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音乐教育研究
时间:2022-08-24 03:18:23
导语:高雅音乐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高雅音乐概念
高雅音乐是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产生的,其通过深邃的思想内涵、丰富的表现力以及蕴含的哲理来显示自身的美。并在体现民族意志和时代精神的基础上被赋予超越时代的美感和精神,千百年来一直使人为之倾倒沉迷。它不仅能给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丰富的营养,而且对人们自身修养与智力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当今对于高雅音乐的概念大都作以下理解:从音乐学的角度看,高雅音乐与古典音乐的概念有点相近,它指的是交响乐等严肃音乐。追溯交响乐的最早起源,应该是16世纪欧洲的宫廷,当时它是器乐体裁的通称,但不是一种特定体裁。此类音乐具有下面几点统一特征:多是由大规模编制的管弦乐队演奏;音乐具有深刻内涵,富于戏剧性、英雄性、悲剧性,一般具有庄重的音乐格调,带有叙事性、抒情性、描写性、风俗性等;有比较规整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方式。依据一般惯例,交响音乐主要包括乐队组曲、协奏曲、交响曲、序曲和交响诗五种体裁。其范畴有时也被扩大到一部分各具特色的管弦乐曲,如交响乐队演奏的随想曲、幻想曲、叙事曲、狂想曲、变奏曲、进行曲、以及舞曲等。由于当时欣赏观众的身份地位显赫,文化修养比较深厚,再加上演员身着礼服,彰显了绅士风度,因此它们被称为高雅音乐。到了18世纪,交响音乐的结构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完善,日臻趋于成熟,也出现了像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许多伟大音乐家。到了19世纪后期,高雅音乐又出现了新的风格体裁,如印象主义风格和浪漫主义等。这种音乐在清朝末期传入中国,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直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才出现了大批交响乐作品,其中不乏优秀的高雅音乐作品,如:《梁祝》《茉莉花》《北京喜讯到边寨》等等。在本文当中笔者认为高雅音乐的范畴可以适当的拓宽,应包括交响乐、民族管弦乐、中国传统的著名剧目、钢琴小提琴等独奏音乐、歌剧、艺术歌曲、优秀的流行音乐在内的格调高尚、内容健康、具有较多文化含量和教育启迪意义的音乐。只有认清了这一点,才能保证高雅音乐教育在实践当中不至于出现偏差和片面,得以顺利实施推广。
二、高雅音乐教育特征
高雅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关于德、智、美的教育。它不同于科学知识或思想道德的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或审美特点。具体来说高雅音乐教育具有以下几点特征:审美性、情感性、主体性、形象性。
(一)审美性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修订稿)中指出:“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高雅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升华部分更突显出了审美性的特点,它能够让学生在欣赏、创造音乐本身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础上,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中深层次的思想内涵、领悟和拓展其用语言无法表达的精神境界和神韵,从而使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作从音乐延伸至文学、美术、环境、仪表、外貌、行为和心灵等各个方面,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
(二)情感性
音乐是长于抒情的音乐艺术,它是对人类情感的模拟和升华,其教育功能是通过情感共鸣的途径来实现的。人们在音乐的审美过程中可以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感受,产生认识和道德的力量。高雅音乐是对现实生活主观感受的深刻思想情感表达,音乐教育这种以情动人的规律,应该贯穿在学校高雅音乐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当中。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多种生动活泼的教法来激发学生情感(首先是审美情感),调动他们参与学习高雅音乐的强烈愿望。
(三)形象性
音乐教育始终是以生动鲜明的音乐艺术形象为根本内容的。利用音乐语言来塑造独特艺术形象是高雅音乐的特点,它通过复杂的人类形象思维从侧面描绘客观世界,是由想象、感悟等内心活动组建成的有情感、有思想、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形象性是高雅音乐教育的特质体现,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与体验、评价与审美、以及创造能力,因此努力捕捉视觉、听觉等方面的感受媒介,通过联想与分析等心理过程实现对音乐的正确感悟和比较深邃的理解,是高雅音乐教育很重要的一种方法。高雅音乐教育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向善求美的需求,使受教者的情感在审美体验、理想憧憬、认知兴趣、创造需求等方面获得满足;还可以通过对需要的调节和引导,使受教者不断地从寻求“完美”和“超越”中收获满足,最终形成情感上的定势倾向,这就是高雅音乐教育所深蕴的含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高雅音乐及其教育的探索是我们音乐工作者应该不断坚持与开拓的领域。
作者:闫庆宾 单位:郑州科技学院
- 上一篇:改进作风服务民生工作总结
- 下一篇: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情况汇报