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教育问题及措施7篇
时间:2022-10-27 09:29:48
导语:幼儿音乐教育问题及措施7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一、提升幼儿的自主创造力
音乐游戏是以自由参与活动,通过参与体验并亲自表演角色以获得自信心和愉悦心情为目的的活动。参与游戏的幼儿总是以积极的在情绪、饱满的热情主动的表演游戏,通过表演游戏获得更多的快乐和自信心,所以音乐游戏是没有任何负担的,孩子们可以随意的创造新的游戏内容和方法,在原有游戏设计的基础上变换游戏的玩法和时间,从而得到更大的乐趣。音乐游戏设计后经幼儿的实际表演具有的新的创作,也更具有了社会性。例如:《小毛巾》、《我爱我的小动物》这两首乐曲里,原本是表演小动物们的可爱形象,但经过孩子们的想象,变成了孩子们在与小动物做游戏。孩子们将游戏的内容和结果做了新的设计,这也正是音乐游戏自主性、灵活性的体现,体现了幼儿纯真的心灵和美好的愿望。
二、促进幼儿的身心成长
幼儿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变换不同的动作,使得各种器官得到了锻炼,增加了身体的协调性。通过运动量的不同变化,也增强了身体的适应性。比如在音乐游戏《游太空》中,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感知旋律的快慢,孤弱,感知不同的音乐形象;同时让幼儿巩固了跑跳步,踏点步及慢步走等动作,这些动作促进了骨骼和肌肉的逐渐发展,锻炼了幼儿的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增强了血液循环,增强了内脏的功能促进了神经系统的发展。音乐游戏使幼儿的情绪轻松愉快,神经系统和各器官处于兴奋状态,同时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机能和保护神经系统,对幼儿多接触新鲜空气和阳光,提高幼儿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和抵抗能力,增进幼儿健康。
三、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游戏原本就是创造的活动,首先,游戏必须有想象力,文学家高尔基曾指出:“游戏乃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通过玩具和自然物体感观世界,促进感觉器官的成长,观察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利用游戏可以巩固和加深幼儿一张我的知识技能,在游戏中可以发展幼儿的感知、记忆、注意、想象、思维、语言表达等能力,可以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爱好科学的兴趣。表演游戏是幼儿用动作、表情、语调和服饰把自己所熟悉和理解的文艺作品中的角色,创造性地进行表演的一种音乐游戏。在音乐游戏过程中反映了幼儿对日常生活的已有经验和理解,这些活动,让他们把过去的经验在游戏这种情景下重新组合起来。音乐游戏实际是在原先设定的基础上,幼儿自主的创造新的游戏内容和方法,创造新的游戏场景,想象自己的语言和动作。在表演过程中注意到了人员的身份不同和分工不同,增加了团体协作意识。老师通过观察和参与幼儿的游戏,深入的了解幼儿的心理变化,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加以正确的引导。经过多种游戏的参与,幼儿的经历逐渐丰富,他们设计的情节也会逐渐增多。在实际表演中,幼儿将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语言、动作、歌声展现出来。幼儿通过想象,增加和改变游戏的内容,创编他们自己的角色,运用孩子的语言展示他们眼中的世界。在游戏的协作中增加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智力的发展。音乐游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挥出了灵活多变的特点,适应了幼儿的教育模式。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不能固定模式,要顺应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开放式的进行多种游戏,并且亲自参与其中,对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育才能更好的掌握。
四、结语
音乐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效手段。幼儿游戏的动机,常常出于好玩,模仿,直接的反应认知经验,孩子们在整个游戏的变换中不断调整着自己的节奏和动作,整个活动中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幼儿从中得到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情感得到满足获取成功的快乐感,。通过合作交往的过程,从自己和同伴的良好行为中,体会人人合作的欢乐,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教师有重点的指导,幼儿进行实地的观察,并在观察后谈话,绘画等形式,帮助幼儿加深印象,引起幼儿游戏愿望,激发创造意识,在游戏中,教师有目的的启发幼儿讲述并各自对音乐旋律的理解,
作者:蔡建东 单位:昌吉学院
第二篇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
首先,教师要重视音乐活动的选材,因为只有选择趣味性和艺术性强的教材,才能使幼儿产生兴趣,学起来有积极性。我在选择教材时,总是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幼儿情趣的教材。
二、挖掘作品的情感因素
不同乐曲或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力度和速度的变化都会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情感。只有抓住其特点,才能启发幼儿去感受、体会音乐的美。在每一次音乐活动前,教师都要对教材做仔细的研究和分析,领会每首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如《娃娃家》这首歌要表达的是自豪、温柔、高兴、自信等几种感情;《我有一只小羊羔》这首歌,同样一段歌词,通过教师的分析、引导,幼儿可以有多种情感体验,唱出不同的味道:教师引导说“我有一只可爱的小羊羔,这是一个小秘密”,幼儿就会用轻轻的声音来演唱;当教师引导说“我们和小羊羔一起做游戏吧”,幼儿就会用兴奋、欢快的情趣来演唱;而当教师引导说“嘘,小羊羔要睡觉了”,幼儿自然而然就会用缓慢、轻柔的声音来演唱。由于对教材的感情做了细致的分析,并将这些感情充分表现在其中,所以一首简单的歌曲就有了丰富的情感体现,从而变得耐人寻味。
三、激发幼儿的情感表现
教材的情感因素要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分析、表现和与幼儿的情感交流来完成。教师与幼儿之间情感交流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因此,教师对自己所执教的每一次音乐活动都要投入满腔的热情。
1.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强化幼儿的情感表现人类表达感情最直接的工具是语言。幼儿年龄小,对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往往不能领会,教师可以借助形象和生动的语言帮助其理解作品的内容、情感,使之产生情绪体验,激发表现的欲望。如在进行《淘气的小黑鸡》音乐活动时,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使幼儿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首先,用语言把幼儿带入游戏活动中充当角色。“老师做鸡妈妈,你们做我的蛋宝宝好吗?”只见幼儿一个个双手抱头,围在鸡妈妈的身边,一边让鸡妈妈轻轻地抚摸一边闭目倾听音乐,俨然一只只等待着出壳的蛋宝宝。一遍音乐后,小鸡出壳了,鸡妈妈带小鸡们听着音乐散步、捉虫、学本领,突然,小黑鸡“呜呜”地哭了(事先编排好)。“小黑鸡为什么哭呀?”幼儿的思维活跃起来“:被野猫欺侮了吧?“”是走路不小心吧?“”是它贪玩摔倒了吧?”到底为什么呢?幼儿带着问题看小黑鸡的表演和教师的演唱。“我猜对了!“”我也猜对了!”他们欢呼起来,学唱的愿望完全被调动起来,幼儿带着歌词的意境和表演引起的联想,投入地开始学唱了。又如在教歌曲《欢乐颂》时,根据歌词内容向幼儿表达这样一种意境:天空中白云飘过是静静的,要唱得轻一些;树上小鸟在叫,要唱得稍微响一些;草地上的花儿点头,小草弯腰是没声音的,要唱得轻些;而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唱歌跳舞肯定声音很响,要快乐些。将这样的一个意境带进幼儿的脑海,他们自然而然地会按照歌词所表达的意境演唱。
2.用教师的示范表演激发幼儿的情感表现音乐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比如,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如“小老鼠”到处乱跑时,教师就说:“大猫来了!”并马上蹲下不动,或者说:“小老鼠累了!”带头假装睡觉。同时,教师还可利用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如兔姐姐、鸭妈妈、小鸟、风等,通过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四、评价中要重视情感因素
以往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只重视幼儿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如歌曲会唱了吗,乐队的节奏敲齐了吗,舞蹈动作与教师教的是否一样等等。如今的音乐教学,首先应重点讲评幼儿活动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帮助幼儿建立自信,获得成功感。其次,在评价中重视幼儿的探索与创造,允许幼儿有不同的答案,鼓励其从自主解决问题和实践中学习,营造一种相互讨论的气氛。在评价中要重视、发现幼儿的独特见解,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乐由情起”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在构成音乐的诸多因素中,如果把节奏喻为音乐的“骨骼”,把旋律喻为音乐的“肌肉”,那么“情”便是音乐的“灵魂”了。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幼儿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从而达到“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的目的。
作者:阴雅楠 单位:黑河市教育幼儿园
第三篇
一、音乐教育在幼儿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1.让幼儿在音乐中体验自己的好奇和想象,帮助幼儿提升审美能力。幼儿时期对美的感受还处于低层次、直觉感受的水平,他们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还难以用言语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体验。因此,通过音乐能让幼儿生动形象地对美进行感受并达到理性的认知教育,比单纯的说教要深刻有力得多。
2.有效地促进幼儿情感的培养。音乐能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是最易于表达、最能直接流露情感的一种艺术。它的感染力也是巨大的,之所以巨大是因为音乐能触动人的内心情感,好的音乐作品都具有这种强大的感染力。如,在学习《鼓上的小米粒》时,幼儿能感受到敲鼓的频率高低,当看到鼓上的小米粒有节奏地跳动时,她们会唱出“小米粒蹦蹦跳……”还会随着鼓声的节奏,与“小米粒”一起快乐玩耍。可见,通过表现不同情绪的音乐,幼儿的情感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3.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幼儿的视听觉、动作神经、大脑细胞无一不处于积极状态,有益于愉悦身心、发展思维。幼儿在想象音乐、感受音乐的同时,为了表达内心世界,就会积极地运用语言来展现,把自己的想法及体验与周围的人分享,在交流中加强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目前幼儿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教师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许多教师过分强调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幼儿内心的感受。同时,对于如何认识、处理审美能力的培养与知识技能传授之间的关系也心存困惑。有的教师认为,技能的传授看得见,摸得着,效果立竿见影,而审美教育不好操作,既使做了也显现不出来;也有的老师则认为,幼儿的审美能力会在反复的技能训练中自然形成。这些偏颇的理解是造成“音乐教育重技巧练习”的重要原因。
2.教师教学思想和行为的模式化。如果请幼儿用动作表现“花”,就会发现绝大多数幼儿的动作是:双手托腮,头儿稍歪,两腿半弯,嘴角上扬,好像他们见过的都是同一个品种的花,这就是模式化下的产物。正是这些在我们看来已经习惯了的定式,禁锢着教师的思想和行为,阻碍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三、对策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对音乐
教育的研究和应用。在每一节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都应能使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落到实处,达到提高幼儿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养成主动或被动地总结和学习音乐教育方法的习惯,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创造性地开展一系列新颖的教学活动。如,在对待重知识技能和轻审美能力的培养这个问题上,应该认识到:事实上音乐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与知识技能的传授,并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2.注重音乐课程的具体设计。
(1)创设音乐化的环境。教师应依据音乐教育的目标和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运用语言、实物、道具、表演等手段,精心地创设音乐情境,使幼儿以快乐的心情初步感受音乐。一般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情境的创设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①表演情境的创设。教师扮演各种角色,将幼儿引入有趣的意境中,在幼儿欣赏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音乐。②生活场景的创设。教师将生活中的实景引入到教育活动中,使幼儿在再现的生活情景中理解音乐。③游戏情境的创设。教师以幼儿为主体,借助于情境化的语言创设富有趣味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游戏、玩耍中快乐体验音乐。④语言情境的创设。教师借助于情境化的丰富语言,帮助幼儿感知音乐。
(2)构建幼儿身与心的健康发展环境。教师以情境作为载体,建构幼儿的新经验,在特定的情境中,幼儿通过自主参与、自我体验、尽情表现的音乐实践活动,获得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发展。
(3)专注幼儿的不同表现。让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快乐灵活运用表情、动作、声音、节奏、图谱等手段来创编,形式上有个人创编和合作创编。教师要做到于境至兴,将情境激励和情境展示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细致观察,在情境中激励幼儿的每一次展示都有所提升。
作者:张婕 单位:甘肃省保育院
第四篇
一、强化音乐与游戏融合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以游戏互动强化教学教学,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幼儿、音乐和游戏在特殊的环境中进行有机融合,实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满足幼儿在游戏互动中的音乐学习需求。首先,幼儿音乐教育内容应该丰富多样,避免出现大量的生搬硬套,无法将音乐与游戏有机整合,音乐活动需要多样化,不仅可以考察幼儿的表演技巧,还能够重点关注他们的音乐感知,重视个人发展。其次,多角度、全方位的为幼儿提供个人展示空间,音乐教师在运用游戏互动时,应该慎重考虑游戏形式、内容和情景,全面发挥幼儿的个性,激发其参与游戏和学习音乐知识的热情与兴趣,为其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再次,重视幼儿在自然状态下学习音乐,在自然生活情境中进行游戏,可以促使幼儿自由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意愿,与同伴自由交流、沟通情感。
二、选择容易记忆的音乐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由于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有效,教师在使用游戏互动教学策略时,为保证在游戏过程中不被打断,教师应该选择一些较为简单、容易记忆的音乐,并且需要配备有歌词的歌谣或曲子,方便幼儿的记忆,适合幼儿教育活动的特点。因此,幼儿音乐教师在选择音乐时,歌词应该朗朗上口、简单易记,不仅可以提升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在游戏环节降低教学难度,有利于幼儿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数鸭子》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根据歌词“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设计一个手指游戏,让幼儿通过手指来表演,歌词不仅简单易懂、方便记忆,而且所设计的动作也比较简单,幼儿在进行表演时难度较小,可以轻松掌握,从而增强了幼儿参与游戏的信心,为接下来的音乐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精心设计游戏的形式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使用游戏互动的教学方式,游戏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趣味性与新颖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过幼儿音乐教师在设计游戏形式时,坚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的原则,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包括游戏内容的选择与形式的设计,在帮助幼儿获得成功感的同时,促进他们个体的全面发展。另外,教师所设计的游戏形式与内容应该训练基本技能为主,教育目标为培养幼儿的表现力、创造力和感受力,通过科学合理的游戏互动法,充分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与动力。例如,在学习《小毛驴》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设计为对唱与情境模仿的游戏形式,以此营造积极主动的演唱氛围,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四、促进音乐故事情景化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幼儿对于音乐游戏的趣味性与艺术性并不能完全理解和准确把握,因此,为加强幼儿与音乐和游戏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教师应该促进音乐故事情景化。在游戏互动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设计出具体的故事情景与人物角色,让幼儿在表演中参与游戏,并且以轻松、自然、愉悦的心情进行表达,音乐课堂中的趣味性得以充分展示,从而促使他们的内心感受更加深刻与饱满,在学习音乐知识时更加积极主动。
五、合理延伸音乐的节奏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使用游戏互动,虽然可以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音乐节奏与旋律,但是完全掌握却很难实现,所以,幼儿音乐教师应该合理延伸音乐的节奏性,加强幼儿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开展音乐感知教育,让幼儿通过乐器打击、模仿或表演等游戏形式,加强对音乐节奏的掌握与理解,同时这也是游戏互动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拓展。首先,对音乐图谱进行加工,采用特殊的图案来表现音乐,从而帮助幼儿更深层次的理解音乐知识;其次,充分使用音乐玩具,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合理增设部分发声器材,像汤勺、筷子和铃铛等,让幼儿根据音乐节奏的长短与高低选择发声器材;再次,教师可以让幼儿自主选择一些小鼓、手铃、小锣等打击类乐器,让他们在音乐的旋律下敲出节奏,感悟音乐的节拍,从而实现音乐与游戏的融合。总之,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使用游戏互动的方法,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可以有效提升音乐教育质量与效果。因此,幼儿音乐教师应该科学合理使用游戏互动教学法,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
作者:张慧萍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上中心幼儿园
第五篇
一、激发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
(一)故事导入
在日常音乐教育活动中,讲故事是最能激发幼儿兴趣的做法。在平时的歌唱活动教学中,有较大一部分歌曲的歌词内容具有较强的叙事性,故事情节也相对完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地将歌曲当中所叙述的故事改编成一个个充满趣味的小故事先讲给幼儿听,然后再进行歌唱的教学,这样让幼儿的心目当中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故事梗概,十分有利于后续歌唱教学的开展。
(二)视听导入
在幼儿歌唱活动的开展中,幼儿对于歌词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其最终的演唱效果。有些歌曲在歌词方面较为复杂,直接影响幼儿对于歌词的记忆,进而降低幼儿在歌唱活动中的表现欲望以及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把歌曲的结构以及内容更为直观地表现出来,十分有利于幼儿的记忆。如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创设一个同歌曲相配合的动画故事展示给幼儿观看,并适当地配以相应的歌词和背景音乐,这样也就更加方便幼儿在视听有效结合的动态画面中体会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
(三)游戏导入
游戏导入是激发幼儿歌唱学习兴趣的另外一种方法,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可使自身各方面能力得到练习和发展,同时还可以有效吸取生活中最基本的知识,最终实现技能和语言的发展。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具有游戏特征歌词的歌曲,就十分适合进行游戏导入的处理。在教学时,从幼儿玩游戏阶段开始,逐步地播放相应的音乐旋律,就可以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为歌曲进行伴唱。
二、引发幼儿参与歌唱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体验
从根本上讲,兴趣的产生以及发展与人的生活环境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想要全面地培养幼儿参与歌唱活动的兴趣,就需要积极地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在歌唱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需要专门创设一些具有特定情节的情境,使幼儿更为迅速地融入到音乐当中去,引发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加深幼儿对于情感体验的印象,最终实现幼儿在音乐活动的参与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同伴协作体验
基于幼儿“好胜”的心理特点实施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协作体验,具体过程安排如下:教师设计同伴小组以及小组之间的小合唱比赛,最终评选出唱得最准、最有感情的一组,并且可以得到奖励。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集体的荣誉,所有的小朋友都会踊跃为自己小组争光。如果组内有一名幼儿音色特别好,那么组里的其他成员就会积极地邀请他来当领唱,大家一起为获得更好的集体荣誉而努力;还有一些幼儿表现出相当程度上的领导才能,这时大家就都会听取他的意见来进行各方面的编排工作。在与同伴之间进行合作的唱、玩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将学会如何用好听的声音以及优美的动作来呈现歌曲,并真正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师生互动体验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是同时作为活动的主体而存在的,二者是一种平等合作关系。所以,在激发幼儿学习歌曲兴趣的过程当中,只有积极地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才能使幼儿真正地热爱歌唱。例如,在教授《蜘蛛先生买鞋》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室里原本就有的“娃娃商店”,扮演蜘蛛先生到商店去买鞋,然后再将相应的歌曲内容融入到后续的情景表演过程中。接下来,由幼儿扮成蜘蛛先生到商店里面买鞋。由于整个过程中教师的积极参与,以及和幼儿间进行的较为有效的互动,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营造出一种积极、快乐的学习氛围,不仅全面地增强了幼儿学习的信心,同时也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发展得更为默契。
三、寓教于乐,引导幼儿歌唱的兴趣
(一)音乐游戏兴趣法
在针对幼儿开展音乐教育的过程当中,为了保证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使幼儿对于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产生兴趣。接下来再充分地利用幼儿十分喜爱游戏的特点,将游戏环节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这样就可以较为有效地调动起幼儿参与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授歌曲《郊游》时,教师可以采用幼儿平时喜欢玩的“金娃娃”游戏进行切入,请班级里面的几名幼儿分别扮演歌曲当中所提到“金娃娃”,并安排这几名幼儿到讲台前面摆出各种可爱的造型,之后教师就可以安排其余的小朋友一起来跟唱歌曲,并提出要求:只有唱准并且唱好每一句,才可以请其中一位“金娃娃”回到集体当中去。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一方面可以积极地调动幼儿进行歌唱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幼儿在玩乐中不自觉地学会歌曲,真正实现教学过程的寓教于乐。
(二)表演抒情法
在激发幼儿学习歌唱兴趣的过程当中,除了唱歌,还可以通过舞蹈和角色表演的方式来实现。
1.舞蹈表演
幼儿绝大多数都有好动的特性,教师在针对歌词的教学中,可将歌词修改成口语对白的方式,再根据歌曲当中的内容自己编织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例如在《学做解放军》这一歌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添加一些敲锣、齐步走、打鼓、敬礼等动作,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乐感和美感,也增强了他们对唱歌的参与兴趣。
2.角色表演
例如在教授《小兔乖乖》这一儿歌时,教师可以安排几名幼儿分别扮演兔妈妈、兔宝宝以及大灰狼的角色,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都很高涨,教师可以趁此机会引导幼儿模仿角色的声音,并且要求带上一定的感情色彩。这样的教学过程就像是一台音乐剧,幼儿在扮演的过程中,既体会到了欢乐,也爱上了唱歌。
(三)配乐朗诵法
幼儿思维在通常情况下都是以一些具体的实物形象为主,情感指向的事物往往都比较单纯,学习的兴致很容易受环境、气氛的影响而产生变化。针对这一现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音乐教学与日常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具体来讲,可以科学地安排幼儿一日活动的背景音乐,根据不同活动的内容尽可能地选择各类适合幼儿欣赏,同时又具有一定提示功能的歌曲或是乐曲,背景音乐的安排可以这样设计:在活动的来回路程上播放轻松愉快的乐曲,激起幼儿愉快的情感;锻炼时可以选择一些活泼有力、进行曲性质的乐曲,使他们更为积极地参加到体育活动中;午餐时可以播放一些舒缓、优美的音乐,有利于幼儿保持十分愉快的心情进餐;午睡时可以适时地播放一些恬静、柔和的摇篮曲,帮助幼儿较为迅速地入睡,从而有效地培养幼儿午睡的优良习惯。而在此基础上所衍生出来的配乐朗诵则可以看成是一种旨在创设意境、以想象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式的应用最根本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幼儿思维模式的启发,使幼儿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托尔斯泰曾经这样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国的伟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两者的观点都不约而同地道出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当前状况下的幼儿音乐教育,我们已经无法将其局限于教会幼儿唱歌、跳舞那样简单了,而是应当将最终的教学目标紧紧地同“培养二十一世纪的高素质人才”有效地联系起来。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则更应当着重强调以孩子为本,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心理以及生理需要。同时还应当注意有效地把握孩子自身的特点,在“激发—引导”过程中尽可能地挖掘孩子进行歌唱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时时刻刻都保持一种对歌唱学习的积极心态以及愉悦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歌声走进孩子们的心中,并伴随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作者:贾春丽 单位:山西省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六篇
一、在学前专业英语教学中实施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可行性
奥尔夫教学法最早在德国产生,这种教学法的创始人是卡尔•奥尔夫(1895-1982),他是德国近代非常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奥尔夫教学法原本是针对儿童的一种注重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音乐教学方法,是以节奏为基础,从游戏入手进行律动、歌唱,来引导儿童去体验、探索、发现和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最初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引进中国的,之后在国内实现了广泛的传播。奥尔夫音乐教育教学法在二十世纪获得了蓬勃发展,其应用已经突破了音乐领域,在基础音乐教育、学前教育领域同样获得了广泛应用,并逐渐向成人教育、高等教育、老年健康、音乐治疗等众多领域扩展。原本性、即兴创造性和参与性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重要体现,这样在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传播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必定会产生本土化,这与国内幼儿英语教育强调的“以孩子为主轴,以兴趣为中心,营造英语环境,强调自然习得”的理念不谋而合,非常适合学前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学前幼儿英语教学法中的融合
1.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英语字母教学中的融合
教会幼儿认识字母,需要利用“影像教学法”,即把字母作形象的比喻,使幼儿能够容易地认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加上手势和身体的动作,以小朋友能够容易记住的方式准备教案。如:秋千A、汉堡B、半个月亮C、大肚子D、梳子E、手枪F、吊床H……之后学唱英语字母歌,要求学生编排动作,边唱边跳,注重全体参与。然后在所有学生的作业中选出最好的,记录到教案里,效果非常好。
2.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英语单词教学中的融合
(1)根据所教单词内容,独立设计教案。词汇教学在语言学习中十分重要。幼儿刚接触英语,单词介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根据所教授的内容和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灵活处理活动中的各种问题,使教学活动更适合幼儿的实际需要。如在教授上学物品book,pencil,pencil-box,ruler,eraser和schoolbag等单词时,不要将单词的中文含义直接告诉幼儿,而应该将与这些单词相对应的图片或物品向幼儿展示,让幼儿把书和book、铅笔和pencil等对应联系。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教幼儿读,还可以将单词放置到身体的各个位置用不同的声音读,例如放低的时候小声念,举高的时候大声念,放在右边的时候细声念,放在左边的时候粗声念。当孩子们看着物品基本上能用英语表达时,可以设计一些课堂游戏来巩固所学单词。如“眼疾手快”:把所学物品摆放一排,孩子们分成两组,每组分次各派一名队员,当老师说出某个单词时,两位队员马上动手去抢那个物品,先得到者得分,最后算总分,看那个队胜。
(2)在韵律式的说唱中学习英语单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认为,语言与节奏应该相结合。在英美有很多传统的幼儿韵诗、儿歌、童谣,利用其丰富的语言资源,用有节奏的音乐方式,在说唱中学习英语单词,是一种非常有趣和有效的适合幼儿的学习方法。
(3)通过优美的幼儿歌曲辅助英语单词的学习。“奥尔夫教学法”认为,语言和音乐是密不可分的,因为语言本身就蕴含着韵律和节奏。在教授幼儿英语单词时,引入儿歌,发挥儿歌的教学辅助作用,这样对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还能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我们对儿歌的选择要有针对性,不能局限于为取乐而唱,为唱歌而唱歌。所选的歌曲,能够对幼儿产生很强的吸引力,提高幼儿学习的注意力,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为本时段或本单元英语教学创造有利的条件。如在学习身体器官单词时,可加入儿歌HeadandShoulders,要求学生写出教案,编排动作。在模拟课堂上,学生们能熟练地和着节奏边拍手边演唱歌曲。
3.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英语句型教学中的融合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使用和交流。英语语言本身就有一定的韵律性,把“奥尔夫教学法”引入英语的句型教学,使奥尔夫的节奏有效地渗透到英语句型中,使所学单词组成句子,并能在生活中自然地使用。这样,孩子们所学到的朗朗上口的英语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可以在生活中表达愿望和思想的工具。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三、结语
在幼儿英语教育中引进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明显拓展了教学思路。这种生动活泼、富有灵性的教学,能够从多年来被动地传统教学模式中使学生获得解脱。依靠这样的教学法对幼儿教师进行培养,使幼儿教师更加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既懂幼儿心理,又能胜任儿童英语教学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的幼教人才。
作者:高稳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第七篇
一、体验式幼儿音乐教育的价值
(一)以幼儿主体为核心,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皮亚杰曾说:“教育的理想不是最大限度地教,而是去学习如何去学习,去学习如何去发展,去学习如何去继续发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衍生意义是,幼儿教师要做的不是教孩子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情感、获得体验,然后通过不断内化完成新旧经验的建构,再去创造、重新认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施教者,而是支持者和引导者。体验式幼儿音乐教育构建了一个和谐平等的师幼关系,教师扮演双重角色,既要是教师教孩子去认知、感悟、创造,又要是伙伴和孩子一起寻找快乐。
(二)以音乐体验为载体,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强调幼儿体验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引导幼儿通过身体动作、语言、表情等多种形式将感知的音乐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方式通过肢体动作描绘流动、抽象的音乐符号,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以浸润式融入一日生活中能够有效地调节幼儿的情绪。从体验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动态的教学形式首先使幼儿对音乐进行体验性认知,然后结合已有经验寻找一种独有的表达方式,从体验认知到体悟表达是一个内化及再现的过程。体验式幼儿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全面协调着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二、体验式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音乐是以流动的音响来塑造形象的情感艺术,体验教学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有其独有的特征,它不仅体现在教学方式上,还体现幼儿的学习特点上,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融合性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具有生活化的特点,因此音乐教育的形式不止拘泥于正式的音乐教学当中,还包括在活动的过度环节、区域活动、以及早操、午休等这些非正式的音乐活动当中,音乐教育巧妙的融合并全面协调着幼儿的一日生活。然而除了这些生活环节以外,这种融合性还表现在音乐教育与其他教学内容的结合,比如音乐故事、音乐戏剧、音乐游戏以及作为背景音乐或者辅助性音乐支持着其他幼儿园教学活动。
(二)缄默性
生活处处皆教育,音乐以最常见的艺术形式蕴含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当中,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幼儿的情绪情感,比如午休时舒缓的音乐让幼儿感到精神放松、身体舒展,过度环节渐快的音乐让幼儿有紧迫感,尽快过度到下一个活动,体验性音乐教育形式能以“有声”的形式进行“无声”的教育,使幼儿教育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三)个体差异性
体验式教学强调个体意识,结合原有经验创造性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每个儿童对音乐有不同的理解,因此表达的内容和方式也各具差异,体验式音乐教育不要求一致性,提倡幼儿有自己的想法,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这种关注幼儿主体性的教育模式更具开放性和生成性,能更好的兼顾到每个孩子的表现欲,使孩子能发自内心感到的快乐。
三、体验式幼儿音乐教育的建议讨论
体验式幼儿音乐教育既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也契合了音乐学科的教学特点,结合以上教学特征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一)创设教学环境,增加音乐体验
良好的音乐情景能够更有效的引导幼儿进入音乐主题,也能使其置身与音乐氛围之中在生活中耳濡目染学习音乐、获得快乐。可以进行物质环境的创设,如动手制作简易的音乐材料,在矿泉水瓶里装小石子当作沙锤,在吸管上剪几个孔做小笛子等方式,通过亲手操作增加他们的音乐体验,将五线谱、音符、调号等一些音乐元素以粘贴、悬挂、摆放等形式进行展示,使幼儿置身音乐环境中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还注意加强精神环境的创设,如开展戏剧、话剧表演以及音乐游戏活动营造幼儿园良好的音乐氛围。
(二)挖掘音乐特点,实施体验教学
从挖掘歌曲内容特性出发,选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比如大班歌唱教学活动《三只猴子》可以运用图谱将歌词内容呈现出来,用猴子、床、头、向下的箭头等图片表示“三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的情景,大班幼儿联想能力强、善于表达这种直观具体的教学方法便于理解、方便记忆,还可以借鉴“综合音乐感”的教学方法,从音色、力度、音高、节奏等方面挖掘音乐元素特性,如用手势的高低来表示音高,用走步和小跑的形式表示节奏的快慢等。这种把抽象的音乐符号以最直观、最容易让幼儿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让幼儿通过亲身的体验去感受音乐、表达音乐,从而喜爱音乐。
(三)尊重幼儿体验,进行多元评价
狄尔泰认为生命体验在所有的个体中具有不同的形式,因此体验的结果是因人而异的,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评价不能以点盖面、以偏概全,应以尊重幼儿生命的独特性为着眼点,因为教育的核心是幼儿,所以评价也应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无论教师进行什么样的内容,采用什么方法最终的目的都会落到幼儿的发展上,如果评价的主体偏离很容易产生本末倒置的结果,使教师只重“教”的情况,不看幼儿的“学”的效果。
四、结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了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幼儿能在生活中、自然中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同时喜欢倾听并愿意用动作、语言、表情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可以看出,幼儿音乐教育应立足于幼儿的自我体验,在活动过程中融入音乐、感受音乐、体会音乐。体验教学不仅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引导着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作为一种教育理念重新审视幼儿教师角色的定位和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然而怎样将体验式教学思想渗透在幼儿音乐教育当中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作者:韩雪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 上一篇:工程师评职称个人述职报告8篇
- 下一篇:银行柜员年度述职报告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