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研究论文6篇
时间:2022-10-25 10:43:39
导语:高校音乐教育研究论文6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高校国际化教育发展趋势越来越突出,研究和引用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成就必将成为各大高校重点思考问题。因此,为适应新时期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综合性高校音乐教育应以促进学生综合型发展为目的,将多元文化内涵渗透到音乐教学环节中,以不同形式转变传统音乐艺术教育的单一思想观念,应用跨国界、跨地域和跨文化艺术的教学方式,开展多元化的高校音乐教育领域,开设种类多样、知识面广、生动活泼的音乐艺术课程,全面提高高校音乐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文化素质。
一、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的特殊性
1.学生音乐文化知识结构的差异性
综合性高校学科建设全面,学术研究的氛围浓厚,与其他专业性质强的院校相比更具特殊性。综合性高校专业学科覆盖之广,并且各具有专业教学特点。学生从不同地域和民族,不同省区考取上来,文化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了解音乐文化和掌握理论知识都各不一样。因此,在新形势下综合性高校音乐教学,应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为目的,充分利用高校校园的优秀人文文化资源,开阔学生视野,发挥学生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特点,将音乐教育教学与其有机融合,拓展学生多元文化知识结构。
2.丰富和拓展多元的人文素养
经济与教育全球一体化对高校综合型人才培养提出更高标准。一是要求学生扎实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与熟练应用能力;二是要求学生具备较全面的综合文化素质。在新形势下综合性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应涵盖丰富的人文素养,拓展多元文化资源,帮助学生积累和提升人文文化修养起着重要作用。虽然音乐教育不可能立竿见影提高学生的演唱或演奏技能,但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使学生对音乐艺术形式和内涵有一定认识并产生兴趣。通过文化知识学习迁移,拓展思维,更好解读和理解其他艺术作品,提高审美境界,达到提升学生人文文化修养的目的。3.音乐技能的学习开阔思维创新性在新形势下各综合高校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培养出理论过硬、技术好、素质高的综合型人才,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但由于不同地域、不同专业,学科教育理念和手段的不同,导致学生在学习音乐技能中产生不同思维模式。理科类的学生善于运用理性思维和联想,学习掌握音乐文化知识;而文科类的学生更多会通过感性思维和想象,加深对音乐文化知识的分析和认识规律,掌握其演唱或演奏的技能技巧,并领会其思想内核。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不同理解和启发,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二、高校音乐教育中渗透多元文化教学的思考
1.强化教学管理,更新音乐教育观念
综合性高校音乐教育中渗透多元文化教学,教育行政、职能和主管部门应转变教育观念,更新音乐教学思想,为音乐教育制定教学方针。职能和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公选课和艺术公共教育开设课程单位的监管,制订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细则;在课程设置上探索地域性与校本课程相结合,优化课程内容结构,邀请专家进行课程资源的探讨和建设,从而融入多元文化课程教育理念与内涵,探索民族地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创新结构,更好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艺术性、民族性与大众性的结合,以保证高校教育活动能够顺利的开展。音乐教师方面,应以言传身教,给学生传授基本的演唱或演奏知识和学艺的艰辛之路;另一方面要突出音乐教学水平,感染学生,促进和影响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作为音乐艺术教育的执教者,要通过展现自身艺术技巧和修养,激励学生勤奋钻研,提高综合修养。同时要以博大的胸怀关心和爱护学生为教学的支点,提供和满足学生对学习音乐艺术要求为主要目的,将音乐教师能否在为学生学习音乐活动的所有需求,纳入评价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的标准,提高音乐教师教学的竞争性和实效性。之外,在音乐学习中,不应受条件和环境约束,树立自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思想,结合自身的客观条件,拟定适合自身音乐学习的发展目标,提高音乐艺术技能,培养综合素养。
2.立足艺术实践,健全音乐教育模式的创新
第一是通过对国内外各类音乐艺术作品的欣赏,给学生介绍作品的生活生产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为学生学习讲解音乐作品结构要素和创作思维源泉。一方面传授音乐作品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提升学生对种类不同的音乐作品的审美水平。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各类音乐作品的独特风格,使学生领略到各自不同的音乐艺术技巧,学习对音乐作品的评价。在这基础上音乐教师不断将音乐和人文知识延伸发展,并结合各自情况,融入多元文化到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观点,展示学生对音乐和作品思想内涵的领悟,提高综合能力。第二是通过学习欣赏,学生了解和掌握较好的音乐基础和演唱演奏的基本技术,教师便大胆的鼓励学生将领悟的音乐艺术语言结合自己的联想和体验进行创作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自己创作欲望,摆脱课堂与教师的局限,展开对音乐语言的想象与创新,加深对音乐文化内涵的体验,提高自身多元文化的实践能力。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对学习音乐艺术的总结,充分展现自己对音乐艺术的表现力、审美力和创新力,从音乐教育活动中感觉、感知和内心领悟其多元文化的核心,更应注重挖掘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全面的发展和修正自我。第三是通过循序渐进的课堂练习和大量的音乐欣赏内容相结合,收集大量音乐文化资料,教师组织学生对不同音乐作品进行归类,从浅入深的对其进行多元化表现手法进行剖析。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获取大量的音乐文化内容,音乐教师也从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素养,实现了教与学的双丰收,确保音乐教学内容的全面性,以实现高校艺术教育对学生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如在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欣赏教学中,教师首先给学生展现捷克丰富的民族民间歌曲《被出卖的新娘》《达里波》等优秀的民间传统题材的作品。充分利用优秀的经典音乐作品,拓展和丰富学生音乐艺术形式,增强学生文化知识储备量。使学生扩大音乐艺术技能的同时,了解和掌握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夯实传统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黄柯瑕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
参考资料:
[1]赵小梅.高校艺术教育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J].艺术教育,2010(02).
[2]赵卓.民族音乐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探究[J].音乐时空,2014(04).
[3]邓春慧.民族音乐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分析[J].大舞台,2015(03).
[4]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池浩.论当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大从文艺,2015(21).
第二篇:高校图书馆音乐教育资源的文化价值
一、高校图书馆文化价值观念的传承作用
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的文化教育部门,在保存和传递文化信息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馆舍、官员(读者)、馆藏(书刊文献)这图书馆三大要素当中,人是第一要素,其在文化传播上担任着很重要的媒介作用。周和平在《中国图书馆百年系列丛书》序言中指出图书馆本身就是一种内涵深厚的文化,这种文化是由过去、现在、未来三者进行递进、传承而发展,由物(馆舍)、人(官员-读者)、神(馆藏文献所承载的智慧与精神)三者融合、辉映而拱立。这充分体现了图书馆在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一种不可替代的价值。价值观念作为一种社会艺术形态,对社会和个人有着潜移默化、深远长久的巨大导向作用。高校图书馆文化价值观念的体现,在文化视野下其实是一种人文情怀的体现,承载着守护人类文化遗产、传承人类智慧的重要职责。树立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价值观,才能让正确的世界观、价值取向、道德文化深刻的植根于每个大学生的心里。每所高校图书馆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势必要形成自己独立的具有本校特色的价值观,这是高校图书馆的灵魂所在,更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建设高校图书馆文化价值观势在必行。
二、高校图书馆音乐教育资源的文化价值
高校图书馆自身文化价值的形成与发展成为图书馆建设必不可缺少的目标,音乐文化传承和衍生是音乐教育资源文化价值的具体体现,高校图书馆自身文化价值对音乐教育资源的文化价值实现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音乐教育资源的文化保存与传播
图书馆作为一个信息文化的集散地,其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对所有文化资源的收集和保存,从而实现对文化资源价值的有效保障。音乐教育资源,作为人类教育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保存上拥有其特殊性。某种程度上而言,高校图书馆在音乐教育资源的收集保存上会是一种文化保存与传承的重要部门,如:利用音乐教育资料,引导学生课外自修,可以满足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的要求。
2、音乐教育资源的文化精神引导价值
高校图书馆作为灵魂和纽带,能够为大学生读者传播健康、积极的文化,营造和谐、进步的学习氛围。高校图书馆的音乐教育资源是高校进行道德培养的有力手段,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资料是文化精神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课业繁重的高校,对于学生文化精神的培养不可忽视,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图书馆作为课堂的延伸,需要弥补课堂的不足,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多角度发展,尤其在文化精神上的提高成为全面发展的专业型人才。3、音乐教育资源的人才培育价值高校图书馆音乐教育资源的价值尤其在拥有音乐教育专业的高等院校中更为凸显的体现出其价值所在,拥有音乐教育专业的高校图书馆在音乐教育文献资源,包括音乐书刊,声像资料等,建立上若拥有优势,不仅可以为音乐教学提供辅助,还可以充分发挥出图书馆的音乐教育职能。
三、高校图书馆音乐教育资源文化价值的实现
从高校图书馆在高校教育职能发挥上看,音乐教育资源的文化价值应该从多方面共同努力,真正实现其文化价值,具体途径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高校图书馆文化事业的基础支持,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音乐教育资源做好对图书馆音乐教育文化事业的有效支持,是实现高校图书馆音乐教育资源文化价值强有力的基础,为此政府部门以及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通过出台政策,建立规范等方面,为高校图书馆音乐资源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和有力的条件。高校应结合其自身规模及馆藏特色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音乐教育资源数据库,更好的为读者带来全面的、具有特色的音乐教育资源,满足读者需求,实现图书馆音乐资源的文化价值。
2、加强高校图书馆文化价值氛围构建,彰显图书馆音乐教育资源的文化生命力一个具有良好氛围的图书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图书馆的文化价值目标,与此同时还为读者提供了更好的阅读感受。面对音乐教育资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构建音乐教育资源的文化价值上,应当体现其生命力。如在图书馆设立图书音像资料室,为读者提供音乐教育的音响电子资源,或通过定期举办音乐教育资源的有声资源放映,将音乐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资源更直观的传递给读者,从而建设更有文化生命力的文化资源。
3、提高学生对高校图书馆文化价值的认识,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音乐教育资源的文化魅力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中的三大优势条件之一,我们往往更多的关注其藏书质量和服务功能,实际上对于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发挥我们应更加注重,图书馆教育职能认识的建立有助于推进高校教育实践工作的进行。就音乐教育资源带来的音乐教育职能的发挥来看,高校图书馆是与学生联系最紧密的单位之一,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来讲,这种优势有助于广泛发挥图书馆的音乐教育职能,另外高校图书馆的音乐教育资源优势以及一些硬件条件,如音像资料室、电子阅览室,声像设备、复制设备,都为发挥音乐教育资源的文化价值职能提供了优势条件。集中以上优势条件,高校图书馆应该尽力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音乐教育文化资源的魅力展示,首先,定期举办音乐欣赏会,在周末或是课余时间,在音像资料室里可以定期选播一些学生喜爱的音乐作品,再结合一些乐曲背景知识介绍、音乐作品鉴赏等专业音乐知识,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还可以达成音乐教育的效果,在系统的学习了音乐知识之余更加的体会了音乐的美感,在一定程度上这无疑是对课堂知识的补救。其次,定期举办音乐教师的报告会。请一些专家进行独立完整的音乐教育讲座,增加学生的音乐教育知识储备,更好的作用于专业课程。最后,举办各类音乐活动。音乐作为一种活态的艺术,通过表演才可以更好地为学生们展示出其最内在的、深刻的意义。音乐活动可以为学生带来创造交流机会,激发音乐兴趣,挖掘音乐才能等多方面的效益。
四、结语
高校图书馆将音乐教育文化、思想、观念传递给广大学生读者,不仅是对人类知识文化的传播,更是对人文精神的传递、继承、弘扬,是人类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音乐教育资源的价值就在于使音乐文化得以流传、保存,进而发扬光大。
作者:张灵运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黄茜.努力拓展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J].图书馆,2001.5.
第三篇: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歌剧探索
一、高校音乐教育的民族歌剧的现状
笔者翻阅很多资料发现,现在高校音乐当中的声乐专业的学生大多都是以一些古典意大利歌曲以及一些耳熟能详的中国歌曲作为课程建设以及考察考试的重点,很少有专门针对某一部歌剧去学校演唱以及表演来去研究,当然这个跟目前教育当中的一些弊端也有关系,很多院校都是中规中矩的按教学大纲去执行,缺乏一些创新与实践性的东西,更谈不上让学生去参与演练一部歌剧甚至是片段。所以对这方面的研究是实属有必要的,也是接下来在高校音乐教育普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知道的有北京大学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隶属于艺术学院,该研究中心是拥有中国以及国外的音乐剧教学与产业资源,利用西方音乐剧为题材,主要致力于国内的音乐剧以及中国原创歌剧的培养与推广,侧重点可能更偏向于音乐剧的创作与表演,对中国民族歌剧的涉及只有一些基本成型的建设与意见。中国歌剧走到现在,实际上已经取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也为中国民族文化做出了很多贡献,人们通过对中国本土歌剧的了解得到了认识中国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路线与方方面面。民族歌剧以其典型的故事情节为发展脉络,加入中国本土的歌唱方法与台词,融入舞蹈、戏曲、音乐以及民族创作特征,惟妙惟肖的向人们展示了中国本土的社会生活以及鲜明的艺术特点,但是纵观至今,歌剧创作数量颇少,人们认识到的只有几个经典的唱段与台词,在大学当中对这方面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在高校音乐中推广民族歌剧课程对人们更深层次的了解与认识中国音乐与风土人情,以及对门对歌剧产生浓郁的兴趣爱好实属必要。
二、当前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
说到中国民族歌剧,大家很快就会想到《江姐》、《白毛女》、《洪湖赤卫队》之中带有很重的民族情结以及抗战元素在内的一些作品。在中国民族歌剧的萌芽发展早期,流行音乐教父黎锦辉写了一些类似于《麻雀与小孩》这类型的作品是中国原创歌剧的雏形,音乐形式更以一些儿童歌舞剧形式出现,加之在歌曲《苏武牧羊》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改编,使之歌曲内容更加丰富,故事情结更加真实。但随着文化运动的影响,作曲家创作的重点多是围绕在政治斗争的方面,比如歌剧《扬子江风暴》则是由田汉聂耳共同创作的激起人民大众反抗的一种斗争题材,《卖报歌》这种广为流传的作品层出不穷,慢慢对人民生活产生影响。再有作曲家王洛宾先生创作的《沙漠之歌》当中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也是脍炙人口,对后期歌剧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剧情当时主要是行走在一定的政治社会背景下完成的,所以更多的是以一些抗日救亡运动,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为主,剧目中民族风味浓厚,歌词通俗易懂,甚至加入合唱歌曲,达到全民大众参与的一种斗争精神,以贴近民生的曲调与歌词让人们对歌曲以及主题印象深刻,全民参与的目的,突出了文化艺术传播性。这其中运用戏曲成分以及突出的民族音乐特点是区别于当时西方歌剧的一种创新。接着就到了国内形式比较稳定的阶段,这个时期创作出了像《夫妻识字》这类型的作品,多是以解放区的新秧歌歌剧形式展开,在民间小调的基础上改编完成,乡土气息浓郁,描述延安解放区人们群众的文化生活以及社会迅速发展的一种广场歌舞剧。相比之前的创作,多了一些陕北的小调音乐特点,将地方戏曲重新填词,利用秧歌剧宣传政治题材,对广大群众进行思想教育,为中国歌剧的新时期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白毛女》孕育产生,一方面描述了封建社会下农民被地主阶级压迫的真实生活画面,另一层次也说明了共产党解放全中国的一种光明。剧中以“喜儿”为脉络,讲述黄世仁横行蛮横逼死杨白劳的故事,其中音乐形式选用昆曲,佛教音乐,以及地方上的一种诵输,利用板式变化,以及一些说唱,使每个人物刻画得都生动逼真,加之伴奏形式采用管弦乐伴奏,丰富了音乐形式与内容,使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歌剧《白毛女》是中国民族歌剧里程碑的代表。接下来就是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一个平稳时期,这个阶段,具有典型代表以及耳熟能详的作品当属《小二黑结婚》了,剧中利用板腔的变化,使人物复杂的情感特点表现出来,戏剧整体音乐更加注重民间音乐素材,语言形式上以说台词代替演唱,唱段间的整体音乐线条淡化,英雄人物特点突出,这些同时也是当时区别于西方歌剧的一些特点。慢慢随着歌剧的传承,创作出了《洪湖赤卫队》等作品。这个时期借鉴了外国歌剧的创作特点,综合运用戏曲等元素,继承前期歌剧的创作经验,相辅相成,指明了民族歌剧的创作方向。歌剧中江姐的人物特点突出,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其中的经典唱段《洪湖水,浪打浪》广为流传。剧中《红梅赞》的旋律多次出现,一方面突出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主题,一方面也将人物的音乐形象反衬的特别明显。后来随着文化运动的进行,中国当时把京剧就作为中国民族歌剧搬上舞台,旧时期的那些作品遭到了禁演,这个时期的歌剧创作整体也没有太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一些经典民族歌剧又重新搬上舞台,歌剧创作又一次迎来了春天,代表剧目《护花神》是这个时期留给人们影响比较深刻的作品,剧中运用古典的美声唱法特点来演绎,调式特点也多采用西方调式,在一定意义上使民族歌剧向前迈了一步,具有了一定的创新性。再后来则以施光南创作的歌剧《伤逝》为代表,剧中英雄性的角色逐渐被淡化,音乐性占到了主导地位,选用的题材与表现形式也更加趋向多样化,剧情矛盾的发展与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融为一体。剧中通过子君与涓生的爱情悲剧为发展脉络,通过重唱、咏叹调、对唱、以及多种音乐形式肯定音乐主题,坚定人们渴望爱情的决心。这个时期不得不提到歌剧《原野》,它是在登上美国歌剧院用中文演唱的为数不多的中国歌剧代表之一。剧中的歌剧咏叹调《啊,我的虎子哥》更是被人们传唱,甚至在一些重要的艺术类比赛中反复使用的经典唱段。剧目通过对人物“金子”的形象塑造,使观众看到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农村真实生活剧情的舞台形象,也使得中国民族歌剧对外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世纪以后则是中国民族歌剧多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实验性歌剧与传统的严肃歌剧互相吸收影响,剧目显得更加通俗化,民族歌剧的戏剧性更强,《狂人日记》更是作为第一部欧洲演员用中文演唱的作品,在国外颇受好评。
三、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民族歌剧借鉴
当前,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对民族歌剧的认识与实践都处在探索阶段。为了培养国际关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体系中建立中国民族教学实践体系使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在艺术类培养中呈现出一体两面的关系,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教学看似相同,在艺术发展中又表现楚相辅相成的的联系,重视与普及中国民族歌剧实践是人才培养与实践发展的有机结合,使促进民族声乐教学向一个新的台阶发展,也是更多研究西方歌剧与中国歌剧异同的重要措施。在今年的一些新创作民族歌剧都取得了成功,比如中国歌剧《木兰诗篇》运用交响乐伴奏,有层次的序幕发展,有脉络的故事情结的进行,都展现出当代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的一些新特点以及向国内外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推广。国家大剧院最近上演的印青创作的歌剧《长征》更是现当代中国歌剧创作的精品剧目,展现了现在民族歌剧的高水平,也可以看到国内对中国民族歌剧的重视。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除了要传授专业的声音技巧与专业技能外,对声乐教材以及其中的内容作以调整,在课堂中加入民族歌剧实践表演训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民族歌剧,探究民族歌剧实践项目,了解民族风情与人文生活,对于学生的表演实践等等都会有显著的提高。这样对于我们更好的借鉴传承中国戏曲文化,中国传统曲艺与民族民间音乐,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题写重要的一笔。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平台,重视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促进民族声乐的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当前,笔者对民族歌剧的研究以及在高校中的运用正做着自己微小的一步,在实际当中更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到其中,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高校当中音乐的民族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高校作为音乐艺术的传播与发展载体,在民族音乐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对中国民族歌剧的探索与实践,对于增强了解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历史文化与音乐特点,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精神,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怀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盖亚男 单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音乐系
第四篇:高校传统音乐教育思考
在我国,高校传统音乐教育怎样才能落实到教育实践?这个问题是我国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我国高校传统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更与我国当代传统音乐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相关。从1919年6月我国最早创立的私立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开设国乐课到现在,中国高校传统音乐教育已经整整走过一百年曲折发展道路[1]。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同时存在许多问题。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和公众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视,传统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高校传统音乐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何遵照我国的国情和传统音乐教育规律提出一些具体措施,抛砖引玉,希冀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高校从事传统音乐教育的专业人员的进一步重视和思考。
1.我国高校传统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课程设置分散,未形成体系。从教育部门获得的资料和文献查阅情况看,我国大多数高校没有形成独立的传统音乐专业课程设置体系,而普遍的现象是传统音乐课程设置分散,比例偏少。全国80%~90%设置音乐教育专业的高校,传统音乐的理论课程通常只开设“中国音乐史”和“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等二门课程。传统乐器课程设置非常单一,通常只开设笛子、二胡、琵琶、古筝等少数课程。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高校受师资短缺、办学条件等因素制约,存在因师设课现象,有什么老师就开设什么课,而不是从整个教学计划中进行统筹安排,系统性和专业性得不到保证,从而导致课程设置分散,未形成体系。相当部分高校把传统音乐列为选修课程,但即使这样在教学中也往往难以真正落实到位。此外,在我国一提起传统音乐往往认为是汉族的古代音乐,其实从广义上讲应该包含56个民族的传统音乐,因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音乐。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民族地区设置民族音乐课程对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就当前来看,情况不容乐观,民族地区高校中仅仅只有小部分高校开设这类校本课程,数量十分有限,而且课程设置单一,未形成体系的现象更为突出。将民族传统音乐作为课程资源纳入民族地区高校音乐教育体系,是近年民族地区高校探索传统音乐教改的内容之一,值得推广。
1.2教学内容没有一个量化标准。我国目前传统音乐教育教学内容没有一个量化标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没有统一的课程教学大纲,二是没有相对统一的教材,三是没有统一的考试要求和标准。理论教学部分需要量化标准,实践部分同样需要统一的量化标准和要求。譬如,应该规定学生必须背唱民歌多少首,背唱几段戏曲唱腔,到田野采风几次,搜集几首当地民间音乐,本科毕业前必须要熟悉几种民族乐器等实践内容都应该有具体的要求,而目前绝大多学校却没有这方面的量化标准。
1.3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性不强。在目前一些高校中,传统音乐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性不强,照本宣科现象普遍存在,某些教师甚至拿视频和音频进行教学。传统音乐的教学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教学工作,首先要求教师是这方面的专家和表演家。传统音乐教育中“口传心授”历来是主要传承方式。以往经验告诉我们:我国传统音乐各门类中的优秀作品和杰出表演艺术家们,大都是通过在这种师带徒“口传心授”的传承过程中,寻求音乐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在我国高校传统音乐教育和教学中如何保存这种“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应该成为当前我国高校探索传统音乐教育和教学方式一个重要的内容。
1.4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突出。高校传统音乐教育师资队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人才数量短缺;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某些高校中由于缺少专任教师,甚至连最基本的课程也难以开设,还有一些高校传统音乐教师由于人数过少兼职过多,导致教学质量不能保证。同时,据调查我国目前在岗的高校从事传统音乐教学的专任教师中80%以上是研究现代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对传统音乐知之甚少,知识结构不合理现象十分突出。如何加强和改善高校传统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已迫在眉睫。
2.对策
2.1以多元文化价值观为指导,明确我国高校的传统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近年来,一些专家和学者提出我国传统音乐教育要“以多元文化价值观来制定、调整课程结构,大力加强中国民族音乐(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与世界民族音乐教育”[2]。笔者认为这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传统音乐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我们应该以多元文化价值观为指导,摒弃一元文化观价值观,提倡和实施多元音乐文化教育,让学生平等接受、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特别是各民族自己的音乐文化。要做到这一点,当务之急是正确处理好中国和外国传统音乐教育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我国传统音乐教育和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教育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顾此失彼,或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在实施和践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前提下,着重加强我国传统音乐教育体系建设,对我国传统音乐教育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教育进行系统、规范的教学,缩短我国与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体系的距离。
2.2加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及相关专题研究。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课程设置没有形成体系,教学内容没有具体量化指标等问题,首先应该加强对我国传统音乐理论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包括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结构等。某些学者提出目前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要对我国传统音乐教育路径和方法进行研究;二要对我国传统音乐教育过程中的细节进行研究;三要对我国传统音乐教育的教材、课程设置和规范进行试点和研究。这些都是某些学者基于长期教学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思考,具有普遍的意义。
2.3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传统音乐教育的教学体系。一要在课程设置方面形成规范。每门课程都应该编写相应的教学大纲,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使传统音乐教学内容得到基本的保证,开设课程可采取必修课、选修课和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同时,各高校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传统音乐的学习,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二要在教学内容和教材的选定方面形成规范。教材方面应有全国统编教材,也应有各高校自编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多种形式的传统音乐作品,逐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同时应立足本民族的音乐文化,选择具有本民族人文精神的音乐作品,满足民族音乐教学的需求;三要在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方面形成规范。评估内容应涵盖基本条件、师资结构、课程体系、教材内容、教学方式、考试方法等,评估方式应有自评和第三方评估二种方式。总之,我国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要真正落实到教育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我们以多元文化价值观为指导,加强我国传统音乐理论及相关问题研究,把我国传统音乐教育从技能学习和音乐理论的学习提升到文化的层面[3],就一定能够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传统音乐教育的教学体系,使传统音乐教育之花更绚丽多彩。
作者:陈果贝 单位:英国莱斯特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君仁,王冰.中国高校传统音乐教育综述[J].音乐研究,2011(2).
[2]管建华.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纪要[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2).
[3]吉莉.广西高校音乐发展探微[J].钦州学院学报,2008(4).
第五篇: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多元教学方法研究
音乐教育专业课教学方法的研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长久以来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在音乐新课程实践中也创造了具有代表性及普遍意义的教学新方法。尤其是近年来,伴随国外高校音乐专业课堂教学方法均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我国高校在音乐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也积极探索总结出了多种教学方法。教育者将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很好地融合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将音乐情境融合在实践教学的这种探究性、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方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高校音乐教育也因过度追求新方法而进入音乐教育中的各种误区,如何走出误区,这是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课题,深入探究合理全面的教学方法需要大量科研及一线教学人员系统研究。因此,笔者认为地方高校在关注地方高校音乐专业课对本土化音乐教学重要性的同时,应总结现有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结合各校各地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问题有针对性的采集大量结合实践的音乐教学素材,总结独有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实践教学,从而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教学效益及价值。与此同时,高校也应加强音乐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全面促进音乐课教学效果的提升,进一步推进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的发展。
1音乐教育专业课教学方法多元融合的重要性
1.1顺应音乐教育专业课教学发展的综合性趋势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对培养应用型人才起重要作用。同时,地方高校音乐教学肩负着传播本土文化、弘扬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使命。地方院校更应该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完善的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教会他们教书育人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更好适应以后的工作需要,为学生将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2利于地域音乐文化传承及弘扬
教育大众化与多元化不断推进的同时,各地高等院校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更好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服务,都结合民族及地域特色,在专业课设置中开展具有民族及地方特色的专业课。一些音乐教育的专业特色非常利于学生感受课程特色,接受民族艺术和民族精神的熏陶,同时又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对中国特色教育文化建设的补充作用。
2地方高校高校音乐专业课教学现状
2.1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
课堂中多以教师讲授为主,一般会采用单一的讲授法、音乐欣赏法(以欣赏活动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音乐作品进行聆听、联想、想象、模仿、分析、比较等激发学生自觉地学习、促其形成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与求知欲望)、演示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实际音响、示范、直观等方法,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深化学习内容的方法)等方法。多年来,高校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无法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无法全面地将传统音乐、国外音乐等各种乐理知识及技巧等教学内容以灵活方式开展教学,地方高校很多教师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呆板单一,使得课堂教学中师生缺乏互动。教师对音乐教育专业知识进行讲解时,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样的方法难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学习效率较低,无法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热情,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影响学生日后的学习热情和今后工作中将知识转化的技能及信心,对学生音乐学习生涯产生不良的影响。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应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形式讲解相关的知识,使得课堂生动活泼,易于学生学习。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影响到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育初衷。
2.2实践教学所占比例少
一些任课老师在教学中不注重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技能,这弱化了地方大学音乐课教学工作的意义,也影响了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进程,给学生将来的就业带来不利影响。实际中,音乐专业课中的实践教学大部分情况处于被忽略的状态,影响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2.3音乐教学素材陈旧,与地方特色结合不紧密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教材虽然是最新的教材,但地方高校用的是全国通用教材,滞后于当地地域文化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教材内容与地域结合特色较少,内容不完善,未能及时将音乐专业教学知识新内容写入教材,教学内容缺乏地域文化特色。无法做到适时与时俱进,更新教材,课程素材与社会需求脱节。音乐教学素材无法增添本土音乐课程,无法实现培养有地域特色的本土音乐人。我国地域广阔,文化差异大,经济的发展与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呈现了相互抛离的状态,目前这个问题已经很突出。中国传统音乐遗产的传承,已是困扰中国音乐学界的难题,这都需要地方院校做出实质性努力。
3多元教学方法融合的路径实现方法
3.1创设情境,推进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应树立一种教学方法,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音乐思维。根据不同年纪班级的学生心理特征,营造愉快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以探究、发现为主,通过创设音乐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收集、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学习并得出结论。学生应该在教师教学方法引导下,通过独立观察、思考、集体讨论、查阅文献等方法去研究探索音乐学习的相关知识,开发学习的热情。第一,可以运用美术创设音乐教学情境。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一种形式,并非是仅仅传授音乐知识理论。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都必须要保持一种审美的情怀,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通过引导和教授学生接触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和审美能力。审美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音乐鉴赏的能力,在聆听音乐的时候,音乐美感会感染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后,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会应用情景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感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鉴赏水平。因此,在音乐教学课堂上,譬如对抽象音乐《天鹅湖》,配以相关美景画面,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感受作品的美感外,能很好地理解词曲作者的内心情怀,从而激发更高的音乐感悟。第二,采用设施或实物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运用实物进行展示和讲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茉莉花》一课中,可以运用茉莉花,在课堂环境中布局相关茉莉花的场景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感受歌曲文化背景、理解内容。第三,利用音源创设音乐教学情境,音源是指在现代音乐课堂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而选用的生活中的自然音响素材。例如,教师利用二胡巧妙弹奏一串,模仿风声、马叫声、雨声等,使学生很快进入状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音乐情境,开拓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3.2应用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开展地域文化调研,丰富教学素材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特色就是地方音乐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扬光大。地方高校作为文化为传承载体,应积极保存原有文化的艺术特色,并在传承中吸收主流音乐文化信息和养分,为地方音乐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地方高校音乐课堂教师应引导学生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以培养学生音乐创造性思维、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为目标,通过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亲身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与调研活动,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的方法,使用创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包括结合当地地方音乐文化,利用地方地域优势及资源结合地方文化,即兴创作、表演创作等。在弘扬地方文化的同时,让学生树立了学以致用的信心。
4总结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利用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教育学生,这对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其学习兴趣,改善其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全面提高其音乐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应用经长期教学实践检验的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创造出切合音乐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并且作为地方高校更应结合地方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合理科学的将这些优势融合到音乐教学中,培养适应地方发展需要的优秀音乐人才。
作者:王世娟 单位:莆田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贺昀.“音乐形象”是开启学生审美情趣的钥匙[J].大舞台,2010(7).
[2]赵静,刘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人本主义思想[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第六篇: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教学研究
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办学质量却没有跟上规模发展的步伐,“同质化”和“高大全”等现象严重[1]。地方高校面临办学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获取社会资源能力有限等问题,培养出来的学生研究能力不足,不能满足行业企业的技能要求,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长此以往,会给地方高校带来不良影响,产生生源危机和就业危机[2]。在此背景下,我国于2013年成立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教育部在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启动实施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
二、高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面临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其人才培养方向、课程教学也随之发生转变。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法课程之一,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在现代幼儿教育理念下,遵循音乐学习规律及儿童音乐心理发展特点,设计和组织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以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使他们掌握一定的音乐基本知识、技能,并促进幼儿的身体、智力、情感[3]等全面发展的幼儿园教师。可见,幼儿园教师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并重。但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体现出高理论水平、低教学能力的特点[4],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方面也体现出同样的特点,这与课程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递、忽视实践能力培养有关。对此,我们应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教学进行反思,使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教学向实践型、应用型转变,突出教学策略的实践性。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的实践策略
基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及幼儿园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课程教学应秉承“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更加重视实践技能、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探索转型发展背景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策略。
(一)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是幼儿教师开展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学前教育专业大三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及弹、唱等技能,需要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中得到巩固与运用。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力,教师可采用如下教学策略:1.课前展示活动为增加学生在组织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方面的经验,教师可在授课前安排课前展示活动,作为后期模拟实训环节的热身活动。2.课上随机抽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虽然学生已学习了音乐相关课程,但其视唱能力还很弱。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其加强课后练习,教师可在授课环节中安排5-8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歌曲视唱的抽查。应注意,该课程重在如何“教”而非音乐技能本身,教师不宜“舍本取末”,在这个环节花过多时间与精力。3.有针对性地筛查在授课过程中涉及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内容时,教师可随即对学生展开筛查。如讲到节奏教学时让学生演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节奏与速度,讲到儿童最早、最易掌握的小三度音程时,提问学生关于音程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筛查。
(二)开展参与式的音乐教育流派教学
世界著名儿童音乐教育流派的内容可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是学生需掌握并学会运用的课程内容。在掌握基本原理基础上的参与式教学方式可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其具体操作思路如下:在音乐教育流派理论学习后,选择适合学前儿童的课例,由教师充当“幼儿教师”,学生充当“幼儿”,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如在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中可选取课例《藏起来的歌曲》,教师选择学生熟悉的儿歌,出示双方约定的信号,学生在歌唱的某一环节停止发声,教师出示“取消手势”后,学生继续歌唱。在奥尔夫、达尔克罗兹及其他儿童音乐教育流派的教学中也可采用类似的参与式教学设计,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达到认知、行为与态度上的改变[5]。
(三)多维度进行幼儿园教育见习
幼儿园教育见习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专业接纳度[6],有利于学生获得专业认同,发展专业情意;可增进学生对幼儿、幼儿教师及幼儿教师的工作的认识与了解,促进其对幼儿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深化认识。为了使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幼儿园课程见习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可制订多维度的幼儿园音乐教育观摩学习计划,并与幼儿园协商做好相应安排,具体如下:1.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布置。马拉古奇指出环境具有教育功能,因此,教师可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布置,挖掘现有环境布置中的音乐教育功能,讨论其潜在的音乐教育功能及其实现手段,并形成观摩学习报告。2.集体音乐教学活动观摩与研讨。教师组织学生对幼儿园四大音乐教育活动类型进行观摩学习。学生与幼儿教师及授课教师结合该教学活动展开研讨,进一步掌握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策略及方法。3.音乐活动区域环境布置及其活动指导。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对活动区环境布置与材料投放、幼儿的表现、教师的指导三方面进行分工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最后,全体小组成员将观察所得统整为一个完整的观摩学习报告。4.生活环节中的音乐教育。此环节教师可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每人观摩几名幼儿在生活环节中的音乐表现,记录教师的指导行为与策略,并提出在生活环节中进行音乐教育的方法。
(四)理论讲授与模拟实训交叉展开
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四大类音乐教学活动的方案设计、组织与实施,提高学习的时效性,教师可在理论讲授后安排学生小组合作: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并开展模拟教学。
作者:宁爱华 单位:梧州学院
- 上一篇: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下一篇: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思考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