互促育人平台。成立高校音乐教育工作小组,将校内从事音乐教育和团学工作的教师队伍有机结合,打造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从而有针对性、有效果地开展校内艺术活动。工作小组成员之间要达到沟通、交流、研究,从实际教学入手,寻找课堂教学中的不足,研究解决对策,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在校内第二课堂活动中进行补充,真正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联动,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通过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音乐素质,采取“搭平台、创文化、建队伍、重参与、话感悟”方式,积极组织校内艺术活动,如音乐讲座、专场文艺会演、合唱比赛、音乐才子、十佳歌手大赛、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丰富阅历和经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参加校内艺术队伍,如音乐类兴趣社团、大学生艺术团、乐队,在不同队伍中拓宽朋友圈和人脉,加强人际交往与表达能力。在参与活动和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提高音乐素质能力,进一步发挥音乐教育的延伸功能。

2.校外艺术实践是培养大学生音乐素质的拓展

艺术实践是音乐教育的升华和拓展,也是对校内音乐教育的补充与巩固。走出校园,走上社会,增长见识,丰富阅历。学生参加校外艺术实践,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体会人生道理,培养体验幸福、辨析审美的素质能力。学生可以拓宽音乐社会实践平台,通过社会资源、学校组织、个人参与等形式参加各类艺术实践。社会层面,积极参加艺术实践公益项目、观摩艺术剧院表演、民族音乐文化采风及研究、社区文化志愿服务活动、“送文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参加艺术实践的同时学会奉献互助、服务社会。学校层面,组织校企合作实习、海外演出实践、高校之间音乐文化交流等,加强音乐文化交流,促进音乐学习方法和成效。个人层面,积极参加各类艺术比赛、培训机构教学工作、自创或自录歌曲等,展示自我,拓宽就业渠道,充分体现音乐教育的价值和收获。要真正做好“三个课堂联动”,需要在师资队伍、教学方法、资源共享、时间空间上下功夫,共同下好音乐教育多元化一盘棋,将专业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使音乐教育在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多元化价值。

3.新媒体音乐是培养大学生音乐素质的创新

新媒体时代正在迅猛发展,高校音乐教学也受到新媒体时代影响,使高校音乐教学改革更为快捷、便捷和高效,是对传统高校音乐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

(1)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实现音乐教学信息的有效整合。学校可利用在线开放课程,通过学生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方式,考核后认定学分,这种教学改革顺应时展,创新了音乐的传播及普及化。

(2)利用数字媒体空间,实现音乐教学信息的有效传播。学校可利用校园网络平台,介绍与音乐相关的知识内容,开辟当代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类型,如流行音乐、爵士乐、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等。下载一些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可以在线聆听。

(3)利用音乐应用软件,实现音乐教学实践的有效提升。教师可推荐有关音乐网络app软件,让学生在网络音乐中锻炼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通过网络这一最直接最广阔的方式,与热爱音乐某一领域的志同道合者共同探讨和交流,增加学习交流平台,从而拓宽音乐教育的多元化途径。

[参考文献]

[1]卢明德.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2]管建华.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刘志刚.高职高专院校音乐教育多元化发展探析[M].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

作者:姜红仁 胡玲 吴娇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软件与物联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