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活动与知识的结合

时间:2022-01-10 06:13:46

导语: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活动与知识的结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活动与知识的结合

一、传统的音乐知识教学必不可少

音乐在我们国家作为一个特别的学科,一般不要求孩子们要在这个方面达到何种成就,所以对于音乐课该如何上,也就众说纷纭了。通过去各大小学,中学的一些听课与实习,我发现大多学校似乎大过注意同学们的“参与”了。比如去年当我在一所高中听到老师对山歌进行教学时,这首歌只是普通的2/4拍子,重点应该是学唱和感受旋律。老师却要求同学们一起拍桌子对应旋律的节奏,重复了几次,孩子们都很开心,于是这首歌就这么过去了。不可否认的是,课堂气氛很重要,然而,我不仅问,下课后,学生们学到了什么音乐知识呢?他们并没有了解民歌的风格特征,甚至,他们连自己打的是什么拍子都不知道。这种互动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无效的。针对各种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们就必须重视音乐知识教学的重要性。这包括对音的概念的认识,音高音色音量等等,以及最基本的简谱教学,歌唱教学。一节好的音乐课应该是孩子们即在玩,又学到了需要的知识。这也就要求当代的老师要积极地思考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此外,音乐知识教学无论是对想要在音乐方面有更高造诣的同学,还是想要成为音乐教师的学生都必不可少。学习一样东西,只有学到了它的根基,才有发展的可能。而对于大多数同学,学好音乐知识能更好的了解各种各样的文化,培养我们好的欣赏和鉴别能力。

二、知识与“动”相结合

那么?怎么进行当代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呢?过于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显然也是不可取的。当今的学生对新颖的事物比较感兴趣,也敢于思考和表现。好的教学方法能充分结合他们的特点,将教学内容与活动较好地结合。因此,我想对于这点提上一些建议。

(一)教师要清楚自己的教学目标

每一节的备课时,教学在创编活动时,应该明确自己的目的。是想让他们学会这首歌?理解这个创作手法?还是只是感受音乐的情绪?带着目的去组织学生们进行活动,效果就会很不一样。例如,在讲乐曲的速度情绪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同学们随着音乐走动,根据快慢调整自己的步伐。在教学歌曲时,像民歌,除了传统的弹唱,也可以让男女同学进行对唱等等,这也能体现教学的多样性。

(二)教师要敢于让学生们参与

中国的学生大多都习惯了填鸭式教学,但是他们的思维其实是可以很丰富的。与其直接告诉他们答案,不如让学生们通过活动自我总结。在听新的作品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想象,模拟场景,编故事等等,最后才总结音乐的特征。例如在进行音乐与生活教学时,教师们在播放各种生活元素音乐作品之前都不必告诉学生们歌曲的背景,而是让他们自己为这个旋律写出一个剧本,还可以请他们用身边的桌子,笔来模拟音乐中的声音。通过思考,学生们对知识点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而且,通过参加一系列活动,学生们的创造力会被提高,他们也会因此对音乐学习更感兴趣。

(三)教师要大胆的突破自我

如今,教师们已不局限于只运用讲授法来教学。随着今年来各种新的教学法,如奥尔夫,达罗克鲁兹教学法的体态律动教学等,就是充分的要求孩子们去“动”。遗憾的是,运用这些教学法的学校少之又少,教师们往往会担心活动进行的效果问题。显然,适应新的方法是需要时间的,但教学们应该用于尝试,第一节课做不好,可以不断的改进,积累,最终达到想要的效果。而很多音乐知识点,都可以变成这种立体的呈现方式。

(四)注意教具的选择

教具的选择也决定了课程的质量。针对不同的目标,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具。在教学歌曲的谱子时,老师可以分发小乐器,让学生们跟着谱子和旋律,创作出自己的“小作品”。而在教学一些有特色的歌曲时,老师可以让同学们挥舞彩带等。比如在人教版的独特的民族风——藏族一课中,老师可以针对歌曲中的结尾部分邀请同学们用彩带做出藏族的舞蹈动作。这样学生们不仅了解了一些音乐的背景文化,也感受到了音乐课堂的美。综上所诉,当今中小学生音乐教学的发展方向应是趣味性的,但是如果缺少了它的根基---音乐知识作为铺垫,音乐教育的发展则只是表面的。音乐教育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摸清了方向,不断的调整,才能切合当今的教育理念。

作者:黄韵真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段彩霞.改革开放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

[2]鲁颖.建国后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研究(1949-2005)[D].新疆师范大学,2008.

[3]周莹莹.新时期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概况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

[4]卢思嘉.《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创刊30周年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

[5]宋婉忻.大众媒介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